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IC卡检验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22.50 KB
- 文档页数:4
ic卡标准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即集成电路卡,是一种具有集成电路芯片的智能卡,它可以存储和处理数据,并具有安全认证和加密功能。
IC卡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交通、医疗等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IC卡的标准化对于保障用户权益、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IC卡的物理标准包括尺寸、外观和接口等方面。
根据国际标准ISO/IEC 7816,IC卡的尺寸为85.60mm×53.98mm×0.76mm,外观采用白色塑料卡片,表面平整无划痕。
而IC卡的接口标准主要包括接触式接口和非接触式接口两种形式,分别对应金属接点和射频天线,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其次,IC卡的逻辑标准涉及数据存储、指令集和安全认证等方面。
IC卡的数据存储标准按照ISO/IEC 7816-4规定,采用文件系统进行组织管理,包括主文件、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等,以满足应用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求。
指令集标准定义了IC卡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包括数据传输指令、安全认证指令等,确保IC卡与终端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
再次,IC卡的安全标准是保障IC卡应用安全的重要保障。
IC 卡安全标准包括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方面。
物理安全主要指IC卡芯片的封装和防护,防止芯片被非法读取或篡改。
逻辑安全包括数据加密、认证机制和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障IC卡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应用安全则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设计的安全机制,如金融交易安全、身份认证安全等。
最后,IC卡的标准化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厂商和研究机构等。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IC卡标准化工作的引导和监督,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行业协会应组织各方力量,推动IC卡标准化工作的进展,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厂商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工作,为IC卡的标准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IC卡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IC卡行业的健康发展。
IC卡简介关键字:IC卡 ID卡接触式IC卡感应式IC卡射频IC卡电话IC卡IC Card 又有时称为 Smart Card.它是先将IC封装成module,然后嵌入到PVC等类型的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卡片上得到的。
根据其与外部通信方式可以分成两类: 接触式IC 卡,射频IC卡。
一、接触式IC卡接触式IC卡通过触点与外界实现电气接触进行数据交换.其物理、电气特性应遵循ISO7816-1/2/3协议。
ISO7816-1/2/3详细描述了接触式IC卡的物理尺寸、卡触点功能、通信协议等物理、电气规范。
根据接触式IC卡的数据加密情况可以将接触式IC卡大致分为三类:存储卡、简单加密逻辑卡、CPU卡。
1、存储卡实际上就是普通的EEPROM,不过是封装成module嵌入到卡片上了而已。
只要实现电气接触就可以对其内部数据进行无条件访问(当然需要根据该型号EEPROM的电气规范了)。
这种卡安全性几乎为0,所以只能用于一些对安全性不作要求的场合。
2、带简单加密逻辑的IC卡内部除了常见的EEPROM/EPROM/ROM类型的存储器外,还带有一专门设计的加密逻辑电路,用以防护敏感嘈?数据区。
通常是两个字节的口令字,口令字以明文的形式递交给卡片,卡片效验通过后才允许对保护数据区访问。
3、至于CPU卡当然其内部有一内嵌CPU了,这种卡一般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DES、RSA 等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保护。
为了加快数据交换的速度,往往还拥有内嵌的RSA算法协处理器等。
CPU卡的CPU一般为8031/51系列单片机的内核,也有采用其他内核的。
卡内通常有一固化的COS(卡片操作系统),实现卡内的数据管理。
这种卡进行密码效验时密码是不以明文出现在通信线上的。
另外为了提高其安全性以更适合于金融等应用场合,卡片的IC在设计时也采用了一些诸如总线加扰等反剖析措施,防止激光切割剖析?二、射频IC卡射频IC卡通过卡内的线圈与外界进行射频通信实现数据交换.这种IC卡有的带有内部电池,可以工作3年或是几年,也有的靠线圈的感应电流工作。
ISO/IEC 14443 标准简介2008/04/03 09:39第一部分:物理特性1.范围ISO/IEC14443的这一部分规定了邻近卡(PICC)的物理特性。
它应用于在耦合设备附近操作的ID-1型识别卡。
ISO/IEC14443的这一部分应与正在制定的ISO/IEC14443后续部分关联使用。
2.标准引用下列标准中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ISO/IEC14443这一部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最新版本标准的可能性。
ISO和IEC的成员修订当前有效国际标准的纪录。
ISO/IEC7810:1995,识别卡——物理特性。
ISO/IEC10373,识别卡——测试方法。
3.定义,缩略语和符号3.1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ISO/IEC14443的这一部分:3.1.1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s)(IC):用于执行处理和/或存储功能的电子器件。
3.1.2无触点的Contactless:完成与卡的信号交换和给卡提供能量,而无需使用微电元件(即:从外部接口设备到卡上的集成电路之间没有直接路径)。
3.1.3无触点集成电路卡Contactlessintegratedcircuit(s)card:一种ID-1型卡类型(如ISO/IEC7810中所规定),在它上面有集成电路,并且与集成电路的通信是用无触点的方式完成的。
3.1.4邻近卡Proximitycard(PICC)一种ID-1型卡,在它上面有集成电路和耦合工具,并且与集成电路的通信是通过与邻近耦合设备电感耦合完成的。
3.1.5邻近耦合设备Proximitycouplingdevice(PCD)用电感耦合给邻近卡提供能量并控制与邻近卡的数据交换的读/写设备。
4.物理特性4.1一般特性邻近卡应有根据ISO/IEC7810中规定的ID-1型卡的规格的物理特性。
4.2尺寸邻近卡的额定尺寸应是ISO/IEC7810中规定的ID-1型卡的尺寸。
接触型IC卡的国际标准
1. 物理特性符合ISO7816:1987中规定的各类识别卡的物理特性和ISO7813中规定的金融交易卡的全部尺寸要求,此外还应符合国际标准ISO7816— 1:1987规定的附加特性、机械强度和静电测试方法。
2.触点尺寸与位置。
应符合国际标准ISO7816—2:1988中的规定。
3.电信号与传输协议。
IC卡与接口设备之间电源及信息交换应符合ISO/IEC7816— 3:1989的规定。
4.行业间交换用命令。
有相应的国际标准ISO/IEC7816—4:1994。
但该版本尚未正式通过。
5.应用标识符的编号系统和注册过程应符合国际标准ISO/IEC7816— 5:1994中的规定。
感应式智能卡的国际标准有:ISO\IEC10536-1:1992、ISO\IEC10536-2:1995、ISO\IECDIS10536-3:1995、ISO14443-2等。
接触式ic卡国际标准接触式IC卡(Contact IC Card)是一种集成电路卡片,它具有与读卡器通过金属接触来传输数据的特性。
接触式IC卡国际标准是为了保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接触式IC卡在使用和交互方面具有一致性而制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IC卡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通信协议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于推动全球接触式IC卡的发展和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接触式IC卡国际标准对于IC卡的物理特性进行了规定。
这包括IC卡的尺寸、外观、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这些规定,不同厂家生产的IC卡可以保证在尺寸和外观上具有一致性,从而方便读卡器的读取和识别。
同时,这也为IC卡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使得IC卡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身份识别等领域。
其次,接触式IC卡国际标准还规定了IC卡的电气特性。
这些规定包括IC卡的供电电压、功耗、通信速率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这些规定,不同厂家生产的IC卡可以在电气特性上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IC卡与读卡器之间的稳定通信和数据传输。
此外,接触式IC卡国际标准还规定了IC卡与读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
这些通信协议包括指令集、数据传输格式、错误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这些规定,不同厂家生产的IC卡和读卡器可以在通信协议上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IC卡与读卡器之间的互操作性,使得IC卡可以在不同的读卡器上使用。
最后,接触式IC卡国际标准还规定了IC卡的应用领域。
这些规定包括金融、交通、身份识别等领域的应用要求。
通过这些规定,不同领域的应用可以对IC卡的功能和安全性进行统一要求,从而保证了IC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一致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接触式IC卡国际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全球接触式IC卡的发展和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标准为IC卡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通信协议以及应用领域提供了统一的规定,保证了不同厂家生产的IC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同时,这也为IC卡在金融、交通、身份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推动了IC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V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11月目录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 (4)3.1 居民健康卡(Residents Health Card) (4)3.2 芯片Chip (4)3.3 卡片操作系统(COS)Card Operating System (4)3.4 终端设备Terminal (4)4 检测环境 (5)5 检测内容 (6)5.1 单项检测 (6)5.2 综合检测 (7)6 检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工作温度上、下限 (11)6.2 表面印刷符合性测试 (11)6.3 随机数随机特性 (12)6.4 居民健康卡用户卡COS检测 (12)6.5 设备检测 (41)1 适用范围本规范主要规定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包括居民健康卡用户卡芯片、COS、卡封装及读写终端设备相关技术指标的检测。
本规范适用于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应用相关的设计、制造、管理、发行以及应用系统的研制、开发、集成和检测等单位和部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4916 识别卡物理特性GB/T 18239-2000 集成电路(IC)卡读写机通用规范GB/T 17554.1 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Fc:振动(正弦)GB/T 4857.2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冲击(浪涌)抗扰度试验。
门禁实验(接触式IC卡)设计要求:1、自动识别用户身份(ID)。
2、显示、修改ID号。
实现方案:1、使用8279显示。
2、利用接触式IC卡模块存储个人信息。
实验设备:单片机实验台(CPU挂箱、接口挂箱)或EL-MUT-III、EL-8051-III实验箱。
实验模块:接触式IC卡模块系统接线:1、用串口电缆将串口(DB9与计算机的COM相连。
应用模块接线:1、用导线将试验台(箱)上的8255CS 与CS0相连。
2、用导线将试验台(箱)上的8255的PA0 与模块上的IO相连。
3、用导线将试验台(箱)上8255的PB0 与模块上的CLK相连。
4、用导线将试验台(箱)CPU板上的INT0 与模块上的SW相连。
5、用导线将试验台(箱)CPU板上的INT1 与Pulse的P-相连。
6、用导线将试验台(箱)CPU板上的P1.0 与模块上的POWER相连。
7、用导线将试验台(箱)CPU板上的P1.1 与发光二极管L1的输入LED1相连。
8、用导线将试验台(箱)上RL10—RL17 (系统键盘)与RL0—RL7(系统8279)对应相连。
9、用导线将试验台(箱)上KA10—KA12(系统键盘)与KA0—KA2(系统8279)对应相连。
实验现象观察:1、首先检查连线,保证连线正确。
2、试验台(箱)连接上位机并运行gate.c(根据需要可单步运行、单步跟踪、设置断点),将IC卡片插入读卡器,发光二极管L1点亮并延时大约2秒熄灭(灯亮代表门开启;熄灭代表门关闭),可以通过键盘输入、修改用户ID号。
一般ID号是6位数字,输入完成后轻按Pules按键,LED数码管显示‘OOOOOO’,表示正确完成刷新,显示‘FFFFFF’,表示刷新操作失败,可重新按键Pulse再次刷新,直至成功。
第1页。
ISO/IEC 14443 标准简介2008/04/03 09:39第一部分:物理特性1.范围ISO/IEC14443的这一部分规定了邻近卡(PICC)的物理特性。
它应用于在耦合设备附近操作的ID-1型识别卡。
ISO/IEC14443的这一部分应与正在制定的ISO/IEC14443后续部分关联使用。
2.标准引用下列标准中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ISO/IEC14443这一部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最新版本标准的可能性。
ISO和IEC的成员修订当前有效国际标准的纪录。
ISO/IEC7810:1995,识别卡——物理特性。
ISO/IEC10373,识别卡——测试方法。
3.定义,缩略语和符号3.1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ISO/IEC14443的这一部分:3.1.1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s)(IC):用于执行处理和/或存储功能的电子器件。
3.1.2无触点的Contactless:完成与卡的信号交换和给卡提供能量,而无需使用微电元件(即:从外部接口设备到卡上的集成电路之间没有直接路径)。
3.1.3无触点集成电路卡Contactlessintegratedcircuit(s)card:一种ID-1型卡类型(如ISO/IEC7810中所规定),在它上面有集成电路,并且与集成电路的通信是用无触点的方式完成的。
3.1.4邻近卡Proximitycard(PICC)一种ID-1型卡,在它上面有集成电路和耦合工具,并且与集成电路的通信是通过与邻近耦合设备电感耦合完成的。
3.1.5邻近耦合设备Proximitycouplingdevice(PCD)用电感耦合给邻近卡提供能量并控制与邻近卡的数据交换的读/写设备。
4.物理特性4.1一般特性邻近卡应有根据ISO/IEC7810中规定的ID-1型卡的规格的物理特性。
4.2尺寸邻近卡的额定尺寸应是ISO/IEC7810中规定的ID-1型卡的尺寸。
第3~4章 接触式IC 卡国际标准接触式IC 卡国际标准为ISO/IEC 7816。
共10部分:ISO/IEC 7816—1,物理特性。
ISO/IEC 7816—2,触点尺寸和位置。
ISO/IEC 7816—3,电信号和传输协议。
ISO/IEC 7816—4,行业间交换用命令。
ISO/IEC 78l 6—5,应用标识符的编号系统和注册过程ISO/IEC 78l 6—6,行业间数据元。
ISO/IEC 78l 6—7,关于结构化卡询问语言行业间命令ISO/IEC 7816—8,与安全有关的行业间命令。
ISO/IEC 7816—9,附加的行业间命令和复位应答。
ISO/IEC 7816—10,用于同步卡的电信号和复位应答本章介绍第1、2、3和第10部分,其余的部分在下一章中作专门介绍3.1 ISO7816-1 接触式IC 卡的物理特性所谓接触式IC 卡,就是在使用时,通过有形的金属电极触点将卡的集成电路与外部接口设备直接接触连接,提供集成电路工作的电源并进行数据交换的IC 卡。
其特点是在卡的表面有符合ISO/IEC 7816标准的多个金属触点。
3.2 ISO7816-2接触式IC 卡的触点尺寸和位置接触式IC 卡有8个触点,即集成电路引脚,从C1到C8,如图3.1所示。
国际标准ISO/IEC7816-2对接触式集成电路卡的触点尺寸和芯片位置以及功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图3.1 接触式IC 卡的触点位置IC 卡的电极膜片(即8个触点)既可安排在塑料基片的正面,也可安排在反面。
触点之间的排列顺序必须按图3.1所示排列。
各触点在卡基平面的几何尺寸、位置均以卡触点的接触面的左边沿和上边沿为基准边。
其触点的尺寸及位置如图3.1所示。
在ISO/IEC 7816-2中对每个触点的几何形状和最大面积虽然没有规定,但却规定了每个触点表面积的内切矩形面积不得小于2 mm×1.7 mm 。
各触点之间应相互隔离。
而相邻两个触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0.84 mm 。
cpu卡和ic卡行业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CPU卡和IC卡行业的标准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CPU卡和IC卡成为了数字化支付、身份认证、信息存储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而这些卡片在生产制造、技术规范以及市场需求方面都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行业标准,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并且能够与其他系统和设备进行兼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由引言、CPU卡行业的标准、IC卡行业的标准、CPU卡与IC卡行业的标准比较与对比分析以及结论五个部分组成。
其中,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整体框架并提出研究目的。
随后,我们将详细探讨CPU卡行业的标准、IC卡行业的标准,包括定义和作用以及国内外主要标准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个行业的标准对市场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比较它们之间在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上的差异。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展望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和总结。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解释CPU卡和IC卡行业的标准,通过分析其定义、作用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这两个行业的动态。
同时,在比较这两个行业标准时,我们将探讨它们在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上的差异,并分析制定标准过程中存在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最后,我们将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并给出相应的标准化工作建议。
通过本文内容的研究与分析,预计可以对CPU卡和IC卡行业标准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为该领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2. CPU卡行业的标准:2.1 定义和作用:CPU卡,即中央处理器卡,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的芯片卡。
它结合了存储卡和计算机芯片的功能,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存储。
CPU卡行业的标准主要包括对于CPU芯片、通信协议、数据存储与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CPU卡行业的标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CPU卡具有互操作性,可以相互通信和兼容。
地址:中国广东省四会市四会大道东63号
Add:63 Si Hui Road East,Sihui,Guangdong,China 电话(Tel):(86-758)3619003 传真(Fax):(86-758)3619013 邮编(Zip):526242
“明华澳汉”接触式IC卡检验标准
(部分内容)
1、范围
本文叙述了“明华澳汉”接触式IC卡的检验标准。
本文由四会市明华澳汉科技有限公司品质部负责解释。
本文属公司秘密,未经允许,不可外传。
2、引用标准
本公司所生产的接触式IC卡依据
ISO/IEC7816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ISO/IEC7810识别卡物理特性
ISO/IEC10373 识别卡测试方法
3、生产和检验环境
温度:23℃±3℃相对湿度:40%~60%
4、检验设备
千分尺、游标卡尺、塞规、拉力计(推力计)、、恒温恒湿箱、扭弯曲测试仪、IC卡读写器、电脑、相应的检测程序
5、物理特性及检验方法
5.1 卡体规格
用千分尺测量卡体厚度,用游标卡尺测量卡体的长度和宽度。
长度:85.47mm ~ 85.72mm
宽度:53.92mm ~ 54.03mm
厚度:0.76mm ±0.08mm
5.2 剥离力测试
用拉力计测量热合透明膜与卡体的剥离力。
在卡片上任取25mm宽的条形热合透明
地址:中国广东省四会市四会大道东63号
Add:63 Si Hui Road East,Sihui,Guangdong,China
电话(Tel):(86-758)3619003 传真(Fax):(86-758)3619013 邮编(Zip):526242
膜测定其剥离力,测定时拉伸力方向与卡片平面成90度角。
剥离力≥6N/cm。
测试方法如图所示:
图1剥离力特性的检验
5.3弯曲测试
用扭弯曲测试仪检测,按照ISO/IEC7816-1做抗弯曲试验;1000次弯曲试验后,卡基不应出现任何的破损。
长边(f)=2cm,短边(f)=1cm。
图2弯曲特性的检验
5.4扭曲测试
用扭弯曲测试仪检测,按照ISO/IEC7816-1做抗扭曲试验;1000次扭曲试验后,卡基不应出现任何的破损。
对其短边进行扭曲,交替变换方向,最大偏差15°±1°。
地址:中国广东省四会市四会大道东63号
Add:63 Si Hui Road East,Sihui,Guangdong,China
电话(Tel):(86-758)3619003 传真(Fax):(86-758)3619013 邮编(Zip):526242
图3扭曲特性的检验
5.5 翘曲度测量
用塞规测量,未打凸字的卡片的最高点至平面的垂直距离小于1.5mm,已打凸字的卡片
的最高点至平面的垂直距离小于2.5mm。
5.6边缘质量
边缘毛边凸起高度不得超过0.08mm。
5.7环境试验
A)-35℃B)+50℃C)+25℃和5%相对湿度D)+25℃和95%相对湿度在以上四种环境按顺序各放置1小时,在温度:23℃±3℃相对湿度:40%~60%环境中恢复24小时后,卡片的尺寸无变化。
5.8化学特性试验
A、5%的盐水溶液
B、5%的醋酸水溶液
C、60%的酒精水溶液
D、10%的糖水溶液
E、5%的碳酸钠溶液
F、50%的乙烯乙醇溶液不呈现任何对卡片的有害影响(不包括芯片
在内)。
6、芯片及读写性能检验方法
6.1平整度
芯片所有的触点及其附近的卡的表面之间在水平上的误差应小于0.1mm。
6.2 触点受压
用推力计(安装直径1mm的钢质珠形探头)垂直向芯片的各个触点施加1.5-2.0N的工
作压力,完毕后测试其读写性能。
地址:中国广东省四会市四会大道东63号
Add:63 Si Hui Road East,Sihui,Guangdong,China
电话(Tel):(86-758)3619003 传真(Fax):(86-758)3619013 邮编(Zip):526242
6.3 读写性能
A、卡片以2秒/1次连续插拨1000次后,读写性能正常、稳定。
B、卡片上的芯片触点受压试验后,读写性能正常、稳定。
C、卡片经过A)-35℃B)+50℃C)+25℃和5%相对湿度D)+25℃和95%相对湿度,以上四种环境放置1小时后,读写性能正常、稳定。
四会市明华澳汉科技有限公司
品质部(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