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毒性杂质的评估与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15.85 MB
- 文档页数:25
01、何为基因毒性杂质基因毒性杂质(或遗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y,GTI)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损害DNA,引起DNA突变、染色体断裂、DNA重组及DNA 复制过程中共价键结合或插入,导致基因突变或癌症的物质(如卤代烷烃、烷基磺酸酯类等)。
潜在基因毒性杂质(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y ,PGI)结构中含有与基因毒性杂质反应活性相似的基团(如肼类、环氧化合物、N-亚硝胺类等),通常也作为基因毒性杂质来评估。
基因毒性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药合成过程中的起始物料、中间体、试剂和反应副产物。
此外,药物在合成、储存或者制剂过程中也可能会降解产生基因毒性杂质。
除此之外,有些药物通过激活正常细胞而产生基因毒性物质导致突变,如化疗药物顺铂等。
02、何为基因毒性杂质“警示结构”由于杂质结构的多样性,一般很难进行归类,因此,在缺乏安全性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法规和指导原则采用“警示结构”用来区分普通杂质和基因毒性杂质。
所谓“警示结构”,是指杂质中的特殊基团可能与遗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诱导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断裂,因此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对于含有警示结构的杂质,应当进行(Q)SAR预测和体内外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研究,或者将杂质水平控制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之下。
但是含有警示结构并不能说明该杂质一定具有遗传毒性,而确认有遗传毒性的物质也不一定会产生致癌作用。
杂质自身性质和结构特点会对其毒性产生抑制或调节作用。
警示结构的重要性在于它提示了可能存在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为进一步的杂质安全性评价与控制指明方向。
(关于基因毒杂质警示结构的详细信息可参考欧盟发布的警示结构《Development ofstructure alerts for the in vivo micronucleus assay in rodents》)。
03、基因毒性杂质严格控制的必要性基因毒性杂质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极低浓度时即可造成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导致基因突变并促使肿瘤发生。
基因毒性杂质的名词解释基因毒性杂质是指能够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化学物质。
这些杂质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到人类和其他生物,例如食物、空气和水源中的污染物,或者是各类化妆品和工业产品中的添加物。
基因毒性杂质的存在和作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因毒性杂质的存在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当人类暴露在这些杂质中时,它们可能通过与DNA分子发生相互作用,造成DNA损伤、突变甚至基因组不稳定的情况。
这些破坏行为可能引发癌症、遗传性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
例如,苯并[a]芘(B[a]P)是一种常见的基因毒性杂质,它存在于烟草烟雾和烧烤食品中。
暴露给B[a]P会导致DNA突变,可能促进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展。
其次,基因毒性杂质的存在对自然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许多工业和农业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废中可能含有基因毒性杂质,当这些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时,会对水域、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暴露在这些污染物中,可能会造成遗传毒性和种群减少。
例如,微塑料是一种常见的基因毒性杂质,它们存在于海洋中,可以被海洋生物误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基因毒性杂质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对基因毒性杂质的监测和评估,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方法,确保对潜在危害物质的及时发现和识别。
其次,加强对基因毒性杂质的管理和控制,限制其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使用。
此外,加强环境治理和垃圾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最后,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提高对基因毒性杂质的认知和关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总而言之,基因毒性杂质是指能够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监测和评估、管理和控制、环境治理和教育提升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减少基因毒性杂质的危害,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欧盟医药管理局(EMA)发布了《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引》问答。
目的是对《基因毒性杂质限制指引》(EMEA/CHMP/QWP/251344/2006)进行统一与说明,共有9个问答,具体内容如下:问题1:该指引并不要求对已批准销售的产品进行基因毒性杂质再评估,除非有一个特定的“重要原因”(cause-for-concern)。
请问什么是“重要原因”?回答:如果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没有改变,就不需要对基因毒性杂质进行重新评价。
但是,如果新知识表明有新原因时,例如几年前发现的甲磺酸盐药物可能形成甲磺酸烷基的基因毒性杂质,这需要进行基因毒性杂质的再评估,包括EP药典中收载的所有甲磺酸盐类产品,并出示“生产声明”。
问题2:该指引指出:即使按决策树程序其水平低于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已知或未知的诱变杂质(mutagenic impurity)。
如果已知其诱变杂质的水平低于TTC(TTC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值),为什么要还进一步减少呢?实际上这还涉及定量限在1ppm 左右的分析方法,可以这样做但可能没结果,这是否有必要呢?回答:如果一个诱变杂质的水平低于毒理学关注阈值(相当于临床剂量≤1.5微克/天),就没有必要这样做。
除非它具有一个高度关注的风险结构:如N -亚硝基,黄曲霉毒素类和氧化偶氮物就需要这样做。
问题3:该指引规定:“当一个潜在的杂质包含“警示结构”(structural alerts)时,应考虑用细菌突变试验对其杂质进行的基因毒性分析”。
i)如果一个杂质能诱发“警示结构”,该杂质的致突变试验(Ames)结果为阴性时,是否就足以得出结论:该化合物不属于关注的遗传毒性杂质?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研究?ii)“警示结构”不存在就足以说明不属于关注杂质呢?iii)假设某杂质属于“警报结构”,但只要加以控制确保其杂质水平低于TTC,不进行常规检测是否可以接受?回答:i)是的。
基因毒性杂质介绍及检测⽅法1什么是基因毒性杂质基因毒性杂质(或遗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y ,GTI)是指化合物本⾝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DNA,产⽣基因突变或体内诱变,具有致癌可能或者倾向。
潜在基因毒性的杂质(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y ,PGI)从结构上看类似基因毒性杂质,有警⽰性,但未经实验证明的黄曲霉素类、亚硝胺化合物、甲基磺酸酯等化合物均为常见的基因毒性杂质,许多化疗药物也具有⼀定的基因毒性,它们的不良反应是由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基因毒性所致,如顺铂、卡铂、氟尿嘧啶等。
2为何着重研究基因毒性杂质基因毒性物质特点是在很低浓度时即可造成⼈体遗传物质的损伤,进⽽导致基因突变并可能促使肿瘤发⽣。
因其毒性较强,对⽤药的安全性产⽣了强烈的威胁,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因为在已上市药品中发现痕量的基因毒性杂质残留⽽发⽣⼤范围的医疗事故,被FDA强⾏召回的案例,给药⼚造成了巨⼤的经济损失。
例如某知名国际制药巨头在欧洲市场推出的HIV蛋⽩酶抑制剂维拉赛特锭(Viracept, mesylate),2007 年7⽉,EMA暂停了它在欧洲的所有市场活动,因为在其产品中发现甲基磺酸⼄酯超标,甲基磺酸⼄酯是⼀种经典的基因毒性杂质,该企业为此付出了巨⼤的代价,先内部调查残留超标的原因,因在仪器设备清洗时⼄醇未被完全清除⽽残留下来,与甲基磺酸反应形成甲基磺酸⼄酯。
在被要求解决污染问题后还被要求做毒性研究,以更好的评估对患者的风险。
同时有多达25000 名患者暴露于这个已知的遗传毒性。
直到解决了这所有问题后 EMA才恢复了它在欧洲的市场授权。
近年来各国的法规机构如ICH、FDA、EMA等都对基因毒性杂质有了更明确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药企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就着重关注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和检测。
3哪些化合物是基因毒性杂质杂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对于绝⼤多数的杂质⽽⾔,往往没有充分的毒性或致癌研究数据,因⽽难以对其进⾏归类。
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物遗传毒性杂质的危害评估、分类、定性和限值制定,以控制药物中遗传毒性杂质潜在的致癌风险。
为药品标准制修订,上市药品安全性再评价提供参考。
一、总则遗传毒性(Genotoxcity)是指遗传物质中任何有害变化引起的毒性,而不考虑诱发该变化的机制,又称为基因毒性。
遗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ies,GTIs)是指能引起遗传毒性的杂质,包括致突变性杂质和其它类型的无致突变性杂质。
其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如起始原料、反应物、催化剂、试剂、溶剂、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
致突变性杂质(Mutagenic Impurities)指在较低水平时也有可能直接引起DNA损伤,导致DNA突变,从而可能引发癌症的遗传毒性杂质。
本指导原则主要关注致突变机制的遗传毒性杂质,非致突变机制的遗传毒性杂质在杂质水平的剂量下,一般可忽略其致癌风险。
药品生产、药品标准提高及上市药品再评价过程中发现杂质后,可按本指导原则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是否为遗传毒性杂质,尤其是致突变性杂质。
如果一个杂质被鉴定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限值。
在制订可忽略致癌风险的杂质限值时,应进一步分析生产工艺,兼顾安全性和质量风险管理成本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限值。
本指导原则包括危害评估方法、可接受摄入量计算方法和限值制定方法。
本指导原则中描述的对杂质潜在致突变性的评估方法不适用于以下类型的原料药和制剂:生物/生物技术制品、肽类、寡核苷酸、放射性药物、发酵产品、中药和动物或植物来源的粗制品。
也不适用于已上市药物中使用的辅料、调味剂、着色剂和香料,以及与药物包材相关的可浸出物。
本指导原则中对杂质潜在致突变性的评估方法不适用于用于晚期癌症适应症的原料药和制剂,以及用于其它适应症但本身在治疗剂量下就具有遗传毒性,且预计可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的原料药。
在这些情况下,致突变性杂质不会显著增加原料药的致癌风险。
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物遗传毒性杂质的危害评估、分类、定性和限值制定,以控制药物中遗传毒性杂质潜在的致癌风险。
为药品标准制修订,上市药品安全性再评价提供参考。
一、总则遗传毒性(Genotoxcity)是指遗传物质中任何有害变化引起的毒性,而不考虑诱发该变化的机制,又称为基因毒性。
遗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ies,GTIs)是指能引起遗传毒性的杂质,包括致突变性杂质和其它类型的无致突变性杂质。
其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如起始原料、反应物、催化剂、试剂、溶剂、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
致突变性杂质(Mutagenic Impurities)指在较低水平时也有可能直接引起DNA损伤,导致DNA突变,从而可能引发癌症的遗传毒性杂质。
本指导原则主要关注致突变机制的遗传毒性杂质,非致突变机制的遗传毒性杂质在杂质水平的剂量下,一般可忽略其致癌风险。
药品生产、药品标准提高及上市药品再评价过程中发现杂质后,可按本指导原则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是否为遗传毒性杂质,尤其是致突变性杂质。
如果一个杂质被鉴定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限值。
在制订可忽略致癌风险的杂质限值时,应进一步分析生产工艺,兼顾安全性和质量风险管理成本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限值。
本指导原则包括危害评估方法、可接受摄入量计算方法和限值制定方法。
本指导原则中描述的对杂质潜在致突变性的评估方法不适用于以下类型的原料药和制剂:生物/生物技术制品、肽类、寡核苷酸、放射性药物、发酵产品、中药和动物或植物来源的粗制品。
也不适用于已上市药物中使用的辅料、调味剂、着色剂和香料,以及与药物包材相关的可浸出物。
本指导原则中对杂质潜在致突变性的评估方法不适用于用于晚期癌症适应症的原料药和制剂,以及用于其它适应症但本身在治疗剂量下就具有遗传毒性,且预计可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的原料药。
在这些情况下,致突变性杂质不会显著增加原料药的致癌风险。
基因毒杂质控制策略案例基因毒杂质(Genotoxic Impurities)控制策略是药物开发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药物产品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和限制。
以下是一个基因毒杂质控制策略的案例示例:
1. 风险评估:首先,对药物候选化合物进行综合的基因毒性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利用体外基因毒性测试(如Ames 试验)和计算毒性预测模型,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和分类。
2. 导入限值: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基因毒杂质导入限值。
此限值应与国际指南(如ICH M7指南)和适用的监管要求相一致。
3. 合成和纯化策略:在药物合成和纯化过程中,采取特定的操作条件和工艺控制,包括选择合成路线、溶剂使用、温度控制、反应时间和条件等,以最小化基因毒杂质的产生和残留。
4. 检测和分析:开发和验证适当的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和定量基因毒杂质的存在。
常见的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法(如LC-MS/MS)、核磁共振(NMR)
等。
5. 清洁验证:使用适当的清洁验证方法和程序,确保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清洁性,在不同批次之间避免交叉污染和残留。
6. 临床监控:在临床阶段,对药物进行基因毒杂质的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在实际使用中的毒性风险得到控制。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基因毒杂质控制策略案例,具体策略会因药物特性、制造过程和监管要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执行适合的控制策略,并与相关的监管机构保持合作与沟通。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DNA REACTIVE(MUTAGENIC) IMPURITIES IN PHARMACEUTICALS TOLIMIT P OTENTIAL CARCINOGENIC RISK为限制潜在致癌风险而对药物中DNA活性(诱变性)杂质进行的评估和控制M7Current Step 4 versiondated 23 June 2014This Guideline has been developed by the appropriate ICH Expert Working Group andhas been subject to consultation by the regulatory par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CH Process. At Step 4 of the Process the final draft is recommended for adoptionto the regulatory bod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USA.M7Document History 文件历史Code 文件代码History 历史Date 日期6 February 2013 M7 Approval by the Steering Committee under Step 2and release for public consultation.第2阶段由筹委会批准,公开征求意见5 June 2014M7 Approval by the Steering Committee under Step 4and recommendation for adoption to the three ICHregulatory bodies.第4阶段由筹委会批准,推荐ICH三方药监局采用Current Step 4 version 现行版本第4阶段23 June 2014M7 Corrigendum to fix typographical errors andreplace word “degradants” with “degradationproducts” throughout the document.修正输入错误,将全文中“degradants”替换成“degradation products”.Legal Notice: This document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and may b e used, reproduced, incorporated into other works, adapted, modified, translated or distributed undera public license provided that ICH's copyright in the document is acknowledged atall times. In case of any adaption, modification or translation of the document,reasonable steps must be taken to clearly label, demarcate or otherwise identifythat changes were made to or based on the original document. Any impression thatthe adaption, modification or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document is endorsed orsponsored by the ICH must be avoided.The document is provided "as is" without warranty of any kind. In no event shallthe ICH or the authors of the original document be liable for any claim, damagesor other liability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the document.The above-mentioned permissions do not apply to content supplied by third parties. Therefore, for documents where the copyright vests in a third party, permission for reproduction must be obtained from this copyright holder.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DNA REACTIVE (MUTAGENIC) IMPURITIES IN PHARMACEUTICALS TO LIMIT POTENTIALCARCINOGENIC RISK为限制潜在致癌风险而对药物中DNA活性(诱变性)杂质进行的评估和控制ICH Harmonised Tripartite GuidelineICH三方协调指南Having reached Step 4 of the ICH Process at the ICH Steering Committee meetingon 5 June 2014, this Guideline is recommended for adoption to the three regulatory parties to ICHTABLE OF CONTENTS目录1. INTRODUCTION概述2. SCOPE OF GUIDELINE指南范围3. GENERAL PRINCIPLES通用原则4. CONSIDERATIONS FOR MARKETED PRODUCTS上市产品应考虑的问题批准后原料药化学、生产和质量变更4.1 Post-Approval Changes to the DrugSubstance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Controls4.2 Post-Approval Changes to the Drug批准后制剂的化学、生产和质量变更Product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Controls上市产品临床使用变更4.3 Changes to the Clinical Use ofMarketed Products4.4 Other Considerations for Marketed上市产品其它应考虑问题Products原料药和制剂杂质评估5. DRUG SUBSTANCE A ND DRUG PRODUCTIMPURITY ASSESSMENT5.1 Synthetic Impurities 合成杂质5.2 Degradation Products 降解产物5.3 Considerations for ClinicalDevelopment临床研发要考虑的问题6. HAZARD ASSESSMENT ELEMENTS危害性评估要素7. RISK CHARACTERIZATION风险特征7.1 TTC-based Acceptable Intakes 根据TTC制订可接受摄入量7.2 Acceptable Intakes Based on Compound-Specific Risk Assessments 根据化合物特定风险评估制订的可接受摄入量7.2.1 Mutagenic Impurities with Positive Carcinogenicity Data (Class 1 in Table 1)致癌数据有利的诱变性杂质(表1中的第1类)7.2.2 Mutagenic Impurities with Evidencefor a Practical Threshold具有实用阈值证据的诱变性杂质7.3 Acceptable Intakes in Relation to LTLExposure与LTL暴露相关的可接受摄入量7.3.1 Clinical Development临床研发7.3.2 Marketed Products已上市产品7.4 Acceptable Intakes for MultipleMutagenic Impurities多个诱变性杂质的可接受摄入量7.5 Exceptions and Flexibility inApproaches方法例外情况和弹性8. CONTROL控制8.1 Control of Process Related Impurities 工艺相关杂质的控制8.2 Considerations for Control Approaches 控制方法要考虑的问题8.3 Considerations for Periodic Testing定期检查要考虑的问题8.4 Control of Degradation Products降解产物的控制8.5 Lifecycle Management生命周期管理临床研发要考虑的问题8.6 Considerations for ClinicalDevelopment9. DOCUMENTATION文件记录9.1 Clinical Trial Applications临床试验应用9.2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Marketing通用技术文件(上市申报)Application)NOTES注解GLOSSARY术语REFERENCES参考文献APPENDICES附录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DNA REACTIVE (MUTAGENIC) IMPURITIES IN PHARMACEUTICALS TO LIMIT POTENTIALCARCINOGENIC RISK为限制潜在致癌风险而对药物中DNA活性(诱变性)杂质进行的评估和控制1. INTRODUCTION概述The synthesis of drug substances involves the use of reactive chemicals, reagents, solvents, catalysts, and other processing aids. As a result of chemical synthesisor subsequent degradation, impurities reside in all drug substances and associated drug products. While ICH Q3A(R2): Impurities in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Q3B(R2):Impurities in New D rug Products (Ref. 1, 2) provides guidance for qualification and control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impurities, limited guidance is provided for those impurities that are DNA rea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guideline is to provide apractical framework that is applicable to the identification, categorization, qual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these mutagenic impurities to limit potential carcinogenic risk. This guideline is intended to complement ICH Q3A(R2), Q3B(R2)(Note 1), and ICH M3(R2): Nonclinical Safety Studies for the Conduct of HumanClinical Trials and Marketing Authorizations for Pharmaceuticals (Ref. 3).原料药合成牵涉到使用活性化学物质、试剂、溶剂、催化剂和其它工艺助剂,导致在所有原料药及其制剂中会残留有化学合成或其降解产物、杂质。
2016-11-27字体大小: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相关文件及指南介绍【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相关文件及指南介绍】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南PhRMA 意见书:测定、检验和控制药物中特定潜在遗传毒性杂质的基本原理 (2006)EMA:遗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EMA 安全工作组 (SWP):关于遗传毒性杂质限量指南的问答FDA 行业指南(草案):原料药和成品药中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杂质:推荐方法 (2008)。
ICH M7:诱变性杂质评估和控制遗传毒性试验指南ICH S2:人用药物的遗传毒性试验和数据解释EMA:草药物质/制剂遗传毒性评估指南 (2008)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物质的风险评估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局: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物质一般风险评估的方法学和途径 (2009)EMA :2006 年首先颁布了《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并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该指南为限制新活性物质中的基因毒性杂质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框架和具体做法。
弥补了 ICH Q3 不足。
引入了毒理学关注阈值 (TTC) 的概念及其取值。
提出了遗传毒性杂质可接受性评估的决策树。
FDA :2008 年 12 月正式签发:原料药和成品药中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杂质,推荐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 原料药和制剂中的基因毒性杂质生成的预防办法• 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方法、处理方法和减少方法• 上市申请和临床研究申请的可接受限度• 草药原料药和制剂中基因毒性杂质评估指南FDA 和 EMA 指南的比较相似点不同点推荐的鉴定和认证潜在遗传性杂质的方法相同 推荐的处理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杂质的方法相同FDA 指南包含致癌性杂质TTC 设定为 1.5 μg/天指南允许的 14 天内用药的 TTC 水平为 120 μg , 而非仅针对单次用药临床试验中短期暴露的 TTC 更高FDA 指南不允许根据现售药品的短期暴露情况而 提高 TTC ICH M7【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策略】具有阳性致癌数据的诱变杂质(第1类)---计算可接受摄入量( AI ): • M7 Addendum 中列出的 15 种化合物中有 10 个为该计算方法计算 • Carcinogenicity Potency Database (CPDB )中列明了 1574 种致癌物质的 TD50 值毒理学关注门槛---TTC 法(第 2/3 类): • ICHM7 主要讨论的方法,主要针对第 2/3 类基因毒性杂质,比如低级磺酸酯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