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认识身边的树》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认识身边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
树是人类的好朋友。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
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
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二、教学目标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德育渗透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材料准备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①你看到了什么?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3、讲授新课(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2)课件。
《认识身边的树》教学反思
刘定敏本节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
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从树干、树枝、树叶等不同方面表现形形色色的树。
每个学生的观察方向不同,有的乐于表现粗糙地树干,有的更欣赏茂密的叶子……只要学生表现的是真正的树,我都会给与鼓励。
在教学《认识身边的树》这课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地观察,只有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才能感受到树木特有的英姿和魅力,才能区分出不同树种,绘画时可以通过表现树干上不同纹理的规律来区分不同树种,由于每个学生对大树的感觉不同,有些同学会刻意表现粗糙的树干,有些同学喜欢概括表现它挺拔伟岸的身姿等。
只要学生表现的是真正的大树,表现出大树生机勃勃的可爱形态,我都会对学生进行鼓励。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树的生长特点用各种线条进行表现,并学会概括的方法表达树的外形及其花纹,通过欣赏图片和观看录像来了解各种树的特征。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树的特征,比如树冠的形状,树皮的花纹,树叶的外形等,只要学会比较才能更好的掌握各种树的突出特点,才能更好的去表现。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耐心辅导,强调
构图的设计,用线的丰富,使学生的画面很饱满有趣。
最后,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说出优点和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的优点,不能一味指出不足的地方,应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和兴趣,使美术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
树是人类的好朋友。
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植物形象,容易吸引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是学生乐于表现的内容。
本课是上学期《大树的故事》的深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树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种类树的外形特点,初步了解树的生长规律以及相关科学知识。
观察、分析树的外形及线条纹理的丰富变化,运用不同的线进行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感知大自然中树的生动姿态和优美线条,探究线条运用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观察、欣赏中,感受、表现树的独特美感,以及树与人类的重要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的美好情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树的生长规律以及相关科学知识,了解树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种类树的外形特点,运用不同的线进行表现,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线条运用变化丰富、疏密得当。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法与学法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小组合作······六、材料准备图片、课件、彩笔、记号笔、纸等。
七、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给学生讲述一个绘本,让学生了解树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①你看到了什么?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得出结论大树是人类的好朋友。
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认识身边的树》了解更多关于大树的知识。
2、复习旧知带领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大树的故事》大树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学生回到,教师总结,最后学生一起回答树的基本结构。
3、讲授新课(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①这些树干和咱平时画的树干一样吗?②这些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榕树树干也会分疏密原来树的种类不一样树干长的也不同啊。
第3课认识身边的树1教学目标了解树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种类树的外形特点,初步了解树的生长规律。
通过树木的外形,生长方向,花纹,颜色的对比,找出树的画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在观察欣赏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的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的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树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种类树的外形特点,运用不同的线条进行表现。
难点:突出表现树的不同特征及姿态,线条运用变化丰富、疏密得当。
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课题通过师生互动拼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伴随大树姐姐的到来。
板书—认识身边的树(二)环环相扣教学新知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多媒体出示动画树的组成】2.大树姐姐带领学生认识身边的小伙伴【多媒体出示各种外形的大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外形的特点。
板书-外形3.大树姐姐又来俩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松树和双叶芦荟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树枝生长方向的不同。
板书—生长方向4.大树姐姐的好朋友白桦树的到来引导学生观察树干的花纹,线条的变化【多媒体出示白桦树和各种树皮的图片】板书-花纹5.大树姐姐提问题抢答,引导学生说出树叶的形状【多媒体出示各种树叶图】6.大树姐姐提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引导学生说出一年四季大树分别有哪些颜色。
板书—颜色7.【多媒体出示树的画法图例】引导学生看画中是如何表现大树的,分别从树枝走向,树干线条,树叶以及树冠各方面。
8.简单欣赏大师笔下的大树,以及学生的作品。
【多媒体出示4组图片】9.多媒体演示作画步骤。
(三)创作练习【多媒体出示作业要求】播放轻音乐,大树姐姐巡回指导(四)作业展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鼓励性评价(五)课后拓展【媒体出示版画大师、油画大师以及中国画大师创作的大树】让学生课下查询他们是如何创作的。
教学设计:认识身边的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树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树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树木,了解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习描绘树木的线条和色彩,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3. 创作一幅关于树木的绘画作品,展示自己对树木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描绘树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树木特点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树木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引导学生关注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新课讲解:讲解树木的线条和色彩描绘方法,示范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绘画树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树木的特点2. 描绘树木的线条和色彩3. 创作属于自己的树木作品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树木,用所学技巧描绘一幅树木作品。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树木的认识和观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学生能否将所学技巧运用到绘画创作中?3. 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是否有提高?4.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5. 如何持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身边的树木,培养他们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为培养具有美术素养的学子奠定基础。
2. 新课讲解环节: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需要讲解树木的线条和色彩描绘方法,示范绘画技巧。
《认识身边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
树是人类的好朋友。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
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
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德育渗透】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材料准备】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①你看到了什么?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3、讲授新课(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①你都认识哪些树?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2)课件。
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第3课《认识身边的树》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第3课《认识身边的树》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及身边自己家乡的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环保意识。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线条的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对周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及身边自己家乡的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环保意识。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线条的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4.1.2学时重点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4.1.3学时难点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4.1.4教学活动。
《认识身边的树》教学反思
树是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提取的教学内容,以“树”为题材进行欣赏、绘画表现。
本课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学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及它们的优美姿态,用线条或色彩表现树木的结构特征。
每个学生对待相同的绘画主题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有创造的欲望。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并且引导和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创造,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的时候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画,学生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
即使这些作品“不像”,那也是学生个性的体现。
只要画面中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适当地表扬。
这样的教学,对提高自信心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从黑板上的展示作业上来看,学生的绘画形式比较单一,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一些胆子比较大,喜欢创新的儿童敢于突破绘画程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思维潜能。
因此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利用多种方式表现树木的作品,以此想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
事实证明,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所教的作品形式各异,孩子们乐于用画笔画下自己的想法。
真正的美育,并不是在于老师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画,而是启发引导学
生用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将其加以创造,然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愉悦与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每个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