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生物学科试卷及考试质量分析与2010年复习备考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290.00 KB
- 文档页数:13
. . . ....近三年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分析及复习对策龙港高级中学黄中炳一、2008、2009、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比较分析1、考查内容比较2、试题特点分析2.1、强调主干知识,兼顾覆盖试题凸显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核。
在全卷有限的题量中,既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核又兼顾到覆盖面。
更加注重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工程、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
2.2、考查角度稳中有变在考查内容基本稳定的同时,考查的角度在变化。
如近3年都对种群数量变化这一内容进行了考查, 08、09年考查角度侧重种群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10年考查角度侧重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近三年都对遗传的基本规律进行了考查,但考查的角度也不尽相同:09、10年考查角度侧重于遗传规律的应用和遗传图解,08年考查角度侧重于植物的遗传和育种。
值得注意的是,这3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的生物试题对选修3内容的考查明显增加,09年为2个选择题,10年可以说达到了3个选择题(第2、4、6题),这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需要说明的是,近三年试题对“细胞的结构和物质基础”、“细胞分裂”内容的考查是08年没有,09年各出一个选择题,10年又没有出题,这样的周期性改变值得我们关注。
当然也因为这一内容中的减数分裂与植物组织培养、遗传和变异、育种等联系紧密,其具体知识点的考查渗透结合到这些内容中去了,因此,并不说明这一内容不重要,更不意味着今后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力度会减弱。
试题推陈出新、平和新颖、注重思辨、贴近生活、设问简明,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突出考查考生吸收、整合生物学科信息及用生物学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更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图表题(2010年试题中分别是第3、5、6题,29题的第一部分)仍是今年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的一种形式。
试题注重创新、关注现实、图文并茂,有利于考出考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
立足教材考查能力体现课标-----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生物试题评析及教学建议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河北迁安(064400)尹利军摘要:本文对2009年全国高考卷(Ⅰ)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从试卷结构、命题思路和试题编制等多角度进行评析,并根据生物试题特点及命题规律对今后的生物复习备考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生物试题评析教学建议2009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今年的全国高考卷(Ⅰ)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命题继续贯彻“平稳、求变,适当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思想,基本保持了近几年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的题型、题量及分值,保持了紧扣大纲,双基为主,突出主干的命题思路。
本文尝试从不同角度对今年的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生物试题进行一定的点析,并对生物复习备考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1 试卷结构1.1理综试卷总体情况2009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满分300分,生物学占72分,占全卷比例为24%。
今年的生物试题包括5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计4题,共42分。
1.2生物试题知识点分布与分值统计(见表1)由上表可以看出,理综生物部分所考知识点分值在高中生物三册书中所占比例大约是3:2:2。
对比近几年的理综生物试题,今年理综生物试题考查的重点仍是教材主干内容,但是难度有所降低。
试题的背景材料新颖,图文并茂,文字语言表述简洁、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同时以能力立意为主,综合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与科学方法(思维)。
今年的全国卷与其它近几年的生物命题比较,基本遵循了“继承、稳定、求变创新的命题思路。
(1) 从继承的角度看。
2009年全国高考卷(Ⅰ)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结构基本继承了前几年的体例,在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善用图表考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共性。
主、客观题的考查基本都是围绕新陈代谢、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工程等重点章节的内容。
今年的生物试题前四个选择题考查内容更为基础和主干,而且相应考点多为识记性的内容或迁移运用,如第2题以示意图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微生物代谢酶活性调节的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第5题结合遗传知识考查了人工选择和概率计算,进一步考查了对遗传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分析及2010年备考建议发表于《中学生物学》2009第8期文件编号:1003-7586(2009)08-0035-03孙小木程明(江苏省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214433)期盼已久的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今年是继2008年江苏省实施新课程模式高考的第二年。
试卷命题遵循有利于高校择优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原则,从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力求充分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一、试卷和题型特点分析1.试卷构成全卷共计34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其中2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 5个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计15分。
非选择题包括9个综合题,共计65分;全卷满分为120分。
和2008年江苏高考卷相比,没有出现选做题,均为必答题。
2.考点分析3.试卷特点试卷整体涉及的考点符合《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生物)》考纲的指导思想,考查内容都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考纲考核内容的覆盖率高。
同时,试卷考查的角度灵活,形式新颖多样,试题难度也较大。
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眼教材,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今年江苏高考试题覆盖的知识点广,重视双基,同时又突出了对重点内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例如“遗传、变异和进化”,共计40分;“生命活动的调节”,共计12分;“生物与环境”,共计9分;“细胞的组成与结构”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癌变”、“细胞代谢”,共计20分;“现代生物三大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共计17分等,具体分值参见表1。
试卷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又保持重点知识内容考查的相对稳定,对中学生物教学起到稳定作用。
2009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10年备考复习策略
刘立翔
【期刊名称】《广东教育(高中版)》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一、2009年广东生物高考命题简析 2009年是广东高考实施“3+X+
文基/理基”的考试模式的最后一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依据考纲,兼顾教材,适当创新,平稳过渡”的指导思想,所以求稳考基础会显得更为突出。
分析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考生物科试卷,的确可以充分体现出命题的“依纲靠本、体现基础、适当拔高、重视实验、关注热点”等主要特点,试题的难度要求和总题量适中,难与易的比例控制得较好,大部分题目能够符合考生的学习实际。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刘立翔
【作者单位】广州执信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试题给力,备考助力——2012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2.2010年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3.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特点及备考启示4.200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从2009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看2010年高考复习5.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分析及2010年备考
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生物科高考试卷分析及备考体会一、2009年生物学科高考特点2009年生物学科高考的难度值在0.46左右,与考试说明的0.6~0.65存在一定差距。
从考查的内容和能力看,有以下特点:1、试题涉及到考试说明要求的各项能力,试题中理解能力的要求所占比例最大试卷注重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旨在体现《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
试卷中关于实验探究能力的内容考查共有21分,占26.3%,凸显其重要地位。
①理解能力选择题的第2、3、4题侧重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理解能力;选择题的第5题侧重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
引导考生重视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②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如第1题侧重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的能力;第26-Ⅰ题侧重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第32题侧重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题目以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为背景,要求考生从题干提供的文字及图示中提取相关的信息,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
2、各模块比例均衡试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共考查了24个考点。
其中遗传、代谢、人体内环境稳态、基因工程等主干知识的内容较多。
具有部分跨模块的试题,适当体现了学科内综合。
必考内容占87.5%,其中模块1共24分占30%,模块2共22.5分占28.1%,模块3共23.5分占29.4%;选考内容共10分占12.5%。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第27题侧重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生物试题评析哈尔滨市第32中学甘雨波2009年高考的试题难度不高,基本上实现了由传统的“一本(教本)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向“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平稳过渡。
试题的结构较为理想,难度系数估计较2008年高考难度系数有所降低,试题更加体现了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是一份以学生为本,以素质为主的良好的试卷。
下面根据我的个人理解情况,对试题加以简单的评析,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有不当之处请指教。
一、试题分值: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II生物部分包括5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共计75分,比2008年所占分值增加3分。
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计4题,共45分。
二、试题考点: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活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当然也包括叶肉细胞,虽然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释放出氧气,只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故表现出来的是放出氧气。
评价:这道题更像是一道会考试题,试题的难度不大,保持了生物题“打头阵”的简单的特点,应该可以给考生一个增强信心的作用。
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鸡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答案:B解析:当血钙降低时,动物会出现抽搐现象。
而钙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
2009年福建省高考理综(生物)质量分析南靖四中高三生物备课组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首次实行自主命题,这也是福建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可以说是对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阅。
从生物试题看,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合理、规范,试题设计新颖、科学,在2008年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试卷分析生物部分共有8题,分值80分。
其中第1~5题为生物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第26、27两题为生物非选择题,共40分。
第32题为选考题,由非选择题组成,共10分,该题为必答题。
试题强调对主干知识遗传和变异、新陈代谢、人体内环境稳态、基因工程等的考查,共考查了24个考点,从模块所占的分值比例看,必考内容占87.5%,与《考试说明》要求“必考内容约占88%”相符合;其中模块1共24分占30%,模块2共22.5分占28.1%,模块3共23.5分占29.4%,与《考试说明》要求“各模块所占比例大体相等”相接近,选考内容共10分占12.5%,从考点的分布看,共24个考点、33个知识点,涉及15个必考知识内容,3个选考知识内容。
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合理均衡。
各试题遵循“难度既有较易题、中等偏易题,又有中等难度题、较难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逐题分析选择题1,考点跟踪:《必修1》第2章第1节、第5章第4节、第6章第1节。
《必修3》第4章第2节。
考查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叶绿体色素的提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等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通过对比、分析正确作答。
选择题2,考点跟踪:《必修3》第5章第5节、第6章第2节。
2009年高考生物学科试卷及考试质量分析与2010年复习备考建议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对2009年海南省高考生物学科的试题与考试质量情况作简要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1、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省的考试,在2007年和2008年考试的基础上,国家考试中心在年初到我省进行了调研,对海南的教学实际和今年参加高考的海南考生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在吸取前两年考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年考试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进措施,使本次命题更符合海南省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新课程对考试的要求,对海南省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和人才选拔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根据《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琼府办[2006]53号)的规定,海南省2009年延续2007年高考的要求,实行分科考试。
生物学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3、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考试的内容、试卷的结构、题型、考查能力等较去年发生了稳健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反映了年初考试中心在我省调研的成果,更加贴近海南省基础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也反映出新课程高考稳中求变,不断实践新课程对高考要求的理念。
对海南省正在实施的新课程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一、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整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其中第I卷有20小题(第1~20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第II卷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有4道题(第21~24题),共42分。
选考题提供2道题(第25~26题),考生选择其中一道题作答,共为18分。
选择题和必考题在必修模块1~3范围内命题;选考题的第25题在选修模块1范围内命题,第26题在选修模块3范围内命题。
表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各题考查内容在各模块中的分布及分值统计表说明:(1)表中“考查的主要内容”的描述依据考试大纲“知识内容”的描述,括号里为具体内容。
(2)第14题可视为跨模块共性题目。
表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各题考查内容在各模块中的分布及分值统计表表3 2008年和 2009年各模块分布和分值比较二、试题的特点今年的生物试卷,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覆盖面大,全卷无偏题和超纲题,试题围绕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主干知识展开,题意明确、层次清晰、立意鲜明、设计新颖、表述较严谨、简洁流畅,能力要求与题型有机统一,关注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所呈现的题型也是学生熟悉的类型。
试题难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保证了试题的思考量和考查目标的可推广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今后生物教学“立足基础,培养能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1、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为载体,注重知识内部的联系,考查目标为知识的基础性,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体现了能力立意。
如3、8、12、16、21、23、26等,第3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凋亡的概念辨析,是通过判断噬菌体侵染细菌、干细胞和创伤的细胞坏死来理解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对知识进行了迁移和应用。
2.覆盖面广,综合性强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几乎包含了《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只有必修模块2中的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进化没有涉及,必修模块1的9道选择题中就涉及17个以上知识点。
本试卷注重对考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21题考查了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和统计学原理等。
此外,第1、2、3、4、6、8、9、10、12、13、16、20、21、24、25、26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
3.联系实际,注重实验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的题有7、14、18、19、20、25等,例如,第7题考查考生应用人体内水分代谢的知识和原理,通过分析,确定饮水与排尿的时间关系;第19题考查考生应用种间关系和食物链的知识,分析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
本试卷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全卷中,第5、7、10、13、14、15、22、24、25、26等都涉及了实验内容。
其中第14题考查学生不仅是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因素)和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内部因素),实际则考查学生的单一变量问题。
第22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对“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实验的不同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预测,并通过对不同处理的预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4.体现生物学科特点,重视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选择题的第5、7、10、11、13、14、19题,有曲线图、表解、柱形图等。
5.渗透其他学科能力,进行学科间整合。
如第13题应用数学模型解决生物问题,第21题,要求学生理解题干所提供的生物学背景信息,运用数学的统计学解决问题,第25题应用到物理和化学知识(有机溶剂和密度等)。
6.重视考查学生应用科学术语表达的能力。
今年非选择题的答案,需要考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理由”、“原因”、“为什么”等的篇幅有所下降,而是考查学生应用科学术语、关键词或要求用精炼的文字进行表达,突出生物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
2009海南卷的新课程特色2009年是海南省自主命题的第三年,经过07试题的平稳过渡,08和09试题稳中有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区分度,尽显新课程特色。
⑴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和《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考查核心知识;⑵充分彰显新课程理念,注重考查生物科学素养;⑶继续落实能力立意,全面考查能力与科学方法;⑷突出体现生物学科特点,增强试卷的选拔功能。
值得商榷的问题第1题与17题考查线粒体这个知识点,第2、10、11题都有涉及酶的专一性,使试卷有限的覆盖面变小。
必修模块的题数、题型和分值比例及分布等方面似乎还具有调整得更合理的空间。
若第Ⅱ卷也像第Ⅰ卷那样图文并茂,本试卷可能会更好。
三、学生答题情况表4 2007年—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海南省考生成绩比较表表5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选择题各题难度分析(实考人数:37160人)说明:1.最大干扰选项是指在非正确选项中,考生选最多的一项;其比例是指选该项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百分比。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试题中,较容易的题(难度系数在0.65以上)有第1、2、3、4、7、9、11、13、14、17、19题,共22分。
较难的题(难度系数在0.40以下)有第8题和第21题,共16分。
较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的大致比例为2:6:2。
这样的难度值比例能较好地体现了选拔考试的需要,成绩分布基本上可以呈现正态分布,切合海南省考生的实际水平,也符合《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海南卷)》的规定。
试题评析6.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选择C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42.18%,而选择A的考生人数却占全体考生人数的43.30%。
考生对神经递质的主要成分不清楚,对神经递质和激素的传递过程的区别不明确,对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是否可以连续发挥作用比较模糊。
▪8.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选择B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32.11%,选择A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28.28%,选择D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23.091%,选择C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16.39%。
得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考生对呼吸中枢的位置不清楚;二是考生对神经系统有关概念不明确。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选择C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49.55%,选择D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21.91%,选择B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17.701%,选择A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10.75%。
得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生长素的化学成分(吲哚乙酸)及其类别不清楚,对蛋白质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切,对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生理作用认识不到位。
同时也说明考生有机化学知识薄弱。
▪20.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在水稻田里,水稻和杂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同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如果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势必引起物种多样性下降和水稻生物量增多,继而引起水稻害虫密度上升和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故正确选项是C。
选择C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49.13%,选择B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36.75%,选择A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12.13%。
得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考生对各选项不理解,逻辑推理能力不够强;对水稻和杂草的种间关系及其营养级的概念掌握得不够好。
第21题属于综合应用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应用杂交育种的知识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是全卷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得分率(难度系数)为0.3316。
考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解不到位,回答不完整,没有答出“非等位基因”,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有关统计不够重视。
同时也说明考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第24题得分率(难度系数)为0.4513。
考生对这部分知识不够重视,平时对这类题练习较少,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和传递过程以及种间关系掌握不够好。
说明我们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这一内容的教学不够重视。
以2008年全国理综Ⅱ卷的第5题为例进行分析: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的原理和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