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置管后的观察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36.64 KB
- 文档页数:2
CVC护理要点概述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重要设备,用于输液、血液透析、营养供给、药物输注等。
然而,CVC的护理非常关键,因为不当的护理可能导致感染、血栓形成和机械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CVC护理的要点,包括插管技术、日常护理、感染预防和并发症处理等方面。
一、插管技术1. 适当的导管选择选择适当的导管对于CVC的护理至关重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长度、直径和材质。
导管长度应能够达到需要输液或其他治疗的部位,直径应足够满足需要快速输液或血液透析的要求,材质应符合患者的过敏史和预期停留时间。
2. 无菌操作插管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帽子和乙醛消毒溶液等。
插管前先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确保插管点周围无菌。
3. 穿刺点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是插管技术中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穿刺点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血管损伤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 彻底固定导管插管后需要彻底固定导管,以防止意外脱落或移位。
使用透明敷料或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保持导管在正确的位置。
二、日常护理1. 导管观察定期观察导管的外露部分,检查有无渗出、红肿、疼痛或血管充血等异常情况。
观察导管周围有无温度升高或感染征象。
2. 导管口腔护理对于口咽部导管,需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清洁舌面、口腔黏膜和牙齿。
使用温开水或含氯己定的洗口液进行护理,避免引起细菌或霉菌感染。
3. 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和导管脱落。
4. 导管通畅性维护定期进行导管通畅性的评估和维护。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避免导管阻塞和血栓的形成。
定期检查导管连接是否松动,避免漏液和感染的发生。
三、感染预防1. 良好的手卫生护士在接触导管时,应遵循良好的手卫生原则,包括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洗手液清洁双手,戴好手套等。
手卫生对于预防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CVC置管护理【目得】保持置管处皮肤清洁、干燥,降低感染发生率;把由于肝素帽引起得潜在感染得危险降到最低;保证及保持静脉导管得通畅,预防不相容得药物、液体在导管内混合。
【评估】1、患者得病情、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2、中心静脉置管得情况: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动;敷料有无潮湿、脱落、污染、就是否到期。
3、解释、告知、询问有无酒精、碘酒过敏史。
【准备】1、无菌物品:无菌手套一副、一次性治疗巾、无菌生理盐水10ml、10ml、5ml一次性注射器各一只、无菌胶布(可用无菌输液贴)、一次性透明敷料(根据部位选择)一张、肝素帽一个、无菌纱布2块。
2、基础治疗盘:安尔碘、75%酒精、消毒棉签、稀释肝素液、手消液。
3、换药包:弯盘1套、止血钳2把、小换药杯2个(各装6个大棉球)【操作方法及程序】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取舒适体位(头偏向对侧)→手消→撕敷贴(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用拉伸得方法撕除)→手消→打开换药包→投递透明敷料、无菌胶布、肝素帽、纱布、治疗巾、注射器等无菌物品于弯盘内→消毒稀肝素液瓶口、打开生理盐水→右手戴无菌手套→抽10ml生理盐水→抽5ml稀肝素液→左手倒酒精、碘伏于棉球上→戴左手手套→铺无菌巾→移弯盘至无菌区→用生理盐水预冲新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部分轻轻拉直提起导管,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三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酒精不接触穿刺点),直径>10ml→磺伏棉球消毒皮肤(消毒方法及范围同,需注意消毒时均需在穿刺点上按压片刻)→碘伏正反着力消毒导管及导管开关三遍→开关保持夹闭状态→右手用另一无菌纱布包裹导管接头将原有肝素帽取下→用酒精棉球正反摩擦消毒接口7~12次→冲管(连接无菌盐水注射器,打开导管开关,缓慢回抽,见回血后以脉冲方式冲入生理盐水)→更换新肝素帽→稀肝素液正压封管(剩0、5ml稀肝素时边注药边退针,拔出注射器针头同时夹闭导管开关)→贴膜固定导管(“U”形固定,穿刺点正对透明敷料中心,捏压透明敷料下导管突出部分,使敷料与接头与皮肤处充分贴合)→菌胶布蝶形交叉固定导管,另一无菌胶布横向固定透明膜下缘→脱手套→标识(更换日期、时间、责任人、导管深度、插管日期)→整理用物、观察病人情况→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交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CVC置管护理【目的】保持置管处皮肤清洁、干燥,降低感染发生率;把由于肝素帽引起的潜在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保证及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预防不相容的药物、液体在导管内混合。
【评估】1.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2.中心静脉置管的情况: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动;敷料有无潮湿、脱落、污染、是否到期。
3.解释、告知、询问有无酒精、碘酒过敏史。
【准备】1.无菌物品:无菌手套一副、一次性治疗巾、无菌生理盐水10ml、10ml、5ml一次性注射器各一只、无菌胶布(可用无菌输液贴)、一次性透明敷料(根据部位选择)一张、肝素帽一个、无菌纱布2块。
2.基础治疗盘:安尔碘、75%酒精、消毒棉签、稀释肝素液、手消液。
3.换药包:弯盘1套、止血钳2把、小换药杯2个(各装6个大棉球)【操作方法及程序】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取舒适体位(头偏向对侧)→手消→撕敷贴(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用拉伸的方法撕除)→手消→打开换药包→投递透明敷料、无菌胶布、肝素帽、纱布、治疗巾、注射器等无菌物品于弯盘内→消毒稀肝素液瓶口、打开生理盐水→右手戴无菌手套→抽10ml生理盐水→抽5ml稀肝素液→左手倒酒精、碘伏于棉球上→戴左手手套→铺无菌巾→移弯盘至无菌区→用生理盐水预冲新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部分轻轻拉直提起导管,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三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酒精不接触穿刺点),直径>10ml→磺伏棉球消毒皮肤(消毒方法及范围同,需注意消毒时均需在穿刺点上按压片刻)→碘伏正反着力消毒导管及导管开关三遍→开关保持夹闭状态→右手用另一无菌纱布包裹导管接头将原有肝素帽取下→用酒精棉球正反摩擦消毒接口7~12次→冲管(连接无菌盐水注射器,打开导管开关,缓慢回抽,见回血后以脉冲方式冲入生理盐水)→更换新肝素帽→稀肝素液正压封管(剩0.5ml稀肝素时边注药边退针,拔出注射器针头同时夹闭导管开关)→贴膜固定导管(“U”形固定,穿刺点正对透明敷料中心,捏压透明敷料下导管突出部分,使敷料与接头和皮肤处充分贴合)→菌胶布蝶形交叉固定导管,另一无菌胶布横向固定透明膜下缘→脱手套→标识(更换日期、时间、责任人、导管深度、插管日期)→整理用物、观察病人情况→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交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_中心静脉置管是将导管插入体内的一种操作,常用于需要长期或大量输液、营养支持、药物应用、血液透析等治疗的患者。
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后,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内容。
首先,在置管前需为患者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包括过敏史、血液凝固功能异常等,以便在操作中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还要为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体质条件。
另外,术前还需为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保持肠内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其次,在插管过程中,护士需要做好细致的消毒工作。
包括手消毒和患者插管部位的皮肤消毒。
手消毒应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按照规定时间和方法进行搓洗,以杀灭手上的细菌。
而皮肤消毒则可以使用碘伏或者酒精进行消毒。
消毒时应注意操作规范,不可疏漏,以避免感染的风险。
然后,在置管完成之后,护士要对置管部位进行固定和封闭。
对于置管部位,可以使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以保持插管的稳定。
而对于插管的封闭,则可以使用专用的三通、注射器或夹子等工具进行。
在封闭过程中,要保证封闭的实用性、安全性,且不应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各项治疗的进行。
另外,在患者置管后,还需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和处理。
首先是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
包括血压、心率等的监测,以及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局部红肿、渗液等感染的征象。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另外,护士还需定期对中心静脉管进行护理。
包括每天更换敷料,观察插管部位的情况,如有渗液、红肿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按医嘱处理。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操作,如进行冲洗、注射、输液等。
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好手术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最后,在护理中还要注重患者的教育。
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知识,包括注意事项、护理方法、并发症等。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性和治疗效果。
中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一、PICC的维护(见《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二、CVC导管的维护1、评估患者的病情、CVC导管的使用情况。
2、评估CVC导管的置入深度或外露长度、敷料是否松脱/污染(判断导管是否移位);穿刺点周围皮肤是否出现红肿、压痛或出现皮肤问题(判断是否出现静脉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3、告知患者及家属CVC导管维护的目的,注入冲、封管液的作用。
4、确认患者是否对皮肤消毒剂、敷料或胶布过敏。
选择适合患者使用的护理耗材。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6、根据患者情况正确选用冲、封管液体。
①0.9%NS:每次10-20ml,每隔6-8小时冲管一次。
②肝素稀释液:浓度为10-60U/ml,每次5-15ml,冲管后使用。
7、使用正确的冲、封管方法(正压、脉冲式)。
8、冲、封管过程中注意观察CVC导管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肿胀、疼痛;导管是否有液体渗漏;患者是否有寒颤、发热等不适症状出现。
9、每周更换无菌敷料和正压接头或肝素帽,标注更换日期和操作者工号。
(更换前注意评估患者对操作的认识和配合情况)10、工作中需注意以下方面:①注意保护好导管,躁动、神志不清的病人可予以保护性约束,严防意外拔管。
②合理放置,避免污染,CVC导管避免与鼻饲管等管路固定在同侧;③仔细排尽空气,确定导管在位后才可输液,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加液体,避免液体走空,有进入空气引起空气栓塞的危险;④更换敷贴时注意自下而上顺着穿刺方向撕除,以免导管移位;75%酒精去残胶和清洁皮肤后,予以爱尔碘消毒-----范围直径达10㎝*10㎝以上,摩擦力、持续15S以上,尤其注意导管的连接部;更换正压接头或肝素帽时,导管上的管夹应加紧,严防空气进入,更换新接头应先排气,敷贴粘贴前消毒液要充分待干,换好后肝素帽用纱布保护。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技术原则和职业防护)11、对带管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①注意保护好导管,意识障碍的病人可予以保护性约束,严防意外拔管。
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长期静脉通路的建立和维持。
它通常插入在静脉血管中,用于输液、输血、给药和监测生理参数等目的。
CVC的使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不同的医疗环境。
然而,由于CVC插管直接进入血管内部,其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性,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和导管脱位等。
因此,正确的CVC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CVC的使用和护理工作。
通过了解CVC的护理要点和技巧,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从整体上介绍了文章的组织结构,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阅读路线。
具体来说,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介绍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2.1 CVC中心静脉导管的介绍:对CVC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定义、应用领域、构成部分等内容。
2.2 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重点讲述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穿刺操作、导管固定和定位、抗感染措施等内容。
3. 结论部分:3.1 总结: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3.2 对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建议:提出对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一些建议,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设计,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文的主旨、内容和结论,并能够按照目录中的顺序有条理地阅读和理解全文。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在本文中,我们的目的是探讨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
CVC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况下的医疗护理中。
深静脉置管观察要点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它在临床治疗和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为确保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和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深静脉置管的观察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要密切关注穿刺部位的情况。
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渗血、血肿等情况,以及是否有疼痛、红肿等感染迹象。
2、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的定期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确保导管没有移位或脱出。
3、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以发现任何可能的并发症,如心内膜炎或空气栓塞。
4、观察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堵塞或血栓形成。
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5、注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6、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以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
7、在进行深静脉置管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弯曲置管部位,以免对导管造成损伤。
8、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如导管断裂、导管移位、血液流出不畅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之,深静脉置管的观察和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只有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才能确保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心静脉导管(CVC)术后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中心静脉置管(CVC)是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胃肠外营养(TPN)、保证各种药物及时准确输入,确保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准确监测等。
【并发症】导管脱出及移位【发生原因】1.无菌敷料面积过小,粘性不够,特别在敷料潮湿后容易脱落,从而使导管脱出。
2.在如厕或穿脱衣服时常不慎导致导管脱出。
3.患者入睡后,在翻身或移动时无意识拉出导管。
【临床表现】回抽血及输液不畅,局部水肿,液体外漏。
【预防及处理】1.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
2.更换敷料时应注意沿导管向心端揭开敷料。
3.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
4.加强巡视。
【并发症】导管堵塞或折管【发生原因】1.静脉导管扭曲或受压。
2.静脉导管内血液凝固。
3.药物沉淀或大分子溶质(如脂质)沉积。
4.疾病因素:血液呈高凝状态,高血压,肿瘤压迫等。
5.长时间留置导管的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时阻力大或无法推注,回抽无回血,导管堵塞还可出现穿刺部位渗液,置管肢体局部潮红、肿胀,远端可出现血循环障碍。
若堵塞导管的血凝块脱落发生栓塞,可使受累部位组织或器官缺血、功能减退,甚至组织坏死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2.堵管时不能强行冲注,以防栓子脱落。
3.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导管折叠、扭曲、受压。
4.采用脉冲式封管用稀释的肝素液封管,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5.正压接头的使用。
6.防止血液反流,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滴速停止,血液倒流。
【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原因】封管不彻底,导致血液回流;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液体滴空,未及时发现,导致血液回流;穿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cvc护理要点CVC护理要点中心静脉置管(CVC)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等。
然而,CVC的管理需要严格的护理措施,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CVC护理的要点。
一、CVC类型CVC有三种类型: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
不同类型的CVC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二、洁净操作在插入和更换CVC时,必须遵循洁净操作规范。
这包括穿戴手套、口罩和帽子,消毒皮肤,使用无菌手术器械等。
三、皮肤护理保持CVC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每天检查CVC插入部位是否有红肿、渗出或疼痛等异常情况。
清洁时应使用无菌盐水或酒精清洁剂,并避免使用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
四、血流动力学监测CVC插管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包括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五、输液管理在输液过程中,要保证输液管路畅通无阻,并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路。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稀释比例和注射速度等因素。
六、管路护理CVC管路需要定期更换,并保持清洁干燥。
同时,要避免过度移动或拉扯管路,以免引起插管部位的损伤。
七、预防并发症CVC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气胸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CVC周围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八、护理记录对于每个CVC患者都应建立详细的护理记录,并及时更新。
这些记录应包括插管时间、管路更换时间、输液量和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
九、护理教育对于CVC的护理人员和患者,都需要进行相关的护理教育。
这包括CVC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结论CVC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操作,但其管理需要严格的护理措施。
通过遵循上述CVC护理要点,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cvc置管后的观察要点
CVC(中心静脉置管)是指将导管插入人体中央静脉,以便输液、采血、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等。
CVC置管后需要进行观察,以下是观察要点:
1. 气道呼吸:CVC插入后可能会导致气胸、气道梗阻等呼吸系统并发症,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2. 血压和心率:CVC插入可能会引起血压和心率的变化,需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 导管位置:CVC插入后需确定导管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必要可进行X线检查。
4. 导管通畅性:需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避免血栓形成或导管堵塞。
5. 感染预防:CVC插入后易感染,需加强消毒措施并注意手卫生。
6. 输液情况:需定期检查输液情况,避免过量或过快输液引起不良反应。
7. 疼痛评估:CVC插入后可能会引起疼痛,需定期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并及时缓解。
8. 患者情绪:CVC插入后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和焦虑,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进行心理护理。
9. 饮食和排泄:CVC插入后需注意患者饮食和排泄情况,避免因导管影响而引起不良反应。
10. 定期更换:CVC插入后需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避免感染和其他
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CVC置管后的观察要点,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