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 格式:docx
- 大小:37.28 KB
- 文档页数:2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531一约595)字介,南北朝时梁人。
祖籍琅琊临沂。
其家世传《周官》、《左氏》学,早承家业,博览群书。
曾任梁朝散骑常侍、北齐黄门侍郎、北周御史上士,隋朝太子学士等官职。
他是当时著名学者,长于文词、音韵、训治、校勘之学。
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后人以为家教规范,流传极广,在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极为重视家庭教育,这是因为,当时官学衰落,家庭教育成为士族教育的重要方式。
为维护士族的社会地位和儒学传统,他总结了自己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丰富经验,以教育子孙,形成了他的教育主张。
(一)实施早期教育他认为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应及早进行,最好从胎教开始。
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
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1]婴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期,这时施加教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比及数岁,可省笞罚”[2]。
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可塑性大,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免去以体罚纠正恶习的工夫。
他认为,俗语说“教儿婴孩”这话是对的[3]。
(二)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反对溺爱,偏爱他认为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正确处理爱与教的关系却无共同认识。
他认为教子切不可溺爱,不可“无教而有爱”,如果“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宜诫反奖,应诃反笑”,一旦养成习惯,再进行纠正制止,将会“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4]。
他强调教子要严,甚至可用“楚挞,惨其肌肤”,主张对于子女要爱得其所,爱得其法,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就可获得“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威而生孝矣”[5]的效果。
他在反对对子女溺爱的同时,也反对偏爱子女。
他说:“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
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多所以祸之。
”[6]偏爱子女也是溺爱的表现,除对被偏爱的子女会产生上述溺爱的各种恶果外,还会引起不被偏爱的子女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情绪,还会造成子女间的矛盾,甚至导致骨肉相残的悲剧。
总结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同时也是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颜氏家训》和《颜氏易》中,被后世称为“颜氏道德教育学派”。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为首,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倡导尊重天道、顺应人性、立德立言立行,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颜之推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德行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德行,才能够做到言行合一,以身作则,对他人起到榜样的作用。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道:“德者人之本也。
”他认为德行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灵修养,使其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主张“立法要以德为先,立政要以德为尊”,说明了他对德育的高度重视。
其次,颜之推注重了人的天性和人的情感。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和情感,教育应该从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天性和情感出发。
在《颜氏易》中,他说:“善於尊道则天周,天周则民平,民平则大治。
”他强调了顺应天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尊重道德规则,顺应天意,才能够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此外,颜之推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主张亲近和团结,关心他人,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再次,颜之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主张的道德修养是综合的,既包括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也包括精神境界和人格品德的修养。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是临川礼让、自律守法、孝悌友爱、忠信谦卑、正直廉洁等各个方面都全面发展和提升的人。
他在《颜氏家训》中写道:“勉人起而耕,亲亲教而养,致诚意而敬,习文理而尽性。
”他认为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培养他的意志力和动力,培养他的文化修养和人性操守。
最后,颜之推注重实践教育和后继者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践,是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主张教育要贴近实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实践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颜氏易》中,他说:“教人不仅要让他们知道道德,更要引导他们去做好事。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力和品质,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一、谈士大夫教育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级虽垄断教育,但又轻视教育。
他们的子弟庸碌无为,不学无术,只图享乐,倚仗门荫获得一官半职,便自为满足,全忘修学,可见他们的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十分糟糕,为此,颜之推要求整个士阶层应该注重教育。
首先,他认为人性分为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他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也。
”这是他强调士大夫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
由于绝大多数士大夫子弟都属于中庸之人,他们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获得知识,否则,终为懵懂之人。
其次,他从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受教育的必要性。
他看到有的士大夫“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从而发出感慨:“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他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一方面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
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
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当时社会处于战乱和朝代更易频繁的变动时期,个人的地位与前途都没有绝对的保障,父兄的荫蔽也不可能长久,他认为“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只有自身有了知识,才能走到哪里都可以安身立命,左右逢源。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他强调如果一个人能经常保有几百卷书,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沦为贫贱之人。
颜之推主张以广博知识为教育内容,以读书为主要教育途径。
他说:“夫学者,贵能博闻也。
”认为读书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世人要见识广博,而不肯读书,这好比“求饱而懒营撰,欲暖而惰裁衣也”。
但广博的知识是需要的,提纲挈领与灵活应用的能力也不可缺少,否则就会产生偏差,像谚语说的“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这种繁琐而不得要领的学风,是颜之推竭力反对的。
论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论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其教育思想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论士大夫教育⒈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⑴颜之推认为人性分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
⑵颜之推从是否接受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接受特殊知识的必要性。
⑶颜之推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治国人才颜之推从世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认为玄学教育必须抛弃,传统的儒学教育也应改革教育,要培养对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
⒊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⑴“德”教育颜之推认为,树立仁义的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仁义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同时他的道德教育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⑵“艺”教育颜之推认为,“艺”的教育内容除了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外,还应包括处身于士大夫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杂艺”,即琴、棋、书、画、数、医、射、投壶等。
颜之推认为德育与艺教两者是互相联系的,德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
⑶农业生产知识颜之推认为士大夫弟子也应重视农业生产知识,对农事活动有所了解,以便于齐家治民。
二、论儿童教育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⑴儿童幼年时期各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很大。
⑵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也处于旺盛时期,能把学习的材料牢固的记住。
⒉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⑴严慈相济颜之推认为,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当遵循严与慈相结合的原则。
只有严格的教育,子女才能成器。
⑵均爱原则颜之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记偏宠,无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⒊儿童教育内容⑴语言教育颜之推认为,语言的学习应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
⑵道德教育儿童教育内容除语言外,还应注意道德的教育。
它包括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两方面。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摘要:颜之推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涉及到儿童教育的独特意义、内容、原则及方法等。
他倡导早期教育、重视道德启蒙、坚持慈爱相济和环境陶冶的早教原则与方法,以及关于儿童语言教育与艺术学习的思想,至今仍可资借鉴。
我国古代社会素有重视儿童教育的传统。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堪称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他在《颜氏家训》中对于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阐发。
颜之推(531—约595),字介,祖籍山东临沂。
他出身于名儒世家,又生逢乱世,频遭波折,历仕南梁、北齐、北周、隋四朝。
在其晚年,他集平生学识、世事见闻,以及立身处世、教子治家等经验,著书《颜氏家训》,共20篇,意在训诫本族子弟,肃正儒家门风。
该书一出,即被后世人们奉为家教良范,广为流传。
《颜氏家训》对于儿童儿童教育的阐述主要反映于《序致》、《教子》、《慕贤》、《勉学》等篇章中,这些阐述涉及到了儿童教育的价值、内容、原则及方法等,其诸多思想观点虽历时千载,但至今仍可资借鉴。
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观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及早施教,勿失时机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首先是基于他对于早期教育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的充分认识。
他认为成人应该充分利用幼年这个良好的时机,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
早施教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他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并借用孔子说过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以及谚语“教妇初来,教子婴孩”的说法来表明这一观点。
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甚至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实行胎教。
他提及古代圣王的胎教方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貌节之”。
在颜之推看来,儿童早期心理与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着了早期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
他认为,年幼儿童还处于“体性未定”的发展期,足具可塑性,易于潜移默化。
他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泽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颜氏家训名词解释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士人颜之推所著的一部教育家训书。
颜之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弟子,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理学的原则,同时在颜氏家训中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道德、家庭关系、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家训(氏族教育):氏族教育是古代中国社会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是指由一个氏族或家族内部进行的教育活动。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和影响,传承家族中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品德修养。
家训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养成优秀后代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氏族维系和传承的重要方式。
廉:廉洁正直,指人品高尚,不贪污、不受贿、不徇私。
颜氏家训强调慎独自励,反对贪欲,倡导以廉洁为美德。
廉洁是一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一个家族尊严的象征。
孝:尊敬亲长、报答父母的美德。
颜之推在家训中提出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并将其列为家训的首要原则。
他提倡子女应该孝顺父母、敬重长辈,以此来维系家庭和睦,传承家族的尊老爱幼传统。
忠:忠诚、忠心正直,指对国家、君主、职责等的忠诚和坚守。
家国忠诚是颜氏家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观。
家族成员应该秉持忠诚的态度,对朝廷效忠,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尽力贡献。
仁:仁爱、慈悲善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关心。
家庭中的成员应该互相仁爱、互相关心,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同时,颜氏家训也鼓励家族成员关心社会他人,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展现仁爱的品质。
诚:诚实守信,指言行一致、言而有信。
颜氏家训强调说话要实话实说,行动要诚实守信,以诚信为基础维系家族的声誉。
诚信是家族成员在言行中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任:才能、能力。
颜氏家训鼓励家族成员努力修炼自己的才德,发扬个人的所长,以更好地为家族和社会做出贡献。
个人的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家族的声誉,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雅:高尚的品味和风度。
颜氏家训中提倡讲究礼仪,强调修养和气质的培养,注重外表和内在的美。
雅是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家族的风采和底蕴的体现。
学:学习、知识。
颜氏家训中提出了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简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他也是一位哲学家。
他被视为文化精神的象征,曾经受到过众多学者和学生们的尊重。
他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之一。
颜之推的思想被视为文化的核心,他以自己的学说,激发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以包容性为基础,他认为,学习的教育应该涵盖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某一学科上,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颜之推也鼓励学生们多研究其它学科,如艺术、文学和哲学,以建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以更深刻地了解人、文明和社会。
颜之推也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教育的关键。
他认为,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对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让学生多参加教室的讨论,以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
他也主动出面解决学生间的争执,让学生们一起参与教学活动,老师也通过尊重学生,改变学生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的约束。
颜之推认为,学习是一个自律的过程,要想成功,学习者得具备一种强烈的自制力。
因此,他鼓励学生掌握自我的学习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培养自律的习惯,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他也认为,老师的任务是协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而不是用强制的办法去教育学生。
颜之推强调批评与赏罚之间的平衡,他认为,激励和嘉奖对学生更有促进作用,而不是惩罚。
此外,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劳动,学习者有责任和责任感,教师则有义务给予建设性批评和指导。
总而言之,颜之推提出的教育思想以往激发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史,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使中国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制力,让他们能为国家贡献勤劳和创新的力量。
学前教育思想史复习讲义名词解释1.博专统一: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
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广纳知识,掌握其精要。
2.知耻改过:张履祥指出,人应当知耻,人不能没有耻辱观念,缺乏正确的羞耻观,才是真正的可耻。
同时张履祥提出人不能无过,但期于改。
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因此引导儿童逐步确立正确的羞耻观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毛病所在,使其知过而后能改。
3.宽严相济:崔学古主张宽严相济,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出发提出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
教师过于严厉只会束缚孩子们的灵性,因此蒙师对儿童的态度应当宽厚仁慈一些,表情要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使儿童便会产生亲近之感,但在学习上对儿童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4.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活动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儿童活动生活,具体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5.恭俭勤谨:张履祥认为,儿童初学,恭敬节俭,勤奋谨慎。
恭之实事,真正存有恭敬之心,一言一行均体现出恭敬之实。
生活上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注意节约,不铺张浪费。
勤谨,儿童学习要勤奋,做事要勤劳,不可懒惰,要有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不仅提高道德水平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6.情绪教育:陈鹤琴重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注重创造温暖、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恐吓孩子,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家庭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给孩子以积极的情绪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7.《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对招收十年动乱破坏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
把学前教育内容划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几部分,并强调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上课、游戏、体育活动、观察、劳动、娱乐及日常生活与未完成的,学前教育教学继续采用分科教学的形成。
论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颜之推(公元531年―约595年)字介,(粱)金陵人,祖籍山东临沂人。
他根据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该书共20篇,内容涉及到教子、治家、学习、修身等方面。
它较为系统地概括了家庭教育的一般特点,介绍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揭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特殊规律,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宝库。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一、主张及早施教颜之推特别重视早期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要特别重视幼年教育,并应尽早进行。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声音滋味,以礼节之”。
虽然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也要及早进行。
“当及婴稚识人眼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也就是儿童刚能分辨外界事物的时候就要加以引导教诲。
他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之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
”儿童时期精神集中,易于学习,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并以自己为例论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吾七岁时,诵读《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儿童时期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具备接受教育的条件,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有一个高峰期、最佳期即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比较容易而且掌握的比较牢固的时期。
抓住了这个关键期,当此时而开导之,则顺而易;错过了关键期,过此时而防闲之,则逆而难。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也认为:一个人的智力的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时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他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总结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颜之推(709年-784年),唐代教育家、理学家,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之推主张家庭教育应以“孝”为核心,强调家庭是培养孩子品格和道德的基本单位。
其教育观念和方法具有很高的可借鉴性,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颜之推非常重视父母的示范作用。
他认为,父母的行为和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提倡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值得孩子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他主张父母要有礼貌、宽容、正直、勤奋、诚信等美德,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颜之推强调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道德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和纽带,父母应该将道德教育置于首位。
他主张父母要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尊重长辈、敬爱师长、关心他人等,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
再次,颜之推注重家庭氛围的创设。
他认为家庭应该是一个温馨、和谐、尊重的地方,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健康成长。
他主张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要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
此外,颜之推还强调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
他强调父母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和方式。
他主张父母要尽量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注重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综上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了父母的示范作用、道德教育、家庭氛围以及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
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颜之推的理念中找到一些启示,如教育者的榜样作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什么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教育家,他所著的《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奉为“家训规范”,那么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主要是以传统的儒家思想来教育子孙,其中的许多理念对现实而言,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主张努力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关注工农商等各方面的知识;主张学习贵在实践,不能夸夸其谈,却没有实际的行动。
他鄙视士族的贪图享乐、奢侈腐败,认为纨绔子弟大都是不学无术的之人。
而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认为要尽早施教,甚至是胎教,并让明白礼义的人来教导。
颜之推还提倡要严格教育,严与慈要紧密结合,对孩子意味溺爱有百害而无一利。
另外,也要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颜之推认为要谨慎择友,让孩子置身于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这也包括了长辈要慎重地选择邻居,周围的人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
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要,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建立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最后,就是要重视人道教育。
要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处事。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有很多的思想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
颜之推颜真卿关系从颜氏家谱上可以看到,颜回是颜氏的祖先,传至颜之推是第35世,而颜真卿是第40世,颜之推和颜真卿是本家。
颜之推出生于531年,一生历经三朝,自己感叹“三为亡国之人”。
他的《颜氏家训》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充满着借鉴意义,而颜之推也正是因为这一部书而享誉千古。
颜真卿出生于709年,卒于784年,是唐代的名臣,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为人耿直中正,光明磊落、忠君爱国。
然而,颜真卿的仕途坎坷,一生中多次被贬,但是颜真卿无论在何处任职,其政绩都十分突出,备受当地百姓爱戴。
可惜的是,77岁的颜真卿受小人陷害,叛将利诱颜真卿不成,终究将其杀害。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里面提出的思想,虽然有着历史局限性,但其中一部分观点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颜之推的主要教育思想是家庭教育,他把家庭教育置于首位。
主要思想有六点:1、提倡早教;2、主张爱教结合;3、重视环境影响;4、要求家长以身作则。
(一)提倡早教
颜之推提倡家庭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即使不能从胎教开始,那么也应该从婴幼儿开始就进行教育。
他认为:婴幼儿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容易受到影响,可塑性大,千万不要错过。
年龄越小受到的影响越深刻,甚至影响一生。
(二)主张爱教结合
颜之推主张对子女的教育要爱教结合,“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无畏而生孝矣”。
父母对待子女千万不能偏爱、溺爱。
(三)重视环境影响
颜之推认为,子女应慎重结交师友,以免误入歧途。
因为人在幼年时期,可塑性大,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父母应当为子女创设和选择有利于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主张家长以身作则
颜之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长辈不能只是说教,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这既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建立,而且也有助于家庭教育取得成功。
所以,长辈要给晚辈做出榜样。
颜之推的生平颜之推(公元531—约595年)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
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
后投奔北齐,历20年,累官至黄门侍郎。
公元577年,北齐为此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
公元581年,隋灭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
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
叹息“三为亡国之人”。
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等。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颜之推的教育活动(一)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家庭教育本来就是人生最早受到的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理论又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价值基础,颜之推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他引用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又引俗谚“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作为例证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包括胎教,,而出生后的教育也要及早进行。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就是说教育当自婴儿会看大人脸色的时候开始。
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人在幼年时单纯专一,容易接受教育,而长大以后思想复杂了,就不容易调教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
而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接受父母教育的习惯在内,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这个基础打好了,以后就省心了。
(二)要爱与教相结合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对子女实施的,因此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爱”与“教”的关系。
颜之推批评当时许多家庭的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一味放纵:“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
名词解释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强调人格塑造、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目的与价值等方面,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颜之推注重人格塑造。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颜之推看来,一个人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颜之推主张从小培养好习惯,通过细致的教育和榜样的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道德准则。
其次,颜之推关注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的方式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
颜之推主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还提出了“三绳之法”,即先示范,再引导,最后让学生自己领悟。
这种由浅入深、融入互动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另外,颜之推强调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
颜之推认为,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和教育,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从而发挥自己的价值,对社会做出贡献。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奉献精神,培养出有担当和创造力的人才。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现代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他强调品德和道德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也被视为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他注重因材施教,这与现代教育中个性化教育的理念相契合。
此外,他关注教育的目的与价值,这也是当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尽管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在现代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和发展,但其核心理念体现了许多与时俱进的价值。
颜之推的思想从多个层面解释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指导。
如何将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以及明确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价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