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的涵义及生态学理论体系_李明锋
- 格式:pdf
- 大小:237.60 KB
- 文档页数:2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概述渔业作为人类重要的食品和经济资源之一,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满足人们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渔业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渔业生产管理体系应运而生。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是一套包括规划、组织、监督和评估等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旨在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保护渔业资源和维护渔业生态环境。
本文将围绕渔业生产管理体系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分析全球渔业资源的现状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其概念、要素和运作流程。
然后,我们将评估渔业生产管理的效益,并提出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法和措施。
最后,我们将总结全文,并对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作用,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意识,促进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渔业生产管理体系,才能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满足人类对海洋食品的需求。
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开创一个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渔业产业。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概念、构建和运作流程,以及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和管理方法。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渔业资源管理2.1.1 渔业资源的重要性2.1.2 渔业资源的现状2.1.3 渔业资源的管理方法2.2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2.2.1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概念2.2.2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要素2.2.3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运作流程2.3 渔业生产管理的效益和挑战2.3.1 渔业生产管理的效益2.3.2 渔业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2.3.3 解决挑战的方法和措施3. 结论3.1 总结3.2 对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展望3.3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从渔业资源管理到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再到渔业生产管理的效益和挑战,最终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
浅谈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与发展思路作者:程俊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8期[摘要] 当前,我国生态渔业养殖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有多层次分级利用技术、原种保护和自然增殖技术、稻田养殖技术、生态防治鱼病技术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在未来,我国的生态渔业将会朝着技术手段、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生态渔业养殖技术模式[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292-01引言生态渔业正是生态学原理下的一种科学的渔业养殖系统,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发现,发展生态渔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开展生态渔业对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节约能源、提高综合生态效益、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生态渔业的概念生态渔业是根据鱼类与其它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渔业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分层多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作用,特定的水生生物和特定的渔业水域环境相适应,促进生态平衡,以实现持续、稳定、高效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
生态渔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
2 生态渔业发展实践中的主要技术模式2.1 多层次分级利用技术渔业生态系统中,从水草、藻类等水生植物,到浮游生物、食草性生物再到肉食性鱼类,最后再到微生物分解者,多种多样的生物均处于特定的生态位置,为整个生态系统做出特定的贡献,形成分层次的结构。
在这一条件之下,分层次地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鱼类养殖中的多层次分级利用,建立起不同层次营养结构的物质转换和再生,实现各成分的最高效利用,成为实现生产的高效化和利益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鸡-猪-鱼生态渔业系统为例,鸡在饲养时需要投喂较多的饲料,而鸡的生活习性和消化特点导致了鸡粪便中营养成分含量仍较多,产生较多浪费的现象,同时鸡粪从鸡体内排出的过程中还带出了大量的新陈代谢产物,包括一些无机质、维生素和酶类。
生态学原理在渔业中的应用概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在渔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渔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制定出更可持续、更高效的渔业管理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生态学原理在渔业中的应用。
1.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不同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资源利用方式。
在渔业中,了解渔业资源的生态位有助于制定出合理的捕捞策略,避免资源过度利用和种群衰减。
例如,对于同一渔业资源的不同物种,通过研究它们的生态位特征,可以确定不同物种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资源利用规律,合理地分配捕捞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种群动态与演替了解渔业资源的种群动态和演替过程对于渔业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和分析种群数量、分布、年龄结构等数据,可以预测种群的趋势和演替过程,以便制定出更科学的渔业管理措施。
例如,如果一个鱼种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可能是由于过度捕捞或环境变化等原因。
这时,渔业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减少捕捞量或划定保护区域,以保护该鱼种的种群健康发展。
3. 食物网和营养级结构食物网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一种图形模型,通过了解食物网的结构和营养级结构,可以揭示渔业资源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为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一个典型的海洋食物网中,浮游生物是最基础的生态环节,它们被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作为食物来源。
了解食物网的结构和营养级结构,可以帮助渔业管理者了解渔业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渔业保护和管理策略。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也是渔业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保护和维护渔业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减少渔业资源的损失和种群衰减。
例如,划定保护区域,限制捕捞活动,保护物种的繁殖和生长;采用可持续的捕捞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渔业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5. 生态系统恢复渔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生态系统恢复是渔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生态渔业发展的简要概述作者:李黎来源:《黑龙江水产》2021年第02期摘要:文章基于近些年中国渔业发展的状况,阐述了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生态渔业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渔业;发展;问题;建议自1993年起,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超过了水产捕捞产量。
到2019年,对全国20个省(区、市)渔业生产统计,1月~7月全国水产品总产量2934.98万t,同比下降0.03%。
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07.36万t,同比下降5.09%;海水养殖产量1042.17万t,同比增长2.35%;淡水捕捞产量72.02万t,同比下降9.86%;淡水养殖产量1413.43万t,同比增长0.35%。
全年全国水产品产量保持在6450万t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
近海捕捞约1000万t,比上年减少5%左右。
养殖约5050万t,同比增长1%左右。
中国渔业作为农民重要劳作方式之一,其生产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尤为重要。
中国渔业的发展整体趋势还是良好的,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对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生态渔业是根据鱼类与其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生产模式,主题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注重渔业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平衡和对环境的保护。
1 生态渔业的由来1.1 生态渔业的概念生态渔业是以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鱼类与其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以生产绿色水产品为特色,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在传统养殖、加工和运销等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渔业科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水陆物质循环系统,以追求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渔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模式[1]。
1.2 生态渔业的主要养殖模式1.2.1渔-牧结合型渔-牧结合型就是养鱼与猪、鸭、鸡等结合配套生产,可以使水陆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使生态效益得到更高水平的提高。
简述生态渔业技术的内涵
生态渔业技术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渔业经营和养殖的技术体系。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渔业技术注重保护水体、湿地和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对水生生物的侵害,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水体污染、河流重建、湿地保护等,使渔业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 渔业种养技术:生态渔业技术注重科学养殖、良种选育、合理捕捞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以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品质,降低资源浪费和生态风险。
采用水产养殖的科学种养方法,如循环水养殖、组合养殖、多元养殖等,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较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3. 渔业科学管理:生态渔业技术注重科学管理和监控,采用先进的渔业资源调查、财务管理、渔具和船舶监管等技术手段,提高渔业经营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渔业数据的快速收集、分析和共享,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渔业管理政策。
4. 渔业生态修复:生态渔业技术注重对受损渔业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工作。
通过生态修复手段,如湿地修复、水体净化、鱼类移植等,重建渔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渔业资源的再生和增值。
总的来说,生态渔业技术的内涵是在强调渔业经营和养殖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品质,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