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体5大危险三角区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龙源期刊网
呵护好身体的三个“三角区”
作者:卢拉
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18年第01期
人身体上有三个容易出问题的“三角区”,需要好好呵护。
脸上“三角区”:易长粉刺
危险区域:在鼻根和两侧嘴角构成的三角形区域里的皮肤最爱分泌油脂,因而各种皮肤问题也很多。
这个区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毛囊虫感染,使毛孔扩大,皮肤变得粗糙,甚至导致皮肤发炎,起红疙瘩,形成粉刺等。
对策:保证皮肤清洁是第一重要的,此外,还要注意少吃甜食和油腻的东西。
皮肤问题严重时,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肩部“三角区”:易劳损
危险区域:肩背部,尤其是肩胛骨区域,尽管肌肉厚实,却也经不住过度劳累。
用惯了电脑的人,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导致肩胛处肌肉劳损。
上了年纪的人,则易患上肩周炎,也就是俗称的“五十肩”,导致肩部活动受限。
对策:除要避免维持一个姿势过久外,还需经常做肩部运动,没事就甩甩手。
膀胱“三角区”:怕憋尿
危险区域:由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口构成的区域,是储存体内残留尿液的地方。
少量短时憋尿一般问题不大,但经常如此,或是一次憋太久就不行了。
憋尿过多过久,可能导致膀胱黏膜出血,出现血尿,并影响到黏膜的保护机制。
再严重了,甚至引起尿液返流至肾。
对策:尽量有规律及时地排空膀胱。
一般来说,每次的尿量应该不超过400毫升,否则就有可能是憋尿了。
危险三角区在哪个部位
危险三角区说的是面部危险三角区,指的是鼻根至两侧口角,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由于面部的静脉没有瓣膜,而且非常表浅,如果危险三角区内有炎症、感染等情况出现,细菌或者毒素可以沿着面部的静脉进入到颅内,发生颅内的感染或者脑膜炎。
比较常见的是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一旦出现病情非常严重,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大于39℃,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感染而死亡。
所以当危险三角区内有炎症,出现疖等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能用手挤压。
因为挤压之后有可能会导致细菌通过血管逆流,出现颅内严重的感染。
其实在西医上,解剖学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划界,说这块是危险三角区,那块是安全三角区。
我们每个人面部的每个区域,都有非常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我们所说的危险三角区就是说,口周和鼻这一块,这一个三角的部位,为什么叫它是危险三角区?因为这一块的静脉和颅内是直接进行沟通的,如果感染的话。
很容易让细菌进入到颅内造成感染。
但是现在的医疗手段和我们现在的消炎和医学处理,在面部任何部位做手术,只要是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正规的医生有经验的操作,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对我们来说,危险三角区只要注意做好防止感染的工作,那么任何地方对我们来说都是安全的。
同时也对职业医生来说,任何地方都是危险的,不存在任何危险和安全的一个区分。
危险三角致命三角人体中存在着诸多三角形区域,通常是身体主要动脉、静脉血管及神经、甚至重要脏器集中通过或存在的区域。
因而形成我们身体内的一个个要害的“穴位”或功能中枢。
这些三角区域对人体来说十分重要,但也时常问题多多,尤其是面部的危险三角,我们更要注意保护,切不可大意对待。
危险三角危险三角区是在人的面部,以鼻梁骨的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
它包括了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的主要面前器官。
它“所辖”的范围内血管丰富,鼻、眼等器官的感染都可以扩散到这里,而这个三角区有不少血管通向颅内,一旦损伤或感染,就会把细菌或毒素传入没有静脉瓣的面部静脉,随血管回流到脑部,引起颅内感染而致头痛、呕吐、发热、昏迷,导致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危险三角区之所以危险,首先是因为这个区域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
供应面部的动脉血经新陈代谢后变成静脉血。
面部的静脉血主要通过面前静脉、面后静脉、上颌静脉、眼静脉注入颈内静脉流回心脏。
这些静脉在面部互有分支形成致密的血管网,相互沟通。
面前静脉在眼的内眦部与眼静脉沟通,面后静脉在翼外肌的深处通过上颌静脉起始部的翼丛和面前静脉相通。
而眼静脉和翼丛又直接和颅内毛细血管网组成的网状结构--海绵窦相通。
其次面部静脉血管与身体其它部位的静脉血管相比,还缺少一种防止血液倒流的装置--静脉瓣。
危险三角区内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导致炎症在整个面部发生扩散,如果带菌的血液发生倒流注入颅内,就会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面部“危险三角区”是以人的鼻梁骨的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
它包括了人的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等主要面部器官。
而很多人都知道嘴唇部位的痘痘不能挤,男士在刮胡子的时候,也要格外小心,但是很少人知道原因。
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个小三角区外,人的面部还有一个大“三角区”,这是一个大的“倒三角”。
就是从眼部到嘴唇的大三角区。
而眼部与大脑只有一层之隔,眼睛如果发生感染,诱发颅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危险三角区名词解释危险三角区名词解释:危险三角区在面部,在双眼的内侧1/3处,鼻根和两眼内眦连线中点,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即通常所说的“鼻根部、眼眶部、人中沟部”,这个区域范围比较大,面部表情丰富,也是美容缝合的重要部位。
1、该区域为鼻骨、颧骨和上颌骨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是颜面部骨骼最突出的部分,也是人体暴露部位之一,因此受到外力打击的机会多,受伤害也就多。
2、该区域外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则可能是软组织损伤;如果该区域内有异物存留或假体感染,还会引起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功能障碍等,导致感染扩散而影响整个颜面部。
3、该区域内留有死腔或手术瘢痕,易于细菌生长繁殖而造成局部软组织感染、化脓、积液。
注意:该区域不宜行皮肤移植。
1、颜面部骨折时需要及时固定患者头部,防止脑脊液流出而压迫眼球,引起瞳孔扩大或缩小。
2、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急性鼻炎以及急性扁桃体炎等都可向下蔓延至该区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3、当进行面部手术时,如果器械进入此区域,极易刺破血管,引起大出血。
4、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则说明可能发生了过敏反应,需要马上采取急救措施。
3、该区域内有异物插入或留有假体,特别是下睑、眼轮匝肌区域的异物存留,有可能继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导致炎症扩散而影响整个颜面部,并且影响相关部位的组织功能,如闭眼困难等。
4、有些患者可因为前次整形后未完全恢复而导致再次发生瘢痕增生等情况,引起局部疼痛、硬结、肿胀等症状。
5、颜面部的感染性病灶和假体等,可直接通过经此区域内的口腔、鼻腔、鼻窦、泪小管、眶骨膜及眼球外侧的眶脂体等间隙进入颅内而引起严重后果。
6、该区域的瘢痕组织一旦破裂,很可能被细菌利用作为培养基而导致深部感染。
对该区域进行动态观察,可早期发现异常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该区域不适宜进行脂肪充填、自体骨颗粒注射或筋膜瓣移植等手术。
保护人体6大三角区解剖学上根据组织结构、血管神经走行、疾病好发程度等将人体的某些部位称为“三角区”,它们往往既是机体的薄弱处,又是疾病多发处。
重点防护人体的三角区,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作者:解放军404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长玉、周广欧1.面部三角区面部三角区是由鼻根与两侧口角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
如果三角区出现不对称,提示面瘫、脑梗塞、脑出血。
如果鼻梁上出现十字形或纵向皱纹,显示脊柱可能有疾病。
人中区颜色暗绿,提示有胆囊炎、胆绞痛。
面部三角区有丰富的静脉网与颅内相通。
一旦损伤或感染细菌及病毒,就可能随血管回流到脑部,引起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在此区域出现疖、痈,千万不能随意挑刺、挤压,否则极易导致颅内感染。
2.肩颈三角区肩颈三角区由颈部和两肩组成。
颈部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脊髓、神经、血管通过。
颈椎的活动范围很大,因而最容易损伤,导致颈椎病甚至截瘫。
颈前部肿胀、疼痛、包块,则应该考虑是否患甲状腺炎或甲亢。
肩关节活动范围大,如运动不当,可以引起肌肉拉伤或慢性劳损。
中老年人软组织退变,加上活动过度常引发肩周炎或肌腱炎。
另外,胆囊、心脏与肩三角区的皮肤感觉是同源的。
一旦发生胆囊炎或心绞痛时,可反射到肩部引起疼痛,容易导致误诊。
3.腹三角区由两侧肋软骨下缘和胸骨剑突下端构成。
当腹上角呈直角时说明身体健康,不易患病。
腹上角小于90度者,大多体高肌瘦、颈细长、肩垂、胸廓偏平,易患胃肠道疾病。
大于90度者多体格粗壮、颈粗短、面色红、胸廓宽阔,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等。
4.腹股沟三角区此三角区的外界为腹壁下动脉,内界为腹直肌外缘、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身体两侧各一。
此区结构薄弱,尤其当横筋膜和腹内斜肌发生退行性改变和腹内压经常或突然增高时,如举重物、剧烈咳嗽、重体力劳动、便秘等,都可使内脏呈半球状降至腹股沟韧带处,临床上称为直疝。
此病多见于老年男性,一般由于肌肉萎缩、退化,导致腹股沟管间隙变宽引起,所以老年人应注意对此区的保护,防止发病。
人体的危险三角区不可不防,一旦异常,很可能是大病征兆!千万保护好!听到“三角区”就容易让人联想到危险,比如百慕大三角。
其实我们人体也存在隐秘的三角区,它们同样掌握着我们的多个“命脉”,不留心保护,很可能带来致命风险!一、面部三角区:怕感染面部危险区: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形成三角区,包括上下唇、鼻子、鼻翼两侧。
面部三角区之所以危险,是因为面部血管没有静脉瓣,血液可以向心脏及大脑两处分别形成双向回流,眼部的静脉与大脑内部的血管相通。
当面部三角区血管出现病灶感染等问题,就会波及大脑,引起脑部病变。
对于面部三角区而言,最怕三个动作:1、挤痘痘案例:浙江一名15岁的初中生因随手抠了一颗痘痘引起高烧,却被确诊为败血症,一种急性全身感染。
长痘痘的人不在少数,喜欢抠的也很多,挤痘痘真的这么危险吗?挤痘痘时,手上或针上的细菌可随着破口进入静脉,再反流进颅内海绵窦,很可能引起脑膜炎、脑炎,甚至危及生命。
切记,对面部危险三角区的黑头、粉刺、痘痘及脓点,切勿盲目搔抓、挤压及挑刺,症状较轻的可以涂抹一些杀菌消炎的药膏,比较严重的还是直接就医为好。
2、捏鼻涕捏鼻涕,是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通的动作,但这个动作做不对,也可能引起脑部感染!几乎60%以上人群的皮肤与黏膜上存在着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拧鼻子时,鼻腔内的压力增加,不仅容易造成鼻粘膜的损伤,细菌也更容易进入血液,甚至逆行流入大脑,引起病变。
正确拧鼻法:靠气体带出异物,再用纸巾轻轻擦拭,而非用力挤压。
另外,挖鼻孔也存在危险,不仅损伤鼻粘膜,指甲携带的细菌也会随之进入体内,引起感染。
3、舔嘴角冬天天气干燥,嘴角皲裂、起疱疹的人不少,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用舌头去舔嘴角,殊不知,口水干后,皲裂情况更严重了。
而且1ml唾液中的细菌可达到十的七次方之多,在舔的过程中,很容易把细菌带入体内。
嘴角干裂其实有可能是缺少核黄素,而黄豆芽是非常好的补充核黄素的食材。
二、肩颈部三角区:怕劳损变形肩部危险区:是肩部和背部蝴蝶骨构成的左右两个肩三角,被三角肌包围着。
“危险三角区”确实很危险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0年第11期文/本刊记者李蕙君医学指导/ 刘玉梅(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主任)近日,19岁的女孩小杨因为鼻梁上长了一颗痘痘,就将它挤掉,结果引发颅内感染,住进ICU。
人们着实被吓得不轻:脸上的痘痘我也经常挤,怎么可能这么恐怖?医生对此表示,危险三角区的危险可不是闹着玩的!挤痘痘、拔鼻毛都有感染风险要了解三角区,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区域的解剖结构:在人体的面部,从鼻根到两侧口角,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这个区域的皮肤下分布很多的血管,组成细密的静脉网,而且这个区域的血管的血液能够反流向颅内。
挤压这个区域的痘痘,一旦发生感染,细菌就可能入血,在肌肉的收缩下,进入颅内,而导致颅内感染,医学上称为“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表现为眼部肿胀、上睑下垂、视力障碍、寒战、发热、头痛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表示,除了挤痘痘外,诸如抠疤、拔鼻毛的操作,都可能会破坏皮肤并导致感染,引发毛囊炎、疖肿甚至蜂窝织炎,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
痤疮更适合自行消退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主任刘玉梅主任医师指出,将出现冒头脓液的痘痘挤掉再配合正确的药物治疗,可以加快痤疮的消退,但如果自行用手挤痘痘不仅会带来新的感染源,还会因挤不干净、将皮脂腺挤破形成新的炎症,使肿痛扩散。
痘痘的学名又叫痤疮,从病理角度来看,痤疮更适合自行消退,挤压不仅会导致感染风险加重,还有可能留下印疤。
要是实在忍不住看到白色脓疮想挤出来,首先就要防止感染。
在挤压前,一定要彻底对脸部、手部进行清洁,工具和皮损部位也要先消毒。
一定不要养成用手挤压的习惯,应该用专门挤痘痘工具刺破座疮。
徒手挤压会让局部皮肤开口呈现不规则破裂,更难以愈合,挑破之后需要外用抗生素药膏抗菌。
频繁长痘痘怎么办?频繁长痘痘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预防和治疗。
痘痘的冒出是身体异常的表现,要避免长期的不规律作息,过度化妆,少吃煎炸、刺激类食物。
说起危险三角,不少人都会想到面部三角区,不知被身边的人说了多少次:脸上的痘痘别抠,会脑膜炎!抠个痘痘真那么恐怖?还出过这种事——除了这脸部三角,身体上还有这其他地方,也得养护好。
面部危险三角部位:鼻根部与两口角的连线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区域。
特点:此区域内血管丰富且上通颅内,一旦此区域有损伤或感染,若受到随意挤压,细菌或毒素就有可能向上蔓延至全脑,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对于该区域的痘痘或疖肿,千万得重视!日常养护:早期局部热敷,及时应用抗菌药物口服或外涂,以促使疖肿消散;平时应注意保持面部清洁,不要用手指挖鼻孔、拔鼻毛、挤鼻尖、拔胡须等。
不过,在该区域有着人中、迎香、地仓等穴位,可用于感冒、鼻塞治疗或晕厥时的急救。
颈部脆弱三角部位:颈三角区在后脖子的枕骨下,包括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
特点:此区域是众多神经和血管必经道路,颈椎相关性疾病常是这里出了问题。
日常养护:常前、后、左、右活动脖子;睡觉时,不要睡太高的枕头,一个拳头高即可;不要对着脖子直吹空调,以防寒湿侵入,引起酸痛。
部位:肩部和背部蝴蝶骨构成的左右两个肩三角,被三角肌包围着。
特点:因肩部肌肉劳损引发的肩周炎等慢性炎症,都是对肩三角区保护不当造成的。
日常养护:背包别太重,最好双肩背;久坐后活动肩关节,可做做摆臂运动、双臂大绕环;如肩部肌肉已劳损,不要提重物等。
膀胱区三角部位:膀胱三角区在膀胱底部。
特点:膀胱炎、膀胱结核多发生在此。
日常养护:尽量多喝水,以对膀胱的毒素起到冲刷作用,每天不少于1500毫升;不要憋尿,保持尿道口卫生、清洁。
会阴生殖三角部位:此三角区由会阴深横肌、尿道膜括约肌及两肌下方的三层筋膜组成。
特点:此区皮肤褶皱多、汗腺丰富、阴暗潮湿不透气,容易导致阴道炎等妇科疾病;此外孕妇分娩时,此处容易受损伤。
日常养护:记得平时勤洗、勤换内裤,大小便后或性生活前后也要清洗。
足底承重三角部位:足底三角区是指以大拇指为顶点的前脚掌区域。
警惕人体5大危险三角区NO1:易长痘痘的面三角危险地带: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
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
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养分供应充足,废物、毒素清运比较及时,所以面部皮肤最为敏感、活跃,全身的问题也容易在这里集中体现。
危险形成:面部静脉是唯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静脉血带着废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废物处理站”。
但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NO2:引发头痛的枕三角危险地带: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
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
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
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危险形成: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的前凸就会逐渐变直,或转为后凸,就会压迫正常工作的神经、血管,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疾病,还会导致颈性心绞痛。
安全警示:避免高枕睡眠。
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对颈椎的压力,容易加速导致颈椎的病变;颈肩部要注意保暖,风寒之气最容易伤害筋骨。
如果颈部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受到冷风吹拂,很容易发生强直和疼痛;此外,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同一个姿势维持1小时之后,要注意放松一下肩颈部的肌肉,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增强颈肩肌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NO3:容易受伤的肩三角危险地带: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
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
全身其他关节只能做屈、伸两个动作,而肩关节由于具有特殊的球窝结构,可以做5个方向的动作。
危险形成:由于肩关节结构比较松散,如果运动不当很容易因肌肉瞬间拉伤而损伤肩部软组织;此外,由于上身的各种运动常会使用肩关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会受到磨擦和挤压,容易发生慢性劳损或软组织炎症。
安全警示: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让肌肉、韧带得到充分伸展;运动量要适度,在运动中各个关节要保持微弯,避免动作过大,避免对抗的阻力伤及关节。
NO4:女性的生殖三角危险地带:生殖三角由会阴深横肌、尿道膜括约肌和下方的三层筋膜组成。
在这个三角区域中包括了女性全部的生殖器官,这些器官所分泌的雌激素,让女性保持特有的月经、体形、皮肤和身体感觉。
危险形成:由于女性的阴道是个开放的器官,所以一不留心,细菌便会长驱直入。
而由于这个部位阴暗、潮湿的环境特点,特别适合细菌的滋生。
当有了炎症后,该区域丰富的血管,会使细菌一路向上蔓延。
安全警示:由于该区域临近肛门,皮肤皱褶又多,汗腺丰富,因此做好清洁保护工作最为重要。
尤其在月经期间,必须勤换卫生巾,以免血渍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入厕前要洗净双手,以免细菌侵入。
NO5:憋尿易伤及膀胱三角危险地带:这个区域由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三者连线构成。
该处是储存体内残留尿液的地方,泌尿系统是身体排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所以,膀胱底部是毒素、废物停留最多的区域。
危险形成:膀胱三角处的粘膜只是一层极薄的组织,而粘膜下组织又缺少丰富的血管。
因此,血液供应不够充分,自保能力也比较差,膀胱内病变,如膀胱炎、膀胱结核和肾炎等大半都发生在此。
此外,虽然尿液一般无菌,但却容易滋生细菌,如果经常憋尿,会导致膀胱收缩能力减弱,尿液在膀胱中无法完全排空,促使细菌生成而发炎。
膀胱与肾脏一脉相连,肾脏也就很容易遭遇伤害了。
安全警示:多喝水,每天至少喝1000~2000毫升,并注意规则性地排空膀胱,避免细菌增生;要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干燥;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
此外,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膀胱癌的发病几率增加3倍。
所以,戒烟也很重要。
十四经络歌!1.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2.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3.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4.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5.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6.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7.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8.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9.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10.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11.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12.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13.胸到中指心胞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14.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小拇指颇为神奇,可惜世人少知。
它究竟神奇在哪里呢?它神奇在只要你经常按压这个小拇指可以预防及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头痛、失眠、腰间盘突出、腰酸、肢体麻木、肿瘤、心悸、高血压、性功能障碍、精力衰退、子宫内膜症、子宫肌瘤、更年期紊乱、便秘、忧郁症、健忘症、神经质、焦虑症、视力衰退、肥胖、糖尿病、肾脏病、尿频、闭尿、前列腺肥大、肝炎、白头发等28种病症,这是按摩其它几个拇指所不能达到的。
如果谁每天花费5~10分钟按摩这个小拇指,谁就不会患或少患以上疾病,像患有前列腺肥大症的老年人,发作时小便不畅,甚至闭尿,此时用左手捏右手小拇指关节,用右手捏左手小拇指关节,不但小便通畅,而且残留尿也大大减少。
因为小拇指与肾有密切的联系,按摩小拇指可以强肾,中医认为“肾者,其华在发。
”头发的营养虽然来源于血,但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气。
小指外侧基部有一个对治疗眼睛老化及眼球结膜生翳很有效的经穴,叫做老眼点,如果老年人早晚用拇指及食指捏住小指基部就可以防治白内障、老发眼等。
如果你是一位中医理疗养生工作,在你推拿、刮痧、拔罐、针灸等方法之前,先点压按摩这个小拇指,治疗相关疾病能够事半功倍,缩短疗程。
按摩小拇指为什么可以防治肿瘤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按摩小拇指可以养护调节心脏,心脏是人体五脏六腑中唯一一个不生癌症的脏腑,但所有的癌症都与心脏有关,因此保养好心脏及调养好心情可以防治一切癌症。
美国一位科学家研究发现,心脏能够分泌一种救命的荷尔蒙激素,它可以在24小时内杀死95%以上的癌细胞,而且对其它绝症也有极好的疗效。
在按摩小拇指的时候配合按摩脚底的一个快乐发射区,效果更佳,为什么呢?心情越愉悦,人的心脏分泌的荷尔蒙就越充沛。
反之,人处在痛苦、担忧、抑郁等消极状态时,心脏几乎完全停止分泌这种激素物质。
按摩小拇指为什么可以防治肿瘤的其它几个原因,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
注意,凡按摩小拇指超过5分钟以上时,一定要按压无名指2分钟,不然会有一些副作用,这个要领很多从事中医推拿的人都不知道,其原理是什么?非三言两语能够讲清,这里就不讲了。
按摩小拇指也是我临床上常用的几种的秘密武器之一,这个秘密武器只有在嫡传弟子班才讲解,今天为了帮助火功推拿学员提高临床效果,特破例把这个秘密武器公布出来,当然一旦公布出来就不在神秘,但是,如果我不仔细讲解指出其中的一些细节及窍门,绝大部分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不知道其中的一些细节及窍门,也未能取得良效。
其实小拇指不光在治疗上有特殊的疗效,而且在修炼内功及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独到的作用,像修炼太极拳的人就很重视小拇指的作用,在太极内功中,“松”是到达修炼太极拳最高境界的一种体现,是太极拳练家的终生追求,而松小拇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太极拳讲究“脚下阴阳变,手上不着力”,所谓“手上不着力”,就是太极运动修炼中对“松小指”“运之于掌.通之于指”的要求,因为,行拳中凡手的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屈与退的动势,无不由“小指”来调度与支配,小拇指一松,其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九大关节皆可松。
有一种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颇受男人的青睐,因为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日本有些人长期用此法强肾后,70多岁还能生育。
中国的一些道家功法中也有锻炼小拇指的功法,目的也是如此。
按摩小拇指为何能够提高改善男性的精力呢?用中国古代手诊学理论最好解释,手诊疗法认为,小拇指与心脏、小肠、子宫、睾丸、肾脏、膀胱等器官都有内在的密切关系,右小指通肾及二阴;左小指通膀胱,而且还通肺、通胃、通肾,因此按摩小拇指可以强肾,在手诊学中小指是精力的象征,如果小指丘肌肉发达者,不仅心脏、小肠、子宫、睾丸、肾脏、膀胱等内脏器官十分发达,而且此人的精力也很旺盛,反之,如果小指丘瘦小,或呈淤血的紫色,则表示内脏机能迟钝,精力不济,因此从小拇指也可以透视诊断心脏、膀胱、子宫、睾丸、肾脏等内脏器是否正常,比如,小指颜色发紫、变硬等,这是以上内脏器官发出的警告信号,必须马上接受治疗,使它们恢复正常功能,此时,点压位于小指指甲下方的少冲穴及少泽穴不失为一种法简效宏、经济实惠的好方法。
按摩小拇指对于白头发的人也是一种法简效宏、经济实惠的好方法。
为什么呢?因为小拇指与肾有密切的联系,按摩小拇指可以强肾,中医认为“肾者,其华在发。
”头发的营养虽然来源于血,但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气。
肾有无活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看头发。
头发长得好,说明肾功能不错,肾好头发就乌黑旺密,因此经常按摩小拇指可以消除白头发。
治疗白头发的具体的按摩方法是:重点按摩位于手掌侧小指第一指节的肾穴和第二指节的命门。
(肾穴、命门:穴肾穴位于位于手掌侧小指第一指节。
命门穴位于手掌侧小指第二指节。
)轻轻按一下、松一下手后再按第二下,如此做下去,每天坚持50次左右就可以。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用力过度和长时间压住不放,刺激过强,反而会促使头发变白呢,正确的按摩方式应当是按一下松一下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