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进军南京的经过:金田起义:1851
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初建政权:1851年秋,太平天国攻占永安。
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建政权。
定都天京:从永安突围后北上,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高潮的表现:
政治: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军事:1856年,太平天国完成三大军事行动,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的情况:北伐西征东征背景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力量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 1856年,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
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 洪秀全挽救危局的主要措施:重建领导核心。
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洪秀全又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
总理朝政。
3.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包括哪些著名战役及结果:1858年,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1860年,破江南大营;向东拓展,在上海附近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
1860
年,安庆保卫战,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牺牲,天京上游失控。
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2年,清军围攻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内容概括
摘要: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兴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和重要思想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挫折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它的背景和兴起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密切相关。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是一个贫困的乡村教师,他提出了“拜上帝教”和“平均地权”的口号,呼吁民众反对清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民和贫苦人民的支持。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初期,太平天国军队在洪秀全的指挥下,打败了清朝的军队,取得了若干胜利。
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了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分裂,运动陷入了停滞和挫折。
后期,太平天国军队在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的带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不容忽视。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它表达了广大农民和贫苦人民对封建统治和剥削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 (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2、外国的入侵战争赔款、经济入侵(引申出太平天国反帝性质)3、自然灾害两广地区严重(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的直接原因)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二、酝酿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引出思想特点)(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3)教义: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打倒“阎罗妖”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三、兴起1、金田起义 1851年2、永安建制 (点出太平天国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3、攻占武昌4、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朝对峙)四、高潮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①土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②产品:圣库③评价: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
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
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
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军事全盛(1)北伐:(2)西征:鄱阳湖口大捷(3)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小结: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1)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③自然灾害严重④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和发动民众起义(2)经过:
①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②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重点,见教材47页)
③1853-1856: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东征)
④1856-1857年:天京事变,石达开率军出走。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⑤1859年: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重点,见教材48页)
⑥1860年:(二鸦后,太平军攻打上海时)外国侵略者开始勾结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⑦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第1 页共1 页。
过程兴起:1851、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发展攻克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永安建制)1852年永安突围北上,力量迅速壮大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孤军深入,在清政府的重兵围攻下失败意义:深入清朝腹地牵制了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连夺徽、鄂重镇,挺进湖南,与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进军江西意义: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了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发生内讧经过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军出走,后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杀害后果:天平天国元气大伤;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后期为重振国威,建立新的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的防任命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御战 1858年,陈李合力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威胁;三河镇大捷,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陈李合力破江南大营;李秀成攻打至上海近郊,遭英法联军、清军联合袭击,退回苏州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结果: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败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治国《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方略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分配原则见课本P55)评价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时间:1859年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意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主要依据是:颁布了纲领性文件);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前言: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简述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呢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
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随后洪秀全开始封赏将士。
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
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
定都天京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
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独流镇,并驻扎军队待援。
领军西征是发生在北伐的同时,西征的军队领导者是胡以晃、赖汉英等人,他们带领战船千余,军队两三万从天京逆流而上,开始西征。
天京事变发生在1856年,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9月初被部下韦昌辉杀死。
防御战过后,天京失守,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持续时间关于太平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议的。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在金田村开始,1864年天京陷落,也就是说前后共十四年。
既然如此明显,为什么还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争议呢其实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有些人觉得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时间不能简单的以天京陷落作为结束标志,另外还有两个时间点可以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
其中一个是按照袁大魁部下的败亡时间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因为这一支部队依旧使用太平天国年号文书的部队,如果按这个时间来算,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十九年。
课本知识梳理组长审批领导审批:空中课堂第三讲:主讲人董煜教材内容: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1.原因: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前期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受基督教影响),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二、进程(1851-1864)1、金田起义——开始1851.1.11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发展【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口诀“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虽然都是王,皆受东王制”3、定都天京——壮大【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概况:1853.3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颁布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两无”)结果:没有实行。
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4、北伐、西征——高潮【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5、天京事变——转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6、重整国政——防御(1)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提拔军事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7、天京陷落——失败 1864年三、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战略失误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华尔——洋枪队等】四、历史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五、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六、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不能实现?积极性: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中国古代的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社会运动和政治事件,其中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是两个广泛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面貌的重要里程碑。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洋务运动则是自19世纪中叶开始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措施。
本文将就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太平天国的起因与过程太平天国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湖南省,由洪秀全领导,发起了一场对清朝统治的反抗运动。
这场起义的起因是由于清朝的政治腐败、税收重压和天灾人祸的加剧,使得农民的生活异常困苦,逐渐积累了大规模的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之子,他以基督教教义为蓝本,号召农民起义。
该运动秉持着平等、公正、反对鸦片等理念,吸引了大量的贫苦农民参加。
太平天国先后推翻了各地的官府,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政权,并在1853年至1864年间控制了中国的大片土地。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在其扩张和统治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问题。
洪秀全等领导人缺乏良好的政治才能和治理能力,运动内部也存在着派系斗争和军事指挥混乱的问题。
此外,太平天国还受到了来自清朝军队和外国势力的严重打击。
最终,在清朝军队和外国武装援助的联合打击下,太平天国在1864年彻底被击败。
二、洋务运动的起因与过程与太平天国相对应的是洋务运动,这是清朝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抵御外敌入侵而发起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举措。
洋务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清朝政府意识到中国经济和军事技术的落后,急需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工业。
洋务运动的标志性事件是圆明园的火灾,这场严重的破坏行为震动了整个国家。
清朝政府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革,引进西方的军事、科技和制度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从1850年代开始,清朝政府开始大规模引入洋务,设立了许多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留学生,派遣人员前往欧美学习。
然而,洋务运动也受到了一些阻碍和失败。
一方面,清朝政府内外部的保守势力对洋务运动持有怀疑和排斥态度,阻碍了改革的推行。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46页,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除此之外,清政府战败,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向民间搜刮,加重税捐,而地主、官僚、贵族也乘机加剧了对土地的兼并,是封建主义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激化。
虽然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人民与列强的正面冲突还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列强的入侵,以及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加上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最终使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煎熬,只得起来反抗。
师:洪秀全是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成为一名私塾教师,一面教书一面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但是他从16岁开始连续四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精神受到很大刺激。
后来他几次经过广州,目睹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暴行,1843年鸦片战争结束,广州一带笼罩着抗英和反清的气氛,这一年也是他第四次考试失败,他将自身的命运同当时的国难结合起来,开始放弃科举做官,自己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师:洪秀全曾经在广州偶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的宣传基督的小册子,受到西方基督的影响,并将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
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普天之下的人都一样,人人在上帝面前也是平等的,这对于身处水生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
所以经过几年的发展,拜上帝会的势力得以发展,成员超过一万多人。
师: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起义军成为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太平天国历程事件时间表太平天国历程事件时间表1851年1月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洪秀全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6月南王冯云山伤重死亡。
9月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1853年1月太平军攻陷武汉,湖北巡抚常大淳死。
太平军增至五十万。
曾国藩办湖南团练,即为湘军。
2月攻陷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自杀。
3月攻陷南京,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
南京易名天京,定为首都。
清军建江南、江北大营。
5月太平军北伐,西征。
1854年1月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杀。
2月湖广总督吴文镕战死。
4月湘潭之战、靖港之战。
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军溃败。
6月太平军二克武昌。
10月清军收复武昌。
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于鄱阳湖口大败湘军。
3月清军攻下连镇,北伐军主将林凤祥被俘,不久处死。
4月太平军三克武昌。
5月北伐军全军覆没,李开芳被俘后遭处死。
1856年年初太平天国东征,攻取扬州,破江北大营;石达开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9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
1857年6月石达开带兵出走。
1858年5月九江失守,守将林启荣战死。
9月李秀成、陈玉成破江北大营。
11月三河镇大捷。
1859年4月洪仁玕从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陈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年4月太平军破江南大营,迫近上海。
5月破江北大营。
6月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局”,美国人华尔建“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军。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帅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1年9月安庆失守,守将叶云来战死。
李鸿章办淮军。
12月李秀成攻占杭州,巡抚王有龄自杀。
1862年2月洋枪队改为常胜军。
5月李秀成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常胜军。
6月陈玉成被清军杀害。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在“同食同穿,一律平均”口号的鼓动下,起义队伍不断壮大,1853年3月20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国号“太平天囯”。
在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的军队随即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其结果是一败一胜,时间持续到了1856年。
在此之后,太平天国开始走向衰亡。
先从内部开始了分裂和屠杀,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接着,又是连年征战,虽然暂时性地取得了很多胜利,但也耗费了太平军很多实力。
最后,在封建势力和前来助剿的帝国主义势力的联合打击下,太平天囯首都天京于1864年7月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
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至此,中国历史上这场前后奋战14年,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彻底失败了。
但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过程兴起:1851、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发展攻克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永安建制)1852年永安突围北上,力量迅速壮大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孤军深入,在清政府的重兵围攻下失败意义:深入清朝腹地牵制了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连夺徽、鄂重镇,挺进湖南,与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进军江西意义: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了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发生内讧经过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军出走,后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杀害后果:天平天国元气大伤;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后期为重振国威,建立新的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的防任命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御战 1858年,陈李合力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威胁;三河镇大捷,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陈李合力破江南大营;李秀成攻打至上海近郊,遭英法联军、清军联合袭击,退回苏州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结果: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败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治国《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方略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分配原则见课本P55)评价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时间:1859年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意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主要依据是:颁布了纲领性文件);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前言: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呢包括八个局部,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
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随后洪秀全开始封赏将士。
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
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
定都天京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
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着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独流镇,并驻扎军队待援。
领军西征是发生在北伐的同时,西征的军队领导者是胡以晃、赖汉英等人,他们带着战船千余,军队两三万从天京逆流而上,开始西征。
天京事变发生在1856年,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9月初被部下韦昌辉杀死。
防御战过后,天京失守,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死亡人数统计其实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悲剧,在这场运动中不仅仅有大量的人员死在战场之上,更有很多平民百姓死于太平天国和清军的大屠杀,也有很多太平天国的子民死于天京事变的自我残杀,总而言之,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每次战役都血流成河,每次的屠杀尸体都堆积如山,这场战争长达十四年之久,给中国大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性后果,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减员。
太平天国运动的持续时间关于太平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议的。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在金田村开始,1864年天京陷落,也就是说前后共十四年。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
2、外国的入侵战争赔款、经济入侵(引申出太平天国反帝性质)
3、自然灾害两广地区严重(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的直接原因)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二、酝酿
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
(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引出思想特点)(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
(3)教义:
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打倒“阎罗妖”
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
三、兴起
1、金田起义1851年
2、永安建制(点出太平天国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3、攻占武昌
4、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朝对峙)
四、高潮
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①土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②产品:圣库
③评价: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
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
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
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
想。
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军事全盛
(1)北伐:
(2)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3)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小结: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
由于其反帝又反封,所以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
遇到的新情况。
(2)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
把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
用宗教形式宣扬反封建思想。
(3)颁布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尽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但明确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
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尽管它有诸多新特点,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有先进的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因此它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
它最终也不可能给中国指出光明前途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义,后来自行洗礼,并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因听洪秀全说曾梦见他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罗孝全拒绝给他施洗。
洪秀全离开广州,重返广西桂平,与冯云山会合。
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条”。
1848年春天,拜上帝会的领导人之一冯云山被地方团练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
洪秀全前往广州欲以“传教自由”为由,找上层关系营救。
后冯云山被信徒集资贿赂桂平知县,而得到释放。
1849年,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为异姓兄弟。
1850年9月初,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会众立即到金田团营编伍,达两万人。
同年11月太平军在蓉村江木桥伏击清军成功。
农历十二月,他们在金田村内的韦氏大宗祠,举行拜上帝仪式,并宣布国号为太平天国。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是为金田起义。
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
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
同年秋季,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
12月在永安封东、西、南、北、翼五王,其他四王皆归东王杨秀清节制。
南王冯云山制订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礼制和军制,又创造了一套独特历法,在太平天国内使用,并且实行公有财产制。
1852年(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5月19日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5月太平军路经全州时,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6月伤重死亡。
8月21日萧朝贵、石达开攻长沙(太平天国第一场硬仗),9月12日萧朝贵在攻城时战死。
太平军攻长沙近三个月仍未能成功,撤围北上。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人数增至五十万,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随即展开北伐及西征。
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
西征军的进展
比较顺利,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
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
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因太平天国首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他的母亲是壮族人),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等,皆为壮族人。
太平天国第一位烈士、后被追封为嘏王的卢六以及后封的慕王谭绍光、赞王蒙得恩皆为壮人。
卢六是太平天国起义前的洪秀全、冯云山最得力的助手,为发动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黄现璠撰《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壮族子弟》——载于195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太平天囯前期作战地图天京事变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
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
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家属。
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
洪秀全为平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不久又处死秦日纲和陈承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