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60.50 KB
- 文档页数:46
音乐笔记小结之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音乐的起源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
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音乐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亦即形式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1、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站在这种观点基础上的学者则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
2、语言扬抑说,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哲学家斯宾塞认为人在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抑扬语调即为歌曲。
3、模仿自然说: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英国教育家克维斯特认为,人类从自然的音响中得到了灵感,继而模仿这些音响创作了音乐。
4、异性求爱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在观察鸟类时他看见雄性向雌性求爱时往往发出悦耳的声音,由此联想到人类音乐的起源,即认为其起源为男性向女性求爱时表达的美妙歌声。
5、巫术起源说:法国音乐家孔百流,我国学者王国维起源于巫术。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也舞降神。
”舞阳贾湖古笛1987考古工作者河南舞阳贾湖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一批骨笛。
据炭同位素14测定,其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此笛能吹奏七声音阶的歌曲,据此说明中国的音乐历史相当久远。
四、“六代乐舞”六代乐舞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代表性乐舞,大多是先代传下来的乐舞。
包括:云门——黄帝——祭天神咸池——尧——祭地神箫韶——炎——祭四叟大夏——禹(夏)——祭山川大——商——祭先妣(bi)大武——周武王——祭先祖其《大武》是西周初年创作的大型乐舞,着重表现武王伐纣的重大历史事件。
《礼记乐记》记载此乐舞共有六成,即六个部分组成。
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大地山川、祖宗,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浅析中国⾳乐发展史浅析中国⾳乐发展史 中国⾳乐史是中国⾳乐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对中国⾳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编带⼤家学习⼀下中国的⾳乐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据今六千七百年⾄七千余年的新⽯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哨。
这些原始的乐器⽆可置疑地告诉⼈们,当时的⼈类已经具备对乐⾳的审美能⼒。
远古的⾳乐⽂化根据古代⽂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葛天⽒⽒族中的所谓“三⼈操⽜尾,投⾜以歌⼋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歌、舞、乐互为⼀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例如黄帝⽒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春秋》所记涂⼭⽒之⼥所作的“候⼈歌”。
这⾸歌的歌词仅只“候⼈兮猗”⼀句,⽽只有“候⼈”⼆字有实意。
这便是⾳乐的萌芽,是⼀种孕⽽未化的语⾔。
【⼆】夏、商时期 中国⾳乐史图册夏商两代是奴⾪制社会时期。
从古典⽂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族乐舞为⽒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为对征服⾃然的⼈的颂歌。
例如夏禹治⽔,造福⼈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夏》。
夏桀⽆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蠖》。
商代巫风盛⾏,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巫)和觋(男巫)。
他们为奴⾪主所豢养,在⾏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乐为职业的⼈。
奴⾪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以乐舞来放纵⾃⾝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暴露了奴⾪主的残酷统治,⽽在客观上也反映出⽣产⼒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使⾳乐⽂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鳄鱼⽪蒙制的鼍⿎。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方法的两点认识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的长河中经历中国各个时代的变化,直到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时期,中国音乐才逐渐形成有一定标准、类别、形式的音乐。
因此,将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前存在的音乐统称为古代音乐。
可以说,古代音乐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
古代音乐在经历长期社会变化,时代变迁之后,保留下来的古代音乐书籍已经残缺不全,在民间传播的古代音乐已经变异。
当下,我国对于古代音乐的了解有限,只有采用适合的、有效的研究方法不断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才能逐渐增多对古代音乐的了解。
一、中国古代音乐1840年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前的音乐,通称中国古代音乐。
古代音乐经历的社会环境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在这三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古代音乐是有: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音乐;战国、秦、汉的音乐;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音乐;宋、元的音乐;明、清的音乐。
可以说,古代音乐与我国古代发展历程共同前进。
由于古代音乐经历多个时期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古代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在奴隶社会中产生的古代音乐是以歌颂统治者列祖列宗的功德为主;在西周时期以歌颂周王朝统治者的功德为内容。
因此,古代音乐内容、形式、风格、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等都存在多种形式。
当下,我国有一大批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古代音乐中,希望能够掌握完整的古代音乐史。
但是由于古代音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异,促使古代音乐的原型已经不复存在。
为此,古代音乐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资料,分析古代音乐,逐渐了解古代音乐。
二、中国古代音乐研究方法古代音乐是中国艺术文化的一大代表,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音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财富之一。
因此,我国有很多专业古代音乐研究人士,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
由于古代音乐受各个时期的国家的变革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真正保存下来的音乐书籍残缺不足,给研究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为了能够对古代音乐有更多的了解,笔者针对研究古代音乐的两种方法进行探讨。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解词歌舞戏: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它的形成与汉代的百戏有直接渊源。
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摇娘》乐府: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搜集和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的设置可上溯到秦代。
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此时较多的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规模达到了1000多人。
至汉哀帝对乐府机构进行了裁剪,致使乐府由盛转衰。
(“乐府”的含义,后来扩大为三种:1.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2.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3.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文字谱:是现今所见古琴记谱法的最早谱式,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发、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
存留的曲谱为《碣石调幽兰》。
减字谱:减字谱由文字谱简化而来,是古琴记谱法一个极为重要的革新,这一变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
它用减字笔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的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减字谱是我国琴谱系统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一种古老记谱法。
变文:(“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
)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
京房:汉代律学家京房,提出了六十律的理论,还最先指出了用管定律与用弦定律性质的不同,即注意到了以管定律需要管口校正的问题。
他还做出了十三律的“律准”,做音乐研究用。
清商乐: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
声无哀乐论:由嵇康提出的音乐美学思想,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中国古代音乐史1.简述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及其发掘的历史意义。
骨笛是1986年和1987年的两次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
长约20多厘米,上有七个同规则音孔,末端上另有小孔,共18支。
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距今有8000年。
已经能够完整的吹出六声和七声音阶,对我国音阶发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葛天氏之乐”的丰富内容与原始乐舞的特点。
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传说中有个远古氏族,叫葛天氏。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八支歌,葛天氏之乐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勾画出一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途径。
原始乐舞是处于萌芽的音乐艺术,音乐的早期形态。
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
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乐舞。
3.“弹歌”及其原始音乐内含。
《吴越春秋》记录了一首古歌谣,辞曰:“断竹、续竹、飞土、逐穴”。
这是一首反映远古时期狩猎活动的歌谣。
内涵:具有简单的节奏形态,体现了一往一复的原始节奏。
4.黄翔鹏关于古代音乐史历史分期的论述。
从音乐形态角度而言,黄翔鹏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历史上经历过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
”音乐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
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乐舞,是处于萌芽状态的音乐艺术。
5.简述原始社会的典章乐舞。
黄帝时期的《云门》。
传说中的黄帝氏族是一云为图腾的,黄帝氏以云记事,所以各官之长都以云字命名。
《云门》就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时的《咸池》。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古人认为它主管五谷,人们祭祀它,也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
《咸池》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舜时的《箫韶》。
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并有着极为深远影响的作品。
6.原始社会时期出土的乐器(鼓、磬、埙)的形制、音乐性能如何?鼓鼓是原始乐器中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最古老的鼓为土鼓,后有木鼓,到商代才有铜鼓。
中国古代音乐史探究一、远古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民间音乐远古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的中国民间音乐,先秦民间音乐主要收录在首部诗歌总集《国风》中,《诗经》收录风雅颂三类诗歌凡305首,风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阶段15国民间歌曲,共计160篇,国风民间歌曲多属北方风格,特点是歌词语汇通俗易懂,富有诗意,内容朴实自然,大量运用比兴的手法。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楚国与越国统一我国东南地区,是民间音乐较发达的地区。
此时的民间音乐并未被列入采风的范围内。
实际上,江浙两湖古代民间歌舞相当丰富,如《褥子歌》《阳春》《白雪》等作品[1]。
此时期的乐器演奏技术以七弦琴为代表,民间乐器演奏者中,古琴演奏家所占数量比例较大,音乐家有伯牙,成连,师旷等,高渐离是古文献记载中的演奏筑的高手。
上古时期的民间歌舞曾被以歌舞事神的咸巫用于祀神仪式中,歌舞的表演形式以娱神为主,部分转化为娱人之用。
(二)音乐文化的发展各国通过正常交往可以了解他国的音乐文化,通过商业贸易发展,使各国音乐名士能到他国谋生,促进音乐文化的交流传播,知识分子,宫廷乐师的音乐活动对国内各民族间及国内外音乐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原始时期的乐器主要有土鼓,罄,管,笛埙等;夏商的乐器包括鼓,磐,编钟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主要有筝,笛,筑。
从对出土的先秦乐器测音结果,可以看出远古时期到战国末期阶段,乐器基本能奏出二音到十二音的序列[2]。
二、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的中国秦汉两朝代统一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中国统一。
秦始皇改号称皇帝,建立中国史上首个中央集权制秦朝。
秦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因长期的封建割据使得此时期中国文化受到特别影响。
玄学开始兴起,佛教传入与道教的兴盛使得此时期的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一)民间音乐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音乐,反映劳动人民各种生活及反抗统治阶级残暴剥削的民歌有很多,散见于《东门行》《敕勒歌》等各种文献记载中。
关与中国古代音乐史与音乐美学的分析【摘要】中国古代音乐历经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传统。
古代音乐包括雅乐、俗乐等多种类型,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美学特点。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影响深远。
音乐美学在古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强调音乐的节奏、旋律与和谐之美。
古代音乐与音乐美学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古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音乐美学在古代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音乐的创作、演奏与欣赏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指导,促进了古代音乐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史、音乐美学、古代音乐起源、古代音乐发展、古代音乐种类、古代音乐特点、音乐对社会的影响、音乐美学应用、古代音乐与音乐美学关系、古代音乐魅力、音乐美学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1世纪的商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音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起初主要是用来祭祀神祗和陶冶情操。
随着历史的推移,古代音乐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雅乐、俗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等。
在周朝时期,乐府诗歌和乐舞的流行进一步促进了古代音乐的繁盛。
各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也都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唐代的诗人李白和杜甫都是热衷于音乐的音乐家。
古代音乐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宗教仪式和宫廷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在民间生活中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与愿望。
古代音乐的演奏者通常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崇拜,他们的音乐才华被视为天赋的礼物。
中国古代音乐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
1.2 介绍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规律和特性的学科,是对音乐美感和审美价值进行理论探讨的学科。
在古代中国,音乐美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其对音乐的审美评价和美学原则的探讨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摘要: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弥足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一个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伟大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集体创造的。
我国民族音乐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发展之后,不仅积淀了各民族的创造才能和艺术智慧,更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
所以要充分挖掘我国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民族音乐听众,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教育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既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了原始音乐。
从现存的远古传说以及各个文化遗址地区出土的原始乐器中可以看出一些中华民族早期的音乐成就。
乐器是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工具,是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着鲜明的时代属性。
原始社会的乐器,较为简单、粗糙,一般用骨、土、石、竹等材料制作,主要是由一部分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演变发展而来。
我国考古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乐器:有陶土制成的鼓--土鼓;在远古时"石"或"鸣球"的石磬,可演奏一些简单的旋律;古老的吹奏乐器埙在这一时期多为一音孔和二音孔,可以吹奏出合乎乐律的不同音高。
还有从狩猎有关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来的骨笛。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即可以吹奏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根据科学测定距今约八千年,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八千年可考的历史,及当时吹奏乐器的发展情况,而且,说明当时我国已有六声、七声音阶的可能。
这些事实从一个侧面向我们揭示了我国音乐在近八千年左右时的发达情况;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和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骨笛及XXX的发现,更向我们展示了迄今六千多年前中国音乐发展的高度;而那“如火烈烈”的远古“乐舞”,则向我们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里所产生的宗教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祈求。
PS:个别字不知道怎么打出来所以就是凑起来的,注意了哈:革及(这是一个字)、春(下面的日要开叉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1.、远古时期音乐形式以及特点:远古音乐与狩猎、捕鱼等物质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实用性强。
宗教及巫术色彩浓厚。
原始时期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这是我国音乐早期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艺术表演形式简单,因而歌、舞、乐三者之间相互依赖依存。
原始月舞分两类:一是劳动结合。
二是与黄帝等统治者有关,歌功颂德。
原始音乐的音调是极为简单的,最初可能没有一定的音律,只是运用一些高低不等的音而且很不肯定的音连接起来。
后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才逐渐有了简单的音律观念,开始运用他们认为比较谐和的几个音来构成曲调。
2、夏商代表性乐器:1)击乐器:鼓、磬、钟。
2)管乐器:骨笛、龠、埙。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座墓葬,出土了共25支鹤骨制成的笛,其年代约8000(正负150)年,七音音阶。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1、六代之乐即六代乐舞。
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
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功颂德。
特点是规模宏大,有个尤物,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2、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
在大典的时候用于表演的乐歌。
大雅的内容与送相似,所用场合亦大体相同。
如两君相见礼。
小雅比较接近于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整理或改编而成的。
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有唱的,也有只奏不唱的。
3、郑卫之音:当时黄河流域一带以郑、卫、宋、齐等地的民歌最具有特色,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士大夫们常以“郑卫之音”来作为北方民歌的代称。
4、成相: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
古时人们在进行春米等劳动时,常常伴随杵声而歌唱,称之为“相”。
春米所用的杵,后来转化为乐器,是用一根几尺长的竹筒顿地发声,成为春犊。
成相是说唱音乐的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