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248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词中无一字交代,全靠读者自己去玩味。
下片描写醉态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
二 . 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
试举两例分析。
答案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各题。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答:(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诗四首练习题
1. 清晨的微风
清晨的微风,轻弹着窗前的竹叶,
叮咚作响,如同奏响一首悠扬的乐章。
太阳透过稀疏的云雾,温暖着大地,
掠过山脊,如同神秘的咒语。
绿色的田野上,花朵竞相开放,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远处的小溪轻轻地流淌,
似乎在诉说着这美好的时光。
我静静地站在这片大地上,
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清晨的微风呼唤着我,
让我沉醉在这诗意的世界里。
2. 心灵的飞翔
心灵在宇宙中自由地飞翔,穿越星河,穿梭时空的隧道。
思绪在虚幻的天空中飘荡,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
忧伤与欢乐在心里纠缠,
如同白云掠过湛蓝的天空。
梦想是我心灵的向往,
让我不断追逐,永不放弃。
人生的旅途上,有风有雨,但我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
心灵的飞翔是我最美的自由,让我随心所欲地舞蹈着。
3. 时光的留痕。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下一句是:_________。
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下一句是:_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下一句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句诗不是出自《诗经》?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B.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下一句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2. 请分析《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四、诗歌创作1. 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不少于8行。
2. 以“离别”为主题,创作一首古诗,要求符合绝句或律诗的格式。
五、诗歌鉴赏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2.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选择题1. C2. A三、简答题1. 《将进酒》中的这两句诗,通过黄河之水的奔流不息,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酒的热爱。
2. 《静夜思》中的这两句诗,通过明月和故乡的联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四、诗歌创作1. 现代诗示例:春天,你轻轻地走来,带着温暖的阳光,和风的轻抚。
万物复苏,绿意盎然,花儿绽放,鸟儿歌唱。
你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让希望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野步(清)赵翼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2)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
参考答案(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⑴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⑵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诗歌早作练习题在这个练习题中,我们将进行诗歌的早期创作练习。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通过使用音乐性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主题和技巧,以激发您的创作灵感。
练习一:自然之美请用一首5-7-5音节格式的短诗描绘自然景观中的美景。
您可以选择任何自然景观,如海洋、山脉、森林或花朵等。
尝试使用形象的词语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您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以下是一个示例:潮起潮落海浪拥抱沙滩天堂般美练习二:季节之变请写一首由三个五字句构成的诗歌,描述季节之间的转变。
您可以选择春夏秋冬中的任何一个季节,或者探索季节之间的过渡时期。
通过诗歌来传达在季节变化中所感受到的不同氛围和情绪。
以下是一个示例:暖风轻吹花开如火,美丽艳阳天练习三:爱与失落请用一首自由诗来表达关于爱情和失落的情感。
您可以探索爱情中的欢愉、痛苦、欲望、分离或希望等方面。
通过运用意象、比喻和个人经历来传达您的情感。
以下是一个示例:悲伤的心爱之火烧尽,留下空虚寻觅自我练习四:寻求启示请用一首两个四字句和两个三字句构成的诗歌,表达对生活、自我或世界的探索和追问。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细节或思考哲学问题来传达您的追问。
以下是一个示例:天上星辰何为宇宙的真谛?无止无尽练习五:人生的旅程请用一首长诗来描绘一个人的一生旅程。
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智慧和成熟,通过选择适合的词语和比喻来描述每个阶段的重要时刻和人生体验。
以下是一个示例:漫长的学习之旅智慧的果实希望这些练习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更深入地探索诗歌这一艺术形式。
通过分享您的创作,您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并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提高您的写作技巧。
愿您在诗歌创作的旅程中获得乐趣和启示!。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9-20题。
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可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离亭赋得折杨柳李商隐暂凭尊酒道无寥,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挣拟惜长条。
19.试说明这两首增别诗在选材和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0.试比较说明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各有什么特色。
答案19.都以离亭为题,都借助”折柳送别”,都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的深知离别之苦,对人世间的离别满怀同情,可谓有异曲同工,相应成趣之妙.20.两首诗在写法上各尽机杼;李白诗歌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移情入物,托物言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的有知有情,使他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之成为诗人的感情化身,别具深意.李商隐诗歌则把离愁别恨融入独到的议论中.作者先用暗喻(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明明白白说非折不可.既然如此,为了让离别之人在临别之际从折柳相增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春风又怎么会因为爱惜常常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情攀折呢?较李白而言, 李商隐诗歌是反其意而用之,独辟蹊跷.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 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2) 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答案 (1)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2)王维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意境.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案】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参考答案】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一赵熙《秋夜》阅读答案秋夜【清】赵熙静极小三昧,夜蛩秋满庭。
风清闻远水,天碧撒群星。
故友书多断,衰年梦每灵。
诗成呼病妇,试踞灶觚听。
注:①三昧:指心情平静。
(1)诗歌的尾联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诗歌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细节描写。
通过写诗人把写好的诗读给正在灶下做饭的病妻听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因没有朋友,无人唱和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2)反衬。
诗歌通过写秋夜之中听到的秋虫的叫声、风声、水声,衬托出秋夜寂静至极,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二:1.这首诗的首联,颔联描写秋夜运用了什么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首、颔两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首联的意思是说:宁静的环境达到了佛家“三昧”的境界,幽静的夜蛰伏在深秋的庭院。
首联将宁静的环境和幽静的夜拟人化,带有了人的感情或行为。
颔联的意思是说:清风聆听着流向远方的水,幽碧的天空撒落点点繁星。
颔联将清风和天空拟人化,带有了人的行为。
2.请简要赏析尾联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作者上联的描写"故人书多断,衰年梦每灵"很多旧时的老朋友多年都没有书信联系了,因为他们很多都已经去世了。
只是晚年的“我”经常在梦里见到他们。
尾联接下来就描写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诗成呼病妇,试踞灶觚听。
”诗歌写成了,因为没有那些朋友,值得叫来生病的妻子,坐在灶台边诵给她听。
体现了作者对于往年岁月及故人的怀念,以及人到暮年的忧伤。
(仅供参考)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24....练习....诗词五首(.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
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代]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三、(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诗篇表现了戍边将士何种情怀?
答案 .(1)艰苦的生存环境;(2)紧张的战斗生活。
表现了戍边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二、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题都城南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简答:
答案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
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4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答:(1)(4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
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
参考答案
①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
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②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③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五、阅读下面唐诗,回答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本诗第一句连用两个”期”,请说明其表达效果
(2) 说明本诗想象丰富的艺术特点
(1)一问一答,写出未有归期的苦闷心情.
(2)本诗有两层想象,一是憧憬团聚时剪烛夜话的美好情景,既表达美好愿望,又反衬今日之痛苦.二是想象团聚时谈论苦闷时的”巴山夜雨”的情景,以今日之苦反衬憧憬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