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总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217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的通知(粤水资源〔2011〕24号)各地级以上市水务局、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有关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和省取水户: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省委9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论证对建设项目取水、用水、退水的各项要求,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1〕329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开展我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以下简称“后评估”)。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后评估工作范围和组织方式自2002年5月1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第15号令)正式实施以来,对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已通过审批或目前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建设项目开展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报告书审批管理权限自行组织。
二、后评估主要内容(一)评估建设项目业主对报告书和审批文件的落实情况及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影响。
(二)分析报告书提出的取用水量、取退水影响分析是否合理,取退水方案是否可行,水资源节约、保护措施是否有效,进而对报告书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估。
后评估要重点分析建设项目实际运行情况与报告书提出的取水水源、取用水量、退水量、退水水质及取、退水口的设置等是否相符;实际用水节水情况与报告书提出的用水定额、重复利用率等用水指标是否相符;实际运行中与报告书提出的削减取退水影响、水资源节约保护措施及补偿措施是否相符、是否落实了有关措施;差异较大或未予落实的,应当分析说明原因。
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总报告(报批稿)珠海市水务局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2008年6月项目名称: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委托单位:珠海市水务局承担单位: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领导小组成员:组长:余荣霭(市政府)副组长:梁社新(市水务局)、武林(市发展计划局)成员:钟惠明(市水务局)、何洪广(市发展计划局)郑卫东(市经贸局)、张瑞雄(市国土资源局)熊豪品(市环保局)、黄东(农业局)、李叶新(市气象局)技术小组成员:钟惠明、赵适剑、窦永强、侯卫东、张渊、程远项目总负责:陈晓宏教授(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中心)主任,博导)专题负责:刘青娥博士(专题一),吕幼治副教授、林文杰硕士(专题二),张灵博士(专题三),李艳博士(专题四),江涛博士、黎坤讲师、黄凡工程师(专题五),吕幼治、林文杰(专题六)、刘丙军讲师、刘德地博士(专题七),吕幼治、林文杰(专题八),刘祖发副教授(专题九)、陶贞副教授(专题十)参与人员:中山大学陈晓宏、江涛、刘祖发、涂新军、刘丙军黎坤、陶贞、黄凡、吕幼治、陈俊合于海霞、叶锦昭、石教智、刘德地、刘青娥王兆礼、李艳、张灵、谢东瑜、林文杰李晓华、张贞遴、孙夏平、刘霞、肖华斌任秀文珠海市水务局赵适剑、窦永强、侯卫东、郭家圣、张渊程远、杨旻总报告汇总:林凯荣总报告审阅:陈晓宏目录前言 (1)1 总纲 (1)1.1珠海市自然社会基本认识 (1)1.1.1 自然地理 (1)1.1.2 河流水系 (2)1.1.3 社会经济概况 (4)1.2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8)1.2.1 指导思想 (8)1.2.2 规划原则 (9)1.3规划单元与水平年 (9)1.3.1 水资源5级分区 (9)1.3.2 规划基准年和水平年 (10)1.4目标与任务 (10)1.4.1 总体目标 (10)1.4.2 主要任务 (10)1.5规划专题 (11)1.6规划依据及参考材料 (11)1.6.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成果 (11)1.6.2 广东省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成果 (12)1.6.3 珠海市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12)2 水资源调查评价 (14)2.1水资源调查评价概述 (14)2.2降水 (14)2.2.1 降水空间特性 (15)2.2.2 降水时间分布特性 (15)2.3蒸发 (16)2.4地表水资源量 (17)2.5地下水资源量 (18)2.6地表水水质 (18)2.7水资源总量 (22)2.8水资源可利用量 (22)2.9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23)2.9.1 水资源数量演变趋势 (23)2.9.2 水资源质量演变趋势 (24)2.10水资源评价 (25)2.10.1 水资源量与全省、全国的比较 (25)2.10.2 珠海市水资源特征 (25)3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27)3.1供水情势分析 (27)3.1.1 供水基础设施 (27)3.1.2 供水能力 (27)3.1.3 供水量 (28)3.1.4 供水量变化趋势 (29)3.1.5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30)3.1.6 供水水源水质 (30)3.2用水情势分析 (31)3.2.1 现状用水量及用水结构 (31)3.2.2 用水量变化趋势 (32)3.2.3 用水消耗量 (33)3.2.4 用水效率 (34)3.2.5 城市供用水 (34)3.2.6 河道内用水 (34)3.3废污水排放量 (35)3.4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 (36)4 经济社会指标及水资源需求预测 (38)4.1基本要求 (38)4.2经济社会指标预测 (38)4.2.1 人口与城镇化 (38)4.2.2 国民经济发展 (39)4.2.3 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分析 (40)4.3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41)4.3.1 生活需水 (41)4.3.2 农业需水 (43)4.3.3 工业需水 (45)4.3.4 建筑业及第三产业需水 (47)4.3.5 三次产业需水结构分析 (49)4.4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51)4.4.1 河道内需水分析 (51)4.4.2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 (52)4.5河道外总需水分析 (53)4.5.1 基本方案 (53)4.5.2 推荐方案 (54)4.6成果合理性分析 (55)4.6.1 单位用水指标分析 (55)4.6.2 用水效率分析 (56)5 节约用水规划 (58)5.1现状用水与节水水平分析 (58)5.1.1 农业用水现状分析 (58)5.1.2 工业用水现状分析 (58)5.1.3 生活用水现状分析 (59)5.2节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60)5.2.1 指导思想 (60)5.2.2 规划原则 (61)5.3节水标准与节水潜力 (62)5.3.1 节水标准 (62)5.3.2 节水潜力 (64)5.4农业节水 (66)5.4.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66)5.4.2 节水方案 (66)5.4.3 节水措施 (67)5.5工业节水 (69)5.5.1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69)5.5.2节水方案 (69)5.5.3节水措施 (70)5.6生活节水 (72)5.6.1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2)5.6.2节水方案 (72)5.6.3节水措施 (72)5.7建筑业与第三产业节水 (74)5.7.1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4)5.7.2节水方案 (74)5.7.3节水措施 (75)6 高质和谐的水环境保护体系 (77)6.1水功能区划与水质目标 (77)6.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80)6.2.1 水域纳污能力 (80)6.2.2 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81)6.3污水处理与回用规划 (84)6.3.1 污水处理现状 (84)6.3.2 存在问题 (85)6.3.3 污水处理规划方案 (85)6.3.4 污水回用规划 (86)6.4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方案 (87)7 供水预测 (94)7.1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94)7.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94)7.1.2 水量形势分析 (95)7.1.3 水资源质量形势分析 (96)7.1.4 主要取水点咸度统计 (96)7.2供水工程规划 (98)7.3供水方案集拟定 (101)7.3.1 供水方案初拟 (101)7.3.2可供水量估算 (104)7.3.3供水方案综述 (106)8 水资源合理配置 (108)8.1目的、任务和原则 (108)8.1.1 基本概念 (108)8.1.2 目的 (108)8.1.3 任务 (109)8.1.4 基本原则 (110)8.2基本原理及方法 (110)8.2.1 水资源配置系统概化 (110)8.2.2 总体思路 (113)8.2.3 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方法 (114)8.2.4 水资源供需计算原理及其方法 (114)8.2.5 配置方案集设置 (114)8.3珠海市水资源供需“一次平衡”分析 (117)8.3.1 分析原则 (117)8.3.2 基准年供需平衡分析 (118)8.3.3 各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一次平衡”分析 (121)8.4珠海市水资源合理配置 (124)8.4.1 水资源配置结果 (125)8.4.2 水资源配置方案比选与分析 (130)8.4.3 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结果分析 (132)8.5特枯干旱年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 (135)9 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工程方案 (136)9.1总体布局 (136)9.1.1 水资源开发布局 (136)9.1.2 节水 (136)9.1.3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 (137)9.1.4 供水体系 (137)9.1.5 城市供水水源地布局 (137)9.2节水布局和工程方案 (139)9.2.1 2010水平年节水工程实施方案 (139)9.2.2 2020水平年节水工程实施方案 (140)9.2.3 2030水平年节水工程实施方案 (142)9.3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回用布局及其工程方案 (143)9.3.1 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 (143)9.3.2 工业污染控制措施 (144)9.3.3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案 (145)9.3.4 跨界河流交界面的水质控制措施 (146)9.3.5 前山河水污染控制对策 (148)9.3.6 主要河涌的水环境改善对策 (149)9.3.7 生态修复措施 (150)9.3.8 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 (153)9.3.9 水质站网规划 (154)9.3.10 污水回用工程实施方案 (157)9.4供水布局和工程方案 (160)9.4.1 珠海市供水体系总体布局 (160)9.4.2 病险水库加固改造 (161)9.4.3 灌区工程续建配套 (162)9.4.4 在建及规划的蓄引提工程情况 (163)9.4.5 供水系统规划 (164)9.4.6 其他水源利用 (168)1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非工程措施保障措施 (170)10.1珠海市水权、水市场和水价体制 (170)10.1.1 建立珠海市合理的水权制度 (170)10.1.2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 (172)10.1.3 珠海市水市场的建立及其运作模式 (174)10.1.4 形成科学的水市场激励体系 (174)10.2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及其政策法规建设 (176)10.2.1 完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176)10.2.2 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建设 (177)10.2.3 强化水资源配额制管理 (180)10.2.4 水务工程管理 (181)10.2.5 水务资产管理 (183)10.2.6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效果估计 (184)10.2.7 城乡水务一体化信息化管理 (184)10.3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法规政策 (185)10.3.1 珠海市地方水政策法规的规范、协调、健全和完善 (185)10.3.2 执法队伍与执法体系的建设 (185)10.4珠海市水务科技发展与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186)10.4.1 珠海市水务科技发展规划 (186)10.4.2 珠海市水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188)11 实施效果评价 (191)11.1评价的目的与任务 (191)11.2技术路线和指标体系 (191)11.2.1 评价技术路线 (191)11.2.2 评价指标体系 (191)11.3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93)11.3.1 供水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93)11.3.2 节约用水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94)11.3.3 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回用规划实施的效益评价 (197)11.3.4 水系统总体效益评价 (200)12 结论与建议 (204)12.1结论 (204)12.2建议 (207)附图1 珠海市水系及水资源分区图附图2 珠海市多年平均年降水深等值线图附图3 珠海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附图4 珠海市河流现状水质分布图附图5 珠海市水功能区划图附图6 珠海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分布图附图7 珠海市主要水库分布图(现状、规划)附图8 珠海市主要泵站水厂分布图(现状、规划)前言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用水结构、规模和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城市供用水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文本珠海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3)第四条区划原则 (5)第五条区划范围 (5)第六条分类体系 (6)第七条区划成果 (8)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8)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8)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9)第十条开发利用现状 (10)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11)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13)第十二条总体布局 (13)第十三条海洋基本功能分区概述 (15)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16)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16)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第十七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十八条海洋保护区 (19)第十九条特殊利用区 (19)第二十条保留区 (20)第四章实施保障措施 (20)第二十一条区划实施管理 (20)第二十二条海域使用管理 (22)第二十三条海洋环境保护 (23)第二十四条基础能力建设 (23)第二十五条监督检查与执法 (23)第二十六条法制建设与宣传 (24)第五章附则 (24)第二十七条区划效力 (24)第二十八条区划附件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综合考虑珠海市海域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制定本区划。
以协调和规范珠海海域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海域开发、保护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区划依据(一)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1 —8.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9. 《围填海管控办法》;10.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11. 《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12. 《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珠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简本)1背景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
设有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三个行政区,下辖15个镇、9个街道,并设立珠海市横琴新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5个经济功能区。
珠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于2013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以粤府函[2013]25号文批准颁布实施,全市共划定30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中5个为河流型水源地、25个为水库型水源地。
现行珠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是依据当时的城市供水水源格局和法律法规划定,对珠海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珠海市不断完善供水工程,实施河库联通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江水为主、库水为辅、江库联通、库库联通、江水补库、库水调咸”的供水保障体系。
一是部分原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库已(将)不再承担饮用水供水功能。
吉大水库多年来仅用作工业供水,吉大水库多年来未承担饮用水供水功能,仅供一家企业用作工业用水,目前已停止发放其取水许可证。
正坑水库和坑尾水库是大镜山水库-杨寮水库连通工程的一部分,仅作连通通道,现状两座水库均无水厂取水口。
目前珠海市正在实施正坑和坑尾水库输水接驳改造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大镜山及杨寮水库采用管道连通代替水库连通,正坑及坑尾水库不再承担连通功能,亦不承担饮用水供水功能。
二是部分未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库实际已实施供水。
月坑水库尚未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但近年已建设管道与竹银水库联接,咸潮期利用竹银-月坑库群为西区水厂提供原水保障,承担饮用水源地的作用。
可见,珠海市供水格局已发生较大变化,亟需结合现状供水格局,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相应调整。
据调查,吉大水库、正坑水库、坑尾水库水质未能稳定达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吉大水库周边已被城市建成区包围,而正坑水库、坑尾水库距离现状和规划居住用地很近,上述水库周边人类活动较多,存在饮用水源地污染的风险。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珠海市水资源配置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究》编制任务书二〇一七年六月目录一、总论 (1)1、背景 (1)2、指导思想 (2)3、基本原则 (3)4、范围后和水平年 (3)二、工作目标 (3)三、工作任务 (4)1、水资源优化配置 (4)2、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4)3、水资源配置工程方案 (5)四、预期成果 (5)一、总论按照全面建设幸福珠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水和谐,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珠海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及水利发展战略,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加强水资源工程基础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保障饮用水安全,实现本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
1、背景我市饮用水水源主要是西江入境客水,本地水库主要起调蓄作用,现有3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中平岗泵站水源地被列为国家重点),其中5个属于河流型水源地,25个是水库型水源地,水源地多而分散,风险源多面广,供水管网长而复杂,水源地保护管理难度大、成本高。
我市目前已形成“江水为主、库水为辅、江库连通、江水补库、库水调咸”的原水供水模式,确保了珠澳两地供水安全。
形成了以下五个相对独立的原水系统:一是磨刀门干流泵站至大镜山水库凤凰山水库的北系统;二是磨刀门干流泵站至洪湾泵站南屏水库竹仙洞水库的南系统;三是磨刀门平岗泵站、竹洲头泵站至竹银水库的竹银系统;四是黄杨河黄杨泵站缯坑水库龙井水库乾务水库的黄杨系统;五是虎跳门的南门、大环泵站先锋岭水库组成的港区原水系统。
已建原水泵站10座,总取水能力为502万立方米/日,供水水库总库容达到1.27亿m3。
当遭遇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河流型水源地和水库型水源地互为应急备用水源,已具备在咸潮连续60天覆盖取水口的情况下保证安全供水的能力。
2011年竹银水源工程建成后,供水保证率从95%提高到97%。
尽管目前本市供水基本保障,但过于独立的供水系统往往应对区域性水资源风险的能力偏弱、效率不高。
目录第1章总则 (1)第2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3章城市性质 (4)第4章城市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4)第5章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策 (5)第6章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 (6)第7章城市发展结构与用地布局 (8)第1节城市发展结构 (8)第2节主城区布局 (10)第3节次中心城布局 (10)第4节外围新城布局 (10)第8章城市住区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11)第9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10章城市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 (17)第11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8)第12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20)第13章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23)第14章城市景观风貌与历史保护规划 (24)第15章城市旅游规划 (26)第16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7)第1节城市给水工程 (27)第2节城市排水工程 (28)第3节城市电力工程 (30)第4节城市电信工程 (30)第5节城市信息工程 (31)第6节城市燃气工程 (31)第7节城市环卫设施 (32)第17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32)第18章城市防灾规划 (34)第1节抗震与地质灾害防治 (34)第2节防洪 (35)第3节消防 (35)第4节人防 (36)第19章主城区规划指引 (36)第20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2)第21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44)第22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45)第23章附则 (47)附录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48)附录二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49)附录三城市主要道路一览表 (50)附录四主城区公园一览表 (52)附录五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图纸目录 (53)附录六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强制性内容 (55)第1章 总则第1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对珠海市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 国务院“国发【2002】13号”文件及建规【2002】204号文件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研究(1995年)》6. 《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纲要》、《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7. 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法规第3条 本次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区、主城区两个层次:1. 市区范围为珠海市行政辖区范围,全境约7653平方公里。
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五年远景目标纲经济发展更为高质高效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时期,珠海市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82亿元,升至全省第六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人均GDP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二,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标准。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79亿元,年均增长8。
4%。
固定资产投资额5年累计超过9千亿元,年均增长11。
3%。
会展、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
民营经济、海洋经济稳步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
8%,海洋经济总产值接近16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100家。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布局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6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累计达到28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5%。
“珠海英才计划”效果明显,人才净流入率约6。
1%,位居珠三角首位。
进出口总额累计14629亿元,一般贸易出口持续超过加工贸易。
国务院批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总货值超过30亿元。
利用外资提质增效,5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9895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1。
4亿美元,17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初见成效”评估,污水厂网建设、垃圾分类工作、前山河治理成效明显。
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5。
27万亩。
实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固体废物自主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
8%。
全市100%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
森林覆盖率达到32。
2%,森林蓄积量达到243万立方米,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珠海市“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着眼珠海新发展阶段定位,综合研判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推动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文本珠海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3)第四条区划原则 (5)第五条区划范围 (5)第六条分类体系 (6)第七条区划成果 (8)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8)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8)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9)第十条开发利用现状 (10)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11)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13)第十二条总体布局 (13)第十三条海洋基本功能分区概述 (15)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16)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16)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第十七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十八条海洋保护区 (19)第十九条特殊利用区 (19)第二十条保留区 (20)第四章实施保障措施 (20)第二十一条区划实施管理 (20)第二十二条海域使用管理 (22)第二十三条海洋环境保护 (23)第二十四条基础能力建设 (23)第二十五条监督检查与执法 (23)第二十六条法制建设与宣传 (24)第五章附则 (24)第二十七条区划效力 (24)第二十八条区划附件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综合考虑珠海市海域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制定本区划。
以协调和规范珠海海域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海域开发、保护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区划依据(一)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1 —8.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9. 《围填海管控办法》;10.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11. 《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12. 《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水资源调查报告水资源调查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资源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资源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最近,我国的西南地区又闹干旱了,不要说种庄稼,就是人喝的水都难以保证。
我总觉得不可想象,水不是地球上最多的东西吗?大江、大河、大湖、大海不是有那么多吗?怎么会缺水呢!后来,我上网查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我才明白: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18的源泉。
地球上的总水量为万亿亿升。
这个数量似乎能满足全球人口对99%水资源的需求,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现存水储备的是不宜人类利1%800用的海水和极地冰,其余还大都在米以下的地层,人们生存所依赖0.01%18的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
世界上已有个国家的人均可再生水1000资源拥有量不到立方米。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世界上3450有亿人口平均每年只能得到升水,这标志着人类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机。
我们家乡地处黄河之滨,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水都是海水,而海水是咸的,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我们日常饮用的大部分淡水都分布在地球上寒冷的南、北两极和终年积雪的高山上,这样淡水资源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缺水的地方实在很多。
因此,流到我们家乡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更是稀少。
随着家乡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湖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污染的威胁。
水的危机,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二、调查目的(一)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让同学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三)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提高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一)调查时间:(二)调查地点:(三)调查方法:询问长辈、实地考察(四)调查组成员:领队:组长:成员:四、调查结果十年前:水的颜色:无色;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河道大小:一般大小;水上漂浮物:水草等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