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自动化测试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4
FCID-2200燃料电池内阻在线测试仪操作说明书CANRS232USB2.0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407实验室Lab407 Automation Department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频率:1Hz –100kHz测试频率输出准确度:0.1%测试信号输出幅值:0.1Arms -15Arms测试信号输出精度:0.1%测试参数:R、X、|Z|、θ测试精度: 0.1%自动测试/手动测试1 安装使用须知感谢您使用本产品,使用之前请自习阅读本章,您将会了解到以下内容:▽电源要求▽操作环境▽清洗1.1 电源要求燃料电池内阻在线测试仪的正常工作所需电源条件如下:☆电压:220VAC☆频率:50Hz◆注意:为防止击穿,请接好电源地线。
1.2 操作环境燃料电池内阻在线测试仪只需在室温下操作即可。
1.3 清洗为了防止电击危险,在清洁前请将电源线拔下。
请使用干净布蘸少许清水进行外壳和面板的清洗。
◆注意:不可清洁仪器内部。
2 概述通过本章,您将了解到以下内容:▽引言▽主要规格▽主要功能▽测试原理2.1 引言燃料电池内阻在线测试仪通过对燃料电池堆输入指定的激励源频率和幅值大小,然后通过对电池的电压的幅值、相位、频率和电流的大小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燃料电池的内阻的大小。
仪器可以选择的激励源的频率范围为0~100KHz,每次可实时采集的数据最多可达到40组,可同时采集相位(P)、电压(U)、电流(I)的值,可达到0.1%的准确度,使得本仪器可满足实验测量的需求。
2.2 主要规格☆测量的参数:相位(P)、电压(U)、电流(I)☆测试的频率:0~100KHz☆测试的精度:±0.1%☆触发方式:旋钮、按键、触屏。
Network USB 用户手册Ver 1.3阿谱斯(上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变更记录版权声明为确保您安全、高效、正确的掌握操作方法,在使用RPUSH NetworkUSB前请先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调整、测试和操作。
版权所有:阿谱斯(上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对内容进行复制、转载和摘编。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目录第一部分产品及通用接口 (4)1.1 产品概述 (4)1.2 前面板 (4)1.3 后面板 (5)1.4 支持的操作系统: (5)第二部分硬件主要性能 (7)2.1 电气绝缘性能 (7)2.2 机械性能 (7)2.3 电磁兼容性 (7)2.4 安全性能 (8)2.5 功率消耗 (8)2.6 工作环境 (8)第三部分数据接口定义 (9)3.1 电源接口 (9)3.2 以太网口 (9)3.3 USB接口 (9)第四部分NetworkUSB快速使用向导 (10)4.1 支持操作系统:Window系列/Linux系列 (10)4.2 软件安装及测试 (10)4.2.1 硬件准备 (10)4.2.2 软件准备 (11)4.2.3 设备配置 (13)4.2.4 测试 (16)4.2.5断开 (17)4.2.6 辅助功能 (17)4.2.7 安全功能设置 (18)4.2.8 外部Hub模式外设支持与设定 (19)4.2.9 智能Android设备高级功能(仅Pro系列、NEO系列支持) (20)第五部分详细功能配置 (21)5.1 如何配置安全访问控制? (21)5.2 如何更改分组? (22)5.3 如何添加静态路由? (23)5.4 如何从后台强制断开已联接的组? (24)5.5 如何强制断开被占用的组或端口? (25)5.6 如何升级固件? (25)5.7 如何使用命令对设备及端口进行操作? (26)5.8 如何对端口进行电源控制操作(模拟人工插拔)? (26)5.9 如何启用加密传输? (27)5.10 如何避免相同串号的设备导致windows异常? (27)第六部分常见问题及解答 (29)第七部分安全警告 (33)第八部分技术支持 (34)第一部分产品及通用接口1.1 产品概述RPUSH NetworkUSB产品是基于软硬件一体的网络型USB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或传输USB数据到运行诸如VMware ESX Server等虚拟机上。
选择RF或微波功率传感器/功率计应用指南引言从普及的手机到完善的雷达系统,功率测量是任何RF或微波产品开发周期的基础。
毫不奇怪的是,除了应用以外,调制范围和复用方式变化也非常大。
这种情况再加上以前为高端分析仪预留的功率计中提供的各种新功能,使得RF或微波功率测量系统的选择比以前更加复杂。
由于制造商产品技术资料中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数据变化很大,因此在制订采购决策前,评价功率传感器的最佳途径是进行对照比较。
本应用指南将介绍购买USB功率传感器时要考虑的部分因素。
应用指南图1. 泰克PSM功率计多路径方框图。
RF输入处理器要考虑的基本因素选择USB功率传感器涉及许多与传统功率计和传感器相同的指标,频率范围、动态范围、准确度、清零和校准、测量速度和触发等因素对选型过程仍至关重要。
频率范围- 率传感器的频率范围非常广,覆盖从几kHz 到110 GHz的频率范围。
最常用的频率范围是6 GHz -20 GHz。
由于功率传感器是宽带检测器,因此它们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检测输入上所有RF功率。
传感器内部存储的校准表会考虑传感器的频响变化。
动态范围- 态范围是传感器能够进行实用测量的功率范围。
这个范围取决于采用的传感器技术类型。
基于二极管的传感器动态范围最宽,通常在-60 dBm - +20 dBm 或更高。
宽动态范围与快速响应时间相结合,使二极管成为大多数应用首选的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校正因数及使用多条二极管路径,二极管传感器把二极管的实用范围扩展到平方律区域之外,实现宽动态范围。
在使用多条路径时,在这些路径之间切换使用的方法可能会影响线性度。
大多数传感器一次测量一条路径,在某个门限上切换,一般是在范围中点周围。
这个跳变点变成潜在的不连续点或粘滞值,可能会导致非线性度或测量延迟。
泰克功率计同时连续数字化两条路径,在跳变点上使用加权后的平均值。
这可以在多条测量通道之间实现平滑连续跳变,在所有时间提供传感器的动态范围,而没有不连续点。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Jan. 2024Vol. 47 No. 22024年1月15日第47卷第2期0 引 言光模块是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可以用于实现光纤通信和无线光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移动通信、军事、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通过将数据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输,光模块可以实现高速、长距离、大容量、高质量的数据传输,从而满足人们对信息通信不断增长的需求[1]。
I 2C 通信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集成电路之间的通信,也称为二线制串行总线[2]。
在光模块中,I 2C 通信具有重要作用,主机通过它实现对光模块的故障监测和诊断,了解光模块的工作状态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或更换[3]。
同时主机还可以通过I 2C 通信控制光模块的参数和设置,实现在线升级固件等[4]。
I 2C 支持多个光模块的串行连接,可以方便地实现光模块之间的串行连接和控制,简化系统的结构和控制[5]。
XFP 、SFP+光模块一般采用SFF8472协议[6];SFP28或QSFP28光模块一般采用8636协议[7];QSFP 、QSFP+、QSFP‐DD 一般采用CMIS 协议[8];另外还有QSFP 协议、SFP‐DD 协议、SFF8077协议[9]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光模块。
这些协议中针对I 2C 通信方式都做了明确的要求。
不同协议规定模块有不同的设备地址,比如:8472协议有两个设备地址A0、A2;而8636协议有一个设备地址A0。
另外,不同协议还规定了不同的页选、密码输入区域、用户可写区等。
本文设计一套测试系统,可兼容不同的协议,针对I 2C 相关性能进行测试。
通过PC 上位机控制示波器和I 2C 测试工装实现自动化测试。
本文设计了一套I 2C 指令字符编码规则,通过解析指令将可执行的高低信号序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24.02.018引用格式:王安忆,王衡,王洪义,等.光模块I 2C 通信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4,47(2):95‐99.光模块I 2C 通信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王安忆, 王 衡, 王洪义, 王 麟(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摘 要: 光模块是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不同速率、不同封装的光模块均需通过I 2C 通信方式与主机进行监控数据交换,并实时执行主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因此介绍一种针对光模块I 2C 通信的测试系统。
USB2.0接口传输的FPGA控制与实现易春莉;张彦军;王瑾琪;张凯琳;刘利生【期刊名称】《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年(卷),期】2011(038)006【摘要】从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3个方面阐述了USB2.0接口传输的FPGA控制与实现的设计方法.FPGA作为硬件设计中的主控芯片,完成了对USB接口芯片FT245R的通信控制、SRAM的读写操作等.通过USB驱动连接应用程序和底层硬件,实现了上位机中数据的发送、显示与存储.测试结果表明,FPGA 通过USB接口实现了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The FPGA control of the USB2.0 transmission was expounded from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The FPGA as a main chip in hardware design answers for communication control of FT245 R interface chip and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data to SRAM;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pplication program and underling hardware via USB driver can achieve dada sending and displaying and storage in the host compu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FPGA can benefit high-speed data transfer via the USB interface.【总页数】3页(P733-735)【作者】易春莉;张彦军;王瑾琪;张凯琳;刘利生【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9【相关文献】B2.0接口传输的FPGA控制与实现 [J], 张世伟;印世平;何运桃B2.0接口传输的FPGA控制系统——由PC机控制8乘8点实现五子棋游戏[J], 王振红;王子龙;金晓文;蔡昕茏;齐林;崔伯栋;张振佳3.RMII接口到UTOPIAII接口数据传输通道的FPGA实现 [J], 王荣健4.基于USB2.0的半导体激光雷达数据传输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J], 朱勇;王省书;胡春生B2.0控制器CY7C68013与FPGA接口的Verilog HDL实现 [J], 谭安菊;龚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Infiniium 9000系列示波器的从物理层到协议层USB2.0的测试方案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马卓凡概述自从1995年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诞生起,由于USB接口的简单易用、支持热插拔、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的电子产品中,USB堪称是PC平台上最成功的I/O技术,除PC及外设外,也成为打印机、手机及各种消费电子产品标准的扩展接口。
USB标准规范历经多年的发展从第一代的1.0 Low Speed/1.1 Full Speed,演进到2.0 High Speed标准,补充标准On-The-Go(OTG)允许便携设备之间直接交换数据,在2008年底USB 3.0 Super Speed规范也已经发布。
这些接口标准都是向下兼容的,接口速度也由1.5Mbps,12Mbps,480Mbps发展到5Gbps。
随着接口传输速度的提高,对于设计和开发者来说,信号完整性的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另外以串行的传输结构,在协议层和互操作方面也有更大的挑战。
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实施者论坛)制定了一致性测试规范,在电气层面、功能层面、互操作层面规定认证测试方案,并授权测试实验室认证测试,USB相关产品通过测试取得USB徽标的认证。
这就要求USB开发人员能够在实验室研发阶段,进行满足一致性规范要求的预测试,及早的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加快产品的量产速度。
本文介绍了基于集示波器和协议分析功能为一身的安捷伦Infiniium 9000系列示波器用来测试和分析USB2.0物理电气层和协议层的完整解决方案*。
USB 2.0基本规范USB 2.0规范定义了三种信号速率,分别是低速,全速和高速,电气特性如表1所示:速率幅度上升时间**低速(Low Speed) 1.5 Mb/s 3.3 V 75 ns - 300 ns全速(Full Speed) 12 Mb/s 3.3 V 4 ns – 20 ns高速(High Speed) 480 Mb/s 400 mV 500 ps表1 USB 2.0电气特性规范*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介绍针对USB2.0总线的测试方案,USB3.0的测试方案另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