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临床检验生化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格式:pdf
- 大小:110.32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临床生化检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准确的生化检验结果对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为操作和其他因素的干扰,生化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因此质量控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目的是检验仪器、试剂和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检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分别从仪器校准、质控品测定和人员培训三个方面来探讨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首先,仪器校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准确的仪器校准能够提高仪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减少了误差的发生。
仪器校准应按照设备厂商提供的标准操作步骤进行,且应每天开机前进行校准操作。
在校准过程中,应采用标准品进行比对,并记录校准结果,以备查阅。
同时,在校准完成后,还应进行仪器性能验证,以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其次,质控品测定也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质控品是一种模拟临床样本的物质,其浓度已知,常用于评估临床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质控品的使用可以帮助实验室检测出是否存在系统性误差,并及时进行修正。
质控品的选取应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进行,且应包括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
每天进行质控品测定,并记录测定结果,根据记录的结果可以评估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情况,及时排除异常。
最后,人员培训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人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并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包括仪器的操作流程、质控程序、样本的处理方法等。
此外,实验室人员还应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积极参与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管理活动。
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相关的细节。
例如,质控品的制备要注意浓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且要按照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质控品品种。
七个要点保证您的生化结果准确无误检验人可以说是“临床的侦察兵”,而生化检验又是检验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一项生化结果都将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因而如何保证高质量的生化检验结果很值得去思考。
笔者就个人的工作经验,作一些总结:1. 室内质控很关键室内质控是检测样本的前提,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
因此,开展常规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控图和观察是否在控这些工作必不可少。
对于在控的项目,要了解该项目的质控值相对于靶值是偏高还是偏低,对于哪些接近2SD警告线的项目,更要重点关注,并在审核过程中应该予以纠正。
对于失控项目分析寻找失控原因,解决问题后重新测定质控品,再进行标本的检测,以此来监测检验系统的稳定性与精密度,要质控结果都在控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报告的审核工作,保证发出结果的可靠性。
由于室内质控只能检测结果的精密度,为增强结果准确性的判断,要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室间质量评价可以校正各参与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使得各实验室间结果具有可比性,减少实验室内系统误差,同时也为同级医院结果互认提供依据。
2. 谨防检测方法学引起的“误会”相信有不少的同行都遇到过个别项目的结果是“0”值、负值或异常低值等,如果该项目用的是终点法,应考虑标本量是否太少或血清凝固,需重新处理标本进行测定;如果是采用速率法,要考虑是否是酶活力过高(ALT、AST、CK、LDH等可高出十倍以上不等)而导致反应底物耗尽,看该项目的动态反应曲线是否正常,注意有无提示数据报警,如LIMT0、LIMT1、LIMT2等,若有应使用减量稀释后再测。
另外一些项目由于方法学问题,可能会干扰其他项目测定。
如测定葡萄糖用的是氧化酶法的话,会对钾和磷有正干扰,MTB法测定钙对钾有负干扰。
检验CK-MB常采用的方法是免疫抑制速率法,会有CK小于CK-MB的出现,考虑是否由CK-MM或引起CK的抗原性改变引起的,对于CK-MM过高引起的可稀释后重测,如是CK引起的只能如实报告。
浅谈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发表时间:2012-05-28T16:36:42.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孙燕[导读]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孙燕(内蒙古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抽取我院50例体检者血液标本5 mL,分别置于2支试管中,每支2.5 mL,其中1支试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检测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血尿酸(UA)、钾离子(K+)等11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溶血血清ALT、AST、LDH、K+ 、CHOL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0.05),ALP的活性随溶血而降低,溶血对BUN、Cr、TG、GLU、UA测定结果影响较小。
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可设置样品空白以减少影响,必要时应重新采血。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53-01 基层检验工作中,由于采血不当、试管不洁、检验过程中未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等原因,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标本溶血,而标本溶血又成为日常检验工作中最常见的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原因。
除此之外,反应时间和温度也可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测定[1]。
本文结合有关溶血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测定的影响,分析了溶血原因及其对策。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抽取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体检者50例血液5mL,分别置于2支试管中,每支2.5mL,其中1支室温自然分离,30min后以1 200r/min 离心10min分离血清,取1mL血清作为正常血清备用;另1支试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1],然后以相同条件离心,分离溶血血清后备用。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摘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正确评估和诊断的重要保障。
多种因素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中包括标本采集和保存、实验操作和仪器校准、环境因素、患者生理状态以及药物干扰等。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注意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正确采集和储存标本可以避免污染和血样血液等因素造成的误差;精确操作和定期校准仪器可以保证结果的稳定性;维持实验环境的干净整洁可以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只有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影响因素、对策、标本采集、保存、实验操作、仪器校准、环境因素、患者生理状态、药物干扰、准确可靠。
1. 引言1.1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在临床实验室中,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生化检验结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标本采集和保存、实验操作和仪器校准、环境因素、患者生理状态以及药物干扰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标本采集和保存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保存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标本受到污染或者变性,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操作和仪器校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操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实验室应该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维护。
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处方药物也可能干扰生化检验结果,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检验方案。
2. 正文2.1 影响因素一:标本采集和保存标本采集和保存是临床生化检验中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正确的标本采集和保存方法会导致结果误差甚至结果失真。
如何提高临床生化检测质量临床检验是目前医学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查技术,其中临床生化检测是临床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在制定相关治疗方案时所参考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临床生化检测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并且临床生化检测质量的准确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签:提高;临床生化;检测质量临床生化检测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繁琐的过程。
在进行临床生化检测过程中,其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来自于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设备等,也有一部分取决于检测过程中的细节工作。
本文结合实际的临床检验工作经验,针对如何来提高临床生化检测的质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临床生化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一)生理因素影响临床生化检测质量的生理因素表现为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妊娠等不同的机体特征,这都将会影响到临床生化检测的质量。
如对于女性而言,其月经期为生理特殊的时期,在正常的情况下,处于月经期间的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与平时不同,如果患者正好处于月经期间,加之情绪的紧张,会使得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其表现为患者机体内的血糖、游离的乳酸水平以及脂肪酸等都有相应的升高,从而影响到临床生化检测的结果。
同样如果受检者在进行检测之前,短时间内进行过剧烈的运动,就会使得受检者所检测出的磷酸肌酸激酶的水平要比平时高出很多。
(二)标本的因素在很多的临床实践中,对于标本采集方法的不正确,或者是处理不当,以及其他不规范的操作,都将会使得相关的检测结果受到影响或异常。
如在实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常见的脂血、溶血等问题,都将会导致最后的检测质量不达标准。
溶血标本严重影响血清K+、乳酸脱氢酶等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就是检验人员的行为与素质,也将会直接影响最后的临床生化检测质量。
如对临床检测仪器的不规范操作或者是理论知识的不足等,都是在临床生化检测过程中出现误差的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生化检验是目前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检验结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医生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导。
但是,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正确评估和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分析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 样本采集与保存生化检验的样本采集和保存技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样本采集时,应该按照规定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和采集量进行采集。
对于血浆和血清样本,应尽可能避免血液污染,而对于尿液和其他体液样本,应避免冷热刺激和过量摇动等影响采集质量的因素。
在样品收集后,应该及时离心分离,同时避免样品晒干、过度冻结和解冻等损伤原位分子。
2. 分析方法与设备分析方法和设备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关键影响。
对于肝功、肾功能等指标,应使用较为稳定可靠的标准检测方法,如酶促反应和荧光法,避免使用颜色反应法和显微镜观察法等不稳定的方法。
同时,应定期维护和校正检测设备,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 患者特征和生理状态患者特征和生理状态是生化检验结果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如年龄、性别、体重、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生化指标的误差。
例如,电解质的含量受到合适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摄入的影响,血糖的含量受空腹或餐后状态的影响,药物治疗可能导致某些生化指标异常等等。
因此,在进行生化检验前,应了解和收集病史和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特征和生理状态进行加减干扰;同时,在同一患者内,应做好样本采集间的间隔、同一时间采集等控制,以减少生理因素导致的误差。
1. 加强样品采集、保存和处理的质量控制生化检验的样品质量表现为样品真实、完整、避免污染、保存方法科学可以重复使用等。
所以我们应该在样品采集前对使用的处置液、采集器等设备进行洁净消毒,同时进行样品采集前的特殊排空操作等。
为了减少样品污染和误差,样品应在离心机中离心,样本应低温保存。
此外,分析分离需要遵循分析分离方法,使分离的人体组织与分析分离重合,以避免误差和者异常值。
提高生化分析准确性若干因素分析摘要:从病人检测前准备、标本采集到保存运送处理、仪器的精确使用、检验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探讨了影响生化分析准确性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生化分析;影响因素;质量控制Abstract: From the patient's preparation, sample of th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biochemical analyz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 analysis and other aspects discusses the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accuracy of biochemical analyzer.Keywords: biochemical analyzer; influence factors; quality control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也步入了现代化。
生化分析已成为检验医学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研发及使用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和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重复性。
但是在检验过程中任何细微环节操作出现误差,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检验质量。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1]。
综合分析生化分析检测全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相关细节,才能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提高生化分析准确性,必须要做到整个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检测前病人的准备、标本采集及保存处理、仪器的使用、检验结果分析等各个方面的质量控制。
二、生化分析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探讨1、患者检测前生理因素对生化分析准确性的影响患者的年龄、运动、体位改变、妊娠等生理因素都可能造成对检验结果的误判。
如:5-15周岁期间的儿童体内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约为成人的3倍;另如强烈的运动能够使体内的新陈代谢段时间内明显加快,从而导致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发生变化,先略微下降后上升。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生物化学状态。
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人为因素、生物学因素和技术因素等。
本文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为因素是指在生化检验过程中由操作人员引起的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包括操作不规范、标本采集不当、样本保存条件不合适等。
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有以下对策可以采取:1. 培训和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2. 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生化检验的第一步,采集不当可能导致结果的错误。
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标本采集,并且需要注意样本保存条件和时效。
3.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包括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控制标本和内部质量控制等。
定期检查和评估质量控制结果,及时纠正问题,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学因素是指人体生理状况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人体的生理状态会因季节、时间、年龄、性别、饮食、药物使用等因素而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
为了减少生物学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有以下对策可以采取:1. 参考范围的建立:根据人体生理状况的变化,建立针对不同人群的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以便对结果进行正确解读。
2. 标本采集的时间:对于某些生化指标,如血糖和肌酸激酶等,其测定结果可能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需要在采集样本时注意时间的选择。
3. 考虑干扰因素:有些药物、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在分析和解读结果时,需要考虑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
技术因素是指生化检验设备和试剂的性能和质量对结果的影响。
为了减少技术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有以下对策可以采取:1. 设备的选择和维护:选择性能稳定、准确度高的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