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发展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0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是其中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其系统研究。
1.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原理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利用太阳能对海水进行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通过冷凝器进行凝结,从而得到淡水。
具体流程为:首先,海水进入蒸发器,在太阳能的作用下,部分海水蒸发,生成水蒸气。
水蒸气经过冷凝器后,由于降温而凝结成淡水。
而剩余的浓缩海水则被排入海洋。
2.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系统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系统需要合理的设计。
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冷凝器和太阳能收集器组成。
(1)蒸发器:蒸发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件,其设计直接影响系统的淡水产量和能源利用效率。
蒸发器应具备高热传导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同时,选择合适的蒸发器材料和结构形式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2)冷凝器:冷凝器主要用于将蒸发器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淡水。
冷凝器的设计应考虑到能量的回收和传递,以确保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此外,冷凝器输入和输出的温度差也是设计的重要参数。
(3)太阳能收集器:太阳能收集器用于吸收太阳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供给蒸发器进行水的蒸发。
太阳能收集器应该具备良好的光热转化效率和耐候性,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可以为地区缺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满足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其次,该技术具备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此外,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能源技术,如风能和潮汐能等,形成复合能源利用系统,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然而,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高温和高盐环境对设备和材料的腐蚀性较大,需要选择耐腐蚀材料并加强设备维护。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海水淡化技术已成为解决沿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其中,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以其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来源和低成本的运行模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原理、系统构成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二、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原理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将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热能传递给海水,使海水蒸发、冷凝、收集淡水。
该过程包括太阳能集热、蒸发、冷凝和收集四个主要步骤。
1. 太阳能集热: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海水。
2. 蒸发:加热后的海水在蒸发器中蒸发,形成水蒸气。
3. 冷凝:水蒸气通过冷凝器冷却,形成淡水。
4. 收集:收集产生的淡水供人类使用。
三、系统构成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 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2. 蒸发器:将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热能传递给海水,使海水蒸发。
3. 冷凝器:将蒸发器中的水蒸气冷却,形成淡水。
4. 控制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5. 辅助设备:包括泵、管道、阀门等,用于输送海水和淡水。
四、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在太阳能集热器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改进集热器的结构,提高其吸热效率和抗污染能力。
其次,在蒸发器和冷凝器方面,研究者们通过优化设计,提高了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淡化水的质量。
此外,控制系统的发展也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未来展望尽管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淡化水的质量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次,需要加强系统的抗污染能力和长期稳定性研究,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
此外,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性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目标。
六、结论总之,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是指将海水通过一系列方法转化为可供人类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淡水的技术。
由于海水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0%的部分,海水淡化技术对解决全球水危机和满足人类用水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不同的技术方法以及其广泛的应用。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如今已经成为可行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最早的海水淡化技术是通过蒸馏实现的,即利用热能将海水蒸发,然后将水汽凝结为淡水。
然而,传统的蒸馏方法存在能源消耗大、设备庞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逆渗透(RO)技术逐渐成为主流,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
逆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来分离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使之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从而实现淡化海水的过程。
经过高压泵的推动,海水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从膜的微孔中通过,而带电离子和大分子无法通过,从而实现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的分离。
逆渗透技术相比于传统的蒸馏技术,具有能源消耗低、设备结构简单、操作维护便捷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程中。
除了逆渗透技术,还有电渗析(ED)技术、电化学除盐(EDR)技术等也被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电渗析技术利用电场力将带电离子从海水中驱动出去,达到除盐的目的。
而电化学除盐技术通过封闭在两个半隔膜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室中的电解质溶液,将盐离子转化为氯气和金属钾或钠。
这些先进的技术方法不仅可以高效地去除海水中的盐分,还能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海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海水淡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有限水资源和水危机的地区,海水淡化技术成为重要的水源补充手段。
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海水淡化技术应用成熟的国家,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
此外,印度、中国等国家也在大力推广海水淡化技术,以解决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水淡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由于水资源的紧张,许多工业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如发电厂、制药厂、化工厂等。
摘要:本文按照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能源的来源方式不同,分常规能源和太阳能两个方面对海水淡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着重介绍了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中的盘式海水淡化法和增湿海水淡化技术中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各国研究者所做出的改进方式以及实验研究成果。
并对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球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海水覆盖面积达71%,但不能直接用于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地球上淡水资源只占水资源总量的 2.5%,其中可供人类支配的淡水资源不足0.3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化工、制造、电力等工业的兴起,使得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增,淡水资源日显不足;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城市化和人口集中等因素均给淡水供应带来巨大压力,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及管理不善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据测算,以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至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届时淡水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通过海水制取纯水已有百年历史,二战后海水淡化技术进入实用化、工业化阶段,技术日臻成熟,为解决淡水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作者按照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能源的来源方式不同,分两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海水淡化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中的盘式海水淡化法和增湿海水淡化技术中各国研究者所做出的研究成果。
1 海水淡化研究进展1.1 常规能源海水淡化技术人类很早便开始利用海水来制取纯水,阿拉伯人在16世纪便通过蒸馏海水获取饮用水;至19世纪末英国已相继发明了管式蒸馏器、喷膜蒸发等技术,并开始对闪蒸技术进行研究;二战期间压汽蒸馏技术已开始应用于船舶和海外离岛的淡水供应,多效蒸馏装置也开始装备至战舰上;二战后阿拉伯地区石油开采为大型海水淡化机组的应用提供了契机,1957年多级闪蒸在中东地区大规模应用,1975年低温多效进入工业化应用,1980年反渗透淡化技术解决膜技术难题,并很快成为市场份额最高的淡化技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海水淡化的趋势研究过程近年来,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海水淡化技术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海水淡化技术的历史背景、技术原理、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历史背景最早的海水淡化技术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当时的人们用海绵、薄膜等材料将地下水与海水分离,提取出淡水。
而真正意义上的海水淡化技术,则是在20世纪初期出现的。
当时,美国科学家通过将热水蒸气从海水中提取出来,得到了淡水。
1945年,美国在夏威夷启动了第一个大型海水淡化项目,标志着海水淡化技术正式进入实用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水淡化技术逐步得到改进和推广,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地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技术原理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分为热法和膜法两种。
1、热法热法海水淡化技术采用了水的沸腾和凝结原理。
具体地说,设备将高压蒸气注入海水,使海水中的水蒸发。
经过冷凝后,形成淡水。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能源,因此运行成本较高,适用范围有限。
2、膜法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则是利用了半透膜的分离性质。
在海水淡化过程中,通过一种特殊的膜,将海水中的盐和其他杂质分离出去,得到纯净的淡水。
这种方法需要的能源比较低,相对成本也较低,但是需要对膜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提高和改进。
三、现状海水淡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2019年,全球海水淡化装置的总产量达到了2400万立方米/天,其中近50%的装置位于中东地区,主要用于满足当地的农业和工业用水需求。
海水淡化技术在世界各地的应用还包括城市供水、军事基地供水等领域。
四、未来趋势未来,人们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
在技术方面,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如新型膜材料、膜结构设计等,提高分离效率和膜的生命周期。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海水淡化技术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如电化学海水淡化、太阳能海水淡化等。
这些技术具有成本低、能源消耗小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的热点领域。
在应用方面,海水淡化技术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军事基地供水、矿业、海水养殖等领域。
太阳能海水淡化原理太阳能海水淡化是利用太阳能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使之变为淡水的过程。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是一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海水淡化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满足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尤其是在海洋丰富而淡水稀缺的地区。
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原理主要涉及两个过程:蒸发和冷凝。
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是通过太阳能自然进行水的蒸发和冷凝,从而实现海水去除盐分的目的。
首先,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通常是通过太阳能收集器来收集太阳能。
太阳能收集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可用于加热盐水。
这些收集器通常采用聚光技术,将太阳能集中到一个小区域。
当太阳能集中到一定程度时,海水中的部分水分会发生蒸发。
其次,蒸发后的水蒸汽会进入冷凝器。
冷凝器是一个冷却设备,可以使蒸汽变为液体。
在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中,冷凝器通常采用自然冷却或人工冷却的方法。
自然冷却通常利用一种能够保持低温的材料,如深海水。
而人工冷却通常使用机械设备,如冷冻装置或冷凝器。
然后,在冷凝器中,会发生蒸汽的冷凝,形成淡水。
由于蒸汽中的盐分无法随蒸汽一起冷凝,因此冷凝后的液体是淡水。
这种淡水可以进一步处理,使其符合饮用水或农业灌溉水的标准。
最后,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还包括储水设备,用于储存冷凝后的淡水。
储水设备可以是储水罐、蓄能池或水缸等容器。
这些容器可以确保淡水供应的连续性,并且在需要时提供储存的淡水。
在太阳能海水淡化过程中,关键技术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提高海水的蒸发率和淡水的收集率。
为此,科学家们研发了许多改进的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如多级闪蒸、多效蓄能和反渗透等。
多级闪蒸技术是一种通过多级蒸发器和冷凝器来提高效率的方法。
在这种技术中,海水在多个蒸发器中依次进行蒸发和冷凝,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淡水的收集率。
多效蓄能技术是另一种改进的方法,它利用热能的多次重复利用来提高海水的蒸发效率。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来分离盐分和水分的方法。
这种技术通过施加压力将海水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推动,使水分通过膜而盐分被隔离。
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 引言过去几十年来,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特别是海水淡化技术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以其绿色、可持续的特点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2. 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的原理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利用热能来驱动海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实现海水的淡化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能加热海水,使其蒸发,然后将蒸汽冷凝为淡水,从而实现海水的淡化。
3. 技术的发展历程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最早的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装置是利用平板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使其驱动海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然而,由于材料和技术限制,这种装置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广泛应用的技术包括:太阳能薄膜蒸发器技术、太阳能多效蒸发技术、太阳能中温多级闪蒸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提高海水淡化效率、节能降耗、减少排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4. 技术应用现状目前,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海水淡化项目中。
它在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水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中国家,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村供水、工业用水等领域。
它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干净的饮用水,还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用水需求,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开发中国家,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水养殖和沿海农业灌溉等领域。
它可以为海水养殖提供新鲜水源,帮助农民扩大农田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太阳能热转化海水淡化技术还被应用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旅游岛屿和沿海城市。
通过利用太阳能热转化技术,这些地区可以降低对水资源的依赖,实现水的自给自足,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与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淡化海水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海水淡化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就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术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挑战进行探讨。
一、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海水淡化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利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想法。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海水淡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最早的海水淡化厂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佛罗里达州。
20世纪中叶,随着逆渗透技术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逆渗透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的特点,逐渐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主流技术。
二、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方法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包括蒸馏法和逆渗透法两种方法。
蒸馏法是最早被应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加热海水使其蒸发,然后再将蒸汽冷凝成淡水。
蒸馏法虽然技术成熟,但能耗较高,成本较大。
逆渗透法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是通过高压将海水逼过半透膜,从而将盐分和杂质隔离出去,得到淡水。
逆渗透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逐渐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主流技术。
三、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领域海水淡化技术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特别是在中东地区和北非地区,由于淡水资源极度匮乏,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主要的淡水补给途径。
此外,海水淡化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海岛、沿海城市等地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四、海水淡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尽管海水淡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能耗和成本问题。
海水淡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尤其是逆渗透技术,其能耗较高,成本较大。
如何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废水处理问题。
海水淡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盐废水,如何处理这些废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沿海地区及岛礁用水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利用太阳辐射能量对海水进行加热蒸发,实现水分的淡化。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原理、技术发展及其系统组成,分析其应用及优缺点,以期为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原理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然后将热量传递给海水,使海水受热蒸发。
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分被留在蒸发器内,而纯净的淡水则通过冷凝器收集起来。
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太阳能的集热、传热、蒸发和冷凝等物理过程。
三、技术发展及系统组成(一)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在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例如,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材料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太阳能;高效的传热技术使得热量能够迅速传递给海水;先进的蒸发和冷凝技术则提高了淡水收集的效率。
(二)系统组成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太阳能集热器、传热系统、蒸发器、冷凝器和控制系统。
其中,太阳能集热器是系统的心脏部分,负责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传热系统则将热量传递给蒸发器;蒸发器是水分蒸发的场所;冷凝器则负责收集纯净的淡水;控制系统则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控制。
四、应用及优缺点分析(一)应用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沿海地区和岛礁地区,该技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靠的饮用水源。
此外,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领域。
(二)优点1. 环保: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无污染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2. 可持续: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
3. 成本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逐渐降低。
(三)缺点1. 受天气影响:阴天或雨天时,太阳能的收集效率会受到很大影响。
利用太阳海水淡化的方法一、太阳海水淡化的原理1.1 太阳能的强大力量咱们都知道,太阳那可是个超级大的能量源啊。
它每天都在无私地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对于海水淡化来说,这太阳能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海水之所以是咸的,是因为里面有好多盐分。
而太阳能可以提供热量,把海水加热。
就像烧水一样,水被加热后就会变成水蒸气。
这时候呢,盐分可不会跟着水蒸气跑啊,因为盐分比较重,它们就留在原来的地方了。
这就初步把海水中的水和盐分离开了,这就是太阳能海水淡化的一个基本原理,简单得就像咱们平常蒸馒头似的,馒头熟了,水汽跑了,面粉可还在蒸笼里呢。
1.2 大自然的启示其实啊,这种现象在大自然里也经常能看到。
比如说在海边,太阳一晒,沙滩上有些小水洼里的水就慢慢没了,但是沙子上会留下一些盐的痕迹。
这就跟咱们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是一个道理。
咱们人类就是从大自然里学到了这个智慧,然后把它变成一种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好办法。
二、太阳海水淡化的方法2.1 简易蒸馏法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找个大容器,把海水装进去,然后用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盖在上面,密封好。
在这个容器旁边再放一个小容器。
太阳一晒,海水就开始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碰到上面的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会顺着薄膜或者玻璃流到旁边的小容器里。
这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咱们就在小容器那里等着收集淡水就行了。
虽然这个方法看起来有点笨,但是很实用,成本也低,普通老百姓要是在海边遇到紧急情况,都能这么搞一搞来获取淡水。
2.2 太阳能蒸馏器还有一种比较专业一点的太阳能蒸馏器。
这种蒸馏器的设计更科学。
它有专门的集热装置,可以更好地吸收太阳能,让海水更快地蒸发。
而且它还有冷凝的结构,能让水蒸气更快地变成液态水。
这就好比是给海水淡化开了个“快车道”,效率比简易蒸馏法高多了。
不过呢,这种设备的成本相对来说也高一些,一般是一些小型的海岛或者缺水的沿海地区会使用。
三、太阳海水淡化的意义3.1 解决水资源短缺3.2 环保可持续咱们都知道现在要保护环境,这个太阳能海水淡化的方法那可是相当环保的。
摘要:本文按照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能源的来源方式不同,分常规能源和太阳能两个方面对海水淡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着重介绍了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中的盘式海水淡化法和增湿海水淡化技术中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各国研究者所做出的改进方式以及实验研究成果。
并对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球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海水覆盖面积达71%,但不能直接用于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地球上淡水资源只占水资源总量的2.5%,其中可供人类支配的淡水资源不足0.3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化工、制造、电力等工业的兴起,使得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增,淡水资源日显不足;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城市化和人口集中等因素均给淡水供应带来巨大压力,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及管理不善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据测算,以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至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届时淡水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通过海水制取纯水已有百年历史,二战后海水淡化技术进入实用化、工业化阶段,技术日臻成熟,为解决淡水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作者按照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能源的来源方式不同,分两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海水淡化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中的盘式海水淡化法和增湿海水淡化技术中各国研究者所做出的研究成果。
1 海水淡化研究进展1.1 常规能源海水淡化技术人类很早便开始利用海水来制取纯水,阿拉伯人在16世纪便通过蒸馏海水获取饮用水;至19世纪末英国已相继发明了管式蒸馏器、喷膜蒸发等技术,并开始对闪蒸技术进行研究;二战期间压汽蒸馏技术已开始应用于船舶和海外离岛的淡水供应,多效蒸馏装置也开始装备至战舰上;二战后阿拉伯地区石油开采为大型海水淡化机组的应用提供了契机,1957年多级闪蒸在中东地区大规模应用,1975年低温多效进入工业化应用,1980年反渗透淡化技术解决膜技术难题,并很快成为市场份额最高的淡化技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常规海水淡化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方法,以热源为驱动将海水蒸馏的过程,如多级闪蒸(MSF)、多效沸腾(MED)、蒸汽压缩法(VC);另外一类是膜方法,以电能或压力为驱动的渗透/反渗透过程,如电渗析(ED)、反渗透法(RO)。
除此之外,还有冷冻法、溶剂萃取法、水合物法、离子交换法、露点蒸发法等等,其中反渗透法、多级闪蒸、低温多效、压汽蒸馏法已实现工业化。
1)反渗透法(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通过对海水施加压力,使得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水中的矿物质无法通过半透膜,这样就将水和盐类分离开来,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技术的优点在于能耗少,其能耗约144kJ/kg,远低于普通热法淡化技术。
但在半透膜的另一侧容易积聚盐类导致结垢,因而需要定期更换,且海水预处理过程复杂,设备维护量较大。
2)多级闪蒸(Multi-stage Flash)多级闪蒸通过降低蒸发室内的气压,使得进入蒸发室内的热海水直接达到沸点汽化,由于其没有加热面,较好的解决了当时困扰热法淡化技术存在的蒸发面结垢难题。
它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运行而不结垢;采用多级能量回收的技术也使得它有较高的热效率,热耗相对较低,单位产水热耗约340kJ/kg。
多级闪蒸在每一级中都要保持较高的海水流量来避免蒸发室结垢,这使得水泵的电耗较高,因而经济性较多效蒸馏有一定下降;同时多级闪蒸的负荷适应性较差,一般在80%~110%,适合大型的集中供水。
3)低温多效(LT Multi-effect Distillation)多效蒸发过程发生在蒸发室的加热面上,在水温较高时容易导致结垢,影响加热面的传热过程。
低温多效技术将海水温度控制在70℃以下,以保证加热面不结垢。
低温多效技术的负荷适应性好,在较宽的负荷范围内都有较高热效率,负荷范围可拓宽至40%~110%,但其结构复杂,换热面积和占地面积大,初投资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常规的海水淡化方式都以化石燃料或电力为能源,能源消耗巨大,据测算,生产3500万吨淡水需要消耗3.5亿吨原油。
同时化石燃料燃烧会向环境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破环环境和生态。
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同时,也给能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且初投资高,技术难度大,在小型化装置上产水率较低,难以满足偏远地区、海外离岛以及能源匮乏地区的淡水需求。
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迫使人类将目光转向新能源利用,近年来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迅猛发展,技术日臻成熟,这为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1.2.1太阳能盘式海水淡化技术最早进入实用阶段的太阳能蒸馏器是1872年出现在智利Las Salinas地区的一个面积达4600m2的太阳能盘式蒸馏器,日产淡水量达17吨,成功运行至1910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盘式蒸馏器主要由玻璃盖板、盐水盘、吸热层、隔热层、接水槽构成。
盐水盘底部的吸热层,经太阳辐射加热后,将热量传递给盐水盘中的海水,海水受热蒸发,蒸汽在玻璃盖板上凝结后,由接水槽收集起来。
盐水盘底部的吸热层,经太阳辐射加热后,将热量传递给盐水盘中的海水,海水受热蒸发,蒸汽在玻璃盖板上凝结后,由接水槽收集起来。
盘式蒸馏器的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都比较容易,因而成为太阳能海水淡化初期最为常见的蒸馏器,至今仍然广为采用,其后的许多太阳能蒸馏器都由盘式改装而来。
盘式蒸馏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产水低,主要在于三个方面:①玻璃盖板上是自然对流过程,传热系数低,蒸汽凝结不及时。
Hassan(1992)等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传统盘式蒸馏器基础上附加外部凝结器,产水率可增加30%~50%;②盘中水量大,热容量大,导致大量热量浪费在预热海水过程中,海水温度低,且用于蒸发的热量很少。
为此Soldha(1980)等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研制了一种多级芯型太阳能蒸馏器,它依靠纤维材料的毛细作用将海水引入蒸发室内,由于水盘中的水少,热惯性小,因而蒸发速度快,产水率高,这种系统比盘式蒸馏器产水率提高16%~50%,效率提高了6.5%~18.9%;Satcunanathan等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发明了一种阶梯盘式蒸馏器,有效降低水盘的热惯性,加快海水的蒸发;为提高盘式蒸馏器工作水温,Soliman(1976)提出了在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中附加加热器的思想,即主动式太阳能蒸馏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③凝结换热时,水蒸气的潜热直接散失到大气中,余热不能重复利用。
为更好的利用余热,产生了一种层叠式的盘式蒸馏器,由于级数增多后装置内部的温差减小,传热传质动力减弱,因而级数不宜大于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另外,Mink(199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研究表明采用回热利用可增加30%的产水量。
1.2.2集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随着太阳能集热器技术的进步,供热能力和温度有了很大提高,这就为太阳能集热器与传统海水淡化工艺结合创造了条件。
科威特建立了220m2的槽形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及一个7000L的贮热罐,为一个12级的闪蒸系统提供热源。
该装置能够在夜间以及太阳辐射不足时运行,单位集热面积产水率为传统太阳能蒸馏器的10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的传统淡化工艺复杂,设备投资高,另外还存在腐蚀、结垢等问题。
由于太阳能自身不稳定,传统蒸馏工艺启动慢、产水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配备蓄热器或辅助加热器,目前这些技术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2.3太阳能空气增湿海水淡化技术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提出的以空气升温增湿和冷却除湿来制取淡水的空气增湿淡化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ir 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简称HD)技术即旨在结合太阳能、地热能等品质较低热源,组建中小规模的淡化机组,为能源匮乏的农村、海岛等地区提供淡水的一种方案。
空气增湿淡化技术比盘式蒸馏器增设了冷却和回热系统,并将蒸发和冷却过程分离,以达到更好的淡化效果。
增湿淡化以空气为介质,携带蒸发室内吸收太阳辐射后的高温蒸汽进入冷却系统冷却获得淡水,同时将热量传递给冷却工质进行回热再利用。
增湿型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空气增湿淡化技术的优点在于简单、高效,能够结合低品位的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前人开发了多种增湿技术以增强水气热质交换效果,其中鼓泡增湿、喷雾增湿技术和水膜增湿较为常见。
1)鼓泡增湿淡化鼓泡增湿是将曝气装置安装在水盘中,空气经曝气后形成细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海水发生剧烈的热湿交换,空气湿度增大。
埃及S.A. El-Agouz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试验结果表明,淡水产率随水温的升高和空气流量的减小而增大,而受水位的影响较小。
张旭朋[13,14]研究表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热空气温度、热空气流量、初始水量、水温,同时研究还发现蒸发器的运行温度对淡水产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张柱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采用微负压引入的方法将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加热后的热空气引入到蒸馏器内的海水中,通过曝气装置使热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与海水进行换热,实现空气的增湿。
郭丽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研究发现载气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增湿器出口的增湿效果增强,产水量增加,系统需求的热量增加;利用循环载气方法可以减少系统的热量需求;试验得到增湿效果影响次序为盐水温度>载气流量>液位高度。
鼓泡增湿由于水中空气阻力较大,需要额外的空气压缩装置或高压风机,电耗较高。
2)喷雾增湿淡化喷雾增湿是将热海水雾化为小水滴,增大海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喷雾增湿技术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技术较为成熟。
雅典S. Y anniotis和K. Xerodema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喷雾增湿和水膜增湿两种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表明:300mm厚纸蜂窝的增湿效果明显优于喷雾增湿;喷雾增湿所产淡水的电导率较高,分析原因是雾滴被空气携带进入冷凝器影响了淡水水质,而水膜增湿在较高气流速度下依然保持较低的电导率水平。
浙江大学李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建立了适用于鼓泡蒸发淡化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提出了鼓泡增湿传质系数和蒸发侧、冷凝侧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江苏大学李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鼓泡增湿、直接蒸发、喷雾蒸发三种增湿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喷雾法的蒸发量较鼓泡法低。
喷雾增湿的关键在于控制喷雾粒径,雾滴过大则气水接触不足,增湿效果差;雾滴过小则雾滴可能被空气直接携带进入冷凝器,雾滴中的盐分会影响水质。
3)水膜增湿淡化水膜增湿法是将海水滴淋在降膜蒸发器上,海水在降膜蒸发器上形成均匀的水膜,空气与水膜发生热湿交换,湿空气的含湿量上升,以此达到增湿的目的。
因水膜增湿法结构简单、增湿效果好,国内外研究普遍采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