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2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实验引言: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次实验,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1. 手电筒2. 镜子3. 纸板4. 塑料袋5. 透明玻璃杯实验步骤:1. 实验一:光的传播a. 关闭教室的灯光,确保环境较暗。
b. 打开手电筒,将其对准墙壁,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c.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和范围。
2. 实验二:光的反射a. 在桌子上放置一面镜子。
b. 用纸板挡住镜子的一半,确保只有一侧的镜面暴露在外。
c. 用手电筒照射镜子的镜面部分,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
d.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观察光线的反射角度和方向。
3. 实验三:光的折射a. 将透明玻璃杯中装满水。
b. 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玻璃杯中,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杯后的折射情况。
c. 倾斜玻璃杯,观察光线的折射角度和方向。
实验结果: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光线可以沿直线传播,并且在不同位置的光线范围不同。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光线在镜面上发生反射,并且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光线在通过玻璃杯时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角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分析: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实验一让学生发现光线可以沿直线传播,这与平行光的特性相符。
实验二让学生观察到光线在镜面上的反射现象,并且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这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三让学生了解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折射角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实验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结论: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
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桥梁承受力是不同的。
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的厚
实验结论: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遇酸反映等方面各有特征。
实验内容:认识矿物的特征(第三单元)
课题:2、认识矿物的性质
实验器材:矿物标本盒、16K白纸1张、放大镜、玻璃片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各有特
实验结论: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一旦嗅觉失灵,品味的能力就会下降许多。
实验一:浮力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浮力实验观察材料的浮沉情况,了解产生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小玻璃瓶、水、铅球、木块、小铁钉、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小玻璃瓶,将其放在水中,观察玻璃瓶的情况。
2.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玻璃瓶的浮沉情况。
3.往玻璃瓶中分别放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观察它们的浮
沉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当瓶中没有加水时,玻璃瓶沉入水中;当瓶中加水后,玻璃瓶能够漂浮在水中;往瓶中加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后,它
们都能够浮在水中。
实验原理:
浮力是产生物体漂浮的力。
实验中,瓶中加入水后,水会对玻璃瓶产
生向上的浮力,使得玻璃瓶能够浮在水中。
而当往瓶中加入其他物体时,
它们也能够浮在水中,是因为它们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受到浮力的
作用而浮在水中。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了浮力的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
浮力时,它就能够浮在液体中。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很大
的影响,比如船只能够漂浮在水中,风筝能够飞翔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
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研究科学现象,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实验课目:五年级科学下册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实验目的:研究水在变热、变冷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原理:相同重量的物体,冷水变热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大。
实验材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等。
实验过程:1.在两试管里装满水,剪一块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紧。
2.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使试管内的水变热。
3.观察气球皮的变化。
4.再把另试管放到装有冷水的烧杯里,观察气球皮的变化,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气球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记录员:班级:组:时间:。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水的沸腾点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材料:酒精灯、水、温度计、玻璃杯、火柴。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酒精灯放在安全的位置,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
将温度计插入玻璃杯中,确保温度计的底部不接触杯底。
2. 加热水: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中,放在酒精灯上方,点燃酒精灯。
3. 观察变化:当水开始加热时,观察水的表面是否出现气泡。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会越来越多,水开始沸腾。
4. 测量沸腾点:当水开始沸腾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记录下水的沸腾点。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2.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固定值,不受水的数量和容器的大小影响。
无论是少量的水还是大量的水,在相同的条件下,水的沸腾点都是100摄氏度。
3. 水的沸腾点可以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大气压力较低,水的沸腾点会降低。
实验分析:水的沸腾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所需要的温度。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性质,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质。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应用:1. 煮沸水:通过了解水的沸腾点,我们可以控制水的温度,煮沸水用于烹饪、消毒等。
2. 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来判断其状态的工具。
了解水的沸腾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确保酒精灯的使用正确,并远离易燃物。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3. 实验完成后,及时熄灭酒精灯,注意清理实验场地。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并且不受水的数量和容器大小的影响。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和温度测量等方面。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全,合理操作,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
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合集5篇]第一篇: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一、自制电磁铁实验目的:学会制作电磁铁实验器材:绝缘导线(约 1 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等。
实验内容及步骤:1、把一根约 1 米长的绝缘导线,紧密地绕在一枚铁钉上,至少绕30 圈。
2、将细导线与电池组成电路。
3、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4、将铁钉换成木棒、铝棒等再重复 2、3 步骤。
实验现象:1、电磁铁通电后可以产生磁力,断电后,没有磁力。
2、看到铁钉、钢棒制作的电磁铁可以吸起回形针、但钢棒断电后仍有一定的磁性。
3、将铁钉换成木棒、铝棒不可以吸起回形针。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性的有无可以控制、电磁铁的铁芯只能用普通铁钉。
实验名称:实验二、电磁铁性质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绝缘导线(约1 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电池、导线、大头针等实验内容及步骤:1、把一根约 1 米长的绝缘导线,紧密地绕在一枚铁钉上,至少绕30 圈。
2、将细导线与电池组成电路。
3、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4、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实验名称:实验三、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绝缘导线(约1 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电池、导线、大头针(回形针)等实验内容及步骤: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将细导线与电池组成电路。
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级与缠绕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面实验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面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实验名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课题和页码:《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第5-6面实验目的: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
实验步骤: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教师班级姓名等级试验名称借助不同的工具观看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试验时间月日试验目的试验器材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显微镜观看生物细胞洋葱鳞片内表皮、放大镜、手持简易显微镜1.用放大镜认真观看手背皮肤。
2.用显微镜认真观看手背皮肤。
〔正确使用手持简易显微镜:灯泡要亮、镜筒底部要靠在玻璃片上、用螺旋调整视野清楚度,左眼贴近目镜。
〕3.用放大镜认真观看洋葱鳞片内表皮。
4.用显微镜认真观看洋葱鳞片内表皮。
5.整理器材保持干净。
放大镜下皮肤较粗糙,可以看到大的毛孔,洋葱表皮较粗糙,显微镜下手背皮肤呈不规章的外形,类似鳞片,洋葱表皮呈长方格形,有较清楚的界限。
放大镜下皮肤较粗糙,可以看到大的毛孔,洋葱表皮较粗糙,显微镜试验结论下手背皮肤呈不规章的外形,类似鳞片,洋葱表皮呈〔〕,有较清楚的界限。
注:试验装置简图应在试验步骤栏表达。
教师班级姓名等级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手背试验名称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有什么一样之处?试验时间月日试验目的试验器材试验步骤1、学会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方法,了解其根本构造;2、运用显微镜观看生物细胞,光学显微镜、小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洋葱、人体表皮细胞装片、稀碘液、清水1、用干净纱布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2、在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3、在洋葱表皮内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把“井”字内的洋葱表皮取下来,放到载玻片中心,将内表皮在水滴中开放;4、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其一侧轻轻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避开消灭气泡〕;5、在盖玻片与载玻片接缝的一侧滴稀碘液,用吸水性强的纸在接缝的对侧吸;6、放在显微镜下观看并记录;7、观看人体手背皮肤;8、取下载玻片,整理好显微镜和试验器材;试验现象在显微镜下看到小格子似的构造。
试验结论在显微镜下看到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似的构造就是〔〕。
注:试验装置简图应在试验步骤栏表达。
教师班级姓名等级试验名称试验目的制作“小水塘”进展观看试验时间月日让学生知道微生物的产生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人员:实验名称:水的沸点实验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酒精灯、水、温度计、试管1、将水倒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
2、点燃酒精灯,将试管放入火焰中。
实验步骤:3、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温度。
4、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水的沸点约为100℃左右。
同时也了解到,沸点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气压等因素有关。
实验名称: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实验人员:(略)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A4打印纸3张、双面胶、新华字典(可用科学书代替)、钩实验步骤:1.取A4纸的宽为高,用3张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注意在折纸筒时要事先考虑留出连接部分,纸筒的连接部分用双面胶粘起来。
2.把新华字典放到纸筒上面,然后在XXX加钩码,记录各种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不被压垮。
3.加钩码时,要将钩码放在新华字典中心,加钩码时要轻放。
4.计算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纸筒的钩码数减1.实验结果: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形纸筒承受力较好。
实验名称:建高塔实验人员:(略)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吸管、大头针、小棒、细线、胶带、剪刀等实验步骤:1.画出设计草图。
2.选择制作材料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
3.测量塔的高度和牢固性。
实验结果:建高塔要上宽下窄,上轻下重才稳固结实。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形状支架的稳固性实验人员:(略)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吸管、大头针等、搭支架的不同材料(自选)、重物(自选)实验步骤:1.分组做实验。
2.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3.对比不同支架的承受力。
4.支架形状: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
实验结果: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形、最稳固。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桥梁的特点和承重力实验人员:(略)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硬纸板、木块、胶带、粗绳、胶水、铅笔、厚书、砖头实验步骤:1.用硬纸板、木块等东西做一座平板桥、一座拱形桥、一座斜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