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9
植物病害分类
园林植物猝倒病、立枯病,甜菜根腐病、稻纹枯
接合菌纲
四、类菌质体引起的植物病害
植原体是一种界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体小于细菌大于病毒。
属于没有细胞核的低等细胞生物。
主要靠植物嫁接、叶蝉类昆虫作媒介传播。
致病症状主要有黄化、丛枝、矮化、花变叶等。
植原体(phytop lasma),原称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 植原体隶属于细菌界(Bacteria),硬壁菌门(Firmicutes),柔膜菌纲(Mollicutes)(又称软球菌纲),非固醇菌原体目(Acholeplasmatales),非固醇菌原体科。
(Acholeplasmataceae)
寄生性种子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包括被子植物门中的菟丝子科菟丝子属,列当科列当属,桑寄生科桑寄生属和槲^口)寄生属,樟科无根藤属,玄参科独脚金属。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病害的分类和特征1.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病害。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黑斑病、灰霉病等。
真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孢子传播,侵入植物体内繁殖,并引起植物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的病害症状。
2.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炭疽病、溃疡病等。
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组织内引起病变。
细菌性病害一般具有明显的溃烂症状,如溃疡、溃烂等。
3.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花叶病毒、黄化曲叶病毒等。
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叶螨、蚜虫等媒介传播,侵入植物体内并感染植物组织,引起植物叶片变黄、变形等病变。
4.昆虫性害虫昆虫性害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害虫,包括飞虱、蚜虫、螨类等。
这些害虫以植物体内的汁液为食,从而导致植物叶片黄化、干枯等病变。
同时,一些害虫还会通过叮咬植物导致植物茎干、根系等部位受伤。
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真菌性病害的防治(1)合理的种植方式:选择抗病品种,适宜的栽培密度,保持植物之间的通风透光。
(2)病害症状的监测和诊断:及时观察植物是否出现病害症状,确诊病害类型,为后续防治提供依据。
(3)药剂防治:可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应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并注意药剂的剂量和频次。
2.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消毒措施:将工具、设备和种植介质进行消毒处理,以阻断细菌的传播和侵入。
(2)病害综合治理:加强植物的管理,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化学防治:可使用抗生素类药剂进行防治,应注意药剂的种类、用量和使用频次,防止药物残留。
3.病毒性病害的防治(1)远离传播源:尽量避免与病毒源植物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2)防治媒介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杀虫剂或生物防治剂对传播媒介进行控制。
(3)构建健康环境: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残体。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植物真菌病害是指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真菌是一类原生生物,常见的形态有菌丝体和孢子体。
它们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和繁殖,引起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萎蔫,果实腐烂等病症,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
1.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是由真菌孢子体或菌丝体所引起的。
黑斑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黄瓜、西瓜、草莓等。
黑斑病会导致叶片凋萎、生长受阻,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适时的病害防治,如定期喷洒杀菌剂。
2.锈病:锈病是指植物叶面出现黄色、红色或棕色的锈斑。
锈斑是由真菌孢子体在植物体上形成的。
锈病常见的植物有玉米、小麦等。
锈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落叶,严重的话会对产量造成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原源、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等。
3.白粉病:白粉病是指植物叶片和茎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体和孢子体。
白粉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番茄、苹果等。
白粉病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修剪受影响的植物部分,以及适时进行药物喷洒等。
4.灰霉病:灰霉病是指植物受感染后出现灰色霉斑。
灰霉病主要由灰霉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玫瑰、番茄等。
灰霉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果实腐烂,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害部分,控制湿度,适时使用杀菌剂等。
5.炭疽病:炭疽病是指植物上出现的黑色或暗褐色小斑点。
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柑橘、葡萄等。
炭疽病会导致植物的果实腐烂,减少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残体、及时除草、控制湿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病害,如炭疽病、丝核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环境条件较为湿润时更容易发生。
因此,要预防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选用抗病品种。
植物病虫害分类在自然界中,植物与病虫害是无法避免的相容成分。
病虫害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还对人类的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防治植物病虫害,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
本文将讨论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并探讨不同类别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一、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主要由真菌引起,影响着各种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生长。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真菌性病害每年导致全球作物损失超过30%。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等。
这些病害多通过根系、茎、叶片等途径侵入植物,对植物造成损害,并导致产量下降。
为了防治真菌性病害,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其次,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也是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一种方法,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此外,通过培育抗病品种,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这类病害在植物体内发展迅速,并且在病菌感染部位上形成溃疡、瘤、皮斑等症状。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疫病、炭疽病等。
细菌性病害的传播主要通过病菌携带者,如昆虫、土壤、种子等途径传播。
对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控,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采取措施。
一方面,保持农田的清洁卫生,以减少细菌在生长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另一方面,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一些细菌性病害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温湿度和光照控制来减少发病。
三、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其结构简单,对植物的危害较大。
病毒性病害通常表现为黄化、嵌黄、病斑等症状,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病毒性病害的传播主要通过吸食病毒携带者,如蚜虫、螨虫等昆虫。
对于病毒性病害的控制,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抗性基因的引入和传统的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通过引入病毒抗性基因,提高植物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植物真菌病害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
植物真菌病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了解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非常重要。
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原菌种类、病害发生规律、传播途径等。
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和土传播等。
在病害的预防和控制中,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病害诊断是确定植物是否感染真菌病害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病害诊断方法包括外观诊断、病原菌分离鉴定、PCR诊断等。
外观诊断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等部位的症状来确定植物是否感染了真菌病害。
如果需要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和PCR诊断等高级诊断手段。
综上所述,了解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真菌病害非常重要。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 1 -。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真菌病害的类别与主要病害索引
上回,咱们介绍了植物病害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了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类。
有无病征是区分这两大类病害的关键点。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症状类型以坏死、腐烂、萎蔫为主;但病征不同:细菌性病害病部在潮湿情况下能够观察到菌脓;真菌病害的病征常以各种霉、点、粒、粉等来表现。
病毒性病害的症状类型以变色、畸形居多,非侵染性病害中的缺素症尤其中微量元素缺乏,也常表现出这两类症状。
但病毒性病害常常是全株性的;缺素症一般部位较为固定;
在所有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数量最为繁多,约占所有病害数量的70%以上。
所以后面我重点介绍真菌病害。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够做到:1.熟悉常见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2.对不熟悉的作物的真菌病害基本正确分类和判定这两点后,再结合所掌握的杀菌剂知识,就能够大部分胜任日常农户用药指导了。
所以,了解、掌握真菌的分类是做好病害防治指导的基本功,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一.真菌的分类基础知识:
真菌的主要分类梯级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来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
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份界定是:
洲、国、省、市、县、乡、村一样。
我们日常所说的真菌性病害均属于菌物界、真菌门。
(所有生
物分为: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三个界);
真菌门下,又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等“五大金刚”,这有点象世界被分
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南极洲五大洲一样。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病害被描述为:这是低等真菌病
害。
所谓低等真菌,常指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真菌病害。
其他几个亚门的真菌病害常常被成为高等真菌病害。
在了解真菌的分类时,最重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个病害大致属于
哪个亚门、目、属。
就好像我们了解一个陌生人时,首先想知
道的是:他是哪个国家(亚门或纲)、哪个省(目)、哪个县(属)的一样。
其他分类单元不是不重要,但对于我们这些以推广应用技术,
而不是以搞科研的人来说,了解这个大框架已经足够了。
当然
如果你自己有兴趣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那就另当别论。
二.鞭毛菌亚门主要病害和分类
微肥是
关键措
施之一。
亩用禾
丰颗粒
硼200
克+禾丰
颗粒锌
150克
粉痂菌马铃薯
粉痂病
壶菌目节壶属玉米褐
斑病
丰颗
粒硼
200克
+禾丰
颗粒
锌150
克;
2.推荐
药剂:
瑞苗
情灌
根;霜霉目腐霉属茄果类 1.平衡
禾丰钾1000倍,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2. 推荐
药剂:科博700倍,喷
霜霉属 十字花
科霜霉病
假霜霉属
瓜类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盘梗霉属
菊科植物霜霉病
白锈属 十字花
科白锈病
类猝倒病的病原菌是不一样的;2.对于许多被描述为“对低等真菌病害高效”的杀菌剂来讲,即使登记作物仅为瓜类霜霉病,但它同时极可能对白锈病、猝倒病、晚疫病等都有效,从而可以扩大你的药剂选择范围,不要固步自封;3.有些治疗剂,对白菜霜霉病效果很好,但对葡萄霜霉病效果不好,这不是因为“歪专家”解释的“抗性原因”,而很有可能是因为这种药剂的针对性太强,它仅对假霜霉属病原菌有效,对单轴霉属病原菌无效。
上述这些重要概念在后面的介绍中不
三.接合菌亚门真菌病害分类
四.主要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害分类
白粉菌目
瓜类白
粉病、烟
草白粉
病等
单丝壳
属
瓜类、豆
类白粉
病
叉丝单
囊壳属
苹果白
粉病
球针壳
属
梨、桑、
核桃等
80多种
植物的
球壳目小丛壳
属
苹果、
梨、葡萄
等炭疽
病
黑腐皮
壳属
苹果腐
烂病
赤霉属禾本科
赤霉病、
水稻恶
苗病
顶囊壳
属
麦类全
蚀病
间座壳柑橘枝
座囊菌目球座菌
属
葡萄黑
腐病
球腔菌
属
禾本科
黑腐病、
豇豆褐
斑病
格孢腔目黑星菌
属
苹果、梨
黑星病核腔菌
属
大麦条
纹病、网
斑病
旋腔孢
菌属
大麦、小
麦根腐
五.担子菌亚门主要病害分类
黑粉菌目
菌属黑粉病叶黑粉
菌属
水稻叶
黑粉病腥黑粉
菌属
小麦腥
黑粉病轴黑粉
菌属
高粱散
粒黑穗
病
补充食用菌大部分都是担子菌亚门真菌。
从这点就可看出,并不是所有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有害、无害都是人为的一种划分。
相对而言,有害真菌仅占真菌总量的极少一部分。
六.半知菌亚门主要病害分类
害治技术
丛梗孢目丛梗孢属
苹果、
梨等仁
果类的
褐腐病葡萄孢属
许多作
物的灰
霉病,
也会引
起猝
倒、落
叶、花
腐、烂
柱隔孢属
斑病梨孢属稻瘟病
青霉属柑橘绿霉病
曲霉属许多种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发酵
轮枝孢属黄萎病
尾孢属花生褐斑病、
类紫斑病
枝孢属禾本科黑霉病
黑星孢属梨、苹果黑星病
长蠕孢属水稻胡麻叶斑病
镰孢属禾本科赤霉病
痂圆孢属
柑橘疮
刺盘孢属
疽病
盘二孢属苹果褐斑病
柱盘孢属桃、樱桃叶斑穿孔病
盘多毛孢属枇杷灰斑病
球壳
茎点霉属
(Phoma)
蛇眼病
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棉花褐
斑病
大茎点霉属
苹果、
从以上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植物真菌病害虽然种类繁多,但主要的病原菌不外乎就集中于以上80余属。
其中又以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占比列为大。
根据田间症状结合真菌分类,我们大致可以粗略的做一个归纳(这种准确性虽然不高,但实用性强):
1.田间引起猝倒、霜霉症状的病原真菌主要是鞭毛菌;
2.花腐大多由接合菌引起;
3.田间表现为锈斑、黑粉的是担子菌;
4.引起炭疽、白粉的大多集中于子囊菌;
5.立枯、各种叶斑、果实腐烂、灰霉等大多归于半知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