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九章 时间序列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87.00 KB
- 文档页数:2
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是经济学、金融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析对象。
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和周期性,从而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预测。
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应用数学方法的工具,用于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
一、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观测值的集合。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我们关注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
时间序列数据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 趋势性: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期变化趋势。
2. 季节性:时间序列数据在一年内固定时间段内的重复模式。
3. 循环性:时间序列数据中存在的多重周期性波动。
4. 随机性:时间序列数据中的不规则、无法预测的波动。
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1.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指标,对数据的整体特征进行描述。
2. 图表分析:通过绘制折线图、柱状图等图表,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3. 分解模型:将时间序列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季节性项和残差项,以揭示数据的内在结构。
4. 平滑法:通过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方法,消除时间序列数据的随机波动,从而揭示趋势和季节性成分。
5.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ARIMA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预测和建模。
它综合考虑了自回归、移动平均和差分的影响因素。
三、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领域时间序列分析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调研等领域,具体应用包括:1. 经济预测:通过对经济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 股票市场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帮助分析师预测股票市场的走势,制定投资策略。
3. 需求预测:通过对销售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预测产品的需求量,为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供指导。
4. 天气预测:通过对气象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为农业、旅游等行业提供参考。
第九章 时间序列分析第三节 趋势变动分析一、时间序列构成要素与模型时间序列的形成是各种不同的因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四类:长期趋势因素、季节变动因素、循环变动因素和不规则变动因素。
由此造成客观事物的变动呈现出四种不同的状态:第一,长期趋势变动。
长期趋势因素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类因素使得事物的发展水平长期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的变化呈现出某种长期的变化趋势。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是持续增长的,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的态势。
第二,季节变动。
季节变动或称季节波动,是指某些现象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变动影响,而形成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动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动。
如羽绒服装的销售量由于季节的影响而呈现出淡、旺交替变化的周期性变动;某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受原材料生长季节的影响,其生产也出现周期性变动等等。
第三,循环变动。
循环变动是指一年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其波动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周而复始的一种有规律的变动。
循环波动不同于趋势变动,它不是沿着单一的方向持续运动,而是升降相间、涨落交替的变动;它也不同于季节变动,季节变动有比较固定的规律,且变动周期长度在一年以内,而循环变动则无固定规律,变动周期多在一年以上,且周期长短不一。
第四,不规则变动。
不规则变动也有人称之为随机漂移,属于序列中无法确切解释、往往也无须解释的那些剩余波动。
引起事物发生不规则变动的因素多是一些偶然因素,由于它们的影响使事物的发展变化呈现出无规律的、不规则的状态。
时间序列构成分析就是要观察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使事物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形成时间序列变动的四类构成因素,按照它们的影响方式不同,可以设定为不同的组合模型。
其中,最常用的有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
乘法模型:Y = T·S·C·I (9-20)加法模型:Y = T+S+C+I (9-21)式中:Y:时间序列的指标数值T:长期趋势成分S:季节变动成分C:循环变动成分I:不规则变动成分乘法模型是假定四个因素对现象的发展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以长期趋势成分的绝对量为基础,其余量均以比率表示。
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作为统计学里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经济学、金融学、生态学、气象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对一系列连续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和预测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寻找时间序列中存在的统计规律性,并预测未来值,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领域的预测与分析中。
1.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时间序列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同一现象所收集到的一系列相关数据的结果。
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随时间变化的一系列变化现象,这些变化不仅具有趋势性和周期性,还有不确定性,而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也需针对这些特性进行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一般通过三个方面来描述序列变化:①趋势性:表示序列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分为上升、下降或水平。
②周期性:表示序列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如季节性、周周期性或月周期性等。
③随机性:表示序列中包含的不确定性,往往基于模型的估计和预测。
2.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与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包含时间序列图、样本自相关系数、周期图等多种分析方法。
其中,时间序列图是一种基本的可视化方法,通过检查序列图的整体趋势,趋势是否呈现上升、下降或平稳;随机性是否存在;周期性是否表现为明显的规律性等,对序列特性有一个概括性的把握。
样本自相关系数图则是判断序列是否具有自相关性的一个有效工具,它反映了序列中不同时刻之间的相关性水平。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我们还需要重点处理周期性因素,通常常见的周期性包括周、季、年等,周期图正是用于描述序列周期性的重要工具。
时间序列预测则是在建立统计模型的基础上对序列未来值的预测,建立模型常运用 ARIMA 模型,即自回归(AF) - 差分(I) - 移动平均(MA)模型。
自回归(AR)模型,对应于序列自身相关,使用前一个时期的观测值来提交当期的值;使用差分(D)时,其可以减少序列中的趋势、季节和周期性;移动平均(MA)模型,对应于序列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先前的误差和过去误差的加权平均值来提交当期值的模型。
第9章 时间序列分析——练习题●1. 某汽车制造厂2003年产量为30万辆。
(1)若规定2004—2006年年递增率不低于6%,其后年递增率不低于5%,2008年该厂汽车产量将达到多少?(2)若规定2013年汽车产量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而2004年的增长速度可望达到7.8%,问以后9年应以怎样的速度增长才能达到预定目标?(3)若规定2013年汽车产量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并要求每年保持7.4%的增长速度,问能提前多少时间达到预定目标?解:设i 年的环比发展水平为x i ,则由已知得:x 2003=30, (1)又知:320042005200620032004200516%x x x x x x ≥+(),2200720082006200715%x x x x ≥+(),求x 2008由上得32200820072008200320032007(16%)(15%)x x x x x x =≥++ 即为3220081.061.0530x ≥,从而2008年该厂汽车产量将达到 得 x 2008≥30× 31.06×21.05= 30×1.3131 = 39.393(万辆) 从而按假定计算,2008年该厂汽车产量将达到39.393万辆以上。
(2)规定201320032x x =,20042003x x =1+7.8%由上得=107.11%==可知,2004年以后9年应以7.11%的速度增长,才能达到2013年汽车产量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
(3)设:按每年7.4%的增长速度n 年可翻一番, 则有 201320031.0742na a == 所以 1.074log 20.30103log 29.70939log1.0740.031004n ====(年)可知,按每年保持7.4%的增长速度,约9.71年汽车产量可达到在2003年基础上翻一番的预定目标。
原规定翻一番的时间从2003年到2013年为10年,故按每年保持7.4%的增长速度,能提前0.29年即3个月另14天达到翻一番的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