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概念规划设计——EDAW
- 格式:pdf
- 大小:94.45 MB
- 文档页数:81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年月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基本要求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定位与目标功能分区游客容量计算用地比例湿地保护与修复栖息地设计...........................................................................................…………………..…基本要求动植物保护栖息地系统设计栖息地要素设计水系设计基本要求水域设计驳岸设计竖向设计基本要求高程控制挖填方设计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种植设计基本要求植物选择与配置道路与铺装设计交通组织道路设计铺装及场地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编制说明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资源,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指导公园有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试行)正文:---------------------------------------------------------------------------------------------------------------------------------------------------- 绍兴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现发布《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试行)》,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金如二OO六年四月十五日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绍兴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下称湿地公园),是指经国家建设部批准,已纳入绍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城市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其范围为东至解放北路以西河流及梅山公园,西至张家潭,南至潞家湾,北至环湖路,总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
第三条在湿地公园及周边毗邻地区从事与湿地保护与利用有关的各种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应当纳入绍兴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遵循“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以及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第五条设立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作为专门的管理机构(以下称公园管理机构),负责湿地公园的保护、利用与管理。
环保、农业(渔业)、林业、水利、国土、建设、交通、卫生、发改、财政、旅游、文化、文物、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配合做好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
探讨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摘要】保护湿地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使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工业和农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针对当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现状,讲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从设计角度探讨将成市湿地公园打造成城市居民的生态休闲之地。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1 基本的概念1.1湿地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1.2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即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是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公园是指: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3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让社会民众亲近、感受、体验自然,融合自然、景观、园林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根据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和层次,湿地公园包括湿地造园(湿地公园)、湿地绿化、湿地景观3个层次和内容。
湿地造园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手法基础上,遵循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兼顾生态和景观的一种造园方式,是传统园林内容的拓展。
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以景观(视觉美感)设计为主,再现自然山水,可以说,它们只是湿地造园的一部分。
湿地绿化是指运用园林学、园林树木学等学科为基础,对湿地环境进行保护、修复等一系列的活动。
湿地景观是由湿地人类文化圈和湿地自然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是指湿地风景名胜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
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指湿地自然性较强、科学价值较高其核心区通常处于绝对保护状态的区域。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说明书(中间稿)第一章规划背景1 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然而,在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湿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湿地功能的衰退几乎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但另一方面,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湿地保护的必要性,从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
湿地保护的标志性开端是1971年缔结的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最初目标是保护国际重要的水禽及其栖息地;而后由于逐渐认识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陆地淡水的净化和汛期洪水的滞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作用,而逐步提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保护,其中包括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性的保护)、特殊的湿地类型(特色的保护),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湿地(历史文化的保护)的保护等等。
2 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从《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调查来看,台州市湿地资源较少,但其类型非常丰富。
全市湿地类型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分布于沿海椒江、永宁江两侧、河网汇集处、水库等地。
其中,鉴洋湖是台州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块面较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
传统的湿地生态保护往往采用“就点论点、就线论线、就面论面”的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从宏观层面解决湿地保护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
台州市在200 4年启动和编制了《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在2007年通过立法,成为国内首个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
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湿地与水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
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特征和保护对策
娄伟平;冯国标;张寒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7(23)9
【摘要】健康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作为大绍兴城市中的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分析了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特征,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总页数】4页(P457-460)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可持续发展;保护对策;绍兴镜湖
【作者】娄伟平;冯国标;张寒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信息中心;浙江省绍兴市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41.78
【相关文献】
1.湿地的恢复与营造——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J], 王向荣;林箐
2.城市中央,鱼跃鹭翔——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写真 [J], ;
3.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浙江绍兴 [J], 袁云
4.城市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以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 [J], 仇保兴
5.湿地景观的恢复与营造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启动区规划设计 [J], 王向荣;林箐;沈实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