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22.63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附例)

在语文阅读赏析中,“文章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意义?”类似的话题常常把同学们搞的焦头烂额。

今天我把相关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三者的定义及作用不同

1.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63 大类,78 小类。中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共有12 种,稍后一一介绍

2. 表现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3.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用典双关

常用修辞手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可细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和博喻。

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精练、形象,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画在荷叶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天才梦》

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孙犁《荷花淀》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卫风?硕人》

注意事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孙犁《荷花淀》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

用等着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它的作用是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揭示本质,予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意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那么长的愁,这辈子愁不完了)——李白《秋

浦歌十七首》

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民谣《一壶水》

大虫见掀他不动,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施耐

庵《水浒传》

对比是把差异明显、矛盾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展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感受更强烈,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老学庵笔记》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

——叶圣陶《苏州园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句法相似、平仄相对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手法。

对偶的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密切关联,音节和谐,有韵律美,便于吟诵,表意凝练,有很强的概括力。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排比是一种把3 个或3 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意思密切、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修辞手法。

排比句的作用为:增文势、广文义。用排比说理,条理分明,充分透彻;用排比抒情,节奏鲜明,感情洋溢;用排比写景,层次清楚,形象生动;用排比写人,形象立体,细致入微。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朱自清《匆匆》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腿;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没找到出处,但句子真好,所以就放上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胡宏伟《长江之歌》

7. 设问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即为设问。

设问用在文章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启发读者思考;设问用在文中某段段首或段尾,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设问用在说理性文章中,可使论证深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连续地使用设问,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有强大的论辩力量,发人深省问渠那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