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随笔】清明时说清明
- 格式:doc
- 大小:0.75 KB
- 文档页数:1
清明节随笔清明节随笔6篇清明节随笔1清明时节到了,这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
每到清明时节的时候,会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是不是真的应验了唐代诗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
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
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
清明时节,是我最有一次伤感的节日,我从来都没有感到过这样的伤感,或许这是我对先人的怀念吧。
清明节随笔2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时间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时间,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所以,清明节也是关键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时间。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的随笔清明的随笔(合集15篇)清明的随笔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
以前年纪,老年人不主张孩去上坟祭扫。
今年,清明我有幸与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爷、太奶,寄上一份晚辈的深深缅怀。
清明节早上,我便与爸爸早早地起来,驱车来到爷爷家接爷爷奶奶。
从楼上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
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有凉凉的春风吹拂。
我平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穿的比较单薄,不时地打一个寒颤,我好久没出远门,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
奶奶又对我和爸爸讲述已故太爷太奶的音容笑貌,陈年往事。
我听得特起劲。
过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其中的生活艰辛,对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但通过奶奶将近一时的讲述,我脑海里浮现许多情景,使我就、觉得,太爷、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
我暗想,太爷、太奶,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一路上,爸爸将车开得平稳,也许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
一个时,我们来到公墓的山脚下的空地中停满大的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
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
偶尔,惊闻刺耳的爆竹,嫩绿的草从土里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
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
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的。
我们四人找到太爷的公墓,摆好供品,鲜花和香炉。
爸爸教我点好三柱香并行跪拜礼。
我的思绪便随着爸爸点好的纸钱飘逸。
由于纸钱多,爷爷又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
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一些燃烧着的纸钱,同时说:“我爷爷、奶奶腿脚不好,你们(注:你们指孤魂野鬼)别跟他们抢。
”我的眼泪差一点流下来。
火烧得很旺,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
这暖和好比是来自太爷的拥抱。
我心里默记着……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去将纸元宝点燃,我虽没能说上几句话,但我内心对太爷还是挺想念的,也许是血浓与水的缘故吧!我主动拿着扫把将公墓院打扫一番。
清明时节随笔清明时节随笔(通用30篇)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清明时节随笔(通用3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时节随笔1清明已到,桃花、杏花都已开满了树,柳树、杨树也都已发芽,天气暖和了。
人们的衣服渐渐减了不少,尤其是孩子们身上是挂不住衣服的,他们早早的褪去了厚厚的棉衣,把优美的线条尽量的展现,春天的美丽早早的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来了。
活泼、潇洒,青春的朝气穿透他们的皮肤,从他们的脸上、肢体上、行动上,潇洒的表现出来。
在这春天萌发的时节,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雨,人们带好了雨具,衣服穿的都不多,已是春暖花开了吗,谁也不想把这春天刚刚带给他们的、让人们能有一个表现自己美丽的机会丢掉。
只要淋不湿天气是不会太冷的——人们都是这么想的。
上班的路上,人们依旧的匆匆忙忙,相识的打个招呼,不相识的努力的前行。
刚开始只是觉得天阴沉沉的,身上感觉有点冷,不过不太严重。
走着走着,眼前一晃,脸上一凉,心中一惊。
定睛四处一看:天没有下雨到下起雪来了,看看四周,雪片倒还挺大的。
嗨,天气真怪,都已是清明时节了天还下雪。
但落下的速度不似冬天的那样快,在空中转着圈,落到地上就没有了。
也就找不到了,脚下走着心中想着,只顾朝前走路。
脸上感到湿漉漉的,一看不知什么时候雪变成了细雨,看看表没有超过三分钟。
来到了学校,人们相见的首件事就是争相告知:“下雪啦下雪啦”最活泼、最高兴的是学生们,他们都在想告着自己的“惊奇发现”。
在人们感到惊奇中、在人们的相告中上课铃响了。
学生们都跑回了教室,老师们在准备上课,雪的影子在人们的口中消失了。
留下来的只是瑟瑟发抖的身体。
天更黑了,开完例会,在楼道里向外一看:哇!好大的雪.这次,雪花犹如漫天飞舞的柳絮,雪花也顾不上在空中跳舞、打转了,都在匆匆忙忙得赶紧落下来,寻找自己落地的好时机好位置,雪的亮光直遮人的眼。
清明的随笔关于清明的随笔(通用24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的随笔(通用2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的随笔篇1星期四,是一个令我难忘又感动的日子,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特殊的?只是一个平凡而并不特殊的星期四罢了!但是我并不觉得,因为我们去扫墓了,在这一下午,天气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下午,我们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来到了烈士陵园,一开始,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可是渐渐的同学们的笑声、说话声越来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纪念碑!老师说,接着同学们的兴致又高了起来,虽然不少人又想开始说话,但是人人都知道,进了庄严的陵园不能说话,要肃静的。
进了陵园,我们看到的虽然还是以前的陵园,但是这里的许多松树,经过了风吹雨打,没有人打理,依然长的这么直,这么高,这么绿,这就像是烈士的精神!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是啊,多么强劲的8个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更是闪闪发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许多许多,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有幸福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好,烈士们安息吧!走到无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热了,他们不知道是谁,也不曾有许多人来看望他们,想到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献给那些无名烈士,为国牺牲,你们死的光荣,死的壮烈。
后面是纪念堂,纪念堂门口有一副对联,御寇杀敌英雄事迹千秋颂,抛头撒血烈士芳名万古传。
进了纪念堂,里面记载着那些日寇可恶的行为,竟然使用枪杀酷刑等行为,来严刑逼供,哼!真想把这些日寇从图片上拽下来,破口大骂一顿。
在返回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坚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难道你不感动吗?现在的社会,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真是处处都有。
清明的随笔篇2又一年的清明如期而至,上坟的人们不约而同的走向自家祖辈的坟头。
在那里跪在坟前烧上几沓所谓阴间能花的纸币,献上几盘逝者生前爱吃的食物,等到纸币烧成灰烬,再倒上一圈子的典酒,末了,磕上几个头,坟就这样上完了。
清明节的随笔作文(精选8篇)清明随笔作文600字篇一三月的风弥漫着春天的香味,从田野间飘过,从清泉边流过。
绵长的细雨打湿了四月的大地。
不知不觉中我们又迎来了今年的清明。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清明节后雨水渐渐多了起来,是大地万物生长的好季节。
田间地头那一片拔节的嫩绿;河岸水堤边那一树惹人的新绿。
蒙蒙细雨洗净了大地。
牧童的短笛吹响了乡间劳作的序曲。
笛音悠悠从牛背上跃过飘入我的心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在这一天回到乡间轻轻拭去身上的尘垢,同时也拭去心灵的那些繁俗。
心与乡村紧紧的贴在一起,饮着故乡的酒缅怀远去的故人。
寄托那份酒醉方知情更浓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节,让我想起更多的人,更多的事。
过去的一年伤痛曾打湿了记忆,过去的一年悲怆曾惹哭了岁月。
清明节到了,不知道天堂的他们是不是依旧注视着这片土地,这片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同时也送走了他们生命的土地。
都说清明的雨是故人的眼泪。
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或许我们的眼泪和着他们的眼泪早在去年的五月已经风干了。
川西平原的油菜花前断日子刚刚开过,一片一片的金黄迷人的眼,这几天下了几天的雨,花已经落空了。
我常常为了去年看花的人而暗自神伤。
谁曾知道去年灿烂的油菜花竟是他们看到的最后一次。
也许故乡的菜花香会飘到天堂,让花香带去对他们的思念。
远处笛音又起,哀怨,朦胧又迷离。
天国的那一串相思也在这一方土地搁浅。
每年清明,每年五月思念如陈酒般浓烈。
清明随笔作文篇二当田野的花香气息弥漫开来,当如烟的春雨绵绵开来,当油菜花开得鲜艳明亮,映山红开得热热闹闹时,清明,就在我掰着指头算日子的时候,从我的指缝溜了出来。
清明扫墓祭祖是我们的古老传统,这时候大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纸钱、纸元宝等拿出来,开着车上山去,放鞭炮、烧纸钱、献花,有的还把舍不得喝的美酒拿出来。
关于清明随笔15篇关于清明随笔1天又下起了雨,撑起一把雨伞,漫步在小路上。
雨放肆地飞洒着,俯身吻着大地,万物都在接受雨的洗礼。
一直这样。
每次清明都是细雨相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出一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意画面。
这雨,晶莹剔透,像天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进人们的心头,勾起那缠绵的回忆。
沿着一条崎岖的山间小路,经过积木样的村民的房舍,踏过木板拼成的独木桥,错落有致,烟丝蒙绕的坟墓出现在眼前。
每年都要来这里,可每次来的感觉都不一样。
很小的时候,我只是被带着来凑热闹的,只是学着长辈们,在一块块石碑面前,双手合并,显于胸前,拱背三四次。
那时,我还根本不理解“死”的含义,也不明白“清明”的底蕴。
又大了一点,我是为了爬山才去扫墓的,又是随便做做的模式,便跑去摘松果、采青苔。
大了几岁,玩性被完全激发出来了,不再局限于采松果、摘杜鹃了,而是顺着山路往上爬,盼望看到更多的风景。
慢慢地,我变得懂事成熟了,开始帮助长辈做这办那,虽然有时还会帮倒忙,可我还是很快乐。
如今,我已是初中生了,办事也是井井有条。
插香、摆贡品等,我都是抢着干。
我也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沉吟。
我喜欢抬头,透过黑压压的电线,看那灰蒙蒙的天。
它让我轻松很多,惆怅与失落,无尽感慨。
一切就好像轮回般朦胧,心动渐渐地失控……成长也是一直轮回,让我们带着过去的记忆与今天的努力走向美好的明天吧。
关于清明随笔2青春的芽苞虽是短暂,在那忧伤的清明节前,凋谢枝头,令人叹惋,可是啊,春天的凋零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涅槃,更高层次的再生哟!和着清风晾晒,脱其嫩稚,伴着炊烟杀青,敛其丰腴。
拾一堆山竹,再添一把松针,燃起篝火烘焙,烟温香暖中出落成纤纤美人,婷婷玉立,含而默默,始为上品中之佳品!佳品中之绝品也!在春后的时节,烧一壶清泉,把她冲泡,未见其形已闻其香!暗香氤氲,袅袅娜娜。
看其形,观其姿,叹其舞,惊其颜,仪态万千,风情万种!鲜活一波春水,清绿一片心空!啜一口清甜,闻一丝香远!关于清明随笔3最近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总有种窒息的感觉,回想起前日里的轻松,内心深处又徒增了许多悔意。
清明节随笔清明节随笔精选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
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清明节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随笔1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从我记事开始,每逢清明,我总是随着爸爸妈妈坐车到乡下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
一路上,爸爸妈妈的心情总是有些沉重,所以,我也没多有多说话,便朝窗外望去。
天空灰蒙蒙的,飘洒着丝丝细雨,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仿佛老天也知道到了清明,怀着沉痛的心情,洒着泪水来和我们一起怀念逝去的亲人。
来到墓地,爸爸妈妈便把白花挂在爷爷奶奶的坟上,并烧上香和纸钱,然后,拜了几拜:祈求爷爷奶奶的在天之灵能保佑我们全家幸福、安康,更是捎去一份对亲人的思念。
每当此时,我总会想爷爷奶奶慈祥的面庞,禁不住泪流满面……我家祖坟的旁边还葬有一位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战争的革命先烈,爸爸曾经说过这位战士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人们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村里的人就把他安葬在这里,每年清明时,我们也去给他扫墓。
扫完祖墓,我来到了战士的墓前,给他的坟上插上白花,烧上香和纸钱,并深深的鞠了一躬,希望这位老英雄在地下安息。
清明节随笔2冬天过去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清明节又要来到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等,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去年的清明节,我和舅舅一家在荟萃湖划船的事情。
走在去荟萃湖的路上,到处能听到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公路两边的柳枝不知什么时候钻出了绿芽,人们漫步在湖边,春风拂来惬意极了,我们来到了湖边,租了一只船,大家在为谁来划船拿不定主意,我提议:“咱们剪子、包袱、锤,输了的两个划船。
清明节随笔5篇(篇一)山清水明,天清地明。
大抵以清明来形容的,似乎都给人以恬静舒适的感觉。
刀耕火种,四季勤劳。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确定何时播种,又何时去收成。
斯时,清明便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
然,清明又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古代,清明节就与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一同列为“八节”。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看来,清明节自古就是很有分量的节日。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似乎多了一重特定的内涵。
这在24节气里可谓特点鲜明。
我佩服先人们对传统节日,以及节气的定位。
能这样让人们拥有纪念、庆典、祭祀、以及憧憬融为一体,不可不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龙江的清明节,其实还是有自己的习惯的。
从松嫩平原到北国兴安,此时色彩虽然不够艳丽,却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多了些许希望。
踏青习俗,大概就是源于此了。
大地返青,春色正浓。
故乡把踏青叫做春游,其实也和当地的习俗有关。
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学校都组织学生们去八里外黄土山进行春游,准备了好多写有铅笔、橡皮或者本子类的纸条,藏在山上,让大家去寻找。
找到后,就去老师那里换得指定的礼物。
那时,清明节不仅是我们放飞身心、投入自然的春游,更是我们的寻宝节。
每每想起,都感慨不已。
其实,无论是节气还是节日,给我们怀念的,不就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吗?放风筝是龙江清明期间的一大习俗。
我童年里的清明,除了知道大人们要去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烧纸外,自己也知道用风筝同天空说话了。
大平原的风筝其实在春节后就开始了。
但清明节前后,放得相对多了一些,这也是事实。
这个时候,天空与大地不仅是风筝,更是人们的心情了。
所以,我说天空也过节,就是指这个时候的风筝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大平原的风筝始终飞得很高,独清明时,却显得有一些惆怅。
可小时候,自己却感受不到这一点,只顾与风筝的影子一同逍遥罢了。
春阳照临,春雨飞洒。
清明时节,植树也是清明节时的传统。
至于这个传统多久了,不重要。
关于清明随笔(15篇)关于清明随笔1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我掬起春天第一片思念,捧送您永远的寂寞,在这个无雨的清明时节。
一副宣纸点缀出众多景色,却再也唤不回那一缕幽魂。
山一程,水一程,走一程,停一程,在我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您那颗普通的灵魂早已走得很远很远,再也没有归期,也再也没有回程。
没有人知道,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时光轻飘飘匆匆飞逝,没有谁能成为谁的永久。
柳已抽绿,春已来到,只有那颗沧桑的心还在寻寻觅觅,无处释怀,无处寄托。
关于清明随笔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当清明节我都会想起这首诗,而我家乡的习俗却截然不同。
每到清明节,不管你多忙都必须得赶回来给自己的亲人烧纸钱,祭拜,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就是对祖先大不敬。
清明节一早,家家赶做祭拜品,我们家也不例外,爸爸妈妈做东西,我就在旁边打下手,妈妈做的都可漂亮了,有什么“万事兴,一笑仙等”。
祭拜品做完了,该包纸钱了,他们把一大堆的纸钱十张十张的包了起来,然后又把它晒在太阳下面晒干,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晒干呢?妈妈笑了笑说:“不晒干怎么好烧呢。
”在晒纸钱时也要吃饭,吃饭前要“叫饭”,就是把饭什么的都准备好后,叫死去的亲人来“吃饭”。
说是吃,其实这也是一种礼仪罢了。
他们吃完“饭”后,未满12岁的小孩能吃他们吃的饭,要重新盛饭。
饭也吃完了,纸钱也晒干了,是时候出发去给他们祭拜了。
我们来到祖宗的坟前扫墓,然后把祭拜品放在祖宗坟前,然后边烧纸钱,边放炮。
祭拜后,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情形。
清明节,我们家乡的清明节,真是有趣。
关于清明随笔3青春的芽苞虽是短暂,在那忧伤的清明节前,凋谢枝头,令人叹惋,可是啊,春天的凋零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涅槃,更高层次的再生哟!和着清风晾晒,脱其嫩稚,伴着炊烟杀青,敛其丰腴。
拾一堆山竹,再添一把松针,燃起篝火烘焙,烟温香暖中出落成纤纤美人,婷婷玉立,含而默默,始为上品中之佳品!佳品中之绝品也!在春后的时节,烧一壶清泉,把她冲泡,未见其形已闻其香!暗香氤氲,袅袅娜娜。
清明的随笔(通用15篇)清明的随笔1祭祖,是清明节中客家人不行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乐声,有狗吠声。
起床洗漱过后,才发觉,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预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
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
爷爷奶奶也已经预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瞬间已经到了七点半。
我们匆忙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相互问候,寒暄。
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全部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
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愿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愿老人;同辈们见面后,互相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愿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愿,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预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尊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
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
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香。
〞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
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即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
〞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鞭炮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
整个村庄都沉醉在快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盼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传统的祭拜仪式,寄予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通过这次祭祖仪式让我领悟了客家人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导读】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的怀念。
于是,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而且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坐在电脑旁边,回想起白天上坟祭祀先人的点点滴滴,忧伤便悄然走进我的心头!
年年岁岁清明去,岁岁年年情依旧!关于清明节,千百年来,早已就成了我们中国人们一种祭祀祖先,扫墓怀古的节日!
清明节又别称寒食节,相传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民间也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就是对清明节气最好的佐证。
而后,因为清明与寒食的日子较为接近,逐渐,清明与寒就食合二为一,于是,便使得清明原来的意义又多了一层含义。
寒食是我国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而现在的清明节,主要也就是最早寒食节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