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 格式:docx
- 大小:4.03 KB
- 文档页数:1
溺水救护教案
教案主题:溺水救护
教案目标:
1.了解溺水的定义和危害。
2.掌握正确的溺水救护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救和互救意识。
教学步骤:
1.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并简要介绍溺水的定义和危害。
提问学生对于溺水事件的常见反应。
2.讲解:
如果目击到溺水事故,应立即寻求帮助,拨打紧急电话。
尽量使用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浮板等,将其投向溺水者。
如果无法获得救生设备,可以选择使用长绳、衣物等帮助溺水者保持浮力。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溺水者,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救援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溺水者的呼吸和意识状态。
3.演示: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溺水救护的正确操作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际操作步骤。
4.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组,每组模拟溺水事件,其中一人扮演溺水者,其他人负责救援。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溺水救护技巧。
5.总结:
回顾溺水救护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强调自救和互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遇到溺水事故时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救护措施。
6.结束:
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和信息,鼓励他们与家人一起学习溺水救护知识,以提高整个社区的安全意识。
游泳中的自救与互救知识游泳是一项益处与危险并存的运动,它可以强身健体,增加心血管功能,也是减脂去肥者喜爱的运动,同时也是不爱流汗的朋友所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
游泳也是一项危险的运动,溺水是游泳最常见的死亡事故。
如果您是一位游泳爱好者,在游泳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情况,如:肌肉抽筋,游进时的突然下沉,呛水,在水中遇到险情以及他人遇险求救等多种情况。
如遇这些情况,你不会自救和互救,还真应付不了这些险情。
所以,为了您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了解和初步掌握游泳运动中的自救和互救,来解决危险情况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保证您和其他人在参加游泳活动中的人身安全,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1.心脏病和传染病患者,千万不要游泳;2.泳技不高或在有危险的水域中,切忌朋友之间打闹,以免发生意外;3.要做好陆上准备活动,以免因冷水刺激而发生肌肉抽筋;4.如遇到危险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可大声呼救及自救解脱。
(一)游泳运动当中的自救游泳是一项全身发展的运动,以流体力学为主,加上身体在水中的协调能力,水感等多方面因素合成,使人能够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的在水中游动。
呼吸以嘴吸气,口鼻呼气,游泳呛水的原因是用鼻子吸气。
此外,如果用嘴吸气不当,也会喝水。
防止呛水的办法就是调整好游泳时的呼吸,一定不要用鼻子吸气。
1.肌肉抽筋的自救水中抽筋,是由于身体在水中电解质释放过多、水比较寒冷、体能消耗过大、陆上的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等原因造成。
一般为腿部和脚趾抽筋最为常见。
如果您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平衡,腿部尽量伸直,然后用手抓住脚踝,脚尖向身体方向钩起,把脚尖尽量向自身方向扳拉,直到抽筋消失。
如果抽筋过重,腿部已抽缩麻木,可一边扳拉,一边向岸边游进,也可大声呼救。
2.游进中的突然下沉此危险常见于初学游泳者或泳技不高者。
在游进当中会感觉身体突然没劲了,然后身体下沉。
这种情况主要是对自身的体力估计不足,体力分配不均匀,体力消耗过大,自身没有觉察,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可在身体下沉时闭住呼吸,使体内肺部充满气体,片刻,身体会自然上浮,然后,划小蛙泳手(手部向下按压划水),蹬小蛙泳腿(主要以小腿,脚踝由内向外划圆),逐渐过渡到蛙泳。
时间:地点:授课人:第一淹亡事故普通知识淹亡事故,是常见的多发性季节性事故之一。
部队在进行游泳训练、水上作业(航渡)等过程中,由于组织不当,或者官兵违反规定、擅自到江河湖泊等水域活动,都极易发生溺水淹亡事故。
一、溺水与淹亡的定义人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阻塞,或者喉头、气管、支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称为溺水,也称淹溺。
由此造成呼吸、心跳住手而致死亡的,称为淹亡。
根据溺人水量大小,分为湿性溺水、干性溺水:1、湿性溺水:喉部肌肉松弛吸人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水大量进人呼吸道数秒钟后神志丧失,发生呼吸停止和心室纤颤。
湿性溺水约占溺水者的 90%。
2、干性溺水: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者无水吸入,约占溺水者的 10%。
二、个人预防淹亡的注意事项(一)要谨慎选择游泳场所。
到江河湖海、水库、山间溪流去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有暗流、旋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的场所。
往来船只较多、受到污染和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下水前要观察游泳场所的环境,若有危(wei)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切勿到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戏水,以免发生危(wei)险。
(二)要清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心脏病、高血压、中耳炎等慢性疾病患者、有癫痈病史的人,以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者,都不能去游泳。
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者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镶有假牙的人,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者气管。
(三)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下水前要先做暖身运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使四肢、肌肉、关节等各部位协调运动,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浮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四)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
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冒然跳水和潜泳,游技不高或者在有危(wei)险的水域中,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呛水和溺水。
学校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一、防范预案1、处置事件的组织:领导组,抢险组。
2、报告程序:(1)溺水事件发生后,学校抢险队伍一方面积极开展施救工作,另一方面防溺水应急工作小组立即开展调查工作。
(2)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3)根据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4)做好溺水事故后期工作工作。
二、处置措施1、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2、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3、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
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学校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二)一、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二、领导机构为切实加强学校防溺水事故的预防和____应急处置,学校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杨建明副组长:周玉明成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三、防范措施1、各班要充分利用晨会、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溺水时的自救、互救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2、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不得让学生擅自离开校园到河边、池塘边或湖边等玩水。
3、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宣传画等形式,宣传游泳安全知识。
4、学生假期去游泳,必须由家长陪同,并配备一定的防护措施。
四、日常管理1、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
把任务落实到各个班级,每个教师,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2、学校应当加强在校河流、池塘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巡查。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游泳、戏水成为人们消暑避暑的常见活动。
然而,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以下列出防溺水安全教育八要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
一、提高安全意识,树立防范观念1. 家长和监护人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充分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识。
2. 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要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
二、掌握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2. 在游泳过程中,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发生意外。
3.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三、选择安全水域,避免盲目游泳1. 选择正规、有救生员值守的游泳场所进行游泳。
2. 避免在自然水域(如江河、湖泊、水库等)盲目游泳。
3. 不要在酒后、疲劳、饥饿、生病等状态下游泳。
四、注意游泳时间,避免长时间浸泡1.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2小时为宜。
2. 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游泳,以免中暑。
3. 游泳过程中,注意休息,适时出水。
五、结伴同行,互相照应1. 不要独自一人游泳,最好结伴同行。
2. 互相照应,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呼救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助。
3. 在游泳过程中,注意保持与同伴的距离,避免发生意外。
六、穿戴救生设备,确保安全1. 在游泳时,应穿戴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设备。
2. 对于儿童和初学者,更应佩戴救生设备,以确保安全。
3. 不要在无救生员值守的场所穿戴救生设备。
七、加强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1. 家长和监护人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确保其安全。
2. 游泳场所要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3.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八、学习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 在遇到溺水事故时,要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救助方法。
一、预案背景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炎热,人们游泳、戏水等活动增多,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溺水意识;2. 建立健全溺水事故应急响应机制;3. 确保溺水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现场急救。
三、预案内容(一)宣传教育1. 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2. 开展防溺水知识培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3. 在重点水域设立警示标志,提醒群众注意安全。
(二)应急响应1. 事故报告:一旦发生溺水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报告;2. 人员救援:救援队伍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3. 医疗救护:对溺水者进行现场急救,必要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三)现场急救流程1. 脱离溺水环境(1)若溺水者会游泳,可尝试引导其游向岸边或救生设备;(2)若溺水者不会游泳,可利用救生圈、救生衣、绳索等物品将其拉向岸边。
2. 评估伤情(1)观察溺水者意识、呼吸、心跳等情况;(2)如有呼吸、心跳,保持平静,等待救护车到来;(3)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现场急救(1)清除呼吸道异物:用手指或镊子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异物;(2)心肺复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心肺复苏:a. 将溺水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b. 捏住溺水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约1秒,观察胸部起伏;c.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吹气2次,直至溺水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救护车到达。
4. 伤口处理(1)如有伤口,先用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2)用绷带或清洁布条包扎伤口。
5. 转送医院(1)将溺水者用担架或急救车送往医院;(2)在转送过程中,保持溺水者头部后仰,确保呼吸道通畅。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切实履行职责,确保预案落实到位;2. 加强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溺水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3. 建立健全溺水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溺水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现场急救;4. 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1篇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随着夏日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水域活动增多,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
为了确保同学们的生命安全,提高防溺水意识,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让每位同学都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一、溺水事故的危害溺水是导致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少年因溺水事故而失去生命。
溺水不仅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预防溺水事故,确保生命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1. 不会游泳或游泳技能不熟练:许多溺水事故发生在不会游泳或游泳技能不熟练的人身上。
他们往往在水边玩耍、戏水时,由于不会游泳或技能不熟练,一旦遇到危险,无法自救。
2. 忽视安全警示:有些水域存在安全隐患,如深水区、暗流、急流等。
但由于一些同学忽视安全警示,冒险进入这些水域,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3. 野外游泳:在野外游泳时,由于环境复杂,水况不明,容易发生意外。
此外,野外游泳时缺乏救生设备和救援人员,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很难得到及时救援。
4. 饮酒后游泳:饮酒后人的反应迟钝,判断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防溺水安全知识1. 学会游泳:游泳是预防溺水事故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要积极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2. 熟悉水域环境:在游泳前,要了解水域的环境,如水深、流速、水温等,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3. 遵守游泳规则:在游泳时,要遵守游泳规则,如不在无救生员的水域游泳、不在酒后游泳、不在水下潜泳等。
4. 配备救生设备:在游泳时,要配备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以备不时之需。
5. 遇到溺水事故时,要保持冷静,尽量抓住救生设施,呼救求助。
四、溺水自救互救技能1. 自救:当发现自己溺水时,要保持冷静,尽量保持呼吸顺畅,抓住救生设施,向岸边游去。
如果体力不支,可以尝试仰漂,等待救援。
2. 互救:当发现他人溺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溺水自救和互救技巧哎呀呀,大家听我说呀!水这玩意儿,有时候可亲,有时候可吓人呢!要是不小心掉进水里,那可得知道怎么自救和互救。
咱先说说自救哈。
要是你一不小心掉进水里了,可别慌,一慌就容易乱套啦。
你得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就像平时一样。
然后呢,看看周围有没有能抓住的东西,比如树枝呀、木板呀啥的,赶紧抓住,可别松手哟!要是啥也没有,那就试试仰着漂起来,就像躺在床上一样,放松身体,别乱动,这样能让你浮起来呢。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和几个朋友去河边玩,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滑进去了,吓得直扑腾,结果越扑腾越往下沉。
我赶紧喊他:“别乱动,放松,漂起来!”嘿,还真管用,他慢慢就浮起来了。
等他缓过神来,还直说:“哎呀妈呀,差点吓死我了。
”再来说说互救。
要是你看到别人溺水了,可别不管不顾就跳下去救,得先看看情况。
要是你水性不太好,那就赶紧找个长点的杆子或者绳子扔给人家,让人家抓住。
要是你水性好,那也得小心,别被溺水的人抱住,不然你们俩都危险啦。
我就听说过一件事儿,有个人看到别人溺水,想都没想就跳下去救,结果被溺水的人死死抱住,怎么都挣脱不开,最后两个人都没上来,多可惜呀!所以呀,救人也要讲方法。
还有啊,如果能把溺水的人救上岸,那可得赶紧看看有没有呼吸心跳啥的。
要是没有,那就赶紧做心肺复苏。
就像这样,两只手交叉放在胸口,用力按压,然后再人工呼吸。
可别不好意思,这时候救人要紧呀!总之呢,大家一定要小心水,别轻易去危险的地方玩水。
要是真遇到溺水的情况,也别害怕,按照我说的方法来,肯定能行的。
咱可不能让水这玩意儿随便欺负咱,咱得学会和它打交道,保护好自己,也能救别人,大家说是不是呀!。
溺水自救的方法溺水事故频繁发生,我们要在日常掌握溺水自救的方法。
今天店铺搜集了一些溺水自救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溺水自救的方法(一)不会游泳者的自救(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
(3)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
(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溺水自救的方法(二)会游泳者的自救(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溺水自救的方法(三)互救(1)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2)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
(3)对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4)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带上岸。
(5)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
如被抱住,不要相互拖拉,应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
溺水自救的方法(四)医疗或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1)第一目击者在发现溺水者后立即拨打120或附件医院急诊电话请求医疗急救;(2)第一目击者或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将溺水者救上岸;(3)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并打开气道,给予吸氧。
(4)进行控水处理(倒水),即迅速将患者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随即按压背部,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胄内的水流出,时间不宜过长(1分钟即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溺水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导语:溺水事件频频发生,更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自救和互救,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为此,特约急救专家,教给大家正确的急救知识。
自救
不熟悉水性或误入水者,积极进行自救十分重要。
首先,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
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以便能够进行呼吸。
呼吸时,呼气宜浅,吸气宜深,则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
千万不可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举手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会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肠肌痉挛(抽筋)而致淹溺,应息心静气,及时呼救求得援救。
同时,自己应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再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抬,使拇趾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
互救
救护者应保持镇静,尽可能脱去外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
对于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应放手自沉,从而使淹溺者手松开,以便再进行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