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肥皂粉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神奇的肥皂粉美术教案范文(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神奇的肥皂粉美术教案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奇的肥皂粉美术教案篇11、初步了解肥皂的外形特征及用途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并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3、喜欢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幼儿在平时吹泡泡、积累的经验。
2、请家长配合收集各种各样的肥皂,泡泡制作的肥皂水;擦手的湿手巾若干条;盛水的大水盆若干;礼品袋1个;音乐《我爱洗澡》;活动过程:1、播放音乐《我爱洗澡》老师与幼儿边做洗澡动作边进入活动室。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形状、颜色和气味。
(1)出示礼品袋,通过闻袋中气味引出活动主题。
老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礼物,礼物都藏在这个袋子里了。
你们闻一闻,猜一猜会是什么东西呢?(2)出示各种各样的肥皂,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把各种肥皂摆放在桌子上供幼儿自由观察,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教师小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它们形状也不一样,还有不同的气味、肥皂真有趣。
3、感知肥皂遇水后的变化"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肥皂宝宝有一个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水宝宝,他也想跟肥皂宝宝玩游戏呢。
我们等会儿去玩的时候你看看会发生什么呢"(1)操作前提出要求:先将袖子挽起来,玩肥皂的时候注意不要把水撒到身上和地上。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盆水和几块肥皂。
教师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遇水后的变化:肥皂在水中很滑,用手搓能产生泡沫,能溶在水里,能使脏东西变干净。
(3)引导幼儿交流分享,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肥皂遇水后的变化。
8 神奇的肥皂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肥皂粉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肥皂粉的基本特性。
2. 肥皂粉的制造过程。
3. 肥皂粉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展示肥皂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二、讲解肥皂粉的基本特性1. 讲解肥皂粉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 讲解肥皂粉的去污原理。
三、讲解肥皂粉的制造过程1. 讲解肥皂粉的原料。
2. 讲解肥皂粉的制造工艺。
四、讲解肥皂粉在生活中的应用1. 讲解肥皂粉在家庭清洁中的应用。
2. 讲解肥皂粉在工业清洁中的应用。
五、学生动手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肥皂粉的制作。
2. 学生进行肥皂粉的去污实验。
六、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肥皂粉在家庭清洁中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肥皂粉的其他应用,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肥皂粉的基本特性、制造过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对肥皂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肥皂粉的教学内容,如肥皂粉的环保特性、肥皂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肥皂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生动手操作”部分。
这一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步骤,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肥皂粉的特性及其应用,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神奇的肥皂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肥皂粉的神奇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 通过制作肥皂粉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肥皂粉的神奇特性,学会制作肥皂粉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肥皂粉的特性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肥皂粉、水、白纸、彩笔、画笔等。
2. 学生准备:白纸、彩笔、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肥皂粉,引导学生观察肥皂粉的特点。
(2)学生讨论肥皂粉的用途,激发学生对肥皂粉的兴趣。
2. 讲解肥皂粉的神奇特性(1)教师讲解肥皂粉的溶解性和吸附性。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肥皂粉的溶解和吸附过程。
3. 示范制作肥皂粉画(1)教师示范制作肥皂粉画的过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肥皂粉画。
4. 学生创作肥皂粉画(1)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
(2)学生根据创作主题,独立完成肥皂粉画。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肥皂粉的神奇特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肥皂粉制作一幅画。
2. 家长参与评价,拍照上传至班级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肥皂粉的神奇特性,学会制作肥皂粉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肥皂粉的特性进行创作,同时教育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评价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和努力,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肥皂粉进入眼睛。
2. 在制作肥皂粉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 在评价环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和努力,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
4.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肥皂粉的特性,学会运用肥皂粉进行美术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加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肥皂粉的特性2. 肥皂粉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肥皂粉作品的创作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肥皂粉的特性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肥皂粉进行创意美术作品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肥皂粉、水、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肥皂粉,让学生了解肥皂粉的特性。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肥皂粉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肥皂粉进行创作。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肥皂粉作品的创作步骤,引导学生学习。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运用肥皂粉进行美术创作。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肥皂粉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学生运用肥皂粉进行一幅美术作品的创作。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品,共同体验创作的乐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肥皂粉作品。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 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美术教育中,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互动交流。
2. 学生作品:创意独特、富有美感、技法熟练。
3. 学生反馈:对肥皂粉美术创作感兴趣、愿意继续学习。
4. 家长反馈:认可教学方法、支持孩子学习美术。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第8课,旨在通过肥皂粉这一有趣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神奇的肥皂粉》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神奇的肥皂粉》美术课程学习主题围绕肥皂粉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展开,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引导学生发现肥皂粉的美术魅力,培养孩子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肥皂粉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掌握利用肥皂粉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技巧。
(3)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提升艺术创作的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理解肥皂粉的物理性质及艺术效果。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探索,寻找利用肥皂粉创作美术作品的独特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2)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创作心得,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三、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旨在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程度。
评价内容包括:(1)学生对肥皂粉性质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利用肥皂粉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及作品质量。
(3)学生团队合作及交流分享的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肥皂粉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肥皂粉的基本性质、用途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提供几种利用肥皂粉进行创作的范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
4. 创作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肥皂粉艺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肥皂粉性质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一项以“神奇的肥皂粉”为主题的美术创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肥皂粉艺术作品,并附上创作说明和心得体会。
六、学后反思学生学完本节课后,应进行以下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自己对肥皂粉性质及在美术创作中应用的理解。
(2)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神奇的肥皂粉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肥皂粉的原理和用途。
2.学习如何制作肥皂粉。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肥皂粉的原材料:肥皂块、小漏网、碱性物质(如碱性水)、搅拌棒、量杯等。
2.实验室用具:试管、试管夹、滴管、烧杯等。
3.安全措施: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肥皂粉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制作肥皂粉的可能方法。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肥皂粉的原理:肥皂粉是由肥皂块经过化学反应得到的,它可以溶于水,具有清洁、去除污垢的作用。
3. 实验操作(30分钟)步骤一:准备工作a.将肥皂块切成小块,并放入烧杯中。
b.用滴管滴加碱性物质到烧杯中,与肥皂块反应。
c.用搅拌棒搅拌混合物。
步骤二:制作肥皂粉a.将混合物倒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固定。
b.将试管加热到适当温度,直至溶液变得浑浊。
c.用小漏网过滤溶液,得到肥皂粉。
d.将肥皂粉晾干。
4. 总结讨论(10分钟)与学生讨论肥皂粉制作的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
5.实践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制作肥皂粉,并记录下制作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6.展示和评价(10分钟)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肥皂粉,并进行简要评价和分享。
7.课堂延伸:让学生利用肥皂粉清洗不同种类的污渍,让学生观察清洁效果并做出评价。
8.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关于肥皂粉制作过程的实验报告,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意见。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和记录记录的准确性。
2. 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和描述是否清晰完整。
备注:教师应提前确认学生是否对肥皂粉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安全提醒。
8 神奇的肥皂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肥皂粉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1. 肥皂粉的特性。
2. 肥皂粉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肥皂粉的乳化作用。
2. 肥皂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肥皂粉、水、油、颜料等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肥皂粉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肥皂粉,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和特性。
2. 学生分享生活中使用肥皂粉的经验。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肥皂粉的乳化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其原理。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肥皂粉在水、油、颜料中的表现。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肥皂粉的特性。
三、生活中的肥皂粉1. 学生分享生活中使用肥皂粉的场景和经验。
2. 教师总结肥皂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去污、消毒等。
四、动手操作1.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肥皂粉进行创意制作,如肥皂粉画、肥皂粉清洁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使用肥皂粉的场景,了解肥皂粉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
2. 学生尝试利用肥皂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清洁油污、去除异味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肥皂粉的特性及其应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和动手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生活中肥皂粉应用的观察和总结。
备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编写,适用于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肥皂粉的乳化作用乳化作用是肥皂粉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它是肥皂粉能够有效清洁去污的关键。
因此,对于肥皂粉的乳化作用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是非常必要的。
一、乳化作用的定义和原理乳化作用是指肥皂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和油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使油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的过程。
8 神奇的肥皂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了解肥皂粉的特性,掌握肥皂粉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肥皂粉进行美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肥皂粉的特性,掌握肥皂粉的制作方法,运用肥皂粉进行美术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肥皂粉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肥皂粉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肥皂粉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肥皂粉的特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肥皂粉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总结肥皂粉的特性。
(2)肥皂粉的制作方法教师讲解肥皂粉的制作方法,并演示制作过程。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肥皂粉。
(3)肥皂粉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教师展示肥皂粉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肥皂粉进行创作。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运用肥皂粉进行美术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肥皂粉的特性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倡绿色生活。
(3)课后作业:运用肥皂粉进行家庭美术创作,下节课分享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肥皂粉的特性及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作品质量。
3.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肥皂粉的特性,掌握肥皂粉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肥皂粉进行美术创作。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良好品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肥皂粉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肥皂粉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肥皂粉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其独特的特性使其在美术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神奇的肥皂粉》教案一、教材分析《神奇的肥皂粉》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并通过操作练习,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掌握特殊的色彩表现技法,体会不同色彩表现技法能产生的不同的色彩感觉,感受独特的画面效果。
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这样设计,不仅能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技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独特画面效果,也能拓宽学生对于绘画领域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使用特殊的工具材料和小技法可以制作特殊的画面效果。
2.尝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上肥皂粉,体验运用小技法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
能根据制作好的彩色底版所产生效果进行取舍,设计制作一幅装饰画。
3.神奇的画面给学生以神秘感和新鲜感,学生通过尝试运用小技法,体验小技法带给画面的美感,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
2.教学难点:能根据彩色底版所产生的画面特殊效果进行剪裁和创意想象,设计制作一幅有个性的装饰画。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市天台岗小学的黄天瑶老师,今天的美术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神奇的肥皂粉的魅力!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是物体表面,理是纹理。
肌理主要分为自然形成的肌理和人工制造的肌理,比如土地,水波纹等等比如我们在三年级上册所学的《天然的斑纹》和五年级上册《无笔画》这两节课,运用拓印和对印的方法,人工肌理表现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以前所学的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呢。
请看这幅作品,他是美国的比尔.杰克林的作品,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画面中怎么形成的斑斑驳驳的艺术效果的呢?其实呀,这就是我们平时洗衣服时候用到的肥皂粉的功劳在现代绘画中,一些生活中的媒材经常被用来制作绘画作品,用肥皂粉撒点作画不仅有趣,还让我们发现了绘画艺术的多种表现方法。
美术(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目的在于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感觉。
在老师故弄玄虚的表演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到答案,成了主动的探索者。
1、教师快速用水彩颜料涂抹在纸上,然后在盒子中故作神秘地拿出一些白色粉末,撒在未干的彩色纸上。
2、向学生展示产生特殊效果的彩色底版,请学生猜猜这种白色粉末是什么?
3、学生兴奋猜测,回答:盐、苏打粉、味精、面粉、洗衣粉……
4、出示课题《小技法——神奇的肥皂粉》。
二、欣赏启思
说明:通过欣赏运用各种小技法创作的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运用小技法在画面中所产生自然美状态,自然似无修饰,变化万千,层次丰富。
体验小技法运用所产生的美感,激发对美的追求欲望。
1、展示用盐、肥皂粉等材料制作出特殊效果的水彩画作品。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三、制作底版
说明:教师展示漂亮的彩色底版,可以先复习一些配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画面的色彩效果。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谈谈制作彩色底版的注意点,让学生自主提出运用肥皂粉制作特殊效果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教师展示制作好的彩色底版,复习一些配色知识。
复习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调和色等配色方法。
2、回忆老师之前的演示步骤,说说制作彩色底版的步骤
选择你喜欢的色彩和配色方法,将水彩涂抹在纸上。
在未干时用手指细撒肥皂粉
3、教师组织学生谈谈制作注意点,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水分控制
色彩浓度的把握
肥皂粉的撒法
4、学生尝试制作彩色底版
四、创意制作
说明:可以运用裁剪和添加的方法,请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彩色底版上发挥想象,可以根据画面进行取舍,剪裁出各种想象的形状。
或添加亭子、房屋、车辆、人物等,增加画面意境和透视空间,制作成一幅装饰画。
并为自己的作品添加题目。
在创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享受创造的乐趣,激发对美的追求欲望。
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制作的底板用剪或拼贴等方法制作一幅抽象装饰作品。
1、教师展示两幅用彩色底版制作的图案和装饰画。
2、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彩色底版的特点进行创意制作。
五、交流评价
说明: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教师适当总评。
展示评价,在评价中要善于挖掘每幅作品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评价作品时,可以从创意设计、肥皂粉的运用、色彩搭配,画面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讲述创意。
2、交流互评、自评
3、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请学生课后了解一下,小技法的运用,除了肥皂粉外还有那些材料和方法?
蜡笔法撒盐法喷水法刀刮法对印法油渍法
吸洗法
七、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