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传播学概论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15.50 KB
- 文档页数:55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一)群体的概念日-社会学家-岩原勉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群体的本质特征-目标取向有共同性/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任何一个群体都有组织性群体的分类美-库利-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德-韦伯-拥有管理组织系统的群体称为团体/一般群体德-威瑟-组织群体/非组织群体(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连结的桥梁和纽带群体对社会的意义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即部分社会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群体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集中分散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群体对个人的意义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岩原勉-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群体凝聚力的核心-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动机-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命线-群体传播(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产生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特别是“我们”感情群体归属意识,即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群体的传播结构流量-大/小流向-单向/双向法-迪尔凯姆群体意识通过社会化过程为个人所吸收,但总体上属于集合意识,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群体规范的功能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群体规范作用-排除偏离性意见,控制群体内意见分歧和争论,保证群?寰霾吆腿禾寤疃?男??BR>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美-凯利、沃卡尔特-群体规范对群体内部和外部的传播活动都起作用外-群体规范与说服观点一致,则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加强说服效果群体规范与说服观点相离,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衰减,甚至唤起自卫(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群体活动的基本原则-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
第6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一、群体传播1.群体(1)群体的概念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的归属感、成员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2)群体的特征①具有共同或接近的社会属性或目标取向;②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局部社会”。
(3)群体的分类①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为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和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
②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将群体中是否存在管理主体或机构作为分类标准,把拥有管理组织系统的群体称为“团体”,其他则属于一般群体。
③德国社会学家L.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将群体分成两类,一类是组织群体(organization),另一类是非组织群体。
(4)群体的社会功能①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②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③形成社会规范,保证社会秩序的连续性。
④完成个人力所不及的社会协作。
(5)群体对个人成员的意义①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③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
(6)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①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时群体凝聚力的核心②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③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2.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1)群体传播的概念▲群体传播是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
群体传播在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
因此,群体传播是群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2)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①▲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
②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形成的影响a.群体传播的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
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定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社会功能: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a.对社会:主要是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并保持其连续性;通过分工与协作,集结分散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也会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
b.对个人: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也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①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群体凝聚力的核心);②成员间的协作意愿,即个人参与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③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群体意识的定义及其形成 ①定义: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a.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b.群体感情(指成员间由于密切接触和协作产生的个人感情,更指群体成员间主观境界的融合产生的“我们”的感情);c.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
②形成:在群体信息传播和群体互动过程中形成,受到群体传播结构的流量和流向的影响。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①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是群体意识的核心。
②功能:主要是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
a.对群体内: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b.对群体外:影响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的效果—观点与规范一致,则推动成员接受,反之则阻碍。
后者还会唤起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的“自卫”行为,使对立观点的说服活动出现逆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