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60.50 KB
- 文档页数:46
音乐笔记小结之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音乐的起源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
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音乐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亦即形式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1、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站在这种观点基础上的学者则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
2、语言扬抑说,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哲学家斯宾塞认为人在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抑扬语调即为歌曲。
3、模仿自然说: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英国教育家克维斯特认为,人类从自然的音响中得到了灵感,继而模仿这些音响创作了音乐。
4、异性求爱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在观察鸟类时他看见雄性向雌性求爱时往往发出悦耳的声音,由此联想到人类音乐的起源,即认为其起源为男性向女性求爱时表达的美妙歌声。
5、巫术起源说:法国音乐家孔百流,我国学者王国维起源于巫术。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也舞降神。
”舞阳贾湖古笛1987考古工作者河南舞阳贾湖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一批骨笛。
据炭同位素14测定,其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此笛能吹奏七声音阶的歌曲,据此说明中国的音乐历史相当久远。
四、“六代乐舞”六代乐舞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代表性乐舞,大多是先代传下来的乐舞。
包括:云门——黄帝——祭天神咸池——尧——祭地神箫韶——炎——祭四叟大夏——禹(夏)——祭山川大——商——祭先妣(bi)大武——周武王——祭先祖其《大武》是西周初年创作的大型乐舞,着重表现武王伐纣的重大历史事件。
《礼记乐记》记载此乐舞共有六成,即六个部分组成。
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大地山川、祖宗,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浅析中国⾳乐发展史浅析中国⾳乐发展史 中国⾳乐史是中国⾳乐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对中国⾳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编带⼤家学习⼀下中国的⾳乐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据今六千七百年⾄七千余年的新⽯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哨。
这些原始的乐器⽆可置疑地告诉⼈们,当时的⼈类已经具备对乐⾳的审美能⼒。
远古的⾳乐⽂化根据古代⽂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葛天⽒⽒族中的所谓“三⼈操⽜尾,投⾜以歌⼋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歌、舞、乐互为⼀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例如黄帝⽒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春秋》所记涂⼭⽒之⼥所作的“候⼈歌”。
这⾸歌的歌词仅只“候⼈兮猗”⼀句,⽽只有“候⼈”⼆字有实意。
这便是⾳乐的萌芽,是⼀种孕⽽未化的语⾔。
【⼆】夏、商时期 中国⾳乐史图册夏商两代是奴⾪制社会时期。
从古典⽂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族乐舞为⽒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为对征服⾃然的⼈的颂歌。
例如夏禹治⽔,造福⼈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夏》。
夏桀⽆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蠖》。
商代巫风盛⾏,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巫)和觋(男巫)。
他们为奴⾪主所豢养,在⾏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乐为职业的⼈。
奴⾪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以乐舞来放纵⾃⾝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暴露了奴⾪主的残酷统治,⽽在客观上也反映出⽣产⼒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使⾳乐⽂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鳄鱼⽪蒙制的鼍⿎。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方法的两点认识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的长河中经历中国各个时代的变化,直到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时期,中国音乐才逐渐形成有一定标准、类别、形式的音乐。
因此,将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前存在的音乐统称为古代音乐。
可以说,古代音乐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
古代音乐在经历长期社会变化,时代变迁之后,保留下来的古代音乐书籍已经残缺不全,在民间传播的古代音乐已经变异。
当下,我国对于古代音乐的了解有限,只有采用适合的、有效的研究方法不断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才能逐渐增多对古代音乐的了解。
一、中国古代音乐1840年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前的音乐,通称中国古代音乐。
古代音乐经历的社会环境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在这三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古代音乐是有: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音乐;战国、秦、汉的音乐;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音乐;宋、元的音乐;明、清的音乐。
可以说,古代音乐与我国古代发展历程共同前进。
由于古代音乐经历多个时期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古代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在奴隶社会中产生的古代音乐是以歌颂统治者列祖列宗的功德为主;在西周时期以歌颂周王朝统治者的功德为内容。
因此,古代音乐内容、形式、风格、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等都存在多种形式。
当下,我国有一大批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古代音乐中,希望能够掌握完整的古代音乐史。
但是由于古代音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异,促使古代音乐的原型已经不复存在。
为此,古代音乐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资料,分析古代音乐,逐渐了解古代音乐。
二、中国古代音乐研究方法古代音乐是中国艺术文化的一大代表,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音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财富之一。
因此,我国有很多专业古代音乐研究人士,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
由于古代音乐受各个时期的国家的变革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真正保存下来的音乐书籍残缺不足,给研究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为了能够对古代音乐有更多的了解,笔者针对研究古代音乐的两种方法进行探讨。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解词歌舞戏: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它的形成与汉代的百戏有直接渊源。
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摇娘》乐府: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搜集和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的设置可上溯到秦代。
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此时较多的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规模达到了1000多人。
至汉哀帝对乐府机构进行了裁剪,致使乐府由盛转衰。
(“乐府”的含义,后来扩大为三种:1.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2.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3.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文字谱:是现今所见古琴记谱法的最早谱式,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发、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
存留的曲谱为《碣石调幽兰》。
减字谱:减字谱由文字谱简化而来,是古琴记谱法一个极为重要的革新,这一变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
它用减字笔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的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减字谱是我国琴谱系统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一种古老记谱法。
变文:(“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
)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
京房:汉代律学家京房,提出了六十律的理论,还最先指出了用管定律与用弦定律性质的不同,即注意到了以管定律需要管口校正的问题。
他还做出了十三律的“律准”,做音乐研究用。
清商乐: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
声无哀乐论:由嵇康提出的音乐美学思想,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