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修辞手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8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回答者:zgctamfzxcvbnm- 三级2009-1-23 21:06★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一、课标法则: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概念解说: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三、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2、解释句子的方法:①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⑤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基本考点】人们交流信息,是一句话一句话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就是一个信息单位。
文中重要的句子,或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或体现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或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含义……如果对这些把握不准,就不能准确理解整个文章。
因此,在阅读能力测试中,必然要考查准确把握句子含义的能力,尤其是把握关键句子含义的能力。
其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类:(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准确含义,其中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其中包括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点:①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主要抓住段的起始句、终结句、结论性的句子。
②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此类句子主要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句、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
要抓住文章挈领性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语句以及其分段内层次的语句。
(3)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即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
(4)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使之具体化等。
【相关知识】Ⅰ.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结构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
(2)能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文眼”。
所谓“文眼”,也叫主旨句,就是文章中具有点题、表现中心、提携全文等作用的句子。
它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着提纲挈领、前后贯通的作用。
(3)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或蕴含某种深层含义的句子。
句子的意思含而不露,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根据上下文可以体会到。
通俗地讲,就是话里有话,有潜台词。
含蓄句是在不便直说时,起到曲意表达的作用。
(4)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能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起始句、总结句、过渡句、收束句等。
(5)含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
如何探求句子的深层含意与怎么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呢?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
(1)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2. 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
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 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
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
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4. 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5. 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
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6. 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
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解除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7. 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如记叙文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意义及文章主旨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作为例证出现证明论点;说明文中的描写,有着点燃作品使之生动的作用。
7-9 年级新课程标准说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 , 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从句子中的修饰性定语进行研究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句子的内涵;有些句子的定语限定或规定了句子所要表现的范围和内涵。
从句子的修饰作用进行理解 , 分析时要从修饰作用入手 , 追本溯源 ,理解句子的实在意义 .这其实是考察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烘托、借代、象征等形式,结合上下文,将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要表现出来。
有专家说,赏析句子的作用,其实还是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考核的,主观赏析是无法进行考核的,因为 1000 个观众,就有 1000个哈姆雷特。
所以,文学概念和表现手法在文章的中作用才是考核的本质。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
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考点解说: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重要句子”通常指文眼,主旨句,警策句等,实际上关键语句还不止这些,如,从文体的角度着眼,记叙文,散文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往往是关键语句。
“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考查方式:1,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或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或分析重要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考查实质】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教学过程:一,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或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1,关键词突破法有些句子,其含意主要通过一些关键词语显现。
关键词,有的是有深刻含义的词语,有的是指代性的词语,还有一些是使用了修辞等写作手法,需要明确意义的句子。
我们只要把句中关键词的含义分析透彻,就可以进而推知全句全段的意思,这就是关键词突破法。
第一步理解分析句子,找关键词语第二步结合语境巧分析第三步按点组织答案答题时做到:抓关键+巧分析+建答案例1 张家界卞毓方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
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
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者:卞素玲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1年第18期【技法指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对“现代文阅读”提出的要求。
要准确理解这一考点,有两点需要注意,除了前面所说的“文中”外,还应知道什么是“重要句子”。
一般来说,所谓的“重要句子”,指的就是那些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句子。
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或总起、或概括、或体现文章的主旨,或在文中承前启后。
常见的重要句子有以下几种:1.能够概括文章的段落或全文意思的语句。
这种语句,人们常称之为“文眼”。
它不仅能使文章在外部结构形式上圆合,而且能使文章的内部意义像脉络那样贯通。
这类句子是现代文阅读设题的热点。
2.那些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
这种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非常关键,主要起衔接文章内容的作用,但又不局限于过渡作用,还有概括内容、总领整段(篇)的作用。
3.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
这种句子看起来容易产生歧义,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其语意还是明确的。
我们只要能联系上下文进行仔细思考,就能正确理解这种句子。
4.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文章是要表情达意的,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分析文中的语句,透过语句的表层来分析作者内在的情感。
这也是命题者喜欢设题的语句。
5.能够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中心的句子。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是为了理解。
因此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是理解句子的关键。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应注意三点:一是阅读时要瞻前顾后、审视语境。
句子的含意受特定的语言环境制约,所以审视语境是做好这类题目的必要前提。
二是要联系文章的立意、背景及文章的主旨等因素来理解。
三是对关键语句作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
有的语句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隐含信息。
有的语句除起结构上的作用外,还有意义内容上的作用。
从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重点往往是那些概括性较强、信息量丰富的语句。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第4讲如何结合修辞手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第一部分:课前热身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2、知识回顾第二部分:第6课的重要内容梳理第6课《梅花魂》一、考点训练一:多音字组词。
抹(mā)()抹(mǒ)()抹(mò)石灰;折(zhé)()折(shé)()折(zhē)()二、考点训练二:形近字组词。
绸()—稠()—调()谓()—渭()—猬()魂()—魄()—愧()—槐()侨()—桥()—娇()—轿()—骄()三、阅读训练。
离别前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沉重、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昂贵)的画马?”□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 )是寒冷,()还是风欺雪压,花开得()精神,()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经历多少(困难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在“□”里填上标点符号。
3.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连贯。
4.外祖父赞扬了梅花和别的花不一样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无论……总……”写一句话。
(仿写画线句子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中的小常识一、《三国演义》:123、“勉从虚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匠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二、《红楼梦》:12、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第四部分:如何结合修辞手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一、在阅读理解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阅读中的作用:知识点一:记叙文:使文章生动形象,更有表现力。
比喻议论文、说明文:使文章观点通俗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
例1: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点,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
问: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总结答题方法:同步练习一: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选自《田野上的白发》问: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二:拟人: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某种特点。
例2:“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那老土依然沉重。
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它会死吗?--选自《挪树》问: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这句话。
总结答题方法:同步练习2:秋厌倦了夏日的烦闷燥热,便渴望着有份清新来解脱羁绊的心灵。
清晨,推门向户外放眼:那林中的小路早已覆上一条长长的白地毯。
那么晶莹,那么纯洁,使人不忍落脚…原来是晨霜。
哦,秋天!秋的天使正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缓缓走来。
最先看见秋的,是秋风。
秋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去了夏的闷热,拂走了夏的躁动。
秋风是红色的,秋风掠过,苹果红了,霜林醉了;秋风是金色的,秋风起处,谷穗儿熟了,树叶儿黄了;秋风是无色的,秋风扫过,山的线条明了,水的轮廓现了。
最先拥抱秋的,是秋叶。
秋叶无风自落。
嗅到秋的气息,树叶迫不及待地释放出积累了一生的热情,没有流连,走得潇潇洒洒;风乍起,秋叶像一群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它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此刻落下来,与泥土融为一体,让人不由想篡改龚自珍的名句:“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易触动人情思的,是秋雨。
绵绵的秋雨像一位心事重重的姑娘在倾吐自己的心事。
只是,姑娘的心呦,怎好赤裸裸?于是,梧桐树上、芭蕉叶上、残荷尖上,一叶叶,一声声,秋雨默默地抛洒情思万缕。
这万千情思,落在地上,滴在心上,心中便结起千千结,真个无边丝雨细如愁。
最深地陶醉于秋的,是我。
虽没有竹杖芒鞋,却同样一蓑烟雨的我独立寒秋:听秋风,看秋叶,赏秋雨。
一任淡淡轻愁却上心头。
心上搁了个秋,我欲不愁,天容我不?只是呀,这轻愁却也太轻了,轻到竟有一丝笑意,不经意绽放在我吟香的嘴角。
一声轻叹!回眸,好舒服呀,顿时就醉了。
云淡了,天晴了。
蓝天,白云,黄色的树林,惬意的我,好一副秋景图!天凉好个秋!问: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一点赏析。
知识点三: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3:如上文《秋》问: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一点赏析。
总结答题方法:同步练习3: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
“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
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③不设防的核心一是,二是。
④有人要我题字。
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四字。
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
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
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
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设防,只是小术,叫做雕虫小技,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
设防就要装腔做势,言行不一,当场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
设防就要戴上假面,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
---选自《不设防》问:请简要分析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第五部分:课后作业一、读一读,写拼音。
1、花枝被弄折(),折()腾不停歇。
买卖折()了本,接连受挫折()。
2、妈妈一边用抹()布擦着我涂抹()在墙上的画,一边转弯抹()角地批评我在乱抹()乱画。
二、写出词语对应的近、反义词。
1、近义词:稀罕---()郑重---()欺凌---()2、反义词:偶尔---()稀罕---()郑重---()三、检验你的阅读水平的机会来啦,赶紧动手吧!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
“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
”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
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
”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
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
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
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选自《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问:请简要分析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