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说理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作文说理【技法透视】在议论文论证过程中,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写作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使用技巧。
技法一:因叙带理这是议论文开头最常见的说理技法。
考生在把握话题的基础上,运用发散联想,搜索与主旨有关的素材,有目的地适当展开叙述,然后在叙述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使议论的话题有据可依。
如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开头两段,叙述时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词意,由叙而引申的说理紧紧扣住叙述内容,巧妙引出主题。
这样的叙,既起到论据作用,又彰显考生的文化功底和阅读积淀,一举两得。
精彩文段鉴赏: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
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
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高考满分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鉴赏感悟: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
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
由此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所以此考生在文本种化用古人词句来进行说理,紧扣话题,且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体现出较深厚的文化积淀。
技法二:援事立理用事实证明道理,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被考生广泛运用的,而说服力的强弱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
优秀的考生往往能够在平常材料中翻新出巧,给读者以多方面的艺术震慑。
下面通过分析浙江考生高考满分作文《“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中最典型的一段文字来了解如何借助实例来确立自己的观点,得出明确的结论。
精彩片段欣赏: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
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议论文如何说理有的人,心是一座大花园,里面开满了芬芳的鲜花;有的人心是一片杂草地,年年碧绿却开不出花朵;有的人,心是一片沙漠,永远长不出绿叶,更谈不上开出芬芳的花;有的人,心是一片沼泽,让一个个人陷下去窒息而死……一、几种实用的说理技巧1、类比说理示例:相信自己的价值(论点)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类比)我们不可能都成为伟人,但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观点)练习:知足常乐(论点)溪流知道满足,一路上才留下潺潺的欢歌;鸟儿知道满足,天空中才能够自由翱翔;花儿知道满足,阳光下才绽放出多彩的笑脸。
我们每个人知道满足,生活中才能减少烦恼,感受欢乐。
2、对比说理示例:学会变通(论点)伯夷不知变通,拒食周粟,落得个饿死首阳的下场;韩信知道变通,甘受胯下之辱,终于成帅封侯。
清政府不知变通,闭关自守,最终丧权辱国;新中国的领导人知道变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终于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故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练习:坚守高洁屈原坚守高洁理想,至死不悔,受万世敬仰;宋玉变节变节屈志,虽文采飞扬却遭人唾弃;朱自清坚守民族气节,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汪精卫亲附日寇,落千古骂名……只有坚守高洁,才能名扬青史。
3、反用因果示例:善于发现(论点)道尔顿之所以发现色盲症而填补医学空白,是因为他善于在异常中发现;瓦特之所以发明蒸汽机而推动工业革命,是因为他善于在平常中发现;牛顿之所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引起科学革命,是因为他善于在偶然中发现。
要想取得不凡的成就,需要我们睁开犀利的双眼,去探索和发现。
练习:善于发现(论点)邓小平之所以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他在寻求中国富强之路时善于发现;张衡之所以能制造出地动仪,是因为他在观天象时善于发现;贝尔之所以能发明电报,是因为他在潜心研究时善于发现……4、假设说理示例: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影响(观点)如果王勃因杜少府的远离就淡薄了友谊,怎会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如果元稹和远方的白居易没有真情,怎会有“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举动?如果王维与董大计较距离的远近,怎会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练习:友情不计名利(论点)假如争权夺利,周总理就不会与毛主席精诚合作数十载;假如追求私利,陈健就不会为金训华默默守墓三十六年;假如顾及名誉,俞伯牙就不会因樵夫钟子期之死而摔琴绝弦……5、反问强化示例:解救善良(论点)我们可以轻松而温馨地品味母亲冲沏的一杯热茶,难道却要谢绝列车上坐在身边的路友的一杯香茗?我们可以轻易地相信朋友不经意间的一句调侃,难道却要怀疑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忠告?我们可以将剩饭剩菜毫不犹豫的倒掉,难道却要拒绝乞讨者哀求的眼神?我们怎能因为花园中有几栋杂草而放弃了整个花园,眼睁睁看着美艳的花朵因缺水而枯萎?我们怎能为了害怕被骗就关闭了自己的心灵,冷眼面对渴求帮助的人?解冻冰封的善良吧,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馨。
议论文如何分析说理素材是文章的血肉,素材运用得当才能让议论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而分析说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理性地展示自我是对写作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写作在立意和论点非常明确、论据选择非常精当的前提下,如何巧妙地分析说理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作为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论据与论点之间联系的纽带。
要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必须加强分析说理能力的训练。
分析说理的基本要素是“谁”“做了什么”“扣题分析结果怎样”。
分析说理的常用方法:1.探因: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2.正反:就是把正面论据(或观点)与反面论据(或观点)对照来分析。
正反分析,对比鲜明,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深化观点。
3.假设:先提出一个确凿的论据,然后运用一个虚假的论据,先假设它是真实的,以推出相应的结果,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
所以,假设分析一般是从反面来证明论点。
4.归纳: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议论文的本质就是要分析说理。
分析是架起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没有它,论点和论据不能互相渗透、交融。
当然,分析说理的方式不只以上这几种,也不能如此机械,以上几种可以交叉、套嵌使用,以写出逻辑严密、变化多姿的议论文。
(一)因果论证分析【示例】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作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明、揭、谈、析、提、论——议论文纵深说理“6角度”议论深刻是考场议论文“发展等级”的一个评分标准。
选择合适的说理角度,不仅能帮助我们迅速地打开写作思路、整体把握写作内容,而且使得我们发表的议论更具目的性,更加深入深刻。
本文总结了议论文说理常见的六个角度:明是非、揭本质、谈意义、析原因、提方法、论影响。
写作者可以根据说理的需要,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若干角度展开议论,把道理讲明白,讲深刻。
一、明是非事物是一个矛盾体,好与坏,是与非,是对立统一的。
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好的方面,也要看到不足之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好的会变坏,坏的也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论述道理时,利用好“对立统一”的原理,往往能把道理讲得辩证严密。
【精选例段】幼童与书法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上曾非常紧密,却在浮躁喧嚣的现世,蓦然两下里彼此遗失。
同样遗失的,更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绵绵情意。
与文化母体的疏离,会让一代人都难以挣脱与精神家园隔绝的无根之痛。
当我们将书法课纳入中小学正式课程,书店里醒目摆上了“描红帖”和名家碑帖,书法老师热心地在微博微信上开讲课徒,孩子们纷纷以诗文书法为载体,重续文化基因,重温祖先遗泽,这样的场景,让人温暖,也让人安心。
(选自李泓冰《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角度分析】文段在分析幼童与书法的关系时,既看到了疏离传统书法的喧嚣现状,也看到了现实中推广发扬书法艺术的一系列努力。
字里行间,隐约可以感受到写作者那股重振“翰墨书香”的信心与浩气。
二、揭本质任何事物都是通过有形或可感的方式呈现的,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寻找出蕴含其中的规律或道理。
议论文的理,往往就包藏在纷繁复杂的事实现象当中,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和总结,才能够明白规律,悟出道理。
【精选例段】大众文化的缤纷舞台上,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百鸟朝凤》中,“唢呐匠”栖身其间的乡村礼俗秩序已经远去,把唢呐作为唯一精神娱乐的时代也已一去不返。
现代社会中文化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同定位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存在空间,并能找到各自的欣赏人群。
议论文“就例说理”的八种方法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表达和维护自己的观点。
就例说理就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和辩论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本文将介绍和探讨就例说理的八种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这一技巧。
一、举例类比法举例类比法是就例说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引用具体的事例或类比的案例,可以更直观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例如,为了说明家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举出成功家庭的例子,或者将家庭比喻为一个温暖的港湾。
二、历史追溯法历史追溯法在就例说理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审视过去的事件或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比如,通过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理解为何一些社会制度衰落,或者为何一些发明对人类的进步至关重要。
三、对比对立法对比对立法常用于分析和论证两种不同的观点或主张。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的优缺点或对立的立场,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例如,通过对比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说明何为正义。
四、因果推理法因果推理法是就例说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例如,通过分析其中一种政策的实施和相应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该政策是否切实可行的结论。
五、权威论证法权威论证法通过引用专家、学者或权威机构的观点和研究结果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例如,引用专家的研究结果来支持其中一种观点可以使我们的论证更加有力。
六、感性表达法感性表达法通过直接描述个人或他人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来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这种方法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例如,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或描绘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观点,可以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
七、数据统计法数据统计法通过引用可靠和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观点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
例如,我们可以引用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说服力。
议论文说理的四大实用技巧议论文说理重在清楚、透彻。
而很多同学写作议论文却往往很难讲清道理,为避免千人一面的“论点+论据+论点”式的“套子”作文出现,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议论文常见的说理方法,以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一、正反结合,对比说理就是列举正反两种事例形成对照,然后加以分析的说理方法。
试以《转弯之后,是个春天》为例: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优雅的自然风光。
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果而平静的离去,释然说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宁静致远。
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
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富贵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弯之后的灿烂春天。
峰峦如聚,江山如骤,风雨如簇,是谁挥舞着巨手,苍茫天地间,突兀你高大的身躯,敢问人生路谁主沉浮?你捋一捋胡须,仰天长叹,那怀才不遇的叹息夹杂着泪滴,你仰视远方,作睥睨之态,你高大巍峨的身躯,挡住了历史前行的道路,你那清晰而又熟悉的身躯远了、去了、淡了……屈原面对人生的弯道,尽管叹道“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最终失去了勇气。
他无力再挣扎下去,在弯道面前屈服了,自投汨罗,凄美抱憾!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转弯之后,或许是春天!陶渊明的事例从正面说理,阐述了对人生弯道的成功超越;屈原的例子从反面切入,叙写超越不得、最终屈服的悲剧。
既言成功超越人生弯道之利,意在褒扬倡导;又言屈服于命运弯道之弊,意在警醒劝诫。
事例正反结合,丰富了文章内容;说理角度全面,互为补充,有力的突出了文章主旨,让人们对如何面对“人生弯道”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全面、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二、逆向思考,假设推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高考议论文之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说理方法(即是“论证角度和方法”):原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辩证分析法、比较(对比)分析法、让步分析法、批驳分析法(注意思考感受在例文中如何体现和表达,例文中划线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作为模板)一、原因分析法模板: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源(本质)上看……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
一是……二是……二、让步分析法模板:1.诚然,……但是……2.或许,……但是……3.的确,……但是……4.固然……但是……5.不可否认,……然而……三、假设分析法模板:1.假如……2.如果……致使……反而会沦为世人的笑柄。
四、比较(对比)分析法模板:1.与……话题略有不同的是……2.……相反……3.从短期效果看……从长远利益看……五、辩证分析法模板:1.唯物辩证法认为,想问题办事情不可片面,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新事物……4.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条文,法律的要义就是提升道德的境界。
六、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1.无独有偶,……2.网上热议的话题……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的)……七、批驳分析法(确立假想敌)模板:1.或许有人会认为……2.有网友称……3.有人会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
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议论文说理的方法一、揭示实质法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
如:例子1、这段中举三个事例后,点明了其中共同的道理,使中心论点“敢为人先,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成就胸中酝酿已久的事业”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例子2、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论据与论点联系紧密。
淡泊者流芳百世他们都是智者,都是贤人,都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把握人生的航向,未被名利的涡流吞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他们在名利面前作出的取舍,正因如此,他们才流芳百世、光耀千古!明确:1.罗列事例,归纳共性2.归纳总结法:列举几个事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这些事例所体现的共性(即论点)。
3.语言标志:“由此可见”、“可见”4.好处:使文章更简洁,使论证显得更全面。
二、因果分析法这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方法:自问自答直接陈述原因标志性词语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析事说理的思路:从结果→推原因+正面强调示例1示例2:这样,在用因果分析法析事说理的过程中,先肯定结果,再推出原因,最后强调论点,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责任能给予人无穷的力量。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9岁的抗震小英雄林浩在自己逃出来之后,并没有惊慌逃离,而是又返回背出了两个同学。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回答:“我怕,但我是班长。
”林浩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走进废墟,是因为他明白“班长”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而班长的责任给了他不可估量的力量,让他弱小的身体支撑起了两个生命的重量。
三、假设分析法它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议论文说理的四大实用技巧作者:李波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第01期议论文说理重在清楚、透彻。
而很多同学写作议论文却往往很难讲清道理,为避免千人一面的“论点+论据+论点”式的“套子”作文出现,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议论文常见的说理方法,以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一、正反结合,对比说理就是列举正反两种事例形成对照,然后加以分析的说理方法。
试以《转弯之后,是个春天》为例: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优雅的自然风光。
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果而平静的离去,释然说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宁静致远。
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
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富贵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弯之后的灿烂春天。
峰峦如聚,江山如骤,风雨如簇,是谁挥舞着巨手,苍茫天地间,突兀你高大的身躯,敢问人生路谁主沉浮?你捋一捋胡须,仰天长叹,那怀才不遇的叹息夹杂着泪滴,你仰视远方,作睥睨之态,你高大巍峨的身躯,挡住了历史前行的道路,你那清晰而又熟悉的身躯远了、去了、淡了……屈原面对人生的弯道,尽管叹道“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最终失去了勇气。
他无力再挣扎下去,在弯道面前屈服了,自投汨罗,凄美抱憾!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转弯之后,或许是春天!陶渊明的事例从正面说理,阐述了对人生弯道的成功超越;屈原的例子从反面切入,叙写超越不得、最终屈服的悲剧。
既言成功超越人生弯道之利,意在褒扬倡导;又言屈服于命运弯道之弊,意在警醒劝诫。
事例正反结合,丰富了文章内容;说理角度全面,互为补充,有力的突出了文章主旨,让人们对如何面对“人生弯道”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全面、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议论文分析说理六步法:①分析论点②过渡引入③论据概述④论据分析⑤过渡引申⑥深化论点“六步法” 的具体内容是:①分析论点——总论点的侧面分析及论证分论点的确立;②过渡引入——论点与论据间的衔接与过渡;③论据概述——论证部分的中心内容;④论据分析——揭示论据的含义,奠定分析、深化论点的基础;⑤过渡引申——论据与论点间的过渡与衔接;⑥论点深化——照应分析论点。
写议论文,往往出现的问题,或分析空洞,或把握不住论据的实质,结果导致不合题意,东拉西扯,分析说理“六步法”的训练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学以致用,运用分析说理“六步法”进行具体训练:题目: 谈毅力运用分析说理“六步法”构成其中的两个层次(议论文本体部分),再加上引出论点、结论总结几部分,让它构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第一个层次第一步:分析论点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
第二步:过渡引入很多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但他们缺乏毅力,开始是天天撒网捕鱼,不久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索性将网抛进垃圾箱里,而海底的珍珠只是可梦想而不可得了。
第三步:论据概述有过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一位仙女幽居净舍,凡人难得一见。
一天,仙女听到一阵悦耳的敲门声,正想稍等片刻再去开门,可那敲门声很快就停止了。
几天之后,又有人敲门,灰心的仙女懒得去开,那人却直敲不停。
仙女终于被他打动了,第一次打开了门。
第四步:分析论据这段动人的故事中,第二位敲门者终于达到了目的。
他比第一个人多了什么?毅力,只有毅力!没有毅力,成功只是虚幻,虎头蛇尾的奋斗也是徒劳。
第五步:过渡引申如果人类没有毅力,我们也许至今还住在山洞里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呢,然而,我们的社会毕竟在飞速发展。
第六步:深化论点人们用毅力和着血汗,筑起了建设的丰碑。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说理“六步法”,环环相扣,严密无间,说理至深,无懈可击,构成议论文分析论证的一个层次。
如果相似的二至三个,构成分析论证本体部分。
第二个层次第一步:分析论点毅力还是理想的春雨催生的鲜花。
议论文如何说理
序言:
有的人,心是一座大花园,里面开满了芬芳的鲜花;有的人心是一片杂草地,年年碧绿却开不出花朵;有的人,心是一片沙漠,永远长不出绿叶,更谈不上开出芬芳的花;有的人,心是一片沼泽,让一个个人陷下去窒息而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议论文的说理方法
2、说理语言的精彩生动
教学过程:
一、议论文的特征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判断推理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使读者
接受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的一种文体。
2、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3、议论文的结构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四种。
4、常见的说理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等。
二、几种实用的说理技巧:
类比说理因果说理假设说理
对比说理反问强化判断强调
1、类比说理示例:相信自己的价值(论点)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类比)我们(不可能)都成为伟人,但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观点)
练习:知足常乐(论点)
溪流知足欢乐的歌
鸟儿知足自由翱翔
花儿知足绽放笑脸
溪流知道满足, 一路上才留下潺潺的欢歌;鸟儿知道满足,天空中才能够自由翱翔;花儿知道满足,阳光下才绽放出多彩的笑脸。
(类比)我们每个人知道满足,生活中才能减少烦恼,感受欢乐。
点拨: 类比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类比推理既可以形象生动的引出要论证的问题,又可以增强语势,增加文采。
此法用在议论文的开头更有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
2、对比说理示例:学会变通(论点)
伯夷(不知)变通,拒食周粟,(落得个)饿死首阳的下场;
韩信(知道)变通,甘受胯下之辱,(终于)成帅封侯;
清政府(不知)变通,闭关自守,(最终)丧权辱国;
新中国的领导人(知道)变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终于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故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练习:坚守高洁
例子:屈原坚守理想,受万世敬仰,宋玉变节屈志,遭后人唾弃;朱自清有气节不吃美国救济粮,汪精卫软骨头亲附日寇。
写作:屈原坚守高洁理想,至死不悔,受万世敬仰;宋玉变节变节屈志,虽文采飞扬却遭人唾弃;朱自清坚守民族气节,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汪精卫亲附日寇,落千古骂名……只有坚守高洁,才能名扬青史。
点拨: 运用事例对比叙述,可使事物的优劣善恶分明,鲜明地突出论点。
运用到论据的叙述中,也可以使语言整齐有序,增强语势。
写作时,可一正一反,也可先正后反。
3、反用因果示例:善于发现(论点)
道尔顿(之所以发现)色盲症而填补医学空白,是因为他(善于在异常中发现);瓦特(之所以发明)蒸汽机而推动工业革命,是因为他(善于在平常中发现);牛顿(之所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引起科学革命,是因为(他善于在偶然中发现)。
要想取得不凡的成就,需要我们睁开犀利的双眼,去探索和发现。
练习:善于发现(论点)
例子:邓小平 ,是因为他在寻求中国富强之路时善于发现;张衡 ,是因为他在观天象时善于发现;贝尔,是因为他在潜心研究时善于发现……
写作:邓小平之所以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他在寻求中国富强之路时善于发现;张衡之所以能制造出地动仪,是因为他在观天象时善于发现;贝尔之所以能发明电报,是因为他在潜心研究时善于发现……
点拨: 因果说理,强调原因,使观点更加鲜明,论证有力。
这种形式,使论据叙述简练有力,句式整齐,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4、假设说理示例: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影响(观点)
如果王勃因杜少府的远离就淡薄了友谊,怎会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如果元稹和远方的白居易没有真情,怎会有"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举动?如果王维与董大计较距离的远近,怎会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
练习:友情不计名利(论点)
周恩来没有争权夺利,与毛泽东和衷共济,共创新中国;陈健没有追求私利,为知青哥们金训华守墓三十六年;贵族俞伯牙没有顾及个人名誉,为樵夫钟子期之死摔琴绝弦。
假如争权夺利,周总理就不会与毛主席精诚合作数十载;假如追求私利,陈健就不会为金训华默默守墓三十六年;假如顾及名誉,俞伯牙就不会因樵夫钟子期之死而摔琴绝弦……
点拨: 使用假设,反推其事,既新颖,又突出了表达重点。
避免了论据平叙的枯燥,使语言构成排比,整齐有力。
5、反问强化示例:解救善良(论点)
我们可以轻松而温馨地品味母亲冲沏的一杯热茶,难道却要谢绝列车上坐在身边的路友的一杯香茗?我们可以轻易地相信朋友不经意间的一句调侃,难道却要怀疑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忠告?我们可以将剩饭剩菜毫不犹豫的倒掉,难道却要拒绝乞讨者哀求的眼神?我们怎能因为花园中有几栋杂草而放弃了整个花园,眼睁睁看着美艳的花朵因缺水而枯萎?我们怎能为了害怕被骗就关闭了自己的心灵,冷眼面对渴求帮助的人?解冻冰封的善良吧,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馨。
练习:呼唤善良
例子: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紧紧护着课桌下的四个学生;李剑英在生死攸关的十六秒放弃逃生,将飞机迫降在远离村落的田野;唐山十三农民,自发前往郴州参与救灾。
写作:当地震来临,谭千秋用双臂紧紧护住课桌下的学生时,难道你还怀疑善良?当李剑英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放弃逃生,将飞机迫降在远离村庄的田野时,难道你能否定善良?当郴州遭受雪灾,唐山十三农民自发去支援素不相识的人们时,难道你却拒绝善良?
点拨: 将论据以反问的形式叙述出来,发人深思,使结论不容置疑。
连续的反问,增强了语气,构成排比,富有文采。
6、判断强调示例:讲诚信
诚信不是被东郭先生所救,反过来又要吃掉东郭先生的那头狼的恩将仇报;诚信更不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的荒唐行径。
诚信是季布的"千金一诺";诚信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信是王充所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孔子所持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小结:
1、以上几种技法,通过训练要做到习惯成自然,这样才可以与内容表达浑然一体。
2、通常情况下,这几种技法综合运用起来,表达效果更好。
3、文无定法,不要死板硬套,形式始终应该服务于内容。
4、上述几种技法不是唯一,在此基础上,有很多同学在不经意间的创造性运用,会更精
彩。
5、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只要注意积累优美句段,熏陶渐染,定会升华出灿烂夺目的语句。
三、综合练习: 诚信无价(论点)
1、商鞅为取信于民,宣布谁将南门的一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他五十金,最后兑现承诺。
2、曾参的妻子为了不让小儿子随曾参上集市,就哄骗他说曾参回来后杀猪吃,曾子回来
后居然真的杀了猪.
3、古代尾生与恋人约定在桥下相会,结果过了约定时间恋人不到,尾生坚守信诺不离开,
突发洪水被淹死。
示例:
诚信是商鞅将五十金赏赐于将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的人;诚信是曾参因为妻子对儿子的一句戏言就将自家养的猪杀掉;诚信是尾生因为与恋人的约定而坚守在桥下,最终被大水淹没;诚信是陈健为承诺而守墓三十六年。
如果不是诚信,商鞅怎会将五十金赏赐于敢于将木头扛到北门的人?如果不是诚信,曾参怎会因妻子对儿子的一句戏言就将自家的猪杀掉?如果不是诚信,尾声怎会因与恋人的一个约定而活活被淹死在桥下?
四,课外作业:
1、课下积累优美议论性句段
2、综合运用以上说理方法对所积累的句段进行改写.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