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项目案例-知识讲解共3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28 MB
- 文档页数:34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的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表面上看是建一座桥,但它的背后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各行各业集大成的成果,代表了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进步。
三地合作建桥,不仅从地理上连接了起来,同时还把心理、感情、思想都连接起来了,正如青州桥的桥塔,是个中国结,寓意三地同心,共建未来。
天开海岳,珠联璧合。
在南中国海的珠江口,浩瀚无垠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它从珠海抬起左脚,从澳门迈开右脚,一路向东,汇入香港。
从高空鸟瞰,它既像一个大大的“人”字,也像一条潜龙——55公里全长的它,倏尔是桥,在海上延伸;倏尔是隧,钻进海底。
与其说它是桥,不如说它是一个跨海集群工程,难度之高、伟岸之奇让人惊异。
在桥上细看,我们更能明白,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有力证明。
苏权科,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是这一超级工程背后的技术总负责人。
他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们,攻克桥梁史上一道道难关,创造交通建设领域一个个奇迹,成为新时期大国工匠的突出代表。
在他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正是一次次创新,一滴滴汗水,铸就了这座“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世界级桥梁。
“有那么多让人兴奋的东西”《同舟共进》: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开始讨论时,不少工程师坦承建设难度极高。
刚接到建设任务时,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苏权科:我毕业后就在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工作,在科研所干了16年,最后几年做总工程师。
20XX年10月推荐我去参加港珠澳大桥建设,20XX年春节后开始着手做工作。
在伶仃洋上建桥,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事。
海里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以及自然灾害等都是未知数。
在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一点一点收集、记录数据,分析实际情况。
开始筹建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有夜不能寐的时候,但我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
我相信,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装备制造业基础大大提升,人才储备有基础,有修建跨海大桥的经验,具备相应的实力。
港珠澳大桥案例分析[日期:2008-05-21]来源:作者:傅基虎、李艺娴、梁水华、林伟华、谭智恒[字体:大中小]事件背景:从珠江口东岸的香港,修建一个通往西岸的珠海和澳门的陆地通道,这就是港珠澳大桥。
根据设计方案,港珠澳大桥设计全长48公里,其中大桥主体长约35公里,并计划建设两个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屿,从香港北大屿山公路起,经大澳,联接一条长1400米、能让大型船舶通过的斜拉桥,再转为低矮桥身越过珠江口,最后在接近陆地时作“Y”型分叉,一头通往珠海,另一头接澳门,预计总投资约300亿港元。
,口岸模式为“三地三检”。
大桥车道设计拟采用桥隧组合方案,3线双程分隔车道,其中隧道长约7公里,位于大桥中部。
由于香港面积狭小,大桥的连接位置的选址将会最大限度靠近内地。
兴建连接香港、珠海、澳门及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陆路通道———这一构想已提出近20年。
1983年,香港合和实业主席胡应湘与珠海方面提出,兴建连接香港和珠海的跨境大桥“伶仃洋大桥”,这样港商可发掘和扩大更多劳动力低廉的投资区域,同时带动粤西经济的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兴建,虽然只涉及香港、珠海和澳门,但大桥落成后,必然影响到珠江三角洲的人流和物流,乃至整个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前景。
此外,将香港与珠三角西部地区连接起来,符合整合“大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由香港驱车到珠海、澳门只需几十分钟,比现在绕道虎门大桥要减少3个多小时。
研究表明,兴建港珠澳大桥,可使珠江西岸城市缩短与香港的交通距离;香港四大支柱行业可将市场扩展至珠三角西部地区;这一区域经济也将影响至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修建大桥必要性分析:港珠澳大桥飞架珠江出海口两岸,不仅打通了珠三角的经脉,带动起珠三角西部的发展,孕育出大珠三角经济圈,而且可使大珠三角对外辐射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内影响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从而成为功能齐全、高度开放的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
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的一座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工程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
在这项工程中,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珠澳大桥的项目组织采用了分层管理的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项目被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管理团队和工作任务。
这种分层管理的模式可以使得整个项目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每个层次的管理团队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港珠澳大桥的项目管理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项目管理团队使用了各种信息化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来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和监控。
这种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可以使得项目管理团队更加及时地了解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的项目管理采用了团队协作的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项目管理团队之间进行了密切的协作和沟通,每个团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而共同完成整个项目。
这种团队协作的模式可以使得整个项目的管理更加协调和高效,从而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港珠澳大桥的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这种模
式的采用,使得整个项目的管理更加精细化、信息化和协作化,从而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这种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