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逾700亿港元的港珠澳大桥
- 格式:ppt
- 大小:342.50 KB
- 文档页数:50
2021年7月3日中国绿色时报钱夙伟正在修建的神农架机场海拔高达2580米。
为了兴建这个机场,当地挖平了60多米高的山头,然后再填平山峰之间的洼地。
地处喀斯特地貌的神农架,为了建这个机场,还要填平为数众多的溶洞。
费了好大力气建成的华中最高机场,未来可能面临的却是每年有150天滴水成冰的寒冷日子。
(6月16日《现代金报》)对神农架机场,现在几乎是排山倒海的质疑之声,有专家认为,神农架是自然保护区,而且是处于喀斯特地貌区域。
不管是机场自身,还是机场的周围以及与机场相关的区域都可能会遭到一定影响,也会产生相应的破坏。
而网友的评论则更尖锐:神农架每一个山峰都是无价的,无论她多么小,每一个溶洞都是无价的,这种削山填洞的行为无异于破坏。
当地官方对此回应称,削山填谷为正常施工作业,不会严重破坏环境,机场项目建设中,植被保护和环境修复与项目同步进行。
然而,这样的官腔,只会让人更加愤怒。
5处耸立的山峰被削平,217个溶洞、溶槽、溶沟、溶隙、漏斗被填平,这还不是对环境的破坏吗?至于修复,如专家所说,“自然的形成是长期的,甚至是几千年,几万年所形成的,我们是不可能修复的。
”实际上,当人们为神农架建机场而震惊时,这个机场“已初具雏形”。
换言之,环境的破坏,已是既成的事实。
而人们现在的质疑,于阻止对环境的破坏,也已经毫无作用。
这让人想起了两年前,全长近50公里、工程造价逾700亿港元的港珠澳大桥,因环评报告不合格,被一位家住香港东涌的66岁老太逼停。
那么,于神农架机场,现在一片反对之声,但当初上马时,为什么就没有人来逼停?神农架机场当然是有环评报告的,环评报告当然也是按相应的程序通过了的,但显然,这都是在官方认为不会出现异议的范围内进行的。
如果像现在这个“已初具雏形”的机场那样公之于众,这个环评报告,在当初,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会予以否定。
毋庸置疑,现在许多的建设项目,大凡都是以这样近似“暗箱操作”的方式,来通过环评报告。
也因此,许多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已经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而建成以后,更是露出了污染的面目,而这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任何的修补,都无济于事。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
工程师们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这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由33根航母般巨大的沉管打造的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备受瞩目。
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
港珠澳大桥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策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亿元,约需6年建成。
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
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
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
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
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流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
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危险桥梁的安全。
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港珠澳大桥香港,这座1100平方公里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
国际金融、进出口贸易、旅游使它成为亚洲大陆上最活跃的地区。
珠海,一座从渔村发展起来的新城市,被誉为中国最适合居住的海滨城市。
澳门,仅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40万居民,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建筑工程师们要完成一件历史性的创举,港珠澳大桥将三座城市连接在一起。
中国耗资工程最大排名目前中国的在建工程有很多,同时中国耗资工程也不计其数。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耗资工程最大排名,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耗资工程最大排名一1、长兴岛造船基地——打造世界最大造船基地工程总投资:350亿元2、京沪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工程总投资:2200亿元3、北京南站——亚洲最大火车站工程总投资:63亿元4、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总投资:160亿元5、曹妃甸开发区——规模远超三峡工程工程总投资:2300亿元6、苏通长江大桥——世界最长斜拉桥工程总投资:78.9亿元7、西部大开发——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工程总投资:8500亿元以上8、福厦漳龙城际铁路工程总投资:380亿元9、“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工程总投资:9000亿元10、中国“八横八纵”大容量光纤通信网工程总投资:70亿元11、“南水北调”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工程总投资:5000亿元12、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工程总投资:250亿元13、湛江东海岛:宝钢千万吨级钢铁基地14、上海临港新城——世界最大填海造地项目工程总投资:1500亿元15、上海洋山深水港——打造世界第一大港工程总投资:500亿元16、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工程总投资:2万亿元17、川气东送工程工程总投资:627亿元18、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总投资:500亿元19、战略石油储备工程工程总投资:1000亿元20、武汉火车站——迈向内陆最大铁路枢纽工程总投资:140亿元21、昆明新国际机场——中国第4大航空枢纽机场工程总投资:231亿元22、海南电网跨海工程工程总投资:22亿元23、天津百万吨乙烯项目工程总投资:268亿元24、上海光源实验室——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工程总投资:12亿元25、四川灾后重建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26、丝绸之路复兴计划工程总投资:430亿美元27、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总投资:792亿元28、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29、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总投资:120亿元30、大飞机工程落户上海工程总投资:300—500亿中国耗资工程最大排名二31、散裂中子源项目工程总投资:12亿元32、世界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投资额:6.27亿元33、沪蓉高速公路(上海至成都)工程总投资:1700亿元34、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工程总投资:1000亿元35、港珠澳大桥工程总投资:700亿元36、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工程总投资:1.53万亿元37、甘肃酒泉——世界最大风力发电基地工程总投资:1200亿元38、武广高速铁路工程总投资:1168亿元39、广州新火车站工程总投资:180亿元40、《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工程总投资:4500亿元41、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工程总投资:360亿元42、哈大高速铁路工程总投资:923亿元43、天津海上油田开采装备基地工程总投资:220亿元44、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工程总投资:900亿元45、中石化伊朗亚达瓦兰油田工程总投资:20亿美元46、中石油苏丹石油项目工程总投资:70亿美元47、中石油尼日尔石油项目工程总投资:50亿美元48、非洲加蓬贝林加铁矿工程总投资:27亿美元49、中国十一五国家电网建设规划工程总投资:12150亿元50、十一五西藏公路交通规划工程总投资:430亿元51、中国承建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工程总投资:83亿美元52、中国承建利比亚沿海铁路项目工程总投资:26亿美元53、俄罗斯波罗的海明珠工程工程总投资:13亿美元54、中国承建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工程总投资:70亿美元55、亚洲公路网——23国联手打造的超级工程工程总投资:440亿美元56、广西钦州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工程总投资:152亿元57、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第一高楼工程总投资:70亿元58、四川宣汉普光特大气田工程总投资:700亿元59、浙江沿海铁路大通道工程总投资:162亿元60、攀钢集团一万吨钛合金生产线工程总投资:10亿元中国耗资工程最大排名三61、西电东送工程——世界最大电力项目工程总投资:5265亿以上6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工程总投资:300亿元63、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工程总投资:400亿元64、广州南沙龙穴造船基地工程总投资:45亿元65、浙江三门核电项目工程总投资:800亿元66、广东阳江核电站项目工程总投资:80亿美元67、山东烟台海阳核电站项目工程总投资:600亿元68、武汉过江地铁工程工程总投资:149亿元69、八万吨多向模锻水压机工程总投资:15.17亿元70、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工程总投资:2万亿元71、农村“村村通”工程工程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72、农村节水灌溉工程工程总投资:300亿元以上7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工程总投资:10亿元74、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程总投资:117亿元75、全国棚户区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76、2008—2020年上海轨道交通规划上工程总投资:1500亿元以77、2008—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规划下工程总投资:1700亿元以78、大连石化建成中国最大炼油基地工程总投资:107亿元79、崇启大桥工程总投资:76亿元80、成都双流机场扩建工程工程总投资:127亿元。
大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的GDP在全国首屈一指,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将建立。
这座由中央和粤港澳三地共同出资兴建,全长49.968公里的大桥被称为“中国第一桥”,整体造价超过700亿元。
按照总体方案,大桥有望于2015年至2016年全线通车。
届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将更紧密地连成一体,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港珠澳大桥的动工,将对粤港澳三地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珠三角东岸已经成为以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为主的国际性制造业基地,深圳、东莞的发展十分迅猛。
而以珠海为核心城市的珠三角西岸发展却相对滞后。
专家表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可激活现有的西部沿海通道,带动西岸地区以至整个粤西的经济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兴建还将拉近香港和珠三角的距离。
香港在法律、物流、金融、国际贸易方面的优势和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优势将更能紧密联系互动起来,为双方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届时大珠三角经济圈的时代将会到来。
长三角经济圈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
上海带动着“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从各方面给上海带来了良机,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
上海强大的辐射力及其周边“近水楼台”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其它城市无不同样在努力寻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在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动中找到城市崛起的机遇。
国家计划在2020年,要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还会建免税区,方便大家买东西哈)届时,长三角的影响范围将会大大扩增,经济发展优势无与伦比。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800字《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800字(精选7篇)《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800字1《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由闫东导演执导的纪录片,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历经6年调研和8年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设计使用寿命120年。
它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彻底实现了“一桥飞架三地”,使得粤港澳大湾区迈入大桥时代。
影片中的旁白说:“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
”正是因为有这种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和信念,施工团队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伟大奇迹,使得“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变为现实。
它彰显了大国的力量。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直击珠三角。
然而强台风过后,港珠澳大桥安然无恙,甚至人工岛上建筑的窗户玻璃都没有一扇破裂。
这个“世纪工程”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不断攻克大量技术难题,实现了这一目标。
它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将由约3小时缩短到约45分钟。
大桥开通已成为港澳两个特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
寒来暑往,潮起潮落。
从设想到图纸,从开工建设到建成开通,桥梁专家、工程师、设计师、一线工人组成的建设者,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在伶仃洋上“作画”,构筑起世界级跨海通道。
它刚柔并济,游刃有余。
设计之初融入生态环保元素,减少占用海域面积和施工噪声。
工程建设期间,保护区管理局和建设方、施工单位联合建立了三级联防机制,保护了白海豚的栖息地和数量的稳定。
它展示了大国的工匠精神。
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内容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策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一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亿元,约需6年建成。
6648米的“沉管隧道”、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用钢量相当于11个鸟巢、多项世界难题、珠海口岸桥头建观景台、澳门口岸设万位停车场。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 .578公里。
以总长6648米的“沉管隧道”、主跨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成为大桥全貌最具特色的“标志”。
大桥落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六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 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根据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粤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下同)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海中桥隧工程香港段 (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止于粤港分界线,下同)、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海中桥隧工程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路线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35.6公里,其中香港段长约6公里;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
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结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22.9公里采用桥梁方案。
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粤港分界线约150米,西人工岛东边缘距伶仃西航道约1800米,两人工岛最近边缘间距约5250米。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桥梁总宽33.1米,隧道宽度采用2×14.25米、净高采用5.1米。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香港口岸、珠海口岸、澳门口岸、香港接线以及珠海接线。
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余公里。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截止至2009年,该项目尚处规划阶段。
港珠澳大桥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策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亿元,约需6年建成。
港珠澳大桥12月15日上午正式开建,珠澳口岸人工岛将率先动工。
港珠澳大桥最大的意义,不是桥梁建筑本身,而是其徐徐拉开的珠三角民间大互动新时代的到来。
展望未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投入使用,香港行将结束与珠三角西翼的交通难题;澳门前所未有地全面融入珠三角经济产业一体化;珠三角东岸的深圳、东莞,珠三角西岸的中山、珠海,一边是世界一流的强劲工业生产基地,一边是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文化之乡;三地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将通过港珠澳大桥实现前所未有的连接和互补。
有专家指出,除港珠澳大桥外,中国内地以及港澳方面还在筹建广深港高速铁路、深圳东部通道、广深沿江高速及广珠西线等多个连通粤港澳的高速交通网线,这些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网线落成后,将会大大缩短香港至澳门、珠海,以至深圳及广州的交通时间,真正落实珠三角经济融合的概念。
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珠三角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在珠海、中山买楼置业,在港澳上班,在珠三角居住;而珠三角各城市群居民早上开车出门上香港购物,下午转车去澳门旅游度假,晚上就直接开车回家等也行将成为现实,三地的民众在一起居住、工作和生活将越来越便利,越来越顺畅和紧密。
南屏大桥南屏大桥建于1987年.而在翠屏段的另一端,还将在原南屏大桥两侧各新修一座大桥。
原南屏大桥于1987年11月通车,双向双车道,桥面总宽为12米,涉及荷载等级为汽-20.由于金凤路(翠屏段)定位为城市快速路,涉及荷载为城-A.而城-A的设计荷载是汽-20的1.4倍,且桥面宽度无法满足金凤路(翠屏段)半幅桥三车道的要求,经过分析研究,在旧桥两侧各修建上下行分离的新桥,原来的南屏大桥宽12米,而新修的大桥一侧就宽13米,两侧的大桥将形成双向6车道通道。
香港老太拿什么逼停了港澳大桥建设2011-4-21 10:38 原作者: 黑格二查看数: 731 发布者: 胶片分享复制网址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豆瓣嘀咕5享网搜狐微博51社区twitter 百度空间开心网GMAIL邮箱友好打印日前,香港的一位老太逼停了造价逾700亿港元的港珠澳大桥项目。
66岁的老太朱绮华认为,港珠澳大桥的环境评估没有包括臭氧、二氧化硫及悬浮微粒的影响,因而不合法,于去年就环评报告申请司法复核。
18日,香港高院裁定香港环保署批准的环保报告无效。
大桥因此停工。
港珠澳大桥被老太逼停,很有戏剧性,但并不是朱婆婆有多大能耐,而是香港有一套能保证公众充分参与规划的制度,有一个容纳普通人利益诉求的通畅渠道。
这种建设前充分沟通的制度,看似“缺乏效率”,却不易引发深层次的矛盾,更不会为建设“埋雷”。
按1997年制定的香港《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在大型项目的开建前,至少有两次公众参与讨论的机会。
首先,由开发单位向香港环保署提交“简介”同时公示,之后的14日内,由专家组成的环咨会和公众对“简介”提出意见。
在此基础上,环保署长决定是否批准“简介”。
第二步,开发单位根据“环评研究概要”以及评估技术规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再递交给环保署,同时公示。
此时,公众又有了一次参与机会。
之后,再由署长决定是否批准。
第三步,即使署长批准了环评报告,如果有居民认为规划侵害了自己的利益,也可就个案提出起诉,由法院做出裁定。
这就是朱婆婆走的程序。
朱婆婆认为大桥工程的环境评估不合理也不合法,提出了7项理由。
虽然法官只认可了其中的一项,但这足以推翻环保署的批准。
判词指出:环保署长批核的环评报告,欠缺关于空气质素的独立评估,未能符合港珠澳大桥研究概要及技术备忘录的要求。
这等于是司法审查为大型项目建设踩了脚刹车。
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被撤销了,而是建设方需要重新评估之前环评中没有考虑到的因素,使环境评估更完善而已。
作者:公正的腐败官员回复日期:2011-04-24 23:17:47 回复大家可以看一下,“香港老太太起诉珠港澳大桥的环评赢了”。
港珠澳大桥整体工程耗资逾700亿设计寿命120年
佚名
【期刊名称】《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年(卷),期】2009(36)12
【总页数】1页(P68-68)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整体工程;设计寿命;跨海大桥工程;深圳湾公路大桥;主体工程;人工岛;口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2.5;U415.1
【相关文献】
1.预制墩台整体吊装止水设计与实施--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4标 [J], 滕龙
2.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海堤越浪量的优化设计 [J], 陈波;谢乔木;孙大洋
3.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总平面优化设计 [J], 孙英广;梁桁
4.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海堤越浪量的优化设计 [J], 陈波;谢乔木;孙大洋
5.港珠澳大桥工程耗资1100亿元人民币深圳拟建“翻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