管理信息系统模块结构图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56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由于人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部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管理信息系统也有着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层次结构和职能结构等三种。
基本结构从概念上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有四个: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管理者,如图所示。
信息源是指原始数据的产生地。
信息处理器的功能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存储,再把它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并传输给信息使用者。
信息使用者是信息的用户,不同层次的信息使用者依据收到的信息进行决策。
信息管理者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工作,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以后。
他还要负责协调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信息系统越复杂,信息管理者的作用就越重要。
我们还可以将这些部件进一步细化。
例如,根据原始数据的产生地不同,可以把信息源分为内信息源和外信息源。
内信息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包括生产、财务、销售和人事等方面;外信息源则是指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数据,如国家的政策、经济形势等。
信息处理器可以细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变换、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等装置。
在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信息处理规律,因此结构也不尽相同,但是最终都可以归并为如图所示的基本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有些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比较大,必然会显现出某种层次结构,每个层次具备一种信息处理的功能。
层次结构将给管理信息系统带来两个新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应该怎样合理划分层次的问题;其次,还要考虑各个层次之间怎样进行功能分配。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根据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由上到下把企业管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和运行控制层。
一般来说,下层系统的处理量比较大,上层系统的处理量相对较小,所以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如图所示。
(一)战略计划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计划层的管理活动所涉及的是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因此,为战略计划层管理活动服务的信息系统需要比较广泛的数据来源。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由于人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部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就构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方式是基本结构、层次结构、职能结构和综合结构。
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从概念上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有四个,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管理者。
信息源是指原始数据的产生地。
信息处理器的功能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存储,把它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再将信息传输给信息使用者。
信息使用者是信息的用户,不同层次的信息使用者依据收到的信息进行决策。
信息管理者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工作,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以后,他还要负责协调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信息系统越复杂,信息管理者的作用就越重要。
2.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有些规模比较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必定会显现出某种层次结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依据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把企业管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战略计划层、管理掌握层和运行掌握层。
一般来说,下层系统的处理量比较大,上层系统的处理量相对较小,所以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
(1)战略计划级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计划级的管理活动所涉及的是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
因此,为战略计划级管理活动服务的信息系统需要比较广泛的数据来源。
其中,除了内部数据,还要包括相当数量的外部数据。
此外,由于战略计划级管理信息系统所供应的信息是为企业制定战略计划服务的,所以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
(2)管理掌握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掌握级的管理活动属于企业的中层管理,它的主要工作是依据高层管理所确定的总目标,对组织内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制定出资源安排计划及实施进度表,并组织基层单位来实现总目标。
这个层次的管理活动包括各个部门工作计划的制定、监控和各项计划完成状况的评价等。
因此,可以说管理掌握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面向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为他们供应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以支持他们在管理掌握活动中能正确地制定各项计划和了解计划的完成状况。
郑州华信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名称:功能结构图指导老师:王国君老师专业班级: 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组编号:第6组系统功能结构1.结构设计根据对系统进行的需求分析,本系统将分为4个模块:1>学生管理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选课信息的添加。
2>课程管理管理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3>成绩管理管理学生选课的成绩信息,包括成绩的登记与修改。
4>信息查询查询已经登记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成绩信息。
2.功能结构图2.1系统功能结构如图所示:2.2功能流程及工作流描述1>增加学生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打开学生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姓名、民族、籍贯、出生日期、入学年份、专业和学院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2>修改学生信息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3>删除学生信息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4>学生选课根据学生学号与需要选择的课程,确认无误后保存,数据库中将自动添加新的选课记录。
5>增加课程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根据打开的课程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和课程类型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6>修改课程信息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课程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7>删除课程信息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该课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8>登记成绩根据学号以及该学生所选择的课程,进行成绩登记,未选课的学生无法进行登记9>修改成绩对已登记的成绩进行修改。
10>学生查询可以根据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性别、学生所学专业、学生所属学院来对学生信息进行查询,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信息都将会被显示出来。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框架图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组织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为组织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的一种系统。
MIS是现代企业及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从MIS的核心概念、MIS的组成部分以及MIS的应用等方面,为您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框架。
一、MIS的核心概念1. 管理决策:MIS的目的是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管理决策包括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操作决策,MIS可以帮助管理层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信息:信息是MIS的核心要素,它是经过处理和解释的数据。
信息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特点,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所需的有用和可信的内容。
3. 技术:MIS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等。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MIS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平台,提高了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二、MIS的组成部分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MIS的基础,它负责管理组织的数据资源。
数据库可以存储和组织大量的数据,DBMS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来管理数据库。
2. 网络和通信:MIS需要通过网络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MIS可以支持分布式的数据处理和决策。
3. 决策支持系统(DSS):DSS是MI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信息的系统。
DSS可以通过模型、数据分析和模拟等方法,帮助管理层做出更好的决策。
4.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保护MIS中的数据和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和破坏的一种措施。
信息安全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
5.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MIS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它可以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MIS 的功能和信息。
三、MIS的应用 1. 企业资源规划(ERP):ERP是一种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它将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
118管理信息系统深度与宽度、合理控制模块的扇出数(扇出数为5~7)、模块的大小要适当(一张A4纸)、消除重复的功能、作用范围和控制范围(模块的作用范围应该在该模块的控制范围之内)、设计单入口单出口模块。
详细内容可参阅软件工程书籍。
4.系统结构设计评审系统结构设计人员邀请同行专家,开发设计人员对系统结构进行正式技术评审。
系统结构评审的重点不是“对还是错”,而是“好还是坏”。
主要评审因素包括:①合适性,考察该系统结构是否适合与产品需求,是否可在预定计划内实现;②系统的综合能力,如“时——空”效率(性能、容量等),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可复用性,安全性等,视产品特征而定。
在完成《系统结构设计报告》,并且进行了技术评审后,系统结构设计人员统计工作量以及文档的规模、汇报给项目经理。
此后就进入详细设计阶段(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等)。
6.3.4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模块结构图下面是教学管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示例。
①依据分解—协调原则,按功能分解教学管理系统,它由5个子系统组成,如图6-10所示。
图6-10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划分②使用SD方法,依据DFD(略)导出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通过分析得到各子系统DFD均是变换型,它们的输入、变换中心和输出分别如下。
学籍管理:逻辑输入是“班级”、“学生情况”和“注册申请”;变换中心是“学籍审查”、“变动处理”和“查询统计”;逻辑输出是“学籍档案”。
图6-11所示为学籍管理子系统模块结构图。
成绩管理:逻辑输入是“成绩档案”;变换中心是“成绩查询”和“成绩统计”;逻辑输出是“成绩信息”。
图6-12所示为成绩管理子系统模块结构图。
教学任务:逻辑输入是“报课数据”;变换中心是“编排课程表”;逻辑输出是“教学课程表”。
图6-13所示为教学任务子系统模块结构图。
教学评估:逻辑输入是“考评数据”;变换中心是“评定等级”;逻辑输出是“业绩档案”。
图6-14所示为教学评估子系统模块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