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中风与痿证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 风之表现,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 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惕肉瞤 多见,起病时无神昏。
38
• 5.中风与痫证 痫症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但 痫症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倒 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抽搐而 口吐白沫;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 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
5
源流
• 一、中风病名 • 《内经》中没有中风的病名,但有关中风的论述
较详;在病名方面,卒中昏迷期间成为仆击、大 厥、薄厥; 半身不遂者则有偏枯、偏风、身偏 不用,风痱等病名;
• 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 五》中论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 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仲景首次将 半身不遂等症状表现与“中风”相联系。
• 若初起时,仅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 言謇,神志清醒,则清窍尚未蒙塞,病情尚轻, 经治疗可好转或痊愈:
•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渐至神昏,或初起即有神 昏,清窍不开,则病情危笃.经有效治疗,有可能 好转或痊愈;
• 若随病情自然进展,神昏日重,甚或合并呕 血,便血厥脱、高热、抽搐等变证、坏证,多难 救治。
26
• 5. 病机转化
• 急性期,邪气盛,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之外,清窍蒙塞 ,如果正气不衰,经辨证论治,内风息 邪热清、痰浊化 、瘀血祛.神明逐渐恢复。如平素体弱,正气先衰,或邪 气过盛,气血逆乱,窍闭不开,脏腑功能紊乩,则正气耗
伤,终至元气败脱,阴阳离绝。
• 恢复期,虽然病邪大减,但正气亦大伤,己无神昏窍闭, 但由于正气虚衰,其半身不遂诸症仍然存在,尤其是年老 体衰 肾精大伤、髓海空虚之人,易见呆痴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