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东部油区浅层低渗透油藏压裂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15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曹 壮 文 栋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南泥湾采油厂【摘 要】低渗透油藏中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其开发难度相对较大,注水采油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开发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技术应用效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上,需严格根据油气资源的分布形态,加强对注水采油技术应用的管理与控制,保障油气资源开发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应用一、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点事实上,低渗透油藏的油井吸水效果相对而言是比较差的,在油井开发过程中密度相对较大,那么通过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分析可以知道,低渗透油藏的储存岩石密度相对而言比较高,孔隙数量也比较少,体积质量整体小,因此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特点,往往会阻止油藏的原油向外渗流,这就会导致低渗透油藏的自然原油产量下降。
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要对低渗透油仓进行增产作业采用相应的压裂改造的方法,对于油田进行技术改造,以此来保障油田生产价值的有效提升,并使其生产价值性不断提高。
此外低渗透油藏还存在着弹性能量小这一缺陷,在具体的开采过程中,因为弹性能量小就会促使整体油藏的产量下降,而且油田储存的原油渗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最终就会使得油藏的底部及边部的水源活跃度相对而言比较弱,因此在进行低渗透油藏的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于这一类油田在开采过程中要注意价值影响,因为开采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的使用其具体的资源。
除此之外,低渗透油田的油井吸水能力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弱的,因为吸水能力弱就会导致油井底层的压力出现上升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吸水会受到阻力,进而导致采油活动及项目被中断。
事实上低渗透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难度大、施工复杂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开发井分布相对而言比较分散,而密度相对而言又比较低,所以在开采过程中,开采的效率很低,使得这一类油田整体的价值降低,因此在具体开采过程中,必须要让开发型的密度下降,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造,如果出现低渗透油藏的油井进水后,存在着特殊的情况,还要注意对于油田的饱和度要做到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渗透率能够下降。
A油田受地下水活跃、裂缝发育及注水压力偏高等因素影响,油井含水上升快,高含水油井比例大,油田开发形势严峻,稳油控水难度大。
通过认真分析引起油井高含水的原因,因井制宜,一井一策,详细制定治理方案,主要通过层段降水、周期注水、化学调堵及机械堵水等措施手段,共治理高含水油井32口,取得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有效减缓了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持续改善。
1 油井高含水的原因分析1.1 地下水活跃,边水或底水推进过快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在油田边水或底水能量充足的地方,随着油井开采时间的延长,油层压力下降,边水或底水在外压的作用下侵入油层,使油水边界向油藏内部不断压缩。
结果地下水与油层原油混合在一起,由于油水在地层中的渗透性差异,导致地下水推进过快,先于原油到达油井,使这些地区的油井过早含水或含水上升过快。
而那些处在油水过渡带的油井,甚至在开发初期就进入中高含水阶段。
1.2 油水层解释难度加大,误射水层或油水同层所致低渗透油田油层发育差,油藏孔隙度低、含油性差,局部井区纯油层和油水同层在测井响应上差别不大,反应在测井曲线上幅度差异不明显;加上油水层解释标准存在地区差异性和极强的经验性,导致在测井解释的时候,容易把油水同层、水层误解释为油层而进行射孔。
或者是在投产开发时,放宽了射开标准,为获取更多的油量而射开油水同层。
1.3 天然裂缝发育、油水井压裂投产,裂缝贯通油水井A油田为低渗透裂缝型油田,断层附近及构造高部位是裂缝相对发育区。
断层走向多为南北向,通过微地震裂缝测试等监测手段,判断裂缝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
因此该油田井网为线状注水井网,线状注水被认为是目前低渗透裂缝油田最佳的注水方式。
该油田油水井均压裂投产,但是,压裂时并不能完全控制裂缝的延伸方向,实际上在其他方向也产生裂缝,加上油水井距过小,油水井间的次裂缝很容易沟通,注入水沿次裂缝方向很容易到达油井,导致油井含水上升过快。
1.4 注水量、注水压力超标,导致注入水推进过快低渗透油田普遍注水受效差。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南翼山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近10年多的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也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时间长、压力和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技术措施一、油田概况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行政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茫崖镇。
区域构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含油层段为新近系上新统的上、下油砂山组,是一种在缺乏陆源物供应、具有温暖清澈的浅湖咸水环境下形成的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混积沉积,岩性主要为深色的泥岩类、灰岩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白云岩。
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缝。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2.98md,储层排驱压力、饱和中值压力低,孔喉半径小,储层渗流性能差,属于中高孔—低渗透储层[1]。
二、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南翼山油田于2002年开始进行注水开发,采用280m×280m的反九点法注采井网,辖区内采油井58口,注水井30口,注采井数比为1:2.8。
取得一定注水效果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也日益突出[2]。
1.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油田原始地层压力为17.2mpa,天然能量不充足,渗流阻力大,采用自然枯竭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快。
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产油量的年递减率为40%,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很大,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4.2mpa。
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
由于注采井距偏大、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的能量(压力)难以传递、扩散出去,致使注水井井底附近产生蹩压,注水压力升高。
《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补充能量研究》篇一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补充能量研究一、引言在油气开发过程中,低渗和致密油藏因其特殊的储层特性,常常面临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等问题。
为了有效开发这类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方式为低渗/致密油藏补充能量,旨在为油气田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二、低渗/致密油藏的特殊性低渗/致密油藏指的是具有低渗透率和致密结构的储层。
其特性主要表现在储层物性差、油品黏度高、流动性差、采收率低等方面。
这些特性使得传统的垂直井开发方式难以有效开发这类油藏,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技术手段。
三、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概述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一种针对低渗/致密油藏的开采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水平井段进行分段压裂,形成多条裂缝,扩大储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显著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二是可以降低开发成本;三是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储层条件。
四、分段压裂水平井的补充能量机制为低渗/致密油藏采用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进行补充能量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储层接触面积:通过分段压裂形成多条裂缝,增加储层与井筒的接触面积,提高储层的开发效率。
2. 降低流体流动阻力:裂缝的形成降低了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阻力,提高了油气的采收率。
3. 补充地层能量:通过分段压裂,可以沟通更多的地层能量,使油气藏保持较高的压力,有利于油气的开采。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的补充能量效果进行研究。
数值模拟主要关注分段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形成与扩展、流体的流动规律等方面;实验室模拟则通过模拟实际油藏条件下的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低渗/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并显著降低开发成本。
六、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表明,低渗/致密油藏采用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进行补充能量是可行的,且具有显著的效果。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1. 引言1.1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法,通过向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这种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在于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大,使得原油开采难度较大。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水平井注水、垂直井注水、注水井组合等,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水的压力和流动来推动原油移动。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效果评价,可从增产效果、注水井产量、注水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注水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
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成本高昂等问题。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在提高注水效率、研究新型注水技术、优化注水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油田开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与挑战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通常指渗透率低于0.1md的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面临着很多挑战和特点。
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低,导致原油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
在传统的油田开发中,常规方法往往难以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因此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
由于油藏孔隙度小,岩石紧密,油、水、气三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
注水采油技术需要更加精细的调控,以确保注水效果和增产效果。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包括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相互作用复杂等。
克服这些挑战,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需要有针对性的注水采油技术,以及精细的油田管理和调控措施。
2.2 常见的注水方法及原理分析1.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自然注水、人工注水和压裂注水等。
自然注水是指利用地层自然的水体来进行注水,适用于较浅层低渗透油藏;人工注水是通过人工注入高压水体来提高地层压力,从而推动油向井口流动;压裂注水是利用施加高压力于地层,使地层发生微裂缝,增加地层渗透性,促进注水。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延长油田用压裂液的优点与不足所属系部:石油工程系专业:应用化工生产技术(油田化学)年级班级:07应用化工(4)班作者:李阿莹学号:指导老师:评阅人:2010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延长油田地质情况……………………………………………()第三章压裂液概述………………………………………………………()3.1 概述………………………………………………….……………………()3.2 分类……………………………………………………………….………()3.3 压裂液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状况…………………………….….()第四章延长油田用压裂液…………………………………..………()4.1 胍尔胶压裂液……………………………………………………………()4.2 清洁压裂液………………………………………………………………()4.3清洁压裂液与胍胶压裂液的应用对比…………………………………()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延长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为了达到稳产、增产进而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油田企业会对部分井实施措施作业。
本论文以此为出发点,就油田常用的两种压裂液体系用外加剂、工艺、施工效果等方面做了概述并由对两种压裂液体系的应用对比,总结出各自的有优点与不足.关键词:水力压裂延长油田胍胶压裂液清洁压裂液第一章绪论水力压裂是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中最为广泛的措施之一,为了达到油田的稳产、增产,延长油田每年水力压裂达到3000 多口井。
压裂就是利用压力将地层压开,形成裂缝,并用支撑剂将它支撑起来,以减小流体流动阻力的增产、增注措施。
压裂技术是改造低渗油层结构的重要措施,而近两年来压裂技术在油田增油上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成效显著,目前这项技术已成为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延长油田东部油区浅层低渗透油藏压裂效果分析
摘要:压裂是通过水力使油气层产生裂缝,加入石英砂等支撑剂充填裂缝,从而达到提高油气层渗透率,增加油井产量或注水井注水量的目的。
延长油田东部油区属于低渗-特低渗浅层油藏,压裂是该地区获得工业油流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油井压裂效果包括造缝状况,压裂后产量情况和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分析多口油井的压裂情况及生产状况,总结出该地区油井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增产效果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油井压裂地层因素增产效果
常规压裂是延长油田东部低渗透浅层油藏获得工业油流的主要手段。
该区域的压裂工艺发展经历了小药量炸点选择性挤水压裂技术、清水加砂压裂技术、冻胶液压裂技术等,效果显著,使原来无效区及无效油层都成了高产区。
目前,冻胶液压裂技术是延长油田最主要的产能措施之一。
一、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
1.地层条件
地层物性的好坏是压裂选井主要依据之一。
油井压裂效果受地层因素影响明显。
影响压裂效果的地层因素有:温度、岩石密度、地层含水率、压力、孔隙度、渗透率等。
破压低、渗透率高的地层压裂成功率高。
地层密度大、孔隙度小、泥质含量高、渗透性差的地层,出现压裂失败的几率高。
地层密度大的地层破裂压裂高,会出现压不开的情况。
孔隙度小、泥质含量高、渗透率差的地层压裂液在进入地层后渗流速度慢,会短时间内在进井筒的地层形成高压,虽然注入最大压力大于地层破裂压力,但是由于它作用于地层的面积小,高压在地层中延伸的距离短,还是不能使地层破裂,也会出现地层压不开的情况。
就算在近井筒的地层形成的高压能将地层压开,但是由于渗透率低,压裂液进入地层后渗流速度慢,降低了携砂液携砂能力,加砂效果也不好。
2.射孔作业
常规压裂中,射孔作业是压裂的前提,射孔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压裂效果。
射孔弹型号不同爆炸的产生孔径、穿透深度不一样,所以射孔弹的选取也会影响压裂效果。
由于井下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和射孔弹爆炸效果不确定性,相同型号射孔弹产生的孔径、穿透深度也不会相同,射孔弹在有效穿透范围内,孔径的大小是不规则的。
孔径大小影响压裂液的流动速度,进而影响压力传导,孔径不规则会产生节流现象,导致压力达不到破裂压力,出现压不开地层的现象。
3.压裂施工
压裂液、砂比、现场操作、压裂事故等因素也会影响压裂效果。
砂比过大、
携砂液不合格、泵压不够等情况会造成砂堵、沉砂。
操作不规范、压裂事故等都会直接导致压裂失败。
二、影响油井压裂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
增产效果与油层厚度、油层含水、原始地层压力、流动地层压力、裂缝导流能力、地层渗透率、井筒半径、地层系数、裂缝方向等有关。
其他条件形同的情况下油层厚度越大,增产效果越好;压裂后渗透率越高,增产效果越好;原始地层压力及流动压力越高,增产效果越好;油层含水率越低,增产效果越好。
三、压裂井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选取延长油田东部油区低渗透油藏420口压裂油井效果对比和压裂后增产效果对比分析。
420口压裂油井中压裂失败29口井(其中未破压21口,加砂不成功2口,坐封失败6口),加砂量未达到设计要求24口井。
对比井中,压裂失败的井大部分出现在长4+5、长6层的压裂施工中,长2层压裂失败只有2口井。
分布区域也有明显特征,集中出现在几个区块的有18口井,分散出现在各区块中有11口井。
加砂30m3以上的3口井,加砂20-30m3的110口井,10-20m3的190口井,10m3以下的64口井。
加砂量小于10m3的全部为长2层压裂井,大于10m3的为长4+5、长6层压裂井。
分析以上特征,能明显看出压裂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地层因素的影响。
压裂失败和不能达到设计加砂量的井大多出现在物性较差的长4+5、长6压裂井中。
从压裂施工现场收集的失败原因总结以后有如下几种:(1)压裂砂比过大,造成携砂液携砂能力降低,堆积在井筒附近,无法进入地层深处。
(2)受射孔作业影响,射孔段未完全射开,未形成通道,造成吃砂能力不足。
(3)地层滤失系数过大,造成裂缝端部脱砂,导致砂堵、沉砂。
(4)洗井不彻底,井底有沉砂造成砂堵。
(5)井口刺漏、机械坐封失败等事故影响。
四、压裂增产效果分析
油井压裂增产效果的评价主要分为初周(或初月)日增油评价和累计增油评价。
1.初产效果评价
用作评价的391口压裂成功的井中,压裂投产后含水率小于50%的井149口,含水率50-80%的井209口,含水率大于80%的井35口。
初周日产油大于
5t的井196口,1-5t的井183口,小于1t的井12口。
初周日产大于5t的196口井中,175口井油层厚度大于7米,小于1t的12口井中有2口井油层厚度大于7米,但是含水率高于90%。
高产井主要分布在长2压裂井和长4+5、长6含水较低的压裂井中,低产井主要分布在长4+5、长6高含水压裂油井中。
而延长东部油区的特点正是长2油层渗透率大于长4+5、长6油层。
压裂投产后的高产油井(初周日油产5-20t)还出现在有裂缝发育的区域,但是递减快。
分析以上特征,能看出油井压裂后产能受油层厚度和含水率影响较大。
一定程度上也受地层系数影响。
2.累计增油效果评价
选取的420口全部为压裂投产井,压裂之前不能获得工业油流。
如果采用压裂工艺,油藏采出程度为0。
很明显在该区域压裂能够有效的提高油藏(油层)采出程度。
五、结论
1.延长油田东部油区低渗透油藏压裂施工效果受地层条件影响较大,在储层物性好长2的油层或物性好的区域压裂成功率高。
2.压裂增油效果也受地层条件影响,厚度越大压裂增油效果越明显。
产油量还和地层含水有关,油层厚度相同地层,含水率越高,压裂增油量小。
3.天然裂缝能直接影响压裂油井的产能,存在天然裂缝的区域压裂投产后出产高于裂缝不发育区域,但是递减快。
4.压裂工艺能够有效的提高延长油田东部低渗透油藏原油采出程度。
参考文献
[1]关洁马春芳.油井压裂效果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2]杨连如.水力压裂技术在延长油田的应用与认识.延安: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110-111.
[3]陈平等.钻井与完井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0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