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意义限初中课文涉及)

七上:

1、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2、舍:(1)舍弃、丢下;——便舍船。(2)房屋。——屋舍俨然。

3、去:(1)离开;——去国怀乡。(2)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3)消除。——杀三虫,去死肌。

4、戏:(1)玩耍;——元方门外戏。(2)开玩笑——

5、委:(1)舍弃;——相委而去(2)委托——

6、引:(1)拉、牵拉;——下车引之(2)延长;——属引凄异

(3)引导;(4)吸引。

7、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8、说:通“悦”,高兴——不亦说乎

9、愠: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

10、省:反省、自我检查——吾日三省乎已。

11、逾:越过。——不逾矩。

12、故:(1)旧的,以前的;——温故而知新

(2)(的)原因;——公问其故(一般在句末)

(3)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4)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般在句首)

13、矩:(1)规矩;(2)法度——不逾矩

14、殆:疑惑——思而不学则殆。

15、堪:(1)能忍受;——人不堪其忧(2)能胜任——

16、广:(1)增加、增长;——非学无以广才(2)扩大、扩充——请广于君

17、庐:房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慢:懈怠——淫慢则不能励精

19、励:振奋——淫慢则不能励精

20、并:一起。——并怡然自乐

21、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2)敌人——盖以诱敌《狼》

(3)势力、地位相当。译为:匹敌、相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2、意:(1)神情;——目似瞑,意暇甚

(2)想要、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意思、心意。——鸣之不能通其意。(4)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5)意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3、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

24、几何: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七下:

1、但:只、仅仅——无他,但手熟耳

2、治:(1)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治理

3、过:(1)经过;——及鲁肃过寻阳(2)拜访、造访;——过故人庄

(3)错误、过错。作动词时译成犯过错。——面刺寡人之过/人恒过,然后能改4、兵:(1)士兵、军队;(2)兵器、武器

5、书:(1)写(字);(2)书信;——家书抵万金

(3)文书、公文——军书十二卷

6、市:(1)市场、集市;——东市买骏马(2)买——愿为市鞍马

7、户:大门——当户理红妆

8、郭:外城——出郭相扶将

9、矜:自夸——公亦以此自矜

10、徐:慢慢地——徐以杓酌油沥之

11、鸿儒:博学的人——谈笑有鸿儒

12、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往来无白丁

13、馨:香气。喻指德行美好。——惟吾德馨

14、素:(1)白色;或指未加装饰的;——素湍绿潭

(2)历来、向来——吴广素爱人

15、丝竹:代指音乐。——无丝竹之乱耳

16、案牍:代指官府公文。——无案牍之劳形

17、益:(1)好处、利益;——自以为大有所益(2)更加;——香远益清

(3)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18、鲜:(1)新鲜;——芳草鲜美(2)少。——陶后鲜有闻

19、宜:(1)适合;——因地制宜(2)应该、应当。——凡所宜有之书/不宜偏私

20、圯:倒塌。——山门圯于河

21、临:(1)靠近。——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居高面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2、竟:(1)终了,最后;——竟不可得(2)竟然——(这个意思现代汉语中多用)

23、寻:(1)不久;——寻病终(2)寻找。——寻十余里无迹

24、已:停止。——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5、固:(1)坚固、牢固;(2)顽固;——汝心之固

(3)本来。——求之下流,固颠(4)必,一定。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26、如:(1)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如果;

(3)按照。-—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4)如…何:把什么怎么样。27、见事:知晓事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八上

1、或:(1)有时;——或王命急宣(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3)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虽:(1)即使(明清的文章中有虽然的意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疾:(1)速度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疾病。

5、绝:(1)(声音)消失、停止;——哀转久绝(2)极,极端;——会当凌绝顶

(3)独特的,少有的;——天下独绝(4)断绝;——往来不绝者

(5)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四时:四季。——山间之四时也

7、念:考虑、想到。——念无以为乐

8、许:(1)大约、左右;——高可二黍许(2)答应、许诺、允许。——杂然相许

9、诚:(1)真正、确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心、真诚。——帝感其诚。

10、焉:(1)哪里、怎么;(一般在句首)——焉置土石

(2)语气词,在句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代词“这”加语气词,在句末。——无陇断焉。

11、命:(1)教导、训诲;——丈夫之冠也,父命之。(2)命令——或王命急宣

12、戒:(1)告诫;——戒之曰(2)谨慎。——必敬必戒。

13、居:(1)居住;——居天下之广居(2)居室、房子。——居天下之广居。

(3)过了、经过。——居无何。

14、淫:(1)惑乱、迷惑;——富贵不能淫(2)放纵——淫慢则不能励精

15、发:(1)兴起、被委用;——舜发于畎亩之中(2)流露、显露。——发于声。

(3)开花。——野芳发而幽香。

16、道:(1)道路;——独行其道(2)道理。——虽有至道。

(3)(正确)方法。——策之不以其道。(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17、移:(1)改变、动摇;——贫贱不能移

18、士:(1)狱官;——管夷吾举于士(2)古代对读书人的统称;

(3)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古代刺客就属于这一类。——非士之怒也

19、征:(1)征验、表现;--征于色,发于声(2)征途。——孤蓬万里征。

20、亡:(1)灭亡;——国恒亡(2)逃跑、丢失;——亡羊补牢

(3)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21、喻:了解、明白。——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2、方:(1)正、刚刚;——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方圆——方七百里,高万仞

23、阴:山北水南

24、阳:山南水北

25、且:(1)将近、将要;——年且九十(2)再说;——且焉置土石

26、曾不:一般连用,译成:连…都…——曾不若孀妻弱子

27、易:(1)改变、变换、更替;——寒暑易节(2)交换;——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容易;——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4)轻视(这个意思高中会学到)

28、苦:(1)使受苦;——必先苦其心志(2)愁、愁苦——何苦而不平

29、劳:(1)劳累;——劳其筋骨(2)慰问、慰劳——上自劳军

30、乃:(1)于是、就;——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才;——乃悟前狼假寐

(3)判断词: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竟然、居然。——乃不知有汉。

31、谢:(1)道歉、谢罪、认错;——长跪而谢曰(2)推辞、拒绝;——

(3)(花、叶等)脱落;——(4)感谢。——

32、既:在文言文中一般表示一件事或一个动作结束,一般可译为“已经、之后”。

八下

1、交通:交错相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并:一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间隔:隔绝。——遂与外人间隔。

4、延:邀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5、语:(1)yù告诉。——此中人语云(2)说话。——如有所语。

6、扶:(1)扶持;——出郭相扶将(2)沿着、顺着。——便扶向路

7、志:(1)标记、标志。(作动词时译成“做标记”。)——寻向所志

(2)记录、记载。《——齐谐》者,志怪者也。

(3)志气。——匹夫不可夺志。

8、诣:拜访。——诣太守

9、规:计划、规划、打算。——欣然规往

10、可:大约。一般表估计。——潭中鱼可百许头

11、若:(1)你;——(2)像。——若听茶声然。

12、罔不:无不,全都。——罔不因势象形

13、贻:赠送。——尝贻余核舟一

14、奇:有余、多一点儿。——八分有奇。

15、比: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16、类:像。——佛印绝类弥勒。

17、属:(1)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相似、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

(3)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18、夷:(1)平;(2)古代称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19、盈:满。

20、修:(1)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培养。——讲信修睦。

21、循:追溯。——请循其本。

22、旨:美味。——弗食,不知其旨也。

23、是故:因此

24、归:(1)回家;——壮士十年归(2)女子出嫁。——男有分,女有归。

25、策:马鞭。作动词时译作:用马鞭赶。——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九上

1、谪:贬官——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明年:第二年——越明年

3、制:规模——增其旧制

4、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5、大观:壮丽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6、备:(1)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2)准备——犹得备晨炊

7、得无:固定短语。表推测,“恐怕”——得无异乎

8、迁客:被贬官的人。迁:贬谪、降职。

9、骚人:泛指文人。

10、国:(1)国都;——去国怀乡。(2)国家——敌国外患

11、景:日光。——春和景明。

12、进/退:一般指升官或贬官。

13、微: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14、薄:迫近。——薄暮冥冥。

15、寓:寄寓、寄托。——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陈:陈列、摆弄。——杂然而前陈者。

17、莫:(1)没有、不(要);-莫道相公痴

(2)没有谁(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九下

1、如使:假如、假使

3、逆:违背。——而君逆寡人者

4、布衣:平民

5、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休祲降于天

6、谕:(1)明白、懂得;——寡人谕矣。(2)告诉、吩咐

(3)帝王下的文书

7、挠:胆怯

8、徒:只,仅仅。

9、每:(1)常常、经常;——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每次——每至晴初霜旦/每与臣论此事

10、加冠:古代成年礼。表示已成年了。

11、质:询问。——援疑质理。

12、辞:(1)言辞;——未尝稍降辞色(2)推辞、推托;——蒙辞以军中多务

(3)告辞

13、俟:等待

14、逆旅:旅馆

15、遗:读wèi给予、赠送

16、谒:拜见

17、间:(1)参与——又何间焉。(2)间或,偶尔——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8、肉食者:指当权的人

19、卑鄙:卑:地位低下;鄙:目光短浅(见识浅陋)

20、牺牲:古代祭祀用品

21、狱:案件

22、驰:(1)骑马。——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23、败绩:大败。绩是指大败。

24、再:第二次

25、孰与:与…比怎么样

26、孰:(1)谁;——吾与徐公孰美(2)仔细。——孰视之。

27、私:偏爱——臣之妻私臣/不宜偏私

28、刺:指责——面刺寡人之过者

29、期年:满一年

30、秋:时候。——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31、开张:扩大

32、痛恨:痛心、遗憾

33、感激:感动激奋

34、损益:损害和益处

35、涕:眼泪——临表涕零

附:文言文常识

一、文言文中的表时间词语

1、明年:第二年

2、期年:满一年

3、四时:四季

4、薄暮:傍晚、黄昏

5、朝/暮:早/晚

6、亭午/夜分:正午/半夜

7、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都可以译成:不久、一会儿)

无何、已而、俄顷、俄而、未几、寻、少顷、有顷、少时、

二、文言文固定短语

1、未若:不如、不及——未若柳絮因风起

2、几何: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孰若:哪比得上——孰若孤

4、非复:不再是——非复吴下阿蒙

5、然则:这样(看来)……那么——然则北通巫峡

6、自非:如果不是——自非亭午夜分

7、至于、若夫、至若——放在句首,引出下文。

——至于夏水襄陵

——若夫淫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8、未复:不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相与:共同、一起——相与步于中庭

10、所以:①用来/用……来——所以动心忍性

②……的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然后:这样之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曾不:连……都不——曾不若孀妻弱子

13、如…何:把……怎么样——其如土石何?

14、嗟夫:表感叹

15、由是:因此——由是感激

16、是故:因此——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7、以是:因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8、是以:因此——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19、虽然:即使这样——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20、此之谓:这就叫——此之谓失其本心

21、未尝:不曾——未尝稍降辞色

22、孰与:与……相比怎么样——吾孰与徐公美

23、可以:可以用来(凭借)——可以一战/可以为师矣

24、地方:土地方圆(指面积)——今齐地方千里

25、左右:身边的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三、古代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

寡人、孤、朕(君王自称)臣、吾、余、予、我、

(二)第二人称:

尔、汝、女、若、子、卿、足下、君、

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可以加“侪”、“属”、“曹”、“辈”、“等”来表示复数。

(三)第三人称:文言文没有固定的第三人称词,只能从意义上去理解。

彼、其、之、他、伊、渠

四、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语

1. 安:古义:怎么。今义:安静;安全。

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2.病:古义:困苦不堪;侮辱;大病今义:生病;疾病。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早已病矣②寡人反取病焉。

3.鄙:古义:边境;目光短浅今义:品质恶劣;轻蔑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比:古义:等到;挨着。今义:比较,比方,对比。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②其两膝相比者。

5.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6.布衣: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7、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8、博士: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②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9、诚:古义:果真;确实;实在;的确。今义:真心;诚恳;诚信。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0.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11.次:古义:编次;行军途中停留。今义:量词;次数。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2.策:古义:马鞭子;成编的竹简。今义:政策;策略。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策之不以其道。

13.但:古义:只;仅;不过;知识。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殆:古义:大概。今义:危险;几乎;差不多。

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5、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①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6、顾:古义:反而;难道;回头看;探望。今义:看;照管;注意。

①人之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

17.过:古义:访问,探望;过失,错误。今义:经过;路过。

①过故人庄。②人恒过,然后能改。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8.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①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19、感激:古义:感动奋激。今义:深深地感谢。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②臣不胜受恩感激。

20、会:古义:适逢;恰巧;定将;聚会。今义:会议;会面;会谈;集会。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②会宾客大宴。③会挽雕弓如满月。

21.居:古义:停留;过了;居住。今义:居住;住所。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③归田园居。

22.就:古义:靠近,就近;完成;趋向,达到。今义:立刻;从事(刚开始);单、只(偏偏);顺便;肯定语气。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至也。

23.间:古义:暗地;参与;一会儿;夹杂。今义:空隙;时间;中间。

①中间力啦崩倒之声。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4.加古义:给予;虚夸;更,更加。今义:增加。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②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5.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事业和通讯事业的总称。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6.可怜古义:可爱;值得同情。今义:值得怜悯。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7.怜:古义:爱,爱戴;怀念。今义:怜惜;怜爱。

①项羽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8.临:古义:登上;到;靠近;从高处往低处看。今义:面对。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④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9.去:古义:离开;距离;去掉;除去;逃离,逃亡。今义:前往,到……去

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③去死肌,除三虫。④委而去之。

30.穷:古义:穷尽,完结;不得志,不显贵,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1.期:古义:约定;约定时间。今义:日期;期望。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32、趋:古义:快步走;奔,奔向。今义:趋向。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3、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人。今义:旁系亲属。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4.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5.身:古义:自己;亲自。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②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36.适:古义:往,到。今义:适当,适合;合宜;合适。

①郁郁适兹土。②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37.士:古义:狱官;做官的人;具有某种品质或某种技能的人;读书人。

①管夷吾举于士。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⑤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

38、识:古义:记忆;记住。今义:知识;了解;认识;能辨别。

①默而识之。119.市古义:买今义:城市;集市①愿为市鞍马。

39.虽:古义:即使(表假设);虽然。今义:虽然(表转折)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②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③虽千里不敢易也。

40.易:古义:交换、变换;今义:容易。

①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1.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时刻。

①山间之四时也。

42.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①蒋氏大泣,汪然出涕曰。②今当远行,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3.汤古义:热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②媵人持汤沃灌。

44.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刻痛恨。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5.亡古义:失掉;跑;逃跑。今义:死亡;灭亡。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6.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①怀怒未发,休祲将于天。

47.谢古义:致意;请问;道歉;拒绝。今义:感激;凋落;衰退。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②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48.许古义:表示约数;hǔhǔ,象声词。今义:应允;姓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9.向古义:以前的;先前的;如果。今义:对着;朝着;方向;目标,

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②寻向所志,遂迷。

50.狱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牢。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1.益古义:更加。今义:效益,利益,好处。

①增益其所不能。②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52.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厌恶,厌烦。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3.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4.越古义:到。今义:超过。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5.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步行。

①扁鹊见桓侯而旋走。②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6.再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今义:又;更加;继续;又一次;多次。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如是再三。③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7.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8.造古义:往,到。今义:制造;创造。

①造饮辄醉。

59.志古义:记,记住。今义:志向。

①寻向所志,遂迷。②故为之文以志。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资料讲解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 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盈:充满讫:完及:等到恃:依靠、凭借辄:于是、就去:离开、距离患:忧虑、祸患、灾难遂:于是、就益:好处、增长毕:完市:买拽:拖拉迄:到憩:短时间休息颀:高、修长谙:通晓、明白曝:晒股:大腿寐:睡觉袂:袖子顾:回头看;照顾闻:听说至:到期:约定、约会伐:征讨、攻打延:邀请贻:赠给、留给霁:放晴暨:与、及、和志:立志;做标记利:锋利遗:赠给、送给 逐:追赶援:执持、拿戒:告诫噬:咬、吞题:写、题写竭:完、尽计:考虑、谋划彰:表明、显扬足:值得服:穿戴间:有时、偶然;参与临:面对鲜:少佁然:呆呆的样子师:学习;军队被:通“披”,穿 意:情趣见:通“现”显现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景:日光濯:洗绝:断绝、消失强:竭力、尽力卒:终于、最终;死;通“猝”突然辍:停止要:通“邀”邀请俨然:整齐素:向来、平时;白色致:给光:发扬光大咨:询问然:是、对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御:抵御湍:急流笃:忠实;病沉重鼓:击鼓;演奏悉:全、都俱:全、都已:停止愠:怨恨居:停留走:跑疾:病诳:欺骗缀:跟津:渡口名:说出始:才 布衣:平民就:完成虽:即使策:驱使鸿:大荷:负荷、挑 许:赞同匮:穷尽亡:无、没有域:界限;限制过:犯错误獄:案件备:详尽微:没有名:命名暝:昏暗弈:下棋鄙:目光短浅殚:竭尽 苟:倘使等:同样诚:确实躬:亲自涕:眼泪病:困苦不堪诲:教导悍:凶暴毒:怨恨俟:等待愈:更加旷:开阔语:告诉日:每天诣:到、拜访撰:写嗜:爱好、喜欢汤:热水谒:拜见书:写;信怡:愉快偕:一起

(一)傅永发愤读书【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 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 耳。” [注释]①寻:不久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涉猎()经史 3、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4、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 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 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 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 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 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岁苦支备()(2)臣怪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信件粗略的阅读2、B 3、侧面表现傅勇发愤读书的效果,突出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的主题。 (二)1、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 /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 岂不大利耶? 2、每年对……感到奇怪 3、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 4、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 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doc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为您整理“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欢迎阅读 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 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 ②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③名字(自名为罗敷) 82。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 枝合,奇已!) ③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 84。骑:①jì,骑兵(骑千余)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 ②上前(狼不敢前) 86。强:①强悍(凶强侠气)②有余(赏赐百千强)③勉强(不可强以仕)④力行(慕义强仁)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况且(且焉置土石) 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①实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90。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②请求(曹刿请见) 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①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②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④深(穷冬烈风)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②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②神色(视端容寂)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①喂奶(妇抚儿乳) ②奶头(儿含乳啼) 97。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③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②还(而君前途尚可) ③尚且 99。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 ②稍微(意少舒③不多(饮少辄醉) ④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④shě,施舍(舍与你的)

初中文言文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汝安.知鱼乐(哪里) 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2.卑: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4.被:被.于来世(影响)皆被.绮绣(通“披”,穿)5.本:臣本.布衣(本来)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本) 6.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浅陋) 7.比: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比.至陈(bì,等到) 8.毕:毕.力平险(尽,用 尽) 群响毕.绝(全部) 录毕.,走送之(完毕) 9.别:士别.三日(分别) 与世无别.(区别)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 驱之别.院(另外) 10.兵: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器) 上使外将兵.(士兵) 11.病:未果,寻病.终(得 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贫困) 12.薄:薄.暮冥冥(迫近, 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13.策: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14.长: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cháng,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木兰无长.兄(zhǎng,排行 最大) 而或长.烟一空(大片) 幼有所长.(成长) 以君为长.者(敦厚) 宋无长.木(多余的) 15.尝:未尝.识书具(曾经) 16.朝: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皆朝.于齐(朝拜) 17.称:称.之曰能(chēng, 称赞) 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相 当,配合) 18.诚: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 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 苏(果真,如果) 19.惩:惩.山北之塞也(苦 于)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 A:10个文言虚词 1、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2、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 (按音序排列)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 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 29. 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意义限初中课文涉及) 七上: 1、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2、舍:(1)舍弃、丢下;——便舍船。(2)房屋。——屋舍俨然。 3、去:(1)离开;——去国怀乡。(2)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3)消除。——杀三虫,去死肌。 4、戏:(1)玩耍;——元方门外戏。(2)开玩笑—— 5、委:(1)舍弃;——相委而去(2)委托—— 6、引:(1)拉、牵拉;——下车引之(2)延长;——属引凄异 (3)引导;(4)吸引。 7、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8、说:通“悦”,高兴——不亦说乎 9、愠: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 10、省:反省、自我检查——吾日三省乎已。 11、逾:越过。——不逾矩。 12、故:(1)旧的,以前的;——温故而知新 (2)(的)原因;——公问其故(一般在句末) (3)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4)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般在句首) 13、矩:(1)规矩;(2)法度——不逾矩 14、殆:疑惑——思而不学则殆。 15、堪:(1)能忍受;——人不堪其忧(2)能胜任—— 16、广:(1)增加、增长;——非学无以广才(2)扩大、扩充——请广于君 17、庐:房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慢:懈怠——淫慢则不能励精 19、励:振奋——淫慢则不能励精 20、并:一起。——并怡然自乐 21、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2)敌人——盖以诱敌《狼》 (3)势力、地位相当。译为:匹敌、相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2、意:(1)神情;——目似瞑,意暇甚 (2)想要、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意思、心意。——鸣之不能通其意。(4)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5)意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3、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 24、几何: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七下: 1、但:只、仅仅——无他,但手熟耳 2、治:(1)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治理 3、过:(1)经过;——及鲁肃过寻阳(2)拜访、造访;——过故人庄 (3)错误、过错。作动词时译成犯过错。——面刺寡人之过/人恒过,然后能改4、兵:(1)士兵、军队;(2)兵器、武器

中考必背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9)

中考必背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重点字词 整理 1、发:起,指被任用。 2、于:从。 3、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水沟。 4、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5、筑,捣土用的杵。 6、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7、市:集市。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乏:绝。空乏: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6、行:做,所行。 17、拂乱:使……颠倒错乱。 18、拂:违背。乱:扰乱。 19、所以:用来。 20、动:使……惊动。 21、忍:使……坚强。 22、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23、恒:常常。

24、过:过失。这里指犯错误的意思。 25、然后:这样以后。 26、衡:通“横”,梗塞,不顺。 2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8、征:表现、表露。 29、发:抒发。喻:了解。 30、入:在国内。 31、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32、拂(bì):同“弼”,辅佐。 33、出:在国外。 34、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35、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6、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中考必背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重点字词: 1.心:天性,天良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8.患:祸患,灾难。 9.辟:通“避”,躲避。下同。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精选.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梳理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梳理 【知识梳理·一词多义】 安:备: 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⑴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⑵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奉养)⑵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⑶犹得备晨炊(准备) ⑷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安定) 卑:奔: ⑴非天质之卑(低下)⑴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飞奔的马) 比: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靠近) ⑵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较,较量) 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及,等到) ⑷其两膝相比者(动词:靠,挨着) 鄙:兵: ⑴蜀之鄙有二僧(边境)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武器) 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目光短浅)⑵一老河兵闻之(兵士)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病:毕: ⑴未果,寻病终(疾病,生病)⑴吾与汝毕力平险(尽)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疲劳,困苦不堪)⑵群响毕绝(全部) 薄:并: ⑴薄暮冥冥(迫近,接近)⑴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⑵不宜妄自菲薄(轻视)⑵并杀两尉(一共) ⑶薄如钱唇(厚度小)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全、都) ⑷对联、题名并篆文(和,以及) 策:曾: ⑴执策而临之(马鞭)⑴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⑵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⑵曾不若孀妻弱子(常与“不”连用,“连…都不…”) ⑶策勋十二传(记录)⑶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 ⑷束手无策(计谋)⑷荡胸生曾云(同“层”,重叠) 长:称: 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⑴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⑵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⑵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⑶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⑷死者长已矣(永远) ⑸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⑹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头领) 察:

人教版初中文言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实词归类整理爱 1.爱惜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安 1.安适,安逸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反问。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求其能千里也。 被 动词,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同舍生皆被绮绣 本 1..事物的根本,最主要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请循其本。 2.副词,原本,本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鄙 1.鄙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兵 1.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 2,军队 上使外将兵。 3,士卒,兵士。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察 1.审查,考察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朝而往,暮而归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 3朝见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曾 1动词,通“增”。 所以动心忍性(13),曾益(14)其所不能。 2,竟然,简直,还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乘 1动词,驾车 公与之乘。 2,一车四马为一乘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动词,驾车,引申为“坐,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诚 2,真诚,真心实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3,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真的”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除 去除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辞 1,言语,辞令。 未尝稍降辞色。 2,辞别,告辞。 停数日,辞去。 3,推辞,谢绝。 蒙辞以军中多务。 道 1.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得 1,得到,取得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通“德”,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表示反问,可译为“莫非,是不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推荐-初中文言实词整理 精品

初中文言实词归类整理 爱 1.爱惜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喜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安 1.安适,安逸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用于反诘语气,作状语,相当于“怎么”。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求其能千里也。 被 动词,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同舍生皆被绮绣 本 1..事物的根本,最主要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请循其本。 2.副词,原本,本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鄙 1.鄙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兵 1.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 2,军队 上使外将兵。 3,士卒,兵士。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察 1.审查,考察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朝1.早上 朝服衣冠,窥镜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朝而往,暮而归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朝 3朝见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曾 1动词,通“增”。 所以动心忍性(13),曾益(14)其所不 能。 2,竟然,简直,还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乘 1动词,驾车 公与之乘。 2,一车四马为一乘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动词,驾车,引申为“坐,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诚 1,的确,实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真诚,真心实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朔东,一厝朔南。 3,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真的”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确实,实在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除 去除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辞 1,言语,辞令。 未尝稍降辞色。 2,辞别,告辞。 停数日,辞去。 3,推辞,谢绝。 蒙辞以军中多务。 殆 1.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 道 1.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得 1,得到,取得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通“德”,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表示反问,可译为“莫非,是不 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度 1,推测,估计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衡量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 非 副词,不是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 饮。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复 1副词,又,再 而复问其妾曰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初中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大全详尽版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最新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日薄西ft(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ǎ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10、称 chèn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ft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 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整理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