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面面观
- 格式:ppt
- 大小:6.85 MB
- 文档页数:25
中西文化差异面面观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的打招呼用语、饮食文化等差异到思维方式等抽象方面的差异无所不在,下面着重从中西方颜色表达的差异,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等方面阐述。
一、中西方颜色表达的差异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
在中国代表一种意义,在西方又表示一种涵义,甚至对“颜色”的涵义理解恰恰相反。
(一)red (红色)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相关。
日历中,这些日子常用红色字体,因此,redletterday :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红色还指“负债”或“亏损”,因为人们总是用红笔登记负数。
于是就有了这些词组:redfigure 赤字inthered 亏损汉语中常用的带“红”字的词语,翻译成英语,可不一定用“ red” 例如:红糖brownsugar 红酒redwine(二)yellow 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比较大。
英语中,yellow 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例如:ayellowdog 可鄙的人,卑鄙的人ayellowlivered 胆小鬼汉语中黄色一词有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下流猥亵的意思,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光碟等等。
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 yellow ”无关。
不过,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blue 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如bluejokes (下流的玩笑),bluefilms (黄色电影)等。
二、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首先,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首先和中西方人在思维方面的差异相关: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而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挽着父亲手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新郎,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陕南文化的历史地位面面观239)人次| 投稿| 收藏] 地处秦岭、巴山间的陕南山区,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两山对峙中的丘壑纵横,清流中穿,使得丛林密蔽,虫兽繁杂,矿物浅藏,麦谷丰盈,更以巫道佛三教踪迹,汉魏蜀各代战场,当地特有的娃娃鱼、朱鹮鸟、大熊猫、筼筜竹,以及千奇百怪的祭祀性乐舞和种类较多的声腔剧种,均属文化发展的有力支撑。
故在我国史志的文籍记述中,常被誉作“种族渊薮”、“天府之国”。
时在各以国家为重的行政管理上,姬周划归周南,先秦始置汉中郡,秦亡后项羽封其刘邦为汉王,迁居汉中为国,以与三分关中之雍(章邯)、塞(司马欣)、翟(董翳)三王国土相对峙,嗣后的汉、晋、魏、隋、唐、宋、元、明诸王朝,多将陕南各地称作“汉上”、“汉南”或“汉中”,常以南郑(今汉中市区)为城邑,特设汉中府治,陆续管辖其所属之梁州、褒州、洋州、金州、房州、商州诸种行政区内三十多个县域乡民,后又渐次将其原有房州区属的陨县、陨阳等县析出,划归湖北省属之鄂西府州域。
延至清初康熙十三年左右,方把原有金州以其兴安州域、擢升为汉中府属同等地位,并将商州、洛南划归关中潼关军务防治区所谓“潼商道”辖。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又将商州各县划归关中道辖。
待至人民共和国创立初年,始析原有凤县政区归于宝鸡专署所领。
此前二三千年间的国家事务,无疑是和陕西首府长安或西安的政令所出相关联。
众所周知的文化内涵,无非是指其人类社会发展演进到一定时期的所谓“文治教化”之简称。
具体表现为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方面。
这里仅就其曾经发生在陕南地区的科技成就,习俗风尚祭祀艺术、与声腔剧种诸领域,大体陈述其文化概貌。
以便估量其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和现仍存在的长短得失。
一、陕南文化中的科技成就最近几年的科学考察中,业已探明源于秦岭主峰太白山麓灞水、湑水诸河上游的虫兽种族中,由于位居热带、亚热带气流交汇区,促使秦岭两侧的生物繁殖与种族分化,较之其它地带更加活跃。
韩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面面观一、韩国内的新一轮“冲击波”――从“美国咳嗽,韩国生病”到“中国打喷嚏,韩国就感冒”近日在韩国掀起了一轮新的“中国冲击波”。
源头是4月28日温家宝总理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暗示中国政府将对业已过热的采取紧缩政策。
此话一出,全球主要国家股市都大受。
对中国市场依赖十分严重的韩国经济更是首当其冲:29日,汉城股市综合指数跌幅2。
93%,30日继续下降1。
43%。
股的二板市场(KOSDAQ)指数也下降了4。
73%。
须知,就连3月12日卢武铉总统被弹劾引发全国抗议潮的当天,汉城股市综合指数也才下降2。
43%,二板股市才下降3。
44%呀。
可见,中国总理对中国经济的讲话比韩国总统被停权对韩国经济影响还大!!这不是天荒夜潭,而是今天韩国经济的现实。
外汇市场上,韩元对美元的汇率两天内由1150:1跌至1173:1。
尤其是钢铁、、石化等产品主要出口中国的行业股票损失惨重。
这两天韩国媒体发出了“温家宝暗示紧缩政策,国际股市发抖”、“中国因素使汉城股市大跌”、“中国冲击波使韩国经济对中国依赖日益加深”、“中国打喷嚏,韩国经济感冒”的惊呼。
韩国媒体更有文章比较了温家宝总理和格林斯潘近日的分别讲话,认为前者比后者对国际市场影响的威力还大。
中国因素之于韩国甚于美国之于韩国,用一句话形象概括就是:过去是美国咳嗽,韩国经济就生病,现在是中国打个喷嚏,韩国经济就感冒。
在韩国经济界一片恐慌之际,韩国财政经济部召开了紧急宏观经济会议,主题是预估中国的紧缩政策给韩国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影响,一致认为中国紧缩政策是韩国经济复苏及的“潜在危险”。
韩国经济对中国依赖究竟有多重?中国是韩国最大出口国。
据韩国的统计数字,1992年中韩建交时,两国贸易额只有53亿美元,12年来,两国外贸额年均以25%的速度递增,去年更是增长了47%。
2003年,中韩两国贸易额为580亿美元,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357亿美元,中国取代了美国(342亿美元)成为韩国最大商品出口国。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构成并留存在现实生活中的、具备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文化的继承性: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今天的文化,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3)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把握住含义、地位、促进作用等)①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关键标志③传统文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承继——深刻影响着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2、传统文化对今天的影响(1)传统文化具备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应当与时俱进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①一个国家,只有发展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可以赢得民主自由全面的发展(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文化在承继中发展(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在承继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承继(这就是文化的发扬)(3)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影响文化的关键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进步(2)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3)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3、教育在文化发扬中(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2)教育在文化发扬中将产生越来越小的影响1、宏观把握本课内容本课讲诉的就是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我们先必须明晰传统文化的含义,晓得传统文化的特点,晓得传统文化具备继承性,掌控传统文化继承性的整体表现,践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在承继中发展文化。
本课以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为切入点,分析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日本当代文化面面观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二班朱雪卉201421076064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提起日本当代文化,我首先想起的是几种意象。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还有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一、菊与刀【樱花】在遥远的东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美丽的樱花树下,有着许许多多属于那些武士道的灵魂。
传说樱花本来只有白色,而那些壮志未酬的武士选择在他们喜爱的樱花树下了结自己的生命,鲜红的血缓缓的渗进泥土里,把樱花的花瓣渐渐染成了红色,樱花的花瓣越红,说明树下的亡魂就越多。
樱花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日本的代表物之一。
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奈良时代(710-794年),说到花,就是指梅花,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樱花成了主角。
7世纪,持统天皇特别喜爱樱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观赏樱花。
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赏樱大会是9世纪嵯峨天皇主持举行的。
庆长三年(1598年)3月15日,丰臣秀吉在京都醍醐寺举行的赏花会(历史上称“醍醐の花见”),以其豪侈华丽而名标史册。
当初,赏樱只是在权贵间盛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传统的民间风俗。
现代,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4月15日定为“樱花节(祭)”。
在这个赏花季节,日本人群聚于各地赏樱名所,席坐樱花树下,举杯高歌,谈笑春日。
“花见”一词甚至被纳为英文专有名词,意为日人赏樱盛宴。
日本人喜爱樱花,认为它象征日本武士道绚烂而短暂的美学。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
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日本人尊为日本精神。
【和服】和服(着物--きもの,kimono)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
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源自日本本土弥生服饰结合中国古代吴地汉服的混血产物,德川家康时期正式称为和服。
中英文化差异面面观一、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里我们粗略探讨一下英语国家的人(或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以美国人为代表)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我们只围绕语言交际这一方面进行考察。
至于其他,如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饮食习性等等与语言交际无关的差异,则不赘述。
即使在语言交际范围内,我们也只能探讨一些最常见的差别。
比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