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163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
项练习(15份)
引言
本文档提供了15份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旨在帮助高考语文考生复现代诗歌相关知识。
每份练中包含了一首现代诗歌及相关问题,供考生练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
练题目
1. 第一份练:《春天的足迹》
2. 第二份练:《追忆》
3. 第三份练:《海的了解》
4. 第四份练:《岁月如歌》
5. 第五份练:《在枫远处》
6. 第六份练:《夜色中的思念》
7. 第七份练:《晨钟》
8. 第八份练:《太阳和我》
9. 第九份练:《风雨中的坚持》
10. 第十份练:《秋天的眼睛》
11. 第十一份练:《雪的诗篇》
12. 第十二份练:《平凡的世界》
13. 第十三份练:《我和蓝天》
14. 第十四份练:《童年的足迹》
15. 第十五份练:《梦的足迹》
练形式
每份练中,考生将阅读一首现代诗歌,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涉及诗歌的主题、意象、表达手法等方面,旨在帮助考生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使用说明
考生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练:
1. 选择一份练题目。
2. 仔细阅读题目中的现代诗歌。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4. 思考诗歌中的表达手法和语言技巧。
5. 回答练题目中的问题。
6. 检查答案,并进行复和总结。
总结
这份文档提供了15份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可帮助高考语文考生复现代诗歌相关知识。
通过练阅读和分析现代诗歌,考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解题技巧,为高考做好准备。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1、《春水》之三:青年人!你不能像风般飞扬,便应当像山般静止,浮云似的,无力的生涯,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赏析]这是一首非常精彩的哲理诗。
诗人以风儿飞扬、云儿飘浮和高山静止巧妙设喻,对比比照,告诉我们立身养性的真谛。
2、【赏析】诗人劝诫我们要把握好现在,勤奋努力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
只有”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将来的事业才辉煌,人生之路才宽广。
在你”回忆往事的时候”才”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你才能够自豪地说:我的这一生是过得丰盈充实的,是有意义的。
一个”小心”,用词精妙、无限关爱、叮咛之情力透纸背。
3、可见神静气定,戒除浮躁,对于我们修身养性是多么重要啊!《春水》之三十四:青年人!从白茫茫的地上,找出同情来罢。
[赏析]这是一首告诫青年人如何待人处事的抒情诗。
言简意赅,情深意长。
诗人要青年人“从白茫茫的地上找出同情来”,就是要青年人对别人充满关爱,对社会充满爱心。
4、茅盾:《冰心论》“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
5、天地便小了。
6、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7、童年是我们逝去的时间,美好而悲伤,所以是梦中的真.因为它曾经真的存在过,所以是真中的梦,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8、十一、《春水》之一三一:9、"牺牲你自己!"10、只是回顾么?11、《繁星.春水》读书笔记2000字12、(2)母亲呵!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抛弃罢!13、嫩绿的芽儿14、水面上一个小虫儿漂浮着----15、从白茫茫的地上,16、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点评:从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告白”中,不仅可以看到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期望、渴望;从芽儿、花儿、果儿的话中,还可以侧面看出芽儿、花儿、果儿的平时生活怎样的,通常它们都默默地去奉献自己。
4、《繁星春水》摘抄:阳光空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17、童年呵!18、三、摘自《春水》(一0四)19、朋友,“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在世人面前亮出自己亮丽的风采,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
2.①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
(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2分②以动写静,或反衬。
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
③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3分(答对一点得一分,答对2点得三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龙潭夜坐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诗歌早作练习题在这个练习题中,我们将进行诗歌的早期创作练习。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通过使用音乐性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主题和技巧,以激发您的创作灵感。
练习一:自然之美请用一首5-7-5音节格式的短诗描绘自然景观中的美景。
您可以选择任何自然景观,如海洋、山脉、森林或花朵等。
尝试使用形象的词语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您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以下是一个示例:潮起潮落海浪拥抱沙滩天堂般美练习二:季节之变请写一首由三个五字句构成的诗歌,描述季节之间的转变。
您可以选择春夏秋冬中的任何一个季节,或者探索季节之间的过渡时期。
通过诗歌来传达在季节变化中所感受到的不同氛围和情绪。
以下是一个示例:暖风轻吹花开如火,美丽艳阳天练习三:爱与失落请用一首自由诗来表达关于爱情和失落的情感。
您可以探索爱情中的欢愉、痛苦、欲望、分离或希望等方面。
通过运用意象、比喻和个人经历来传达您的情感。
以下是一个示例:悲伤的心爱之火烧尽,留下空虚寻觅自我练习四:寻求启示请用一首两个四字句和两个三字句构成的诗歌,表达对生活、自我或世界的探索和追问。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细节或思考哲学问题来传达您的追问。
以下是一个示例:天上星辰何为宇宙的真谛?无止无尽练习五:人生的旅程请用一首长诗来描绘一个人的一生旅程。
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智慧和成熟,通过选择适合的词语和比喻来描述每个阶段的重要时刻和人生体验。
以下是一个示例:漫长的学习之旅智慧的果实希望这些练习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更深入地探索诗歌这一艺术形式。
通过分享您的创作,您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并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提高您的写作技巧。
愿您在诗歌创作的旅程中获得乐趣和启示!。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参考答案】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寄鉴上人(唐)左偃一从携手阻戈①,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③(宋)陆游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①戈 (yán),借指战争。
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
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诗人54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
一::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潇②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施(pel),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以上六种答题范式只是一种模板,它可以使广大考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指向,至于在这个框架内具体填写什么内容,还需要广大的考生对全诗作悉心的口味和揣摩。
只有将“正确指向”和“准确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抢占古诗词鉴赏的制高点。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FI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
(不超过80字)(6分)9. (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年华渐老、感吋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分,每点1分)(2)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 “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此勾起乡“念”;由夕阳落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生岀无限伤感。
联想门然,抒情真切感人。
三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唐)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附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是李德裕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李徳裕《背崖州城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1.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5分)2.《登崖州城作》三、四句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耍分析。
《诗歌行》(精选练习)(原卷版)含答案
诗歌行 (精选练) (原卷版) 含答案.doc
简介
本文档包含了《诗歌行》的精选练题及答案。
《诗歌行》是一
本经典的诗歌教材,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这里的练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诗歌。
答案解析
以下是每道题目的答案及解析:
1. 问题:诗歌《XXXXX》的作者是谁?
答案:作者是XXXXX。
解析:这首诗歌是XXXXX所创作的,它表达了XXXXX的思想和情感。
2. 问题:诗歌《XXXXX》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是在XXXXX时期创作的。
解析:XXXXX时期,社会正处于XXXXX的情境下,这首诗歌通过XXXXX的手法表达了XXXXX的主题。
3. 问题:诗歌《XXXXX》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运用了XXXXX的修辞手法。
解析:通过使用XXXXX的修辞手法,诗歌达到了XXXXX的效果,使读者产生了XXXXX的情感共鸣。
总结
通过这份练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行》中的诗歌作品。
希望这些练题及答案能够帮助读者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仅包含题目及答案解析,并不包含具体的诗歌内容。
如需详细阅读诗歌作品,请参考原版《诗歌行》。
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代]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三、(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12.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10分)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
北宋诗人。
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
一、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指出诗中的诗眼并结合全诗简析。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本诗诗眼应为“独”字。
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
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总之,“独”字笼罩全篇,堪为诗眼。
)
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4分)
6.(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4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4个特点即可得4分]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
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4分。
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
②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1、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转”“日”进行分析。
2、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
(3)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4)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比做,又
将比做,表达了诗人
(5)“寒山转苍翠”中的“转”字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7)诗的颈联是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试分析两首诗各自的妙处.(4分)
(8)尾联刻画出了作者与裴秀才迪怎样的形象?(4分)
答案:
1、首联写山中秋景。
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意对即可)
2、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
诗的二联和四联写人,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
迪》阅读答案及赏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及赏析。
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意对即可)
(3)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
(4)诗人将自己比做接舆,又将裴迪比做五柳,表达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5)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
(6)全诗选取富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再加上“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的描述,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之情。
(7)陶诗写出了朦胧的村庄和袅袅的轻烟,在这冲淡静谧之中,越发突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悠闲。
王诗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动态感。
“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墟里上孤烟”,“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8)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将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2分)并以陶潜自况,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形象。
(2分)
二:
(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2)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比做,又
将比做,表达了诗人。
(3)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4)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5)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参考答案:
(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
(2)自己接舆裴迪五柳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3)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
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4)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
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5)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赏析:
王维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细致,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
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语言精美,音节舒缓,表现的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首联写山中秋景。
时在寒秋,山间泉水潺潺作响,天色向晚,山色苍翠。
“转”和“日”巧妙。
“转苍翠”,示山色愈来愈深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动态。
“日潺湲”,即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感觉始终如一的守恒。
寥寥十字,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
颈联写原野暮色。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渡头在水,墟里在陆。
自然,人事具存。
这一联是王维修辞名句,历来被称道。
“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想象的余地。
“墟里上孤烟”的“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颔联是诗人的形象。
柴门,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
倚杖,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
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
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末联刻画了裴生狂士形象,表明诗人由衷的好感和欢迎,扣合诗题中的赠字。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
五铢钱,一种钱币。
⑴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
”请予以说明。
⑵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
答案⑴“天下”两字囊括宇宙。
“尚”字言庙堂威势逼人,言其生前叱咤风云。
首联高唱入云,境界雄阔绝伦。
概写感受,用事无迹,不实写庙而虚写庙⑵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颈联是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