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与陕北经济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302.88 KB
- 文档页数:2
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及几点建议作者:房正忠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与发展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森林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经营成为了当前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由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渐出现恶化,森林资源锐减、洪涝灾害频发、沙尘暴次数增多、环境污染加剧,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国家提出退耕还林,这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富民工程,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具体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针对问题与情况,进一步采取措施,改进退耕还林机制,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的稳步开展。
关键词:退耕还林;经济与发展;推进;建议退耕还林是国家通过计划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的重新配置,是生态建设历史上一项开创性事业,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和保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化程度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严重阻碍了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退耕还林正是基于有效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
在生态保护体系下,退耕还林成为林业改造工程的基础建设工程,退耕还林以利于防沙治沙,实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起到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林结构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分析1.有利于推进土地资源经济总值。
对于自然资源来说,土地资源是有效用的,能够给人一定的享受,因此具有效用价值。
土地资源有了经济价值,才能够根据价值的来源以及效用的实现方式不同,直接获取对土地资源直接消费所带来的价值,如天然的生物资源的消费,这部分价值是市场价值的大部分或全部。
对土地的间接使用价值来说,可以对土地资源的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使用起到维护作用,能改善周围生产环境的价值,这部分价值是把土地当作资本品使用的,退耕后,变成了生态林地且不能砍伐,生态林能够有利于周边的农业生产、人类的居住,其不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
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报指南(暂行)依据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意见》(陕发改农经〔2010〕1447号),设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资金。
资金主要支持促进退耕农民增收的农村产业化项目,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一、支持范围根据《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区包括10市97个县(市、区),详见规划。
二、支持原则带动退耕农户普遍受益。
通过组织退耕农民广泛参与项目实施,促进退耕还林地区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使退耕农户普遍受益。
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支持省政府《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确定的农业产业。
支持带动退耕农民增收致富作用明显的“一村一品”、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
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建设主体。
支持退耕还林农户集中地区的专业合作社、企业以村为单位建设养殖小区、种植基地;支持退耕户分散地区的农业企业、相关技术推广单位建设规模化种养示范基地,通过提供良种繁育、技术支持、市场销售等方面服务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鼓励引导多元投入项目建设。
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为引导,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退耕农户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支持的重点重点林业示范基地。
支持以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培殖业原料林等重点林业示范基地建设。
畜牧养殖业。
支持以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奶山羊(肉羊)等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经济效益明显的水产养殖和特色动物饲养场(小区)建设。
特色种植业。
支持在退耕还林区建设日光温室和薄膜大棚等设施农业项目,发展特色种植业。
优质果业基地。
支持苹果、猕猴桃、柑橘等地方优质果业示范基地建设。
林特产业基地。
支持标准化优质高产蚕桑、茶叶、中药材等林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陕西省林业厅关于我省退耕还林十周年工作总结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09.07.30•【字号】陕林发[2009]267号•【施行日期】2009.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陕西省林业厅关于我省退耕还林十周年工作总结的报告(陕林发〔2009〕267号)国家林业局: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退耕还林十周年总结工作的通知》(林退发[2009]95号)要求和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暨有关工作汇报会精神,为了宣传和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我们结合实际,对十年来我省退耕还林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现报告如下: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陕西地处祖国内陆腹地,跨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省份,也是全国生态脆弱、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全省总人口37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1万人。
全省辖10个设区市和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4个市辖区,1581个乡镇和164个街道办事处。
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7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年输入江河的泥沙总量约9.2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20%,其中年入黄泥沙约8亿吨,为黄河年输沙量的50%。
全省林业用地18413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9.6%,其中:有林地11513万亩(天然林777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7.26%。
建国五十多年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与恶劣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后,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省委、省政府抢抓历史机遇,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举全省之力,真抓实干,大力实施退耕还林。
1999年至2008年,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计划任务344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28.8万亩,荒山造林1790.7万亩,封山育林130万亩),工程涉及全省10个市102个县级单位1508个乡镇230万退耕户915万人。
退耕还林还草对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摘要:位于陕北地区的延安市在退耕还林还草上有着很好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自然与社会影响。
本文介绍了其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延安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影响,还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影响;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前言延安市延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临黄河,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0.6℃,无霜期为185d,年均降水量低于500mm,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以农业为主,是“中国红枣之乡”。
由于处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其水土流失严重,不但影响了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还严重威胁了黄河的安全。
延安市从1999年开始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论述退耕还林还草对延安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1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主要内容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平衡好退耕还林还草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以综合治理为手段稳步推进。
进行细致的作业设计,退耕还林还草的开展是因地制宜的。
建立数百个中心苗圃和骨干苗圃,从而提供充裕的苗木,并充分保障其质量。
在北部地区全面禁牧和南部天然林区轮封轮牧的基础上,实施全面封山禁牧。
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民烧柴问题,如煤炭、沼气和农业废弃物等。
推广高效节能农业模式,巩固退耕成果。
为了维护生态建设成果,从4个方面入手:大力发展林果业,建立优质苹果基地、山桃山杏与仁用杏基地、干鲜果基地;重视发展畜牧业,推广家庭饲养的养殖模式;将大棚生产作为骨干产业来抓,大力发展无公害大棚养殖业;输出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
为了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确定林地与草地产权,让积极植树种草者受益。
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与生态林。
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强化组织管理的重要性,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有序开展。
2 退耕还林还草对延安地区自然的影响陕北地区1998年的地表植被覆盖度为34.6%,而到2005年迅速上升至47.2%,这充分说明了封山禁牧的效果。
2015年第10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科研◎林业科学关于神木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情况现状调查及探讨王爱平刘娟刘美利(1.神木县林业工作站,陕西神木719300;2.神木县森林消防指挥办公室,陕西神木719300)[摘要]分析神木县退耕还林工作实施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当地退耕还林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退耕还林问题对策神木县[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10-0142-02退耕还林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总的来看,党中央、国务院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符合神木县农村实际,合民情,顺民意,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神木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规划科学、扎实,政策把握到位,责任落实细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本文全面反映了神木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现状,客观分析了影响和制约神木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神木县探索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新路子有一定意义。
1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情况1.1国家政策性退耕还林还草落实基本情况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生态工程,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济民政策[1]。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以来,神木县积极响应号召,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从1999年至2007年神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造林76.5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6.42万亩,宜林荒山造林50.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
按年度:1999年11.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1万亩,宜林荒山造林5.5万亩;2002年2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8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3万亩;2003年25.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6.6万亩;2004年6.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0.5万亩,宜林荒山造林6万亩;2005年3.8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82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万亩,同时完成封山育林0.5万亩;2006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3万亩;2007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5万亩。
历史背景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等原因,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毁林毁草开垦种粮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样虽然增加了一些粮食,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全国森林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林草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恶化,1998 年爆发的特大洪灾和2000—2002 年的特大沙尘风暴,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
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切实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草),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延安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水土流失面积2.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8.4%。
”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吴起县从1998年开始就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1998年8月,洪水刚刚退去。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陕北,站在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杨家畔村聚财山山顶,就退耕还林作出重要指示。
退耕还林的行动从这里发起,并迅速走向了全国。
退耕还林工程1999 年先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2000 年试点范围扩大到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山西、河南、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 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 年又将广西、辽宁、江西 3 个省、自治区纳入退耕还林工程的试点范围。
2006 年 6月,湖南、河北、吉林、黑龙江也纳入试点范围,至此,退耕还林工程试点范围涉及中西部地区 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24 个县。
退耕还林的政策1.基本政策措施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
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的主要环节,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达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范围:退耕还林地是指水土流失严重和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
陕北农村住户调查调查时间:2009年7月28日-2009年8月1日调查地点:陕西省清涧县老舍古乡王宿里村调查组员:孙小芳、曾令苹、赖美娟前言清涧县地处黄河红枣产区的中心,是公认的红枣优生区,红枣栽培有四千年历史。
主要分布于县境的黄河、无定河沿岸。
清涧目前仍属国家重点扶贫县,但这是一块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投资机遇的开放开发热土。
这里有充足的土地资源、石材资源、水资源、油气资源,耕地面积大,草场广阔,造林保存面积和宜林地多,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清涧传统农业较发达,主要农作物有黄豆、玉米、谷子、洋芋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涧出产的红枣个头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美,可溶糖及维生素含量高,为当地一绝。
早在1968年,港澳同胞给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信,指名要吃“祖国陕甘宁边区清涧红枣”,一时传为美谈。
一直以来,中共中央为加快农村医疗、教育、卫生等软件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央投入巨额财政补贴。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加强“三农”建设和实施,我们华师大经管学院两个专业六个学生,来到陕北清涧县老舍古乡王宿里村进行深入住户调查,了解基层农民的生活。
本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切身体会农民的生活,希望借此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能力,丰富我们的社会阅历,为以后的工作与生活积累经验。
一、家庭成员1、大叔:刘世强,1955年出生,54岁,19岁去当兵,当兵3年后,复原后回了家乡,又过了三年,经媒人介绍认识了王雪兰,正是现在的妻子,跟王雪兰结婚,之后一直在家务农,家中种枣,到了收获的季节,刘叔曾到青岛、连云港等地卖枣。
他兄妹有五人,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为人热情好客、朴实中带着点幽默,身材比较矮小,皮肤因为常年的劳作变得黝黑,身体健壮有力,勤劳能吃苦。
平常习惯喝酒、抽烟,喝酒是有时喝有时不喝,喝多了身体受不了。
现在有一份工作,在村里的唐皇寨里当修葺工,每天五十块的工资,今年六月五日(农历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三, 芒种)找的工作,工作比较辛苦,虽然有包两餐,但是伙食质量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