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水天上来君不见黄河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李白敬酒诗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什么意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的诗。
这句是起兴,黄河之水从天上而来,意思是不受人的意志为干扰,它来势汹汹无人能挡,但这句仍然是铺垫,重点在后半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黄河水去的也不由人的意志,再也不回头。
这句主要是为了抒发下文,感叹时光来去如黄河一样不可阻挡。
所以这句诗重点不是写黄河的壮观,至于题主关心的问题,第一不是说河水由雨水而成,这样说毫无诗意;第二,也不是简单的高处向低处流。
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虽然事实并不是),昆仑山是仙山,很自然想象黄河是从天上而来。
古人也不会去考虑地球水循环的问题,否则就不会说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化成云雨不是又回来了吗?。
将进酒李白全诗赏析李白的将进酒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注释】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高大的厅堂。
青丝:黑发。
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正应当。
⑹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纵情任意。
谑(xuè):戏。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
沽: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
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
销:同“消”。
⒄也有说法作“但愿长醉不愿醒”。
【白话译文】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2023年最新的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原文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黄河之水天上来赏析《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
这首诗是诗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诗,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
《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诗歌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波澜壮阔的现象,必定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言语带有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构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 )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苦短,而又不直言,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神态宛如画出。
将进酒千古名句赏析《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警句,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向脍炙人口。
但这首诗,有时却被人们看成是表现及时行乐,宣扬饮酒的作品。
下面我们来看看将进酒千古名句赏析,欢迎阅读借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是诗的第一段,由西北高原奔腾而下,仰望上游,如同从云端倾泻,所以说“天上来”。
不过是仅仅是这样依据客观自然景象加以解释,又未免简单而肤浅。
其实,诗中包含着诗人李白特有的感受,是李白雄伟的气概和飞扬的精神,附丽于黄河形象所产生的神来之笔。
而一开头,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前面,又用了“君不见”这样提示性的语言,就更显得深情激荡。
有人认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用意在于引起下文,抒发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但诗人开口便说黄河,想来不是凭空想像,很可能是眼前所见。
试想,如果眼前是长江九派,或者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诗人的脑海里大概就不会飞出黄河的形象。
因此我们不妨想像李白是在黄河边的一座酒楼上,与朋友酒过数巡,心潮起伏地望着黄河,慨然落笔,写下这气势豪放的诗句。
那直奔大海的黄河,它的非凡的气势和李白浪漫不羁的性格之间,自然产生了一种契合。
使诗人自觉不自觉地在黄河身上感到有自己的影子。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堂前明镜照出的容颜,早晨还是少壮华年,发如青丝,到晚上,就已经是满头霜雪了。
这当然是极度的夸张,但在瞬息千里的黄河之水面前,一刹那间,对于过得极快的人生,有这种“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觉掠过心头,又是很自然的。
而且由于黄河形象的衬托,更显出似水一样华年的可贵。
慨叹人生过得快,诗人在“高堂明镜悲白发”的句子中,用一个“悲”字来概括这种心理感受,很值得注意。
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注释1.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2.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3.高堂:高大的厅堂。
一说指父母。
4.青丝:黑发。
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5.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6.会须:正应当。
7.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8.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9.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将进酒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长篇叙事抒情诗,内容豪放奔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以下是对《将进酒》的段落划分:一、开篇(第1-2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两句以黄河奔流为喻,表现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奠定了全诗豪放奔放的基调。
二、对酒当歌(第3-5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部分诗人以高堂明镜、白发青丝为象征,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并强调了在短暂的人生中应该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明月。
三、怀才不遇(第6-11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部分诗人以怀才不遇为主题,表达了对自己天赋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同时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的豪放行为,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四、忧国忧民(第12-17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这部分诗人以忧国忧民为主题,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腐败,认为富贵荣华并不值得追求,只有醉生梦死才能摆脱现实的束缚。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结束(第18-20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部分诗人以豁达的态度回应了主人的劝酒,表示要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与友人一同消解万古的忧愁。
整首诗以豪放奔放、豁达乐观的精神贯穿始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以上是对《将进酒》的段落划分,不同的读者和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和理解,但无论如何划分,都可以看出《将进酒》以豪放奔放、豁达乐观的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之作。
唐诗名句赏析之十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其实,这首诗的全称应是《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与朋友岑勋一起游嵩山,当时住在元丹丘的家里。
三人登高宴饮,此时的李白正值怀才不遇之时,有感而作此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起兴手法,表面意思是说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的黄河之水,浩浩汤汤就如同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知道东海,永远也不会再回还。
这里的“君”指的就是当时在场的两位友人岑勋和元丹丘。
透过字面本身,我们可以体会到诗句中透露出来的时光易逝,应及时行乐的观点,有点消极,不过正切合诗人当时不得志的心境。
和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进酒》全诗笔墨酣畅淋漓,气势狂放不羁,力度不凡,是李白诗歌风格的代表作。
诗中名句众多,诸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但细细品来,气势上还是以此两句为最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扰做渗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胡谈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问答题及答案李白《将进酒》问答题及答案「篇一」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阅读训练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尔同消万古愁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奔流/到海/不复/回C.千金/散尽/还/复来D.莫使/金樽/空对/月5.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美好的饮食。
馔,吃喝。
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7.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13.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14.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参考答案2.C 3.C 4.C 5.AB 6.B7.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降进酒的古诗以下是一首与“将进酒”相关的古诗: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形容天海一线的诗
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出自:唐代,李白《将进酒》,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三、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出自:唐代,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译文: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
四、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出自: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五、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出自:唐代,钱起《送僧归日本》;
译文: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将近酒的诗词《将进酒》所表现的无奈与洒脱都表现出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几首《将进酒》的古诗词,希望对你有用!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唐]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琉璃钟[唐] 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唐] 元稹将进酒,将进酒,酒中有毒鸩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
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
佯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
旁人知妾为主说,主将泪洗鞭头血。
推摧主母牵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
将进酒,酒中无毒令主寿,愿主回思归主母,遣妾如此事主父。
妾为此事人偶知,自惭不密方自悲。
主今颠倒安置妾,贪天僭地谁不为。
将进酒·将进酒[元] 杨维桢将进酒,舞赵妇。
歌吴娘。
糟床嘈嘈落红雨,鲙刀聂聂飞琼霜。
金头鸡,银尾羊,主人举案劝客尝。
孟公君卿坐满堂,高谈大辩洪钟撞。
金千重,玉千扛,不得收拾归黄汤,劝君秉烛饮此觞。
君不见东家牙筹未脱手,夜半妻啼不起床,悔不日饮十千场。
将近酒李白词的意思《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须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翻译: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背景: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背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诗人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本文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赏析∶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君不见黄河水天上来-君不见黄河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
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阔景象,绝对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带有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
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又使
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
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
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
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
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
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
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
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是何等豪举。
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
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
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