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6.22 MB
- 文档页数:3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①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②强化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二、考点解读:《考纲》中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此考点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义,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做出相关分析;另一方面是“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三、体悟高考:(一)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07年福建卷】【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翻译划线句子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3分)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二)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
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
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归,见兄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
曰:“余窃面倩邻妇为之,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
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樵采。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句⼦翻译公开课树⽴语境意识,落实得分点——⽂⾔⽂句⼦翻译⼀|、导⼊:⾼考对古诗⽂能⼒的要求,包括要“理解并翻译⽂中的句⼦”,这是⼀个重要的考点。
这个考点难度⽐较⼤,当然也是得分率低的考点之⼀。
在宁波市⼀模考试中,我们班级的平均得分差不多就只能得到⼀半。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句⼦的翻译进⼀步落实⼀些⽅法。
昨天我请同学根据⼀个⽂⾔⽂语段出了⼏个⽂⾔⽂翻译的句⼦,并给出分值和得分点。
现在请同学来解说⼀下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句⼦来出题。
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出的翻译⽂句都⼀些共同点,这些句⼦中基本都涉及到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或者固定句式。
这样的出题意识恰恰就说明我们基本已经明⽩了翻译⽂句的关键点。
(⼀)明确踩分点:留、删、补、换、调、变,要求达到“信、达、雅”的⽬标。
⽂⾔⽂翻译可以借助⽅法:留、删、补、换、调、变1.“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的内容;2.“达”,就是要求译⽂要通顺流畅;,则要求译⽂规范、得体、⽣动、优美。
(不作要求)(不作要求)3.“雅”,则要求译⽂规范、得体、⽣动、优美。
明确了得分点,这⼀步很重要,因为我们就可以就此⼀⼀落实突破,⽽不会迷失⽅向。
那么接下来我们⼀起来看⼀下,同学们⽣1:假使我⼀旦获机游揽浩⼤的宇宙万物,抒快⼀⽣的志向,来堵住讥讽我的⼈的嘴巴。
:假如我有⼀天获得偌⼤的天下,完成平⽣的志向,按照说离间⾔论的⼈的话,舍弃仲郛,:如果我的⼀⽣能观览宏⼤的宇宙,实现平⽣的志向,来留传在好事者的⼝中,舍除仲郛,我能同谁在⼀起呢?正确答案:假设我有⼀天能够饱览天下的美景,快意于实现平⽣的志向,来堵塞那个讥讽我的⼈的嘴,除了左仲郛,我与谁共享这些呢?总结失分原因:1、字词句式,翻译有误2、忽略语境,不明⼤意3、表意不通,表达不畅明确得分点,还有最为重要的⼀步,就是在于落实得分点。
⾔论及之,则众共⾮笑诋斥,以为怪物。
……《书黄梦星卷》王阳明错例:⽣1:(我)私下奇怪他竟然不惧路途遥远艰⾟,并且勤奋⾟苦不⽌。
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一、全国新课标卷Ⅰ【原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建,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2015届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李素萍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方法(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二)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呢?首先,要明白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其次,要认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2、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
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萝北高中语文复习学案2015年_9月 22日课题文言文翻译编号文言文阅读课型复习课课时2课时年级高三设计人授课人审核人复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和翻译技巧2、探究翻译题失分原因,并掌握准确翻译的方法3、以准确翻译理解为基础,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考纲要求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知识梳理强化训练1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什么?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达: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
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什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a.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b.特殊句式c.句意通顺指出下面译句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邃不若汉!误: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设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正: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强化训练2 王!2.邓禹及诸将多知之(吴汉)。
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误:邓禹和诸位将领很多人都了解吴汉。
他们多次举荐他,等到召见,就成为亲信的人。
正:邓禹和诸位将领很多人都了解吴汉。
他们多次举荐他,等到吴汉获得(被)召见,就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3.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
误:我因为是商人,生的孩子应该能经商,我的产业不被废掉就知足了。
正: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产业,我的产业不废弃就知足了。
想想自己文言文翻译失分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列文言文,翻译划线句子。
高考真题回顾1.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①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