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药用植物真菌病害二
- 格式:ppt
- 大小:675.00 KB
- 文档页数:15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病害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
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引起的病害,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损坏生理机能而引起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在侵染性病害中,致病的寄生生物称为病原生物,其中真菌、细菌常称为病原菌。
被侵染植物称为寄主植物。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生物的作用,而且与寄主生理状态以及外界环境条件也有密切关系,是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如人参锈病,西洋参斑点病,三七、红花的炭疽病,延胡索的霜霉病等。
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
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
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为害。
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浙贝软腐病,佛手溃疡病,颠茄青枯病等。
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3.病毒病如颠茄、缬草、白术的花叶病,地黄黄斑病;人参、澳洲茄、牛膝、曼陀罗、泡囊草、洋地黄等的病害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带毒昆虫传染,有些病毒病可通过线虫传染。
药用植物常见病害1.叶部病害(1) 霜霉病:植株发病时,叶片背面有一层霜状霉层为主要特征。
霉层初为白色,后变为灰黑色,致使叶片枯黄而死,常在早春或晚秋低温多雨多湿时,发病迅速而严重。
※ 被害药植:元胡、菊花、当归、党参、大黄、枸杞、北沙参、太子参、板蓝根、附子、延胡索等。
※ 防治农药:40%霜疫灵、40%乙磷铝、25%瑞毒霉、50%甲基拖布津等。
(2) 白锈病:植株发病时叶片背面有白色疱斑,后破裂散发出白色粉末,此为病菌的孢子囊。
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大斑,叶片干枯死亡。
本病常在初夏或秋季高温高湿时发生严重。
※ 被害药植:牛膝、黄芪、山药、板蓝根、牵牛等。
※ 防治农药:25%瑞毒素、65%代森锌、50%拖布津、波尔多液等。
(3) 白粉病:植株叶片被危害时,初期出现圆形白色绒状霉斑,后扩大连片,使叶面布满一层象白面状的霉层。
此霉层为病原菌的菌丝或分生孢子,霉层中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囊壳,破裂后散发出子囊孢子危害药用植物。
本病常在温暖干燥季节或因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茂密,株间不通风透光时发生严重。
※ 被害药植:三七、川芎、牛蒡、黄连、黄芪、菊花、红花、栝楼、枸杞、当归、山茱萸、绞股蓝等。
※ 防治农药:25%粉绣宁、50%拖布津。
(4) 锈病:植株发病时,叶片病斑上有疱状或刺毛状物,黄色至锈褐色。
疱斑破裂后,散发出铁锈色粉末状物(病菌的夏孢子)。
后期在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末状物(病菌的冬孢子或锈孢子)常在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严重。
※ 被害药植:三气、元胡、白术、芍药、白芷、当归、贝母、党参、黄芪、北沙参、紫菀、红花、菊花、薄荷、金银花、白扁豆、木瓜、甘草、白芍、丹皮、延胡索、何首乌等。
※ 防治农药:15%粉锈宁、25%萎锈灵、65%代森锌等。
(5) 叶斑病: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枯死斑点。
由于病原菌和寄主药植的不同,病斑的形状、颜色、大小也多种多样:有圆斑、轮纹斑、角斑;有褐色、灰褐色、红褐色;有大斑、小斑等。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在潮湿的条件下萌发危害新叶,使叶片枯死。
植物真菌性病害的分类及用药(详解)先看看真菌的真实面目摘要:众多的植物病害看的我们眼花缭乱,容易混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真菌性病害的界定、分类,以及相应用药。
一、四大类致病真菌1、低等真菌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
一般在低温(15。
C—20。
C)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
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
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展开剩余89%3、最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
如:禾谷类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
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4、高等、最高等真菌复合型引起的病害症状类型大多是局部坏死,常见的症状有:(1)叶斑病类型:如豆类叶斑病、甜菜、辣椒褐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马铃薯、番茄早疫病;(2)炭疽病类型:如苹果、桃、豆类、瓜类、葱类、十字花科蔬菜、茄科、棉花炭疽病;(3)疮痂病类型:如葡萄黑痘病和桃疮痂病等;(4)溃疡病类型:如苹果腐烂病等;(5)萎蔫病类型:如棉花的枯、黄萎病、瓜类枯萎病;(6)腐烂病类型:如桃褐腐病、茄褐纹病等。
真菌病害查询表类别属别常见病害低等真菌1根肿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整体产孢繁殖。
无性孢子为薄壁孢子囊中产生的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厚壁孢子囊中产生的休眠包子。
十字花科根肿病2粉痂菌:休眠包子聚集成多孔的海绵状圆球。
马铃薯粉痂病3霜霉菌: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体,产生吸器伸入作物组织细胞内吸取养分。
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有性孢子多为卵孢子。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药用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然而,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因此,合理有效地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对于保障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一、药用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及其症状1. 病害防治药用植物常见的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圆形斑点或霉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干枯。
细菌性病害一般表现为植物组织坏死、病斑水浸。
而病毒性病害则可导致植物迅速枯萎、畸形生长。
2. 虫害防治药用植物的常见虫害包括蚜虫、食叶害虫和果实害虫。
蚜虫是常见的药用植物害虫之一,它们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生长不正常,严重时可使植物枯萎死亡。
食叶害虫主要以叶片为食,造成植物叶片脱绿、凋萎。
果实害虫则直接危害植物的果实,导致果实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二、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敌害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或昆虫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通过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生物防治方法对于环境友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采用农药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方法。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农药,并按照指导使用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或施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3.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包括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疏果疏叶、及时清除病虫害植株等。
通过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4. 种质资源抗性利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抗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通过选育、筛选和利用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或基因型,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种质资源抗性利用是长期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经验与挑战1. 经验总结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第一章绪论1.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人工调控技术,提高药材品质和产量的一门技术。
2.道地药材: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和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货真质优的中药材,其产品质优,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3.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此过程的简称。
4.SOP:各中药材生产基地应根据中药材GAP精神,综合考虑栽培区品种适宜性、技术状态等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GAP要求的具体药材品种生产技术规程,即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5.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栽培种类繁多,栽培技术复杂;多数药用植物的栽培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中药材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分布特性,即所谓的道地性;注重产量更重视质量。
6.简述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
(1) 产地生态环境(2) 种质及繁殖材料(3) 栽培与养殖管理(4) 收获(5) 初加工或称产地加工(6) 包装(7) 运输与贮藏(8) 质量管理(9) 人员及设备(10) 文件管理。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生长于发育1.光周期反应:植物对于日照长度的反(在特定时期开花)。
分为长日照植物(短夜植物),只有在日照长于其临界日长度时才成花(每种植物成花都有一个极限日长度,称为临界日长度或临界光周期)、短日照植物(长夜植物):只有日照短于临界日长度时才成花、中日性植物:植物成花不受日长度影响。
2.春化现象:秋冬播种的冬性植物在种子发芽或苗期生长阶段需要经受一段时期的低温,到第二年才能和春播植物一样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春化现象。
如春小麦、板蓝根等。
3.物候:自然界中的生物受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的学习现象。
4.顶端优势:正在生长的顶芽对位于其下的腋芽常有抑制作用,只有靠近顶芽下方的少数腋芽可抽成枝,其余腋芽则处于休眠状态。
当顶芽受损或被摘除,腋芽即可萌发成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