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现值1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6
财务净现值名词解释
财务净现值(NPV)是指一个投资项目或商业活动在考虑了资金
的时间价值后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在财务上,净现值是用来评估
一个项目或投资的盈利能力和可行性的指标。
计算净现值的方法是
将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贴现至今天的价值,然后减去项目的初始投
资成本。
如果净现值为正数,意味着项目的预期收益高于投资成本,通常被视为一个有利可图的投资。
相反,如果净现值为负数,则意
味着项目的预期收益低于投资成本,通常被视为不划算的投资。
财务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NPV = Σ (Ct / (1 + r)^t) Co,
其中NPV是净现值,Ct是每期的现金流量,r是折现率,t是时间,Co是初始投资成本。
折现率通常是投资的机会成本或资本成本,用
于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
财务净现值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提
供一个清晰的比较指标,帮助决策者在不同投资项目之间做出选择。
然而,财务净现值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它假设现金流将被再投资,且无法考虑项目的规模和时间跨度差异。
总而言之,财务净现值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用于评估投资
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行性,但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其他财务指标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净现值计算方法在长期投资决策中,净现值方法被认为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运用净现值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关键是现金流量及折现率的确定。
通常我们运用净现值方法进行决策,只是评价投资项目本身的经济效果。
这时折现率通常是指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即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以风险等价的投资所要求的回报率。
从折现率的确定上可以看出,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是不能扣除债务利息的,即年营业净现金流量应是:息税前收益×(1-所得税率)+折旧;而不是我们会计上的:税后利润+折旧。
这种净现值的计算未考虑债务筹资,即财务风险对项目评价的影响。
实际上,净现值方法也可以将债务筹资的效果考虑进去,即不仅考虑项目本身的经济效果,也考虑筹资结构及筹资成本对项目的影响。
以下分别介绍四种可选择的净现值方法。
1.将债务资本的成本考虑在折现率中,即折现率就是项目投入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例如,某项目投入资本100万元,其中50%是权益资本,资本成本为14%;50%是债务资本,利息率为10%。
借入期4年,每年末付利息,到期还本。
设所得税率为40%,项目有效期4年。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各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预测如表一。
表一单位:万元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①营业收入90100120180②付现成本606575105③折旧费25252525④息税前收益5102050⑤所得税24820⑥营业净现金流量28313755※④=①-②-③;⑤=④×40%;⑥=④-⑤+③该项目投入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50%×14%+50%×10%×(1-40%)=10%净现值=28÷(1+10%)+31÷(1+10%)[2]+37÷(1+10%)[3]+55÷(1+10%)[4]-100=16.44(万元)2.将债务资本利息作为一种现金流出,从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中扣除。
此时债务资本在初始时表现为现金流入,在还本时表现为现金流出。
一、财务净现值(FNPV )累计财务净现值=Σ(CI-CO )t /(1+ I C )t式中:t 为计算年份数(CI-CO )t 为第t 年的净现金流量IC 为折现率例:某房地产投资项目投资 500 万元,建成租给某企业,第一年净收入为 66 万元,以后每年净收入 132 万元,第十年末残值为 50 万元,折现率 12%,该项目从财务效益讲是否可行?解:第一步确定项目有效期内各年度的净现金流量初始现金流量为-500 万元;营业现金流量,第一年净现金流量为 66 万元,:第二年至第十年每年净现金流量为 132 万;终结点残值回收净现金流量为 50 万元。
第二步将各年度的净现金流量用折现率(12%)折现至零期。
则,该投资项目在有效年份内的财务净现值为 FNPV=203703500)12.01(50)12.01(13212.016650010102=+-=++++++-∑=t t 第三步投资评价:由于 FPNV=203 万元>0,所以,该房地产投资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0)1/()(0=+-=∑=t nt FIRR t CO CI FIRR净现值编辑净现值是指一个项目预期实现的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实施该项计划的现金支出的差额。
净现值为正值的项目可以为股东创造价值,净现值为负值的项目会损害股东价值。
中文名净现值外文名Net Prese n t Value 简 称NPV公 式NPV=∑(CI -CO)/(1+i)^t1编辑英文:Thene t prese n t value o f a proje c t is the prese n t value of curre n t and futur e benef i t minus the prese n t value of curre n t and futur e costs .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
1.优点(1)适应性强,能基本满足项目年限相同的互斥投资方案决策。
(2)能灵活地考虑投资风险。
2.缺点(1)所采用的贴现率不易确定。
(2)不适用于独立投资方案进行决策。
(3)不能直接用于对寿命期不同的互斥投资方案进行直接决策。
(五)决策原则1.净现值指标的结果大于零,方案可行。
2.在两个以上寿命期相同的互斥方案比较时,净现值越大,方案越好。
【例题·2018(卷Ⅱ)·判断题】净现值法可直接用于对寿命期不同的互斥投资方案进行决策。
()【答案】×【解析】净现值法不能直接用于对寿命期不同的互斥投资方案进行决策。
某项目尽管净现值小,但其寿命期短;另一项目尽管净现值大,但它是在较长的寿命期内取得的。
两项目由于寿命期不同,因而净现值是不可比的。
要采用净现值法对寿命期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决策,需要将各方案均转化为相等寿命期再进行比较。
三、年金净流量(ANCF)(一)含义项目期间内全部现金净流量总额的总现值或总终值折算为等额年金的平均现金净流量,称为年金净流量(AnnualNCF)。
(二)计算公式年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总现值/年金现值系数=现金流量总终值/年金终值系数【提示】年金净流量=净现值/年金现值系数(三)决策原则1.年金净流量指标的结果大于零,方案可行。
2.在两个以上寿命期不同的投资方案比较时,年金净现金流量越大,方案越好。
教材【例6-4】甲、乙两个投资方案,甲方案需一次性投资10000元,可用8年,残值2000元,每年取得税后营业利润3500元;乙方案需一次性投资10000元,可用5年,无残值,第一年获利3000元,以后每年递增10%,如果资本成本率为10%,应采用哪种方案?两项目使用年限不同,净现值是不可比的,应考虑它们的年金净流量。
由于:甲营业期每年NCF=3500+(10000-2000)/8=4500(元)乙方案营业期各年NCF:第一年=3000+10000/5=5000(元)第二年=3000×(1+10%)+10000/5=5300(元)第三年=3000×(1+10%)2+10000/5=5630(元)第四年=3000×(1+10%)3+10000/5=5993(元)第五年=3000×(1+10%)4+10000/5=6392.30(元)甲方案净现值=4500×5.335+2000×0.467-10000=14941.50(元)乙方案净现值=5000×0.909+5300×0.826+5630×0.751+5993×0.683+6392.3×0.621-10000=11213.77(元)甲方案年金净流量=14941.50/(P/A,10%,8)=2801(元)乙方案年金净流量=11213.77/(P/A,10%,5)=2958(元)因此,乙方案优于甲方案。
净现值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
净现值的计算(1)净现值指标计算的一般方法具体包括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形式。
①公式法。
本法是指根据净现值的定义,直接利用理论计算公式来完成该指标计算的方法。
②列表法。
本法是指通过现金流量表计算净现值指标的方法。
即在现金流量表上,根据已知的各年净现金流量,分别乘以各年的复利现值系数,从而计算出各年折现的净现金流量,最后求出项目计算期内折现的净现金流量的代数和,就是所求的净现值指标。
(2)净现值指标计算的特殊方法本法是指在特殊条件下,当项目投产后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或递延年金时,可以利用计算年金现值或递延年金现值的技巧直接计算出项目净现值的方法,又称简化方法。
由于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属于系列款项,所以当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于建设期投入,运营期不再追加投资,投产后的经营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或递延年金的形式时,就可视情况不同分别按不同的简化公式计算净现值指标。
①当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1——n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时,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形式,②当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每年经营净现金流量(不含回收额)相等,但终结点第n年有回收额(如残值)③若建设期为S,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投产后(S+1)~n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则后者具有递延年金的形式④若建设期为S,全部投资在建设期内分次投入,投产后(S+1)~n年内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3)净现值指标计算的插入函数法本法是指运用Windows系统的Excel软件,通过插入财务函数“NPV ” ,并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提示正确地输入已知的基准折现率和电子表格中的净现金流量,来直接求得净现值指标的方法。
当第一次原始投资发生在建设起点时,按插入函数法计算出来的净现值与按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一定误差,但可以按一定方法将其调整正确净现值指标的分析净现值指标是反映项目投资获利能力的指标。
净现值率最简单三个公式净现值率(NPVR)是一个在财务和投资领域中常用的指标,用于评估投资项目的效益和可行性。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比较不同投资方案的优劣。
下面就来给您讲讲净现值率最简单的三个公式。
净现值率的计算公式通常有以下三种:公式一:净现值率 = 项目的净现值 ÷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比如说,有一个项目,预计未来几年能带来的现金流入现值总和是100 万元,而这个项目一开始的投资需要 80 万元。
那净现值就是 100 - 80 = 20 万元,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就是 80 万元。
用 20 ÷ 80 = 0.25 ,这个 0.25 就是净现值率。
公式二:净现值率 = (投资项目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 - 初始投资现值)÷初始投资现值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有一家小公司打算开个新的生产线,预计未来5 年每年能带来 20 万元的现金流入,折现率按 10%计算,初始投资需要70 万元。
那未来5 年现金流入的总现值就是 20×(P/A,10%,5),大概算出来是 75.82 万元。
初始投资现值是 70 万元。
用(75.82 - 70)÷ 70 = 0.083 ,这就是净现值率啦。
公式三:净现值率 = 现金流入现值 ÷现金流出现值就像之前说的那个开新生产线的例子,假如每年的现金流入现值是20 万元,而每年的现金流出,包括设备维护、原材料采购啥的,现值合计是 18 万元。
那净现值率就是20 ÷ 18 ≈ 1.11 。
您看,这三个公式其实并不复杂,多做几道题练习练习,就能熟练掌握啦。
在实际运用中,净现值率可重要了。
我之前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儿,有个朋友想开个小餐厅,找我帮忙算算能不能干。
他把各项成本、预计收入啥的都跟我说了,我就用净现值率的公式给他算了算。
一开始他还不太懂,我就一步一步给他解释,告诉他这个比率如果大于 1 ,说明项目可行,能赚钱;要是小于 1 ,可能就得再考虑考虑。
净现值准则公式
净现值(NPV)是指一个项目预期实现的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实施该项计划的现金支出的现值的差额。
一、基本公式。
净现值(NPV)= ∑(各期现金流入量×贴现系数) - ∑(各期现金流出量×贴现系数)
1. 对于各期现金流稳定且相等的情况(如年金形式)
- 如果初始投资为C_0(现金流出,为负数),后续每期现金流入为A,共n 期,贴现率为r。
- 净现值NPV=-C_0 + A×frac{1-(1 + r)^-n}{r}
2. 对于各期现金流不等的情况。
- 设第t期的现金流入为CF_t,现金流出为CO_t,贴现率为r,项目期为n 期。
- 净现值NPV=∑_t = 0^n(CF_t-CO_t)/((1 + r)^t)
- 其中,当t = 0时,CF_0 - CO_0就是初始投资(通常CF_0=0,CO_0为初始投资额,所以该项为初始投资的负数)。
二、决策准则。
1. 如果NPV>0
- 表明项目的投资报酬率高于贴现率(资本成本或必要收益率等),项目可行,可以接受该项目。
2. 如果NPV = 0
- 表明项目的投资报酬率等于贴现率,项目处于可行与不可行的临界状态。
3. 如果NPV<0
- 表明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低于贴现率,项目不可行,应拒绝该项目。
财务净现值计算公式大全
1.简单财务净现值计算公式:
NPV=现金流1/(1+r)^1+现金流2/(1+r)^2+...+现金流n/(1+r)^n-投资成本
其中,现金流1、现金流2、..、现金流n分别代表每个期间的现金流量,r代表折现率,投资成本是指整个项目或投资的初始投入成本。
2.考虑持续现金流的财务净现值计算公式:
NPV=Σ(现金流/(1+r)^t)-投资成本
其中,现金流代表每个时期的现金流量,r代表折现率,t代表每个时期。
3.考虑持续现金流和考虑残值的财务净现值计算公式:
NPV=Σ(现金流/(1+r)^t)+残值/(1+r)^n-投资成本
其中,现金流代表每个时期的现金流量,r代表折现率,t代表每个时期,残值是指项目或投资结束后的剩余价值。
4. 使用Excel函数计算财务净现值:
Excel中的NPV函数可用于计算财务净现值。
公式如下:
NPV(折现率,现金流1,现金流2,...,现金流n)
其中,折现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字,现金流1、现金流2、..、现金流n分别代表每个期间的现金流量。
注:Excel的NPV函数默认将第一个现金流视为投资成本,如果需要
将其排除在外,可以在公式中减去投资成本。
以上的净现值计算公式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和投资,可以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
净现值越大,表示项目或投资越有价值。
当净现值为正时,表示项目或投资有盈利潜力;当净现值为负时,则代表
亏损风险较大。
通过计算财务净现值,可以评估项目或投资的可行性和回
报率,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文档密级:[]绝密[]机密[]秘密[ ]内部资料[ ]公开文档状态:[ ] 草案[]正式发布[ ]正在修订用净现值法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的单机使用效益单编号:记录编号:当前版本: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目录1净现值分析法 01.1概念 01.2净现值法原理 (1)1.3参考资料 (1)2实例介绍 (2)2.1资料来源 (2)1净现值分析法1.1概念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是一项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之间的差值。
净现值法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
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从理论上来讲,投资方案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从实际操纵层面来说这也许会跟公司的战略性的决策有关,比如说是为了支持其他的项目,开发新的市场和产品,寻找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利润。
当然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
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净现值=未来报酬总现值-建设投资总额式中:NPV—净现值Co—初始投资额Ct —t年现金流量r—贴现率n—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其中:年现金净流量 =年现金流入量 -年现金流出量年现金流入量 =每人次收费×每日检查量×年工作日数年现金流出量 = 每人次耗材费用×每日检查量×年工作日数 +年折旧额 + 工作人员年收入总额如果将初始投资额看做第0年的现金流量,同时考虑到(1 + r)^0 = 1,则上式可以变换为:净现值指标的决策标准是:如果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接受该项目;如果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小于零,放弃该项目。
1.2净现值法原理净现值分析法是指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计入利息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有现值分析法。
净现值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投资看成是按预定贴现率借入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所获,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该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
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公式公式1:净现值, =项目净现值/基准折现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投资后所得到的报酬。
它是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作为折现率的一个下限,再将折现后的累计净现金流量按设定的折现率标准折现,累计出来的数额就是净现值。
净现值为正数表示盈利,净现值为负数则表示亏损。
具体计算过程为: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即为最优方案;当项目净现值小于零时,说明投资项目获利能力较差,应予拒绝。
注意:对于大型工业项目来讲,若建设投资小于全部建成投产后所需的流动资金总额,则可以考虑采用净现值法进行比选。
公式2:内部收益率=税后息前内部收益率+折旧及摊销额×内部收益率=税后息前内部收益率+折旧及摊销额×税前利润/(1-内部收益率)=税后息前内部收益率+折旧及摊销额×税前利润/(1-内部收益率)这里,税后息前内部收益率是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投资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加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税前利润是指建设期内各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
其中所有者权益的计算公式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内部收益率=税前利润/(1-资本成本率)×1-资本成本率财务内部收益率等于税后息前内部收益率加上折旧及摊销额。
所谓“资本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或资金占用费与资金的机会成本的比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金利息率。
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资金的机会成本;二是所获得的利息率;三是风险补偿。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没有风险的,而财务净现值是有风险的。
即使不考虑风险因素,财务净现值也是没有风险的。
但是,如果某项目具有通货膨胀的影响,那么财务净现值也就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了。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项目特点,合理地确定一个相对合适的资本成本率。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是一种用于评估投资项目的财务指标,通过比较现金流的总现值与投资成本的大小,来判断投资项目是否具有价值。
净现值正值表示项目盈利,负值表示项目亏损。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NPV=∑(Ct/(1+r)^t)-C0其中,NPV代表净现值,Ct代表第t期的现金流入(正值)或现金流出(负值),r代表贴现率,t代表现金流的时间(t=0表示投资的起始时间),C0代表投资成本。
在计算公式中,现金流量需要进行贴现处理,目的是考虑现金流的时间价值。
贴现率r反映了投资的风险和时间价值,通常使用折现率或期望回报率。
净年值(Net Annual Value,NAV)是净现值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值,它计算了每一年的净现值,以便比较不同投资项目的持续收益能力。
净年值的计算公式如下:NAV=NPV/n其中,NAV代表净年值,NPV代表净现值,n代表项目的持续时间(以年为单位)。
净年值的应用通常是以年为单位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不同投资项目的持续收益情况。
通常来说,净年值越高,投资项目的持续收益能力越好。
为了更好地理解净现值和净年值的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个实际的案例。
假设公司考虑投资一个新的生产线,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
该项目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获得现金流入分别为300万元、400万元、500万元、600万元和800万元。
假设贴现率为10%。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每一年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现金流量1的现值=300/(1+10%)^1=272.73万元现金流量2的现值=400/(1+10%)^2=330.58万元现金流量3的现值=500/(1+10%)^3=374.96万元现金流量4的现值=600/(1+10%)^4=429.14万元现金流量5的现值=800/(1+10%)^5=620.92万元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净现值:NPV=272.73+330.58+374.96+429.14+620.92-1000=28.33万元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净年值:NAV=28.33/5=5.67万元根据计算结果,该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28.33万元,净年值为5.67万元。
净现值计算公式
式中:NPV-净现值;It-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Ot-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R-折现率;n-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
一、计算公式为:NPV
其中:NPV—净现值,
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K—贴现率(预期报酬率或资本成本),
1、(1+K)现值系数,
C—初始投资额。
投资的净现值是投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减去投资的成本。
1)财务净现值(FNpV)。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给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
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其表达式为:
FNpV=∑(CI-Co)t(1+ic)-t
式中FNpV财务净现值;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n,项目计算期;
ic,标准折现率。
如果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均为A,投资现值为Kp,则:
如果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则财务净现值只能按
照公式计算。
财务净现值表示建设项目的收益水平超过基准收益的额外收益。
该指标在用于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时,财务净现值大于等于零,项目
可行。
贴现率和净现值的公式
贴现率(discount rate)是衡量资金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投资项目中所利用的资金利率。
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投资所产生的利润或现金流量的现值。
通常,贴现率与投资风险成正相关,即风险越高,贴现率也越高。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简称NPV)是一个投资评估指标,用于评估一个项目或投资是否值得进行。
它表示将来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差异,考虑时间价值后的现值。
计算净现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NPV = CF0 + (ΣCFt / (1+r)^t)
其中,CF0代表初始投资现金流量,CFt代表每期现金流量,t代表每期的时间,r代表贴现率。
贴现率和净现值的公式提供了一种衡量投资项目可行性和价值的方法。
具体计算中,根据预期现金流量和贴现率,计算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然后将现值相加,再减去初始投资金额,就得到了净现值。
除了贴现率和净现值的公式,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需要了解。
例如,贴现率可以是市场利率、预期回报率或折扣率等。
此外,贴现率也可以视情况改变,例如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期限和不同的风险中可能需要调整贴现率。
净现值越大,表示投资项目越有价值。
当净现值为正时,意味着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超过了初始投资金额,因此,该项目可能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投资。
如果净现值为负,意味着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覆盖初始投资,这可能不是一个明智的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贴现率和净现值只是投资决策的一个参考指标,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项目风险、市场需求等。
净现值法的详细分析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净现值法是被大多数投资人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但其实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资本预算程序并不是仅仅依靠简单的财务评价准则就能产生有效结果的,必须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同样,净现值作为最重要的项目投资财务评价方法,本身也存在许多重要缺陷,这一点在现在的项目评价教科书中并没有或很少明确突出。
所推荐的文章表明了一个论点:在进行项目评价时必须结合实际因素,运用多种决策准则,特别是其他准则与净现值得出冲突的结果时,要仔细分析冲突的原因,而不能轻易地推断其他准则得出的是错误结论。
事实上,正是在其他评价准则与净现值准则发生冲突而非得出一致结果的情况下,其他决策准则的意义方才会显示出来,这启发我们去探寻隐藏在冲突后面的真正原因。
推荐讲师:王君庆一、引言标准的财务学教科书中,项目投资的主要财务评价准则包括净现值(NPV)、内部回报率(1RR)、回收期、获利性指数和账面回报率。
一般认为,净现值准则是最重要的项目投资财务评价方法,它衡量了项目实施后对企业价值的增加值,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相比之下,其他准则则各有优缺点,对净现值准则只起到验证的作用。
判断净现值以外的其他评价准则是否有效的一条重要标准在于:当运用财务评价方法来判断是否接受或者拒绝某一项目时,或者对多个项目进行排序时,其他评价准则是否可以取得与净现值一致的决策结果。
如果与净现值结果一致,则该方法有意义;否则,一定存在某一种缺陷。
许多调查显示,实践中多数公司并不主要依赖净现值准则进行资本预算决策。
例如,Stanley and Block (1984)依据1981年一项对跨国公司的调查显示:65.3%的企业使用IRR作为主要的资本预算准则,而只有16. 5%的企业使用NPV准则。
尽管只有5%的企业使用回收期作为主要的决策准则,但高达37.6%的企业把回收期作为最主要的补充准则来使用。
一方面,Dixit and Pindyck(1994)注意到,企业一般不进行项目投资,除非项目的NPV远远大于零,另一方面,尽管有时继续经营的NPV为负值,企业也会继续该项目,直到继续经营的损失太大,才可能退出或者停止投资。
净现值npv的计算公式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简称NPV)是一种用于评
估项目或投资回报的财务指标,它通过将未来现金流折现到当前时间来衡量投资的经济价值。
净现值越高,说明投资越有吸引力。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NPV = 现金流量1/(1 + 折现率)^1 + 现金流量2/(1 + 折现率)^2 + … + 现金流量n/(1 + 折现率)^n - 初始投资其中,现金流量表示每期收入和支出的金额,折现率则
表示贴现率或资本成本率,用以衡量时间价值。
净现值的计算需要以下步骤:
1. 确定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预测项目在每一期的现金
流入和现金流出。
现金流入可以是收入、销售额等正向现金流;现金流出可以是成本、开支等负向现金流。
2. 确定折现率。
折现率是一种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和机会成本。
折现率可以通过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率或基于市场利率来确定。
3. 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将每期的现金流量按照公式中的
折现率进行折现,然后求和得到净现值。
最后,从净现值中减去初始投资,得到投资项目的净现值。
计算净现值时,如果净现值大于零,则意味着项目具有
正的投资回报率,值得进行投资;如果净现值小于零,则说明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低于预期,建议不予投资;如果净现值等于零,则说明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预期相等,可视为边际投资。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及应用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帮助企业评估投资项目的潜在回报和风险。
同时,净现值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净现值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
净现值的计算(1)净现值指标计算的一般方法具体包括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形式。
①公式法。
本法是指根据净现值的定义,直接利用理论计算公式来完成该指标计算的方法。
②列表法。
本法是指通过现金流量表计算净现值指标的方法。
即在现金流量表上,根据已知的各年净现金流量,分别乘以各年的复利现值系数,从而计算出各年折现的净现金流量,最后求出项目计算期内折现的净现金流量的代数和,就是所求的净现值指标。
(2)净现值指标计算的特殊方法本法是指在特殊条件下,当项目投产后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或递延年金时,可以利用计算年金现值或递延年金现值的技巧直接计算出项目净现值的方法,又称简化方法。
由于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属于系列款项,所以当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于建设期投入,运营期不再追加投资,投产后的经营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或递延年金的形式时,就可视情况不同分别按不同的简化公式计算净现值指标。
①当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1——n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时,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形式,②当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每年经营净现金流量(不含回收额)相等,但终结点第n年有回收额(如残值)③若建设期为S,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投产后(S+1)~n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则后者具有递延年金的形式④若建设期为S,全部投资在建设期内分次投入,投产后(S+1)~n年内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3)净现值指标计算的插入函数法本法是指运用Windows系统的Excel软件,通过插入财务函数“NPV ” ,并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提示正确地输入已知的基准折现率和电子表格中的净现金流量,来直接求得净现值指标的方法。
当第一次原始投资发生在建设起点时,按插入函数法计算出来的净现值与按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一定误差,但可以按一定方法将其调整正确净现值指标的分析净现值指标是反映项目投资获利能力的指标。
决策标准:∙净现值≥0 方案可行;∙净现值<0 方案不可行;∙净现值均>0 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优点:1. 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增强了投资经济性的评价;2. 考虑了全过程的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3. 考虑了投资风险,风险大则采用高折现率,风险小则采用低折现率。
缺点:1. 净现值的计算较麻烦,难掌握;2. 净现金流量的测量和折现率较难确定;3. 不能从动态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4. 项目投资额不等时,无法准确判断方案的优劣。
净现值与财务净现值1、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
净现值是一个折现的绝对值正指标,即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时,应当选择净现值大的项目。
2、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给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
两个概念差不多,财务净现值是净现值的其中一项。
净现值与经济增加值一、净现值与经济增加值之相同点1.二者都是基于价值的管理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要实现这一财务目标,就应该按照NPV法则来选择投资方案,即投资项目报酬率超过预期要求报酬率(或者叫做预定贴现率、资本成本率),NPV大于零,则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就是企业价值的增加值。
净现值越大,企业价值增加越多。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NPV:当投资者(含债权和股权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某项目上之后,项目经营者按照预期目标,通过生产、经营、销售,再回到货币资本状态,回收的货币资本折现到投资初期时的价值应该包括三部分:一是投资者当初投入的本金,二是投入资本的利息(按资本的机会成本率或者WACC折现,即预定的贴现率折现),三是按照预定的贴现率折现后的价值增值,也就是NPV部分。
而NPV计算的目的就是为了计量企业的价值增值,净现值法则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非常契合的。
EVA虽然是流行不久的新的理财和管理概念,但其思想渊源始于18世纪经济学家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认识。
上个世纪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默顿·米勒、麻省理工学院的弗兰科·莫迪里亚尼和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夏普等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研究公司金融和股票市场价值评估等前沿理论时,得益于对企业现金流量值的格外关注,重新提出了EVA概念。
EVA从其产生,就与传统的会计指标有很大的不同,它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160多项调整,使其尽量向现金流量值靠拢,力求达到采用现金流量数据一样的近似效果。
EVA可计算某一期间内企业的价值增值——只有在补偿了投入资本(股权和债权资本)的成本后所发生的增值。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EVA与股价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②。
这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当一个企业宣告有较高的EVA业绩时,市场会认为这将意味着企业价值增值,故在股价上就会反映出来,体现为EVA与股价之间的相关度较大。
因而,当选择NPV为正的项目,可以增加EVA;当每个经营年度都较好地完成了EVA目标时,方案NPV正的预期目标就会实现。
EVA与NPV是正向相关关系,即当EVA被调整为近似等于现金净流量CF时,NPV的计算公式变为:2.二者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一直以来,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观念是财务管理的两大基本观念。
NPV的计算中,用预定的贴现率r去折现各年的现金流量,这表明NPV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回报。
但是,在会计学领域内,会计利润似乎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毫不相干。
在很长时间内,理财学和会计学各行其道。
对一般的管理人员而言,常常认为财务与会计是貌合神离的两门学科,各自讲述着自己的“利润”故事。
因此,在项目决策时,往往难以从会计利润的惯性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尤其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很少用到NPV法则。
可喜的是,EVA在理财学与会计学之间搭起了理解的桥梁。
EVA的计算中,WACC中同样含有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回报信息。
EVA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使用会计方法来理解方案决策问题的思路,使NPV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学者的讨论中,而真正成为项目决策的手段。
3.对价值的增加二者都不可能做到精确量化虽然NPV与EVA都是基于价值的管理,但二者都不能精确量化企业价值和价值的增加。
因为在NPV和EVA的计算公式中,本身隐含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NPV是通过对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预测和预定的贴现率来计算的,而对于未来的看法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不同的人对未来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偏乐观,有的偏谨慎,这就可能导致同样一个项目,出现不同的NPV值,甚至差异很大。
而EVA的计算对于会计政策的选用有一定的依赖性,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对NOPAT和OIC 的调整又带有主观印象,而且在WACC的取值上,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时,β系数的确定也只能做到相对准确,因而,所计算得到的EVA不可能是完全精确的。
即便能精确计量EVA,但仅对某一期的EVA来说,是否能代表价值增值在学术上也有一些争议。
NPV和EVA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结果,看起来很科学。
但是作为经营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不能被精确的数字所迷惑,不能把企业复杂的经营管理仅仅简化为一两个数学模型,因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科学的量化基础上,综合考虑那些非量化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的主观判断在其中的作用。
二、净现值与经济增加值的不同之处1.计算的基础不同从NPV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NPV计算的基础是现金流量。
人们在进行投资方案决策时,要预测备选方案项目生命周期内每年的现金净流量,计算NPV,选择NPV大的方案以增加股东价值。
因此,NPV不受企业选用会计政策的影响,有不被人的主观愿望所左右的优势。
相反,EVA以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为基础,且是通过进行一系列调整,计算出在补偿了投入资本(债权和股权等)成本之后的企业净收益。
无疑,EVA为除经营者之外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种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视角:从企业的外部来分析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绩效。
它既顺应了人们的传统习惯,即从熟悉的会计报表中提取信息,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如对税后经营净利润和投入资本总额所涉及到的会计报表的某些科目诸如各项准备、营业外收支项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说明、将研发投入资本化、建立在市场价值上的资本成本等等。
因此,EVA的数据取之于容易获得的财务报表渠道,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和分析得来,反映出公司营运的真实状况及股东价值的创造和毁损程度。
2.在反映价值增加上存在差异毫无疑问,NPV以现金净流量为基础,能够最本质地揭示企业价值增值。
相比之下,由于EVA自身的一些缺陷,因而不能完全反映企业价值和价值增加。
比如用EVA作为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当企业面临着巨额的战略性投资时,常常会引导经营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因为,尽管EVA对大量的研发费用、销售渠道建设费用资本化,但这样的巨额投资仍然会降低NOPAT,尤其是在投资初期,头几年的EVA很可能会大幅下降甚至是负数。
但是,该项投资的NPV可能是正数,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长期获益。
如果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是基于EVA的激励机制,面临这样的项目,经营者就有可能采取急功近利的选择,放弃这种事实上NPV大于零的投资。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某期的EVA降低或小于零,但就整个项目而言,NPV大于零,方案应该执行。
反之,对于NPV小于零的项目,方案应该放弃,但在某些情况下,EVA有可能为正。
所以,NPV与EVA也有矛盾的时候。
我们在运用EVA评价经营业绩时,既要考虑到EVA的水平和年度增加值,也要考虑到EVA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还要辅之以奖金银行(bonus bank)和期权等方法。
3.用途不同既然EVA存在这些缺陷,为什么西方许多大的企业掀起了EVA的热潮?而且EVA在理论界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其实,NPV和EVA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NPV用于方案的价值评估,选择正的最大的NPV投资方案以增加企业价值。
但NPV法是相对于对整个投资经营周期而言的,是对产生价值增值与否的判断。
NPV法不能按年度将投资周期分解、确定投资周期内各年度经营状况,只有在方案的生命周期结束后,通过比较实际的现金流量与方案决策时预测的现金流量,以检验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EVA是一种较好的控制和评价公司把手对推动企业参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生态工业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力争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