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
- 格式:docx
- 大小:37.21 KB
- 文档页数:2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531一约595)字介,南北朝时梁人。
祖籍琅琊临沂。
其家世传《周官》、《左氏》学,早承家业,博览群书。
曾任梁朝散骑常侍、北齐黄门侍郎、北周御史上士,隋朝太子学士等官职。
他是当时著名学者,长于文词、音韵、训治、校勘之学。
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后人以为家教规范,流传极广,在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极为重视家庭教育,这是因为,当时官学衰落,家庭教育成为士族教育的重要方式。
为维护士族的社会地位和儒学传统,他总结了自己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丰富经验,以教育子孙,形成了他的教育主张。
(一)实施早期教育他认为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应及早进行,最好从胎教开始。
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
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1]婴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期,这时施加教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比及数岁,可省笞罚”[2]。
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可塑性大,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免去以体罚纠正恶习的工夫。
他认为,俗语说“教儿婴孩”这话是对的[3]。
(二)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反对溺爱,偏爱他认为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正确处理爱与教的关系却无共同认识。
他认为教子切不可溺爱,不可“无教而有爱”,如果“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宜诫反奖,应诃反笑”,一旦养成习惯,再进行纠正制止,将会“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4]。
他强调教子要严,甚至可用“楚挞,惨其肌肤”,主张对于子女要爱得其所,爱得其法,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就可获得“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威而生孝矣”[5]的效果。
他在反对对子女溺爱的同时,也反对偏爱子女。
他说:“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
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多所以祸之。
”[6]偏爱子女也是溺爱的表现,除对被偏爱的子女会产生上述溺爱的各种恶果外,还会引起不被偏爱的子女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情绪,还会造成子女间的矛盾,甚至导致骨肉相残的悲剧。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一、谈士大夫教育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级虽垄断教育,但又轻视教育。
他们的子弟庸碌无为,不学无术,只图享乐,倚仗门荫获得一官半职,便自为满足,全忘修学,可见他们的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十分糟糕,为此,颜之推要求整个士阶层应该注重教育。
首先,他认为人性分为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他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也。
”这是他强调士大夫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
由于绝大多数士大夫子弟都属于中庸之人,他们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获得知识,否则,终为懵懂之人。
其次,他从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受教育的必要性。
他看到有的士大夫“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从而发出感慨:“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他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一方面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
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
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当时社会处于战乱和朝代更易频繁的变动时期,个人的地位与前途都没有绝对的保障,父兄的荫蔽也不可能长久,他认为“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只有自身有了知识,才能走到哪里都可以安身立命,左右逢源。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他强调如果一个人能经常保有几百卷书,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沦为贫贱之人。
颜之推主张以广博知识为教育内容,以读书为主要教育途径。
他说:“夫学者,贵能博闻也。
”认为读书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世人要见识广博,而不肯读书,这好比“求饱而懒营撰,欲暖而惰裁衣也”。
但广博的知识是需要的,提纲挈领与灵活应用的能力也不可缺少,否则就会产生偏差,像谚语说的“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这种繁琐而不得要领的学风,是颜之推竭力反对的。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什么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教育家,他所著的《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奉为“家训规范”,那么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主要是以传统的儒家思想来教育子孙,其中的许多理念对现实而言,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主张努力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关注工农商等各方面的知识;主张学习贵在实践,不能夸夸其谈,却没有实际的行动。
他鄙视士族的贪图享乐、奢侈腐败,认为纨绔子弟大都是不学无术的之人。
而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认为要尽早施教,甚至是胎教,并让明白礼义的人来教导。
颜之推还提倡要严格教育,严与慈要紧密结合,对孩子意味溺爱有百害而无一利。
另外,也要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颜之推认为要谨慎择友,让孩子置身于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这也包括了长辈要慎重地选择邻居,周围的人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
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要,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建立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最后,就是要重视人道教育。
要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处事。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有很多的思想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
颜之推颜真卿关系从颜氏家谱上可以看到,颜回是颜氏的祖先,传至颜之推是第35世,而颜真卿是第40世,颜之推和颜真卿是本家。
颜之推出生于531年,一生历经三朝,自己感叹“三为亡国之人”。
他的《颜氏家训》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充满着借鉴意义,而颜之推也正是因为这一部书而享誉千古。
颜真卿出生于709年,卒于784年,是唐代的名臣,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为人耿直中正,光明磊落、忠君爱国。
然而,颜真卿的仕途坎坷,一生中多次被贬,但是颜真卿无论在何处任职,其政绩都十分突出,备受当地百姓爱戴。
可惜的是,77岁的颜真卿受小人陷害,叛将利诱颜真卿不成,终究将其杀害。
论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论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其教育思想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论士大夫教育⒈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⑴颜之推认为人性分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
⑵颜之推从是否接受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接受特殊知识的必要性。
⑶颜之推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治国人才颜之推从世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认为玄学教育必须抛弃,传统的儒学教育也应改革教育,要培养对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
⒊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⑴“德”教育颜之推认为,树立仁义的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仁义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同时他的道德教育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⑵“艺”教育颜之推认为,“艺”的教育内容除了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外,还应包括处身于士大夫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杂艺”,即琴、棋、书、画、数、医、射、投壶等。
颜之推认为德育与艺教两者是互相联系的,德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
⑶农业生产知识颜之推认为士大夫弟子也应重视农业生产知识,对农事活动有所了解,以便于齐家治民。
二、论儿童教育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⑴儿童幼年时期各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很大。
⑵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也处于旺盛时期,能把学习的材料牢固的记住。
⒉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⑴严慈相济颜之推认为,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当遵循严与慈相结合的原则。
只有严格的教育,子女才能成器。
⑵均爱原则颜之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记偏宠,无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⒊儿童教育内容⑴语言教育颜之推认为,语言的学习应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
⑵道德教育儿童教育内容除语言外,还应注意道德的教育。
它包括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两方面。
简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他也是一位哲学家。
他被视为文化精神的象征,曾经受到过众多学者和学生们的尊重。
他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之一。
颜之推的思想被视为文化的核心,他以自己的学说,激发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以包容性为基础,他认为,学习的教育应该涵盖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某一学科上,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颜之推也鼓励学生们多研究其它学科,如艺术、文学和哲学,以建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以更深刻地了解人、文明和社会。
颜之推也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教育的关键。
他认为,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对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让学生多参加教室的讨论,以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
他也主动出面解决学生间的争执,让学生们一起参与教学活动,老师也通过尊重学生,改变学生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的约束。
颜之推认为,学习是一个自律的过程,要想成功,学习者得具备一种强烈的自制力。
因此,他鼓励学生掌握自我的学习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培养自律的习惯,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他也认为,老师的任务是协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而不是用强制的办法去教育学生。
颜之推强调批评与赏罚之间的平衡,他认为,激励和嘉奖对学生更有促进作用,而不是惩罚。
此外,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劳动,学习者有责任和责任感,教师则有义务给予建设性批评和指导。
总而言之,颜之推提出的教育思想以往激发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史,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使中国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制力,让他们能为国家贡献勤劳和创新的力量。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颜之推(公元531-595年),字介,祖籍为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是梁朝建业(今南京市)人。
他一生遭遇坎坷,他自称“身经三代之悲,一身而三化”。
虽然他生逢乱世,但是他生于士族官僚家庭,而且早年曾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熏陶。
他有感于当时的世风败坏,道德沦丧,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他著成了《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有二十多篇,其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
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例宏大严整,理论系统深博,此书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
一、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一)提倡早教颜之推提倡家庭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他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他认为如果普通家庭不能从胎教开始,那么也应该从婴幼儿就开始进行教育,因为教育的越早越好,他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以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在孩子刚刚懂得看人的脸色,识别喜怒的时候,就加以教诲,那么让他做他就做,不让他做他就不做。
颜之推还认为:婴幼儿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需早教,勿失机也。
”因为婴幼儿时期比较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可塑性大,所以早期教育的效果是最好的。
而且颜之推以自己的学习为例进行了说明。
他说:“勿七岁时,诵《灵光颠覆》,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年龄越小受到的影响越深刻,甚至会影响一生。
(二)主张爱教结合颜之推主张子女不可“无教而有爱”。
如果父母“无教而有爱”,反而会导致“饮食为食,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词反笑,至有识知,违法当尔。
”也就是父母对子女的行为任其为所欲为,该训诫的时候则奖励,斥责的时候则一笑了之,等子女长大以后,则以为按照道理本该这样的结果,父母即使“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
”所以他强调对子女要从严教育而又不失慈爱,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无畏而生孝矣。
颜之推教子文言文意思颜之推教子文言文意思 1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①.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②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③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④,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译文】齐朝有位士大夫,曾经对我讲:"我有个孩子,已经17岁了,非常通晓公文的书写,我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他渐渐地也快掌握了,用这些特长去为王公们效劳,没有不宠爱他的,这也是一件紧要的事啊."我当时低着头,未作回答.这个人教育孩子的 ... ,真让人诧异啊!假如因干这种职业,就可当上宰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注释】①书疏:此转文书信函等的书写工作.②伏:通"服".③免:同"俯".④业:职业,指服事公卿一事.颜之推教子文言文意思 2颜之推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①.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②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③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④,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译文】齐朝有位士大夫,曾经对我讲:"我有个孩子,已经17岁了,非常通晓公文的书写,我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他渐渐地也快掌握了,用这些特长去为王公们效劳,没有不宠爱他的,这也是一件紧要的事啊."我当时低着头,未作回答.这个人教育孩子的 ... ,真让人诧异啊!假如因干这种职业,就可当上宰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注释】①书疏:此转文书信函等的书写工作.②伏:通"服".③免:同"俯".④业:职业,指服事公卿一事.。
颜之推教子文言文意思 3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
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
颜之推、韩愈的教育思想(五)颜之推的教育思想1.颜之推与《颜氏家训》颜之推,南北朝梁朝人,著名的教育家,早年时受家传儒学的熏陶,但晚年转而笃信佛教,颜之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撰写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
2.论士大夫教育(1)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
①他从人性论的角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②他强调士大夫受教育的必要性,他认为士大夫子弟要保持其原有的社会地位,只有通过教育,获得知识才能。
③他从“利”的角度出发,说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2)培养治国人才的教育目的颜之推从士族地主的利益出发,主张教育目标是培养对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
(3)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①颜之推主张,士大夫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艺两方面。
②在德育方面,他认为要树立仁义的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仁义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③在“艺”的教育方面,他主张以广博的知识为教育内容,以读书为主要教育途径,主张“五经”是必读的典籍。
此外还要研习百家群书。
④最后,颜之推指出,道德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
3.论家庭教育《颜氏家训》以讨论家庭教育为主,提出了儿童家庭教育应当注意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①尽量早教;(及早施教)②严与慈相结合;(严慈相济)③对所有子女给予相同的爱与教育标准;(均爱勿偏)④重视通用语言,不应强调方言;⑤注重道德教育,以“孝悌”与“立志”为主要内容;⑥主张可以体罚孩子,严格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器。
(六)韩愈的教育思想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在很长时间都在从事教育活动,代表作《韩昌黎集》。
1.重振儒学的卫道者①在政治上,韩愈反对藩镇隔据,维护中央集权,同情民生疾苦,主张减轻百姓负担,反对僧侣剥削,限制寺院经济;②在思想意识上,不满宗教猖獗,主张复兴儒学,特别推崇孔丘和孟轲;③韩愈表示:“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死万万无恨”,意思是说他要成为道统的继承人而不惜牺牲生命。
简述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
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
颜之推是中国古代玄学家,他提出了一套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
他认为,家庭教育应以“爱”为基础,重在“礼”,因为家庭教育应以言传身教为主,家庭间感情才能够长存,使得教育有效果。
其中教子最重要的两个本质是:
要明实礼;要:铺植议德,分别是面对外在的礼仪的学习,和面对内在的品
德的培养。
具体而言,颜之推对家庭教育的主张有三点:
首先,培养儿童的礼仪。
他认为,教子要有德,须先说礼,以表示敬老
慈幼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宽厚仁慈,以此培养儿童的家庭礼仪。
其次,见教要及时。
要让孩子学以致用,不是凭空胸有谬误见教,所以,要及时遣势,居家中孩子多61,尽量不要下话令,多加心灵教导,帮助孩
子走出思想格局,掌握言辞。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上光鲜亮丽也会让孩子产生模仿
欲望,如果父母不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孩子就容易受到社会的糟粕之毒。
因
此父母要培养孩子对对待社会问题的见解,注意保护自身心灵健康,从而防
止进入恶势,守口如瓶,避免言论错误。
总之,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是“爱”+“礼”,培养孩子礼仪、
及时见教、自我保护能力,用较为温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能学会恭敬的人
际关系,处事宪政、正义合理,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学会尊老爱幼,守正避邪。
颜之推的教子观念颜之推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颜之推的教子观念中,他强调了父母应该尽早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同时,他也提出了“勤俭节约”、“知耻近乎勇”等重要的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对于孩子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父母应尽早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颜之推认为,父母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教育。
他说:“幼而学,则壮而不忘。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那么在长大后也会保持这种优秀的品质和态度。
在颜之推看来,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此,他强调了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只有父母自己具备正确的品质和态度,才能够对孩子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
二、“勤俭节约”、“知耻近乎勇”等道德准则颜之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道德准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勤俭节约”和“知耻近乎勇”。
在颜之推看来,勤俭节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勤奋、不节俭,就很难取得成功。
因此,父母应该从小教育孩子要勤奋努力、节俭持家。
另外,颜之推也非常强调知耻近乎勇。
他认为,只有当人们能够感到羞耻和惭愧时,才会更加努力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因此,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引导孩子去做正确的事情。
三、其他重要思想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思想外,颜之推还提出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
例如:1.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并且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教育。
2. 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从而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3. 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
4. 父母应该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总之,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非常重要,对于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了父母要尽早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同时,他也提出了“勤俭节约”、“知耻近乎勇”等重要的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对于孩子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的起源1. 士大夫的教育背景•士大夫是指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具有高尚的教育背景和文化素养。
•士大夫的教育注重品德修养和人格培养。
2. 颜之推的思想贡献•颜之推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
•颜之推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使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3. 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育理念融合•士大夫将颜之推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
•士大夫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塑造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
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的核心内容1. 以身作则•士大夫要求自己先行示范,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颜之推提倡“身先士卒”的教育方式,父母要先做到符合儒家道德准则的行为。
2. 重视文化修养•士大夫注重子女的文化修养,提倡他们广泛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和其他文化知识。
•颜之推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子女才能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3. 培养正确的行为准则•士大夫和颜之推都认为,行为准则对人的品德和品质至关重要。
•士大夫通过教育子女遵守礼仪、尊敬长辈、友善待人等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培养君子之心•士大夫和颜之推的目标都是培养君子之心,使子女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需要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等方面展开。
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在现代的影响1. 弘扬传统文化•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这一理念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培养优秀人才•士大夫和颜之推注重培养品德高尚、道德正确的人才。
•这一教育观念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塑造社会和谐•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强调了人们之间的友爱和关心。
•这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4. 增强个人修养•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育理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修养具有深远影响。
•这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自身的发展。
结语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是古代中国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优秀的子女,建设和谐的社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教育孩子-颜之推的家教经验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
颜之推字介,梁朝建康(今江苏南京)人。
出身于士族家庭。
家传有《周官》、《左氏》之学,早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梁元帝肖绎时,官至散骑侍郎。
梁亡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
北齐灭亡后,他归附北周,为御史上士。
隋文帝统一全国,诏为学士。
著有《颜氏家训》。
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影响很大。
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颜之推主张早教。
他认为,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
因此,必须早些教育,不要失去机会,并且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说:我在七岁时,就读东汉王延寿作的《灵光殿赋》,一直到今天,每十年温习一次,依然不曾遗忘。
但二十以后所背诵的东西,只要搁置一个月就忘记了。
主张爱子与教子相结合,反对溺爱。
他说父母对子女只知一味的溺爱而不注重教育,对子女在生活方面的要求,总是给予满足,完全放松而不加以限制;孩子做错了事本该训诫,反而给以奖励;说错了话应当责备,反而不了了之;长期如此教育,对于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终归要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为此,他提出爱而有教,严而有慈。
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心。
在对待多子女问题上,主张一视同仁而不能偏爱。
他说我们有些做家长的重男轻女,往往出于极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见,这样做实际上已背离了父母之道。
家长有意无意地偏爱乖巧伶俐者,这种情形,虽然难以避免,可也是不好的。
不仅遭冷落的子女在心灵上势必受到伤害,而且受偏爱的子女也容易出现家长意想不到的伤害。
这不只是教育的方法问题,而是心地问题、精神境界问题。
如果做家长的不从思想认识上解决“爱子贵均”的问题,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试图一视同仁,与父母朝夕相处而又十分敏感的子女,还是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偏爱,从而受到心灵上的伤害。
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不利勤奋学习,以成有用之才,也是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上一个重要主张。
简述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的主张1. 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的观点颜之推认为,士大夫教育应当重视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学问、有德行的人。
他认为,学生要学习经典文献,以便能够掌握文学知识,以及掌握政治知识,以便能够做好社会的管理者。
此外,他还认为,学生要学习道德,以便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 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的理念颜之推认为,士大夫教育应以“礼”为基础,以“义”为核心,以“智”为指导,以“信”为支撑。
士大夫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礼仪礼义和道德修养为主,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自律,学会礼让,学会节制,学会自制,学会责任,学会爱护自然,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此外,士大夫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学会自我探索,学会探究真理,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学会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士大夫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念,让学生学会尊重家庭,学会尊重社会,学会尊重国家,学会尊重人类,学会尊重自然,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尊重自己,学会尊重生命,学会尊重真理,学会尊重自由。
3. 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的措施颜之推认为士大夫教育的措施应该以“调养心性、增长知识、培养道德”为目标,以“增强记忆、提升思维、培养技艺”为手段。
首先,要求士大夫要深入学习古籍,不仅要求精读,而且要求熟记,以增强记忆力;其次,要求士大夫要经常参加辩论,以培养思维能力;最后,要求士大夫要练习书法、诗歌、琴棋、礼仪等技艺,以培养艺术技能。
4. 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的实践颜之推认为士大夫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他认为士大夫应该是一种“实践性教育”,而不是一种“理论性教育”。
因此,他建议士大夫教育应该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他还建议士大夫教育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而不是仅仅强调理论知识。
5. 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的成果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的主张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一)对于教学的方法,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1)强勉学问董仲舒认为教学贵在强勉努力,刻苦钻研,才能达到“博”与“明”的境地。
他说:“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盖明”。
不论是治学还是修德,都需要发挥“强勉”精神,才能成功。
(2)节博合宜董仲舒认为教学要注意处理好“节”与“博”的关系,学习不能“太博”,也不能“太节”,“太节则知暗,太博则业厌”。
太节会使知识暗昧,太博又会使人厌倦,应该节博合宜,节博结合,循序渐进。
(3)专一虚静他认为学习必须专一,始终好善求义,才能知“天道”。
他说:“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
……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
人孰无善?善不一,故不是以立身。
”只有心志专一,才能保持高度的学习效率。
他又说:“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
”学习时要头脑冷静,排除杂念,虚心以求。
(四)教学的作用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
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
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
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继续发展成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
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
同时,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由“承天意”的帝王来承担。
可见,他把教育看成是王者的权力,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董仲舒关于人性以及教育作用的思想,立足于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对象,主要是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又留有推崇圣贤和镇压所谓恶人的余地。
(五)对教师的要求董仲舒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言传身教,即所谓“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
要掌握时机及时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教学分量和进度,即要做到“齐(剂)(调和、调节)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
简述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的主张颜之推的主张是对士大夫教育的综合性指导思想,它一直在古代中国影响着教育发展的历史。
它的理论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颜之推的士大夫教育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颜之推强调了多元教育的重要性。
颜之推认为,对士大夫教育而言,应该采用系统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把文学、礼仪、书法、体育等内容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培养出一批拥有高尚品德的人。
其次,颜之推认为士大夫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性。
颜之推认为,士大夫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实践操作,把人们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士大夫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三,颜之推认为士大夫教育应该兼顾经、史、子、雅,四大学问。
颜之推认为,誉学习活动应该不仅包括经学、史学、儒家学说和诗词歌赋,而且还应该包括体育运动、音乐、美术等内容。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最后,颜之推认为士大夫教育还应该兼顾艺术类和体育运动。
颜之推认为,读书之外,还应该学习艺术和体育运动,以培养一个完备的人。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颜之推对士大夫教育的主张一直是影响中国文化和教育的综合性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是:重视多元教育,强调实践性,兼顾经、史、子、雅,四大学问,认为应该学习艺术和体育运动,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自古以来,颜之推的主张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古代的士大夫教育根据“颜之推”的理论来设计和实施,强调多元化,强调学习实践,强调以经史子雅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使他们能够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颜之推的士大夫教育主张中学到很多宝贵的启示,最重要的是,应该采取系统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的配合,把文学、礼仪、书法、体育等内容结合起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一批拥有高尚品德的人才,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水平。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如下是有关颜之推的教育思想:1.颜之推与《颜氏家训》颜之推出身于士族家庭,世传儒家专门学术,颜之推少时即传家业。
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大为兴盛,颜之推亦受到影响。
他晚年转而笃信佛教,主张儒佛调和,认为佛学为主体,儒学为附庸。
从士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颜之排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一一《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用以训诚其子孙。
这部著作中包含了不少颜之推在士大夫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真知灼见。
2.论士大夫教育(1)教育作用: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性三品说,性的品级与教育直接相关。
保持社会地位。
从接受教育与否同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受特殊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谋生的手段。
他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2)教育目标:培养治国之才;培养统治人才和专门人才。
(3)教育内容:①德:儒家的孝悌仁义;②艺:以经史百家书本知识为教育内容,学习琴、棋、书、画、数、医等杂艺。
3.论家庭教育(1)及早施教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长辈应及早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早期教育甚至可以从胎教开始。
(2)严慈相济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均爱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忌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4)重视语言教育对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
(5)重视品德教育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颜之推认为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以“风化”的方式进行,通过长辈道德行为的示范,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立志教育:即为生活理想的教育,颜之推要求士族应教育其后代以实行尧舜的政治思想为志向,继承世代家业,注重气节培养。
士大夫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
士大夫和颜之推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对于教
子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是指古代中国社会地位
较高、有文化修养的人士,而颜之推则是孔子的学生,被誉为“颜回”。
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方法。
一、士大夫的教子观念
1. 儒家思想的影响:士大夫往往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孝道、礼
仪等价值观念。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良好品德为首要目标。
2. 重视文化修养:士大夫注重培养子女的文化修养,包括经书阅读、
书法练习等。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和古代文化传统,才
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3. 严格要求自律:士大夫对自己和子女都有着严格要求,注重自律和
自我约束。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自律和自我约束,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有责任感的子女。
二、颜之推的教子观念
1. 培养人格:颜之推强调培养孩子的人格,注重塑造孩子的品质和性格。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态度,因此要从小注重
培养孩子的品质。
2. 个性发展:颜之推主张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孩子的特
点来进行教育。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和才能,应该
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和机会来发展。
3. 知识与实践结合:颜之推认为知识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他主张通过
实际经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社
会活动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士大夫与颜之推教育观念相比较
1. 强调重视文化修养:士大夫注重文化修养,而颜之推则更注重培养
人格和个性发展。
士大夫认为文化修养是培养子女的基础,而颜之推
则认为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更为重要。
2. 对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要求:士大夫对自律和自我约束有着严格要求,而颜之推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们认为,只有
通过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真正发挥孩子们的潜力。
3. 教育方法的差异:士大夫往往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如经书阅读、
书法练习等;而颜之推则更注重实践和体验式教育。
他鼓励孩子们积
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
士大夫和颜之推都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于
教子观念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士大夫强调文化修养、自律
和自我约束,而颜之推注重人格培养、个性发展以及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他们的教育观念在古代中国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后
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无论是强调文化修养还是注重个性发展,这些教
育观念都对当代教育有着借鉴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