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诗两首》(纸船,母亲)同步练习 鄂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新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中学语文试卷
测试题
7《散文诗二首》
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原名,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等。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并蒂()菡萏()()攲斜()姊妹()
3.这是一篇_ 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__ ,写荷叶是为了_ ,文中将我比作__ _,将母亲比作___ ,歌颂了_____ 。
4.仿写句子。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5.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两句诗吗?
6.你如何理解《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二、默读《荷叶·母亲》,回答问题。
7.说说第4自然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8.第4自然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一、四基达标: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开放探究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
第6课《散步》同步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同步训练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lǐng xiù()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déqísuǒ(),终不愿意。
我决定w ěi qū()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我伴同母亲的。
我说:“走大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并用另一读音组词:(3)把“时日已短”“时日还长"分别填在选文中的横线上。
2.下列各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枝叶的轻摇中,我看到一只鸟。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它比麻雀稍微大一点,______或者它的叫声里,还有别的更深长的意味,我无法听懂,却又丝毫不觉得遗憾。
①满树翠绿的映衬下,就一点儿白,宛如一朵春天的白玉兰。
②流苏一样的声音,像董桥的小品文,安静淡泊,清致短促。
③于是,一树葱茏上,充满了古典的韵律。
④羽毛也不是麻雀那种灰褐色,而是一种内敛而优雅的白。
⑤它的眼睛明澈、干净,闪烁着纯洁的光芒。
A.⑤④①②③B.⑤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⑤D.④①⑤②③5.班级召开“英雄赞歌”的主题班会,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诗两首》(纸船;母亲)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填空:⑴冰心;原名;现代著名;;著有、等。
⑵泰戈尔;著名诗人;作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重要诗作有、、、等。
2、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妄弃()馨香()晨诗()凝注()悠远()3、请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①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②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词。
③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④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4、《纸船》一诗中;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5、《纸船》的开头用词语“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面对纸船遭遇的“不测”;诗人为什么“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诗人希望纸船最终到达的地方是哪儿?7、诗中的神来之笔“纸船入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求它载着它的爱和悲哀归去”中的“它”指什么?怎样理解“爱和悲哀”?“归”到“哪儿去”?第二部分:(一)阅读泰戈尔的《母亲》;完成8~14题母亲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在我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8、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为什么又强调自己忘不了母亲的歌调;气息和眼光?9、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⑴⑵⑶10、怎样理解“歌调在玩具上回旋”?11、“庙里晨祷的馨香”怎么能吹来母亲的气息?12、我为什么“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13、从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你能谈谈你印象中母亲对你的关切、对你的爱吗?14、《纸船》和《母亲》这两首诗;你最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二)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摘自冰心《繁星》)15.这三节诗诗人用了的修辞手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分歧(qí)委屈(qū) 鱼塘(táng)熬(áo)过苦日子B.拆散(chāi)散步(sǎn)温馨(xīn)嫩(nèn)C.粼粼(lín)蹲下来(dūn)毕竟(j ìng)水波(bō)D.稳当(wěn)责任(zé)习惯(guàn) 铺着(pū)2.下列各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C.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
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________,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相比于________的歌声,歌手身上的配饰更是________,那些配饰不是________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________的花艺。
A.此起彼伏高山流水别有用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B.相映成趣高山流水别具匠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C.相映成趣耳熟能详别具匠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D.此起彼伏耳熟能详别有用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承办军运会营造良好环境。
B.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C.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
D.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散文诗二首》阅读训练一、阅读冰心的《纸船》,回答问题。
1.文中“我”指(),“你”指(),“它”指(),“她”指()。
2.诗中的“白船儿”象征诗人对谁的思念与热爱?3.诗人明知纸船是无法越过“万水千山”到达母亲身边的,为何还要“不灰心每天叠着”?4.最后一节是全诗最精彩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的?二、阅读散文《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答题。
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谁不爱彩色的贝壳呢?夏日,每一位来到海滨的人,不是凝望着碧浪翻滚的大海,眺望着远处点点的渔帆,便是低头寻觅着海滩上五彩的贝壳。
每一颗形态可爱、色彩绚丽的贝壳,都是和欢呼雀跃、和连声赞叹、和无限遐想连结在一起的。
这时,捡到心爱小贝壳的人,都会抬头向海:感激大海慷慨的赠予,感激那迎面而来的洁白浪花,是它们,携带着五彩缤纷、充满梦幻色彩的贝壳,来到人们的面前。
是的,是应该感谢这些奔腾不息的海浪。
所以,当我在海滩漫步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不也和有些人一样吗?有的人,就是一朵携带彩贝的海浪,当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你能在他身边捡到很多“彩贝”。
比如,他的热情,他的诚恳,他的谦虚好学,他的表里如一,他的待人以礼。
甚至看来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他的守时,他的节俭,他的整洁,以及他麻烦了别人从不忘记说声谢谢……这些好的品格,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时时在感染着你,使你感到所获良多。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朵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吗!是啊,如果一个人是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他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美好和充盈。
我想,要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如同一个风景旖旎的海滩,彩色的贝壳将会俯拾皆是……5.贯串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6.本文从贝壳写起,升华出这样一个美好的主题:7.文中表现作者思路转折与深化的一个句子是:8.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什么?9.试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这篇小小美文的写法是什么?请你想象一下,如五彩贝壳一样的人生应该有怎样的品质?(写出三种即可)参考答案1.“我”指的是冰心。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测试题22《诗二首》课时训练第二课时一、基础知识1.《太阳船》的作者是________,主要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阅读《太阳船》,回答问题。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2.《太阳船》描写的了太阳运行一天的情景,早晨太阳升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洒下万丈光芒;然后写太阳在太空穿行,又用“”写出阳光渐暗,“驶向另一个港湾”“另一个”是相对于前面的“”而言;焚起大火是指,“”指夜幕降临,星光灿烂。
3.这首诗_______节写实,_______节属想象。
无论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__________。
4.诗人由“”联想到到了“”,又由“”想象鲛人在岸。
5.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一、1.吴望尧《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二、2.“缓缓地扯下了帆”“卸下批闪烁的白银”“神秘的航线”(即东方清晨的地平线)日薄西山晚霞灿烂“溅起了银星千颗”3.第一第二静谧4.月光疏星天河对月流珠5.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研读课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
于老师经常翻看课程标准,温故而知新。
他说,当看到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些话,就更坚定不移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读、背、写,而不至于偏离语文教学的大目标;当看到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些话,就坚决地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当看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就更积极地思考、设计这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例如,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主要是三项—写字、读书和作文,这些是对孩子终身都有益的作业课程标准为什么能作为“教学指南”呢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
7 散文诗二首考点1 句子理解如何理解“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深化了中心。
荷叶是母亲的形象,红莲是子女的形象,“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表达了对母亲炽烈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
考点2 品味语言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繁杂的”雨声表明夜雨下得很大,为全文奠定了一种低郁的情感基调。
“烦闷”是写“我”在雨夜的心情,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感动”蓄势。
考点3 借物抒情《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金色花》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里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亲昵、亲热的氛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
本文就是借“金色花”来表现神圣的母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荷叶·母亲》写雨中荷叶遮蔽莲花,作者深受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
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
基础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惊讶.(yà) 匿.笑(lì) 沐浴.(yù) 摩.天(mó) B .祷.告(dǎo) 徘徊.(huí) 并蒂.(dì) 嗅.觉(chòu) C .乘.凉(chén ɡ) 姊.妹(zǐ) 花瑞.(ruì) 烦闷.(mèn) D .荫.蔽(yīn) 菡萏.(dàn) 牛棚.(pén ɡ) 攲.斜(jī)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一、四基达标: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开放探究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
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嗅.觉(xiù)花瓣.(bàn)并蒂.(tì)B.烦闷.(mèn)徘徊.(huái)亭.亭(tíng)C.匿.笑(nì)菡萏.(dàn)攲.斜(qí)D.姊.妹(zǐ)繁衍.( yán)沐浴.(yù)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沐浴嗅到花梗乖凉B.阴影披散莲篷菡萏C.适意慈怜摇摆并蒂D.复盖遮蔽繁杂心绪3.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偷偷地笑)B.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花带来的好兆头)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
(倾斜,歪斜)D.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
(停止不动) 4.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
(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把“刻画”改为“描绘”)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删去“为”)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荷叶·母亲冰心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诗两首》(纸船,母亲)同步练
习鄂教版
第一部分:
1、填空:
⑴冰心,原名,现代著名,,著有、等。
⑵泰戈尔,著名诗人,作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重要诗作有、、、等。
2、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妄弃( ) 馨香( ) 晨诗( ) 凝注( ) 悠远( )
3、请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①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②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词。
③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④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4、《纸船》一诗中,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
5、《纸船》的开头用词语“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面对纸船遭遇的“不测”,诗人为什么“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诗人希望纸船最终到达的地方是哪儿?
7、诗中的神来之笔“纸船入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求它载着它的爱和悲哀归去”中的“它”指什么?怎样理解“爱和悲哀”?“归”到“哪儿去”?
第二部分:
(一)
阅读泰戈尔的《母亲》,完成8~14题
母亲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在我游戏中间
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当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8、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为什么又强调自己忘不了母亲的歌调,气息和眼光?
9、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
⑴
⑵
⑶
10、怎样理解“歌调在玩具上回旋”?
11、“庙里晨祷的馨香”怎么能吹来母亲的气息?
12、我为什么“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13、从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你能谈谈你印象中母亲对你的关切、对你的爱吗?
14、《纸船》和《母亲》这两首诗,你最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
(二)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摘自冰心《繁星》)
15.这三节诗诗人用了的修辞手法。
16.这三节诗之间按内容来看是关系。
“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是暗指。
17.诗歌要求语言精炼,诗中作者抓住芽、花、果的特征,用、、三个词形象地进行了描绘。
18.“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19.这三节诗的寓意是什么?
《诗两首》答案
1、⑴谢婉莹、文学家、儿童文学作家、《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⑵印度、《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2、略
3、①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②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③庙里|晨诗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④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4、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颂歌。
(意近即可)
5、表现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深。
6、诗人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于纸船,希望纸船能载着诗人的思念到达母亲的心口。
7、略
8、正话反说,强调母亲的难忘。
9、
①在晃动我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②母亲在庙里为我晨祷。
③我远望时母亲对我的凝注。
10、略11、略12、母爱是广博的,它充满着我的生活的各个角落。
(意近即可)13、关键是母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14、略15.拟人16.递进。
果树从发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17.色彩。
嫩绿,淡白,深红。
18.不能互换。
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使自己成才,而“花儿”、“果儿”的作贡献,作牺牲,又如青年掌握本领后要为人类作出贡献,创造成果后要甘于作出牺牲。
(意近即可)19.说明青年人充实、提高、发展自己是为了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