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身体格检查的步骤及答案

全身体格检查的步骤及答案

全身体格检查的步骤及答案
全身体格检查的步骤及答案

全身体格检査一、全身体格检査的基本要求:

1、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2、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3、内容、顺序要熟练.规范、顺畅。

个别顺序可作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可在检査背部时从受检者背后予以补充检查。腹部检查可采取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但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记录。

4、体格检査应注意原则的灵活性。如急诊、重症病人,可

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

5.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总的原则是;

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由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 检査手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

具体检査部位顺序如下: ①卧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f头面颈部f前、侧胸部(心、肺)f (受检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詆部)f (卧位)腹部f上肢、下肢f肛门直肠f外生殖器f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②坐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f上肢f头颈部f后背

部(包括肺、脊柱、肾区、紙部)f (受检者取卧位)前胸部.侧胸部(心、肺)f腹部f下肢f肛门直肠f外生殖器 f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受检者仅有二、三次体位更动。

6、掌握检査的进度和时间。一般应尽量在30?40mm内完

成。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以卧位受检者为例)

1、一般检査及生命体征

(1)査体前洗手;必须当受检者的面洗手。

(2)准备和清点器械;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别针、棉签、卷尺、直尺(两把)、记号笔

(3)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

关系);

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生。我姓张。为了对您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对您进行一次全身的体格检查。请您配合一下,好吗?询问病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疾病情况等情况,观察病人的意识情况,同时与病人沟通、交流。

(4)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汇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无病态面容、神志清醒、自动体位、异常情况:发育不良、超常。营养;

中等、不良、肥胖、恶液质。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

汇报;体温摄氏36度6。

手法;手不能触及水银部位,将温度标记甩至35度以下, 看手表开始计时。

检査者用双手将受检者上臂平放在身体两侧,肘关节放在床上。双手放在剑突部位。等10分钟到时(检查颈部时)取出体温计,汇报读数。

将体温计甩至35度以下,将体温计水银头放入长套筒内,

再盖好蓝色短帽。

(6)触诊橈动脉至少30秒; (右手测受检者右手,计数)汇报:脉搏每分钟76次,脉搏有力、节律整齐,血管弹性正常。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橈动脉,检查其对称性;(左手测

右挠动脉,右手测左挠动脉)手法;由上至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部位同上。

肩胛骨内侧,手指与脊柱平行,与肋骨垂直。肩胛骨折下方, 手指与肋间隙平行,与脊柱垂直。

(9)叩诊双侧肺下界(一侧腋中线、肩胛线肺下界放在与

肺下界移动度一起检査);

(10)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汇报;左侧腋中线肺下界第8肋间,左肩胛线肺下界第10

肋间,肺下界移动度约6cm。右侧腋中线肺下界第7肋间,右肩胛线肺下界第9肋间,肺下界移动度约6cm。

注意:叩诊前上肢自然下垂,以便确定正确的肩胛下角位置。

然后再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叩诊一个部位结束时,需要让病人自然呼吸,不要让病人屏气时间太长。手法;先叩左侧腋中线、左肩胛下线,再叩右侧腋中线、右肩胛下线。

肩胛下线先叩出肺下界标记,再测深吸气后肺界…标记,测深呼气后肺界…标记。测量。

(11)听诊双侧后胸部(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双侧对比);

(12)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汇报;两侧呼吸音对称,听诊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未闻及胸膜摩擦音O 手法;由上至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注意胸侧壁。

(13)检査双侧语音共振(双侧对比);受检者发勺、2、3^?

汇报;双侧语音共振对称。

手法;听诊器由上至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注意胸侧壁。

(14)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汇报;脊柱无畸形、无压痛。

手法;逐个按压棘突。使皮肤留下红印记。询问病人有无疼痛。

(15)直接与间接叩诊法检査脊柱有无叩击痛;

汇报;脊柱无叩击痛。

手法;叩诊锤逐个叩诊棘突。然后左手放在受检者头顶, 右手锤击左手手背。询问病人有无疼痛。

(16)检査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17)检査双侧肾区有无叩击痛。

汇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无压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

手法;双手按压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询问病人有无疼痛。

左手放在肋脊点和肋腰点之间,右手叩击左手手背。询问病人有无疼痛。

5、腹部

(1)正确暴露腹部;

(2)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

(3)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汇报;腹部平坦、两侧对称。未见胃肠孀动波。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蜘蛛痣、皮疹、黄染及斑痕。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脐未见隆起及分泌物。

手法;医生视线与受检者腹部平行,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5)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汇报;肠鸣音正常,每分钟4次。未闻及血管杂音。

(4)听诊肠鸣音;至少听1分钟

手法;听诊器放在脐周围听肠鸣音1分钟计数,然后听诊肾动脉、腹主动脉区。;

(6)叩诊全腹;

(7)叩诊肝上界;

(8)叩诊肝下界;

汇报;腹部叩诊轻度鼓音, 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下界在肋缘处。肝浊音界

7cm;手法;先全腹叩诊,左下腹开始叩诊,九区法范

逆时针旋转叩诊。

肝界先叩上界: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向下至清音变浊音处, 用记号笔标记, 肝下界;由锁骨中线脐右开始向上,鼓音变浊音处,记号笔标记,再用直尺测量。

(9)检查肝脾区有无叩击痛;

汇报;肝区、脾区无叩击痛。

受检者是否疼痛。锤击一次。

(10)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水平线先左后右);

汇报;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

不变,然后手指移动过程中,浊音变鼓音为正常,手指叩到

手法;左手掌置于肝区、脾区肋骨上,右手叩击手背, 询问

手法;脐开始向左侧叩诊,直到鼓音变浊,固定手指, 令受检者右侧卧位,医生手指不能动,然后再向脐部叩诊。浊音

脐部,令受检者平卧,再向右叩至鼓音变浊,固定手指,令

受检者左侧卧位,余同上。

(11) 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

(12) 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

汇报;腹软、腹部无压痛、未触及包块。

手法; 手平放在腹壁,四指稍用力,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

触摸腹壁。手法;令受检者张口呼吸,手平放在腹壁,四指

用力下压,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摸腹壁。

(13) 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4) 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汇报;肝脏未触及。(或触及不满意)

手法: 先让受检者练习吸气鼓肚子。

左手; 左手掌面平托于受检者右后胸壁11-12肋部,拇指

伸向右下胸壁,按压胸壁,限制胸壁扩张幅度。

右手;手掌平放在右下腹,腕关节伸直,2?5指并拢,示、中、无名指指腹挠侧,在腹直肌外缘,对准右季肋部。

手法;呼气时用力深压、手指向上移动。吸气时手指不能向季肋部位移动,随吸气腹壁抬高时,手指轻度抬高,右手主要是基本停在原地迎碰随吸气下移的肝脏。前正中线肝脏触诊;左手掌及四指压在剑突上,拇指压在右肋缘处,手法同上。

(19) 双手法触诊肾脏;

(15) 检査肝一颈静脉回流征;

汇报;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手法;暴露受检者颈部。医生右手2?5指并拢,压迫受检 者右上腹肋缘下1分钟。观察颈部静脉。压迫后颈部静脉怒 张、增粗、或升?>lcm,心率增快,为阳性。

(16)检査 Murphy 征;

汇报;胆囊无压痛,Murphy 征阴性。

手法;左手四指平放在肋缘上方胸壁处,拇指水平放在右肋 缘与腹直肌交点处,在用力按压同时询问病人是否疼痛。

再令受检者深吸气,吸气过程询问病人是否有按压处疼痛。

(17) 双手法触诊脾脏;

(18) 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汇报;脾脏未触及。(或触及不满意) 手法;左手并拢,手掌放在受检者左胸壁下部(9?10)肋处, 稍用力施压限制呼吸,右手自脐 部开始,与左肋弓垂直方 向触摸。吸气用力顶住触摸,呼气手指随呼吸上抬, 并且向肋弓部移动。再令受检者右侧卧位,手法同上。 注意:右侧卧位时注意体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受 检者左上肢放在胸前。

双侧肾脏未触及。(或触及不满意)

左手掌自左肋腰区向前托住受检者后腹壁,右手掌四

汇报; 手法;

指平放在左下腹,食指、中指端对准左季肋部,随呼吸运动手指逐次向腹深部触摸,并且手指逐渐移向季肋部。吸气用力顶住触摸,呼气手指随呼吸上抬,并且向季肋部移动。

(20)检查腹部痛觉(或触觉,双侧对比)受检者闭眼

汇报;腹壁痛觉正常,两侧一致。

手法;令受检者闭眼,用曲别针测试,由左到右.由上向下、

左右对比、受检者手示左右侧。注意询问受检者是否疼痛、两侧是否一致。

(21)检査腹壁反射(上中下双侧对比)。

汇报;腹壁反射正常。

手法;用棉签由左到右、由上向下、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

6、上肢

(1)正确暴露上肢;

(2)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双侧对比)

汇报;双上肢对称,皮肤未见黄染、皮损、淤斑、皮下节结。

双上肢未见肿胀、畸形。

(3)观察双手及指甲(双侧对比);

汇报;甲床未见苍白、紫纣。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未间肿胀畸形。

(4)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汇报;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无肿胀、无压痛。

手法;右手拇指、示指逐个按压指间关节掌面、背面、侧面。

掌指关节用右手;掌心向下,拇指按压手背掌指关节、示指中指按压受检者掌面关节。

(5)检查指关节运动;

汇报;指关节运动自如。

手法;令受检者举起双手,展开手指、弯曲指关节、再弯曲掌指关节、再握拳。然后再伸开手指,令受检者拇指对掌, 其余四指伸平。

(6)检查双手握力;

汇报;双手握力正常。

手法;令受检者紧握医生两个食指,医生用力向外抽。

(7)触诊腕关节;

汇报;双侧腕关节无肿胀及压痛。

手法;按压腕关节掌面、背面、两侧。

(8)检査腕关节运动;

汇报;双侧腕关节活动自如。

手法;令受检者伸直前臂、手掌,掌心向下,注意伸直。令受检者腕屈背(背伸)、垂腕(掌屈)。

(9)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課状突;(先查左侧,然后査左侧

滑车上淋巴结)

(10)触诊滑车上淋巴结;

汇报;双侧肘关节无压痛,肘关节结构正常。滑车上淋巴结

未触及肿大。

手法;左侧;医生用左手提起受检者左手腕,提向头端。使肘部抬高。右手拇指按压肱骨内課、中指按压肱骨外課、食指按压鹰嘴,呈三角形,将受检者手腕再提高使上肢伸直, 后呈一条直线。右手顺势触摸左滑车上淋巴结。(尺神经沟之上)

右手;医生右手提起受检者右手手腕,提起前臂。

左手拇指按压肱骨内課、中指按压肱骨外課、食指按压鹰嘴,呈三角形,使检者伸直上肢,后呈一条直线。左手顺势触摸左滑车上淋巴结。

(11)检査肘关节运动;

汇报;双侧肘关节运动自如。

手法;令受检者屈肘、伸肘。

(12)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汇报;屈肘、伸肘肌力正常。

手法;令受检者屈肘,医生用力向外拉,然后,受检者屈肘向外推,医生向内推。

(13)暴露肩部;

(14)视诊肩部外形;

汇报;双侧肩关节对称、饱满。

汇报;双侧肩关节及其周围无压痛。

(16)检査肩关节运动;

(15)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汇报;双侧肩关节运动不受限。

手法;令受检者左手绕过头顶,触摸右耳。右侧反之亦然。

(17)检査上肢痛觉(或触觉,双侧对比);

汇报;双上肢痛觉正常。两侧一致。

手法;令受检者闭上眼睛,用曲别针次左右上臂、右左前臂、左右手背。注意左右对照。

(18)检査肱二头肌反射(双侧对比);

(19)检查肱三头肌反射(双侧对比);

(20)检査橈骨骨膜反射(双侧对比);

注意顺序;左二头肌、右二头肌、右三头肌、左三头肌。

左梯骨骨膜、右梯骨骨膜。

汇报;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双侧橈骨骨膜反射正常。

手法;将受检者双手放在脐部,左手拇指按主受检者左侧肱二头肌腱,叩击医生左手拇指盖。左手拇指按主受检者右侧肱二头肌腱,叩击医生左手拇指盖。手法;左手抬起肘关节, 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

手法;受检者手臂自然放在腹部,叩击左侧挠骨与肘关节之间的骨膜。

(21)检査Hoffmann 征。

汇报;Hoffmann征阴性。

手法;左手抬起受检者左手腕部,右手食指.中指夹住受检

者中指,向上提,使手背背屈,用拇指弹刮受检者中指指甲盖。

7、下肢

(1) 正确暴露下肢;(暴露至耻骨联合以上)

(2)观察双下肢外形、皮肤、趾甲等;

汇报;双下肢对称、未见畸形。皮肤未见黄染、色素沉着、皮疹、静脉曲张、窦道疤痕。

(3)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用双手同时检查双侧)

(4)触诊腹股沟淋巴结横组、纵组;(用双手同时检查双侧)

(5)触诊股动脉搏动(用双手同时检查双侧),必要时听诊;

汇报;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块。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侧股动脉可触及,双侧对称。

手法;横组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腹股沟平行。手在腹股沟下与腹股沟平行触摸。纵组与大隐静脉走向一致,双手在腹股沟区股动脉搏动处向下触摸。

(6)检査醜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

汇报;双侧瓠关节不受限。

手法;左手托起受检者膝胭窝,右手握住受检者踝关节,屈

向内旋转右足(足向中线、膝关节转向外)

(8)触诊膝关节和浮離试验;

汇报;双侧膝关节未触及不规则突起、双侧膝关节无压痛、

浮離试验阴性。

手法;双手手指触摸在膝关节前、后、两侧、胭窝,关节周围软组织。并略施加压力。左手虎口压在離骨之上的股四肌

(7)检査双下肢近端肌力(屈髓、伸膝);

(9)检査膝关节屈曲运动;

汇报;双下肢近端肌力正常。膝关节屈曲运动不受限。

手法;双下肢伸直,双手压住两大腿中部,令受检者屈骯, 对抗受检者抬膝动作。受检者屈膝,双手压住胫骨下端,令受检者伸直腿,对抗受检者伸膝动作。

(10)检査有无凹陷性水肿;

汇报;双下肢未见凹陷性水肿。

手法;双手拇指同时按压踝关节之上的胫骨前5秒钟。

(12)触诊双足背动脉(用双手同时检查双侧);

汇报;双侧足背动脉可触及、搏动一致有力。

手法;双手同时触摸。指腹与第1、2跖骨平行触摸。

(11)触诊踝关节及跟腱;

汇报;两侧踝关节无肿胀、无压痛,跟腱张力正常。

(13)检查踝关节背屈、跖屈运动;

汇报;双侧踝关节运动自如。

手法;令受检者双足踝关节背屈(勾脚背)、跖屈。

(13)检査脚趾位置觉。

汇报:双下肢位置觉正常。

手法:手指捏在足趾两侧,上下活动不超过5度。

(14)检査双足背屈、跖屈肌力;

汇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正常。

手法;左手握踝关节,右手握足底前掌处。令其背屈时给予外拉抵抗八跖屈时上推抵抗。

(15)检査下肢痛觉(或触觉,双侧对比);

汇报;双下肢感觉正常。两侧一致。

手法;用曲别针刺大腿面、胫骨前、足背六个点,弓行移位。

(16)检査膝键反射;

(17)检査跟键反射;

汇报;双侧膝键反射、跟键反射正常。

手法;左手托起膝关节,下肢放松,右手持叩诊锤叩击離骨下方股四头肌腱。

手法;令受检者屈膝屈骯、大腿外展,踝关节平放在床上。

左手握住足掌部,叩击跟腱。

(18)检查離阵挛;

(19)检查踝阵挛

汇报;双侧離阵挛阴性。踝阵挛阴性。

手法;左手虎口部紧压除骨上方,用力向远方快速推压数次, 并保持左手推力。右手轻扶在胫骨上, 手法;受检者屈膝屈骯,左手握住受检者小腿肚,右手握住

足前掌部,用力使踝关节背屈。

(20)检査Babinski 征;

汇报;巴彬斯基征阴性。

手法;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然后拐向拇指底部。

(21)检査Oppenheim 征;

汇报;奥喷汉姆征阴性。

手法;左手拇指和示指胫骨前缘用力向下划。

(22)检查Kernig 征;

汇报;克尼格征阴性。

手法;左手托左胭窝下、右手托左踝后,使靓膝关节屈曲各

90度。抬高小腿,使小腿伸直。

(23)检査Brudzinski 征;

汇报;布鲁津斯基征阴性。

手法;受检者去枕平卧,医生左手托颈,医生右手按压胸骨, 左手用力抬头使头前屈。观察下肢是否屈膝屈髏。

(24)检査lasegue 征。汇报;拉塞格氏征阴性。

手法;受检者下肢伸直平卧,医生左手放在膝关节之上,右手放在踝关节之下,将伸直的下肢逐渐抬高至>70度。观察受检者有无下肢疼痛。

(1)请受检者站立;

8、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2)观察步态;

汇报:步态稳健。

手法;令受检者步行几步。

(2) 指鼻试验(睁眼、闭眼);

汇报:指鼻试验稳准。

手法;伸直手臂,先左后右,速度逐渐加快。先测双侧睁眼, 再测双侧闭眼。

(3) 检查双手快复轮替运动;

Romberg 试验(闭目难立征)(睁眼、闭眼); 罗姆伯格征阴

性。 手法;令受检者双脚并拢,上肢水平伸直。先睁眼,再闭眼。 注意:检査者站在受检者后侧,双手有一个保护动作,避免

受检者跌倒。

(5) 检査屈腰运动;(双上肢伸直上举过头顶,然后弯腰)

躯干后仰)

(7)检査腰椎侧弯运动;(注意下垂上肢必须与身体平行侧

弯腰)

(8) 检査腰椎旋转运动。(医生站在受检者后部,双手固定

受检者双侧骼棘,嘱受检者左右旋转腰部)

汇报: 双手快复轮替运动快捷流畅。

手法; 上臂伸直,前臂直立,快速旋转前臂。

(4) 汇报:

(6)检査伸腰运动; (双手伸直上举过头顶,头.上肢、

汇报:腰椎活动自如。

三.全身体格检査结果的叙述及记录基本要求:

、尽量不要使用结论性语言如无肿大、正常、无异常等, 也不要记录检査手法或过程如瞳孔见光立即缩小、叩击肌腱

肌肉立即收缩等,只描述检查结果。

2、

检査结果视诊内容可以用“无S “未见”,阳性体征要描述体征类型或名称(如丘疹、瘢痕等)、部位、大小、数量、形态、颜色等;触诊结果描述为:未触及,阳性体征记

搏动、局部皮肤温度变化

录部位、大小、形态、压痛、Array

等;叩诊有无叩击痛、某种叩诊音(如双肺叩清音)、脏器界限的具体位置等;听诊记录为未闻及”音,或某部位

闻及”,,音,描述其频率.节律、强度、性质等等。

3、关节活动功能描述为有无受限;各生理反射记录为正常、

增强、减弱或消失,双侧对比;阵挛、病理反射、Kernig 征、Bnidzinski征及某些综合征可叙述或记录为阴性或阳性等;肌张力描述为正常、增强或减弱;感觉功能检査结果正常、减退、消失、过度等。

vPIXTEL MMI EBOOK 2005>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