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含课堂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6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及意图【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准备】涂色的球、记录单、月相课件、模拟实验器材、作业本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难点】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哪边是南?今天是什么日期?一个月的前十五天一般叫什么? 1、了解学生对月相及其变化的认知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设计作出合理调整提供依据;学生知道所谓月相指的是看到的月亮的样子。
主要导语:见过月亮吗?见过什么样的月亮?你们见的是一个月亮吗?月相是在怎样变化的?教学流程:复习月球相关知识(说)——回忆月亮样子(画)——出示月相图片(摆)——板书课题(写)2、给月相排序设计意图:学生初步了解月相是变化的(样子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主要导语:一位同学上半月对月相进行的几次观测,有什么发现?把这位同学观测到的月相按顺序排列。
学习流程:课件出示——学生摆放——寻找规律——(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板书(时间、位置、形状)3、模拟月相变化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有根据地设计月相变化的模型;学生通过观察模拟实验,了解月相的变化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主要导语:月亮在绕地球转动的时候会有月相变化的现象发生吗?模拟实验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用到的办法。
我们做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根据我们做的模拟实验,能说说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习流程:出示涂色球——演示月球公转——介绍模拟实验器材——学生分组体验活动——回收模拟实验器材——记录、反馈、小结——播放月相成因视频4、课余及课堂作业主要意图:激发学生课余观察月相的兴趣,检验部分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月相变化》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月相变化》教案【教材分析】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
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
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2.月相变化【教材简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通过分析把教材的活动重新规划,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观察上半月月相、探索月相变化规律、探秘月相变化原理、观察下半月月相。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上半月月相”。
教材让学生剪月相,其实蕴含着让学生去观察月相,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日期,让学生从农历初一到十五,进行上半月的月相观察,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第二个活动是“探索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组织学生对观察的月相作比较和分析,得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
第三个活动是“探秘月相变化原理”。
对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作交流和研讨,通过模拟活动,探秘月相变化的原理,知道月相的成因第四个活动是“观察下半月月相”。
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在白天观察下半月的月相,丰富对月相变化的认识。
学生观察好上半月月相之后,教师在农历十六马上给学生上课,这样的效果最好,学生的感受最深。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学生所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月相有颇多体会和感触,并且兴趣浓厚。
但对月相变化原理和规律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无法表述出来,本课抓住学生对月相的浓厚兴趣,从月亮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倡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并探究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探究,并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归纳,从而得出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月相在不同时期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方面都是有规律的,认识到月相变化周期和月球公转周期是一样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
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二、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3.2月相变化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有关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半月月球亮面在右侧,下半月月球亮面在左侧B. 上半月月球亮面在左侧,下半月月球亮面在右侧C. 人们看到的月球总是亮面在右侧D. 人们看到的月球总是亮面在左侧2.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
A. 三十B. 十五或十六C. 初八D. 三十3.晚上,小明同学睡觉前到院子里散步,发现晴朗的夜空挂着一轮弯月(如图),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蛾眉月,农历上半月B. 蛾眉月,农历下半月C. 残月,农历上半月D. 残月,农历下半月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 月相B. 月貌C. 月亮D. 月陆5.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大约是( )。
A. 一年B. 一个月C. 一天D. 一周6.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 )。
A.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B. 地球上的观察者C. 被太阳照亮的月球D. 月球绕着太阳公转7.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 由缺变圆B. 由圆变缺C. 由缺变圆,再变缺D. 无变化8.把观察到的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⑤④③②①B. ④⑤③①②C. ③②⑤④①D. ②③⑤④①9.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的。
()10.我们只有在晚上能看到月亮,在白天是看不到月亮的。
()11.月相变化是在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
()12.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3.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是上弦月。
()14.月相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15.月球是一个不发光、透明的球体。
()三、填空题(共7题;共17分)16.月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月球绕地球运动,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而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________17.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3.2《月相的变化》练习一、填空题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_______。
2、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由____到_____,亮面在____侧,下半月,由____到____,亮面在____。
3、农历十五的月相叫做_____,农历最后一天的月相叫做______。
4、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______过程中形成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月相只有在夜晚可以看到。
()(2)不同的夜晚月相不同。
()(3)月相就是天狗吃了一小块。
()(4)观察月相变化的时间应按农历日期进行。
()(5)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关于月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农历上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由缺变圆B.月相在变化的过程中,它的亮面始终朝着地球C.月相最圆的时候大约是农历的每月十五2、按左图月相的变化规律,接着出现的月相应该是( )3、小吉在观察月相变化时,记录了以下的月相,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⑤②③B.②③⑤①④C.③②⑤④①4、请在下面的月相图中选出端午节当天的月相。
( )5、图中,两位同学正在研究月相的变化,当举球者走到哪个位置时,圆圈中心的人将看到初八的月相。
( )A.TB.JC.M四、连线题:将下列月相变化实验中的材料或动作与分别代表的事物相匹配。
一半被涂黑的皮球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被阳光照亮的月球小圆里的几个同学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黑板太阳五、综合题1、请你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请指出诗词中所描写的月相名称。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