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操作流程指引及要点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动脉血标本采集操作规程【评估】1、病情及治疗情况,了解患者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娄的设置。
2、意识状况,肢体活动能力。
3、患者对动脉血标本采集的认知和合作程度。
4、穿刺部位的皮肤及动脉情况。
5、了解患者有无血液性传染疾病。
6、了解患者有无进食热饮。
【准备】护士:衣帽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治疗盘、注射器、弯盘、无菌纱布、肝素液、橡胶塞、胶布、棉签、安尔碘、酒精、消毒砂轮、必要时备无菌手套、检验单、护理记录单、记录笔、污物缸、手消毒液、砂袋。
环境:清洁、安全、光线适宜。
体位:平卧位。
【方法】处置核对医嘱 携用物至床旁 核对床号、姓名及手腕带、检验项目 解释采血目的、方法、配合要点 安置舒适体位 暴露穿刺部位 选择穿刺点 手消 注射器取肝素0.5ml 湿润管壁、弃余液 消毒皮肤范围大于5cm、待干 消毒术者左手十指和中指(血液传染病患者戴手套) 再次核对床号、姓名、确定动脉走向后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固定动脉于两指间 右手持注射器垂直或与动脉呈40°角迅速刺入 见鲜红色血涌进注射器 右手固定穿刺注射器针 左手回抽血液至1ml 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拔针立即压上砂袋(垂直加压按压5-10分钟) 拔针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针头斜面刺入软木塞或橡皮塞、轻轻搓动注射器血液与肝素液混匀 再次核对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整理床单元 手消 记录 标本立即送检 处理用物 签医嘱单。
【评价】1、患者及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
2、准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3、采集血液为动脉血,采集方法,送检时间符合要求4、操作规范、熟练、轻巧【理论提问】1、动脉采血常用的穿刺部位答: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
2、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多长答:应加压止血5-10分钟,避免出血或形成血肿。
3、列举影响动脉采血结果的因素答:吸氧状况下、存放时间长、标本内含有气泡、正在输入脂肪乳、标本内肝素液过多。
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分钟后再采血。
技术二十动脉血标本采集术
(一)目的
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体温、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三)操作要点
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穿刺部位(成人常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新生儿宜选择桡动脉)。
2.宜选用血气专用注射器采集血标本。
若使用常规注射器,应在穿刺前先抽取肝素钠
0.2ml,转动注射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注
射器内残留的气泡。
3.选择并消毒患者穿刺部位和操作者的食、中指,以两指固定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持注射
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角刺入动脉。
若穿刺成功,可见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采血1ml。
4.拔针后立即将针尖斜面刺入无菌橡皮塞或专用凝胶针帽,压迫穿刺点5~10min。
5.轻轻转动血气针,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以防止凝血。
6.经动脉测压管取血法:先用注射器抽出混有冲洗用肝素盐水的血液5ml并丢弃,换肝素
化的注射器抽取标本1ml,换2ml肝素化的注射器抽取标本1ml。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
(五)注意事项
1.洗澡、运动后,应休息30min再采血。
2.标本应隔绝空气,避免混入气泡或静脉血。
3.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后应延长按压时间至少10min。
4.采集标本后30min内送检
(20)动脉血标本采集术考核评分标准(100分)。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规程目的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
相关知识 1.血气分析的定义:是血液气体和酸碱平衡正常是体液内环境稳定,机体赖以健康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
血液血气分析能直接反应肺换气功能及其伴随的酸碱平衡失调状态。
2.动脉血气分析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在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无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因素,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2.1 Ⅰ型呼吸衰竭:仅有PaO2<60mmHg,无CO2潴留,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
2.2 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
2.3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2.3.1 缺氧可引起脑功能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水肿,最终引起脑细胞死亡。
2.3.2 轻度CO2增加,间接引起皮质兴奋;PaCO2继续升高,将使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CO2麻醉)。
同时CO2潴留会使脑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重脑水肿。
3.动脉采血注意事项3.1取动脉血液,必须防止空气混入。
3.2患者吸氧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末稍血。
因吸氧时Pa02大于空气中的氧分压,标本一旦接触空气,血中氧可迅速向空气中弥散,因而使测得的PaO2降低。
3.3标本采集好后应立即送检或置入4℃冰箱保存,但不宜超过2小时,以免细胞代谢耗氧,使PaO2及PH下降,PC02升高。
3.4取末梢动脉血时,不宜用力挤压穿刺部位,以防淋巴液渗入,影响结果。
3.5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时,要注明患者吸氧方法、氧浓度、氧流量等。
4.各指标的临床意义与正常值4.1 PH:正常值 7.35~7.45;PH<7.35时为酸血症,PH>7.45时为碱血症。
4.2 PCO2:正常值35~45mmHg;PaCO2>45mmHg时为呼酸代碱的呼吸代偿,PaCO2<35mmHg为呼碱代酸的呼吸代偿。
动脉采血流程动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操作,用于获取动脉血样进行生化分析或血气分析。
正确的采血流程对于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动脉采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动脉采血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用品,包括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消毒棉球、透明胶布、手套等。
同时,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采血部位。
2. 选择采血部位。
常用的动脉采血部位有桡动脉和肱动脉。
在选择采血部位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避免选择有明显动脉硬化或血栓形成的部位。
3. 术中操作。
(1)患者取位,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以便于操作和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2)消毒,用75%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从内向外擦拭,保持采血部位干燥。
(3)固定,用手指按压采血部位的动脉,使其突出,然后用透明胶布固定,以便于操作和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4)穿刺,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穿刺动脉,穿刺角度一般为30-45度,穿刺深度应适当,以避免损伤动脉壁。
(5)采血,将采血管连接到采血针上,等待血液自流入采血管中,不要用力抽吸,以免造成溶血。
4. 术后处理。
(1)拔针,当采血完成后,应该先拔出采血管,再拔出采血针,并用消毒棉球进行压迫止血。
(2)固定,用透明胶布固定采血部位,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3)观察,观察患者采血部位是否有出血、肿胀、疼痛等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
5. 注意事项。
(1)避免反复穿刺,在同一部位进行反复动脉采血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和感染的风险,应该尽量避免反复穿刺。
(2)避免过度压迫,采血后过度压迫采血部位会导致血栓形成,应该适当的压迫止血,并观察采血部位情况。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动脉采血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总结,动脉采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正确的采血流程和术后处理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动脉采血时,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采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动脉血标本采集操作程序和评分标准一、含肝素液的采血注射器准备1、稀释肝素液的配置方法及浓度:现用现配。
用1ml注射器吸取肝素原液0.2ml加入100ml0.9NS溶液中摇匀。
浓度为:12.5-125U肝素/ml。
2、用5ml注射器吸2ml稀释肝素液市容注射器内壁,使稀释液充分与注射器内壁接触,然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和稀释肝素液,放于无菌盘内备用。
二、影响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因素及对策。
1、患者情绪。
患者呼吸急促或瞬间屏气均会影响检测结果。
应避免因消极的语句引起患者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采血时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使之处在情绪稳定状态下进行,如果不是卧床患者还应在采样前让患者卧床休息3-5min。
2、温度。
不同温度将会影响血气标本的监测结果。
因此在采集标本时应测量体温并注明。
3、吸氧浓度。
在采集标本时应根据病人当时的用氧情况计算氧浓度并注明。
计算公式为:吸入氧浓度(%)= 21 + 吸入氧流量(L/min)×4。
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做到:1)停止吸氧30min后再采集标本。
2)改变吸氧浓度时,要经过15 min再采血。
3)机械通气病人采血前30 min呼吸机设置保持不变,保证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呼吸状态。
4、药物。
部分药物会影响标本的检测结果。
1)含脂肪乳剂。
尽量在输注乳剂前取血,或输完12h后采血。
2)碱性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钠盐、氨苄青霉素输入后短期内引起酸碱平衡变化。
采血应在用药前30 min进行。
3)使用呼吸兴奋剂,应在用药后30 min再采血。
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注意事项。
1、采血注射器内壁与稀释肝素液充分接触,防止标本凝固。
2、注射器内不得留有空气,血标本抽出后应立即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使之与空气隔绝。
3、血液是活的组织,即使抽在注射器内,它也继续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血气标本宜立即送检。
一般从采集标本到完成测定,期间不超过30min。
动脉血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2、告知患者配合方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3、取血气专用针(或5ML注射器吸取肝素湿润后排尽)4、选择穿刺动脉(常用部位为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垫垫巾5、消毒皮肤6、检查并拆开血气针外包装,取出橡胶塞置于弯盘内,检查并打开方纱置于治疗盘内7、进针前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确认无误8、左手戴无菌手套或消毒左手的示指、中指,用消毒手指触动脉搏动处,确定动脉走向后,以两指固定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成40-45度角迅速进针,动脉血自动顶入血气针内,一般需要1ML左右,指导患者平静呼吸9、拔针用无菌方纱垂直按压穿刺点。
嘱患者垂直加压止血5-10分钟,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10、迅速将针头斜面刺入橡胶塞或专用凝胶针帽隔绝空气-将血气针轻轻转动,使肝素与血液混匀11、采血后核对患者及血标本,确认无误12、询问患者对操作的感受,告知注意事项1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和用物,致谢14、洗手15、签名,记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操作流程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2、向患者告知操作配合要点,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3、患者头转向操作者,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昏迷患者可使用压舌板等4、将橡胶管与负压瓶相连,接通电源,检查管道、负压装置性能。
调节吸引器负压(负压为150-200mmHg,小儿吸痰压力为小于150mmHg)5、用无菌镊子或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润滑冲洗吸痰管检查管道是否通畅6、吸上呼吸道分泌物:神志清楚者嘱其张口配合,昏迷者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助其张口、折叠吸痰管以关闭负压,将吸痰管插入口腔或鼻腔适宜深度,轻轻左右旋转上提吸出口腔及咽部分泌物7、吸下呼吸道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左手指折叠导管末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放开导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尽痰液。
【使用呼吸机时行气管内吸痰方法】:(1)吸入高浓度氧气1-2分钟(2)如痰液过粘稠不易吸出时,可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10ML(3)在患者胸前铺无菌治疗巾,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打开吸引器(4)分离与呼吸机连接的管道,将接头置于无菌治疗巾上,将吸痰管插入适宜深度旋转上提(5)吸痰毕迅速连接呼吸机,吸入高浓度氧气1-2分钟8、观察吸出痰液性质、量及患者生命体征9、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秒,如痰未吸尽,休息2-3分钟再吸10、拔出吸痰管后吸入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11、清洁患者口鼻部。
动脉采血流程动脉采血是一种获取动脉血液样本的方法,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气分析等。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动脉采血流程。
首先,医生或护士将根据需要确定采血部位,常见的动脉采血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等。
然后,医生或护士会向患者解释采血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接下来,医生或护士会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采血的部位清洁无菌。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和碘酒等。
消毒完成后,医生或护士会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然后,医生或护士会戴上适当的一次性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之后,医生或护士会取出一根长度约为3-5厘米的一次性针头,并将其封装打开。
紧接着,医生或护士会选择一根较粗的一次性注射器,并用抽吸器将一定量的空气吸入到注射器中。
接着,他们将空气注入到针头中,起到排出空气的作用,防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医生或护士会用一只手将患者的皮肤稍微拉紧,使静脉充分凸显。
同时,医生或护士会用另一只手拿起准备好的一次性针头,并以一个小角度插入到采血部位的动脉中。
当针头进入到动脉中后,医生或护士会见到鲜红色的动脉血液进入针管。
此时,医生或护士会拉动一次性注射器的滑板,以吸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
一般情况下,采血的血量在2-5毫升之间。
采血完成后,医生或护士会小心地将针头慢慢拔出,并迅速用一根无菌棉签或绷带进行止血处理,以防止血液外漏。
然后,他们会缓慢地将采集的血液倒入一次性容器中。
最后,医生或护士会将采血的血液样本标记好,并送到实验室进行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总之,动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它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在采血过程中,医生或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与无菌。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和不适感。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动脉采血的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及过敏史(碘剂)。
2.对动脉血标本采集的认识和合作程度。
3.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血管的状况。
4.患者体温(测量患者体温),吸氧状况。
5.了解患者有无血液性传染疾病。
6.患者在30分钟内有无热饮、洗澡、运动情况。
【准备】护士:衣帽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上层:检验申请单及检验条码,治疗盘,棉签,0.2%安尔碘,污物缸,排液缸,快速手消毒液,一次性2.5ml 注射器2具,稀肝素液(0.9%氯化钠100毫升+12500个单位肝素钠一支),弯盘,砂轮,橡胶塞,必要时备无菌手套。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锐器回收盒。
环境:清洁、安全、光线适宜(必要时用屏风或围帘遮挡患者)。
体位:平卧位。
【方法】接到医嘱→处置医嘱(双人核对医嘱)→打印条形码→评估患者→回治疗室准备用物→稀释肝素液(0.9%NS100ml+12500u肝素1支)→取出一次性2.5ml注射器抽取浓度为每毫升含125个单位的稀肝素液0.5-1 ml放入无菌弯盘内→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解释采血目的及方法→选择穿刺部位(选择顺序依次为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手消→安尔碘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直径>5cm)→取出抽有稀肝素注射器充分湿润注射器内壁后弃去多余稀肝素放回无菌弯盘→逆时针方向消毒皮肤(直径>5cm)→安尔碘消毒术者左手示指和中指(方法:首先由指尖至第二指节分别顺时针旋转消毒食指和中指→其次双指并拢两指同时由指尖至第二指节顺时针旋转消毒→同法逆时针消毒一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确定动脉走向后用示指和中指固定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40°角(股动脉垂直进针)迅速刺入→见有鲜红色回血→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抽取血液0.5-1ml→拔针,垂直加压按压穿刺点 (家属配合)→针尖朝上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后针头斜面立即刺入橡皮塞→将针筒在2个手掌间轻轻搓动20-30秒放入弯盘→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粘贴条形码→评估穿刺点周围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交待注意事项(加压按压5-10min,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整理床单元→手消→在检验申请单上记录采血时间.患者当时体温、吸氧浓度→处理用物→标本连同检验申请单立即送检(最迟不能超过30分钟).【评价】1.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注意事项。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与质量控制专家共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动脉采血是临床诊断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它可以提供有关患者体内血液气体和酸碱平衡状态的关键信息。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与质量控制专家共识的确立旨在规范和提高动脉采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在动脉采血标准流程中,采血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采血前准备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和风险,确保采血过程顺利进行。
采血操作步骤则涉及到具体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包括穿刺部位选择、穿刺角度控制、血管扎紧、采血量控制等。
这些步骤的正确执行对于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至关重要。
质量控制是动脉采血的重要环节。
采血器材的选择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器材的质量可靠。
在采血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规范和操作要求,注意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保存温度等因素,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总结动脉采血的标准流程与质量控制的专家共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并正确执行动脉采血操作。
正确的动脉采血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提高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还有望为未来的医疗技术发展和临床实践提供基础,推动动脉采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讨论动脉采血标准流程与质量控制的专家共识。
第一部分是引言,引言将对动脉采血标准流程与质量控制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同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两个子标题:动脉采血标准流程和质量控制。
在动脉采血标准流程中,将详细介绍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和采血操作步骤。
在质量控制中,将探讨采血器材的选择和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部分是结论,结论部分将总结动脉采血标准流程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未来的影响。
通过以上结构的组织,本文将全面介绍动脉采血标准流程与质量控制的专家共识,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实际操作指南和质量控制参考。
动脉采血的操作流程查看医嘱,二人核对无误评估:患者的病情、凝血四项及有无吸氧、吸氧的浓度、穿刺处动脉搏动情况,桡动脉采血需做Allen实验,穿刺处皮肤情况。
测量患者的体温。
患者准备:解释动脉采血的目的、方法,了解病人的心理、取得合作(急诊抢救例外)。
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光线明亮,符合操作要求,必要时使用屏风。
护士准备:护士服装整洁、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洁尔碘消毒液,无菌棉签,动脉采血器,一次性垫巾、垫枕、弯盘,小冰盒、化验单。
(检查有效期)操作方法: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取得配合。
取合适体位:穿刺桡动脉,患者体位不受影响,以患者舒适、采血方便为宜。
穿刺肱动脉,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穿刺股动脉,患者取平卧位。
3、垫垫巾和垫枕,触摸(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快速手消洗手。
用洁尔碘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大于5cm)。
4、打开血气针,二次消毒;消毒操作者左手的食指和中指2遍。
5、拿一干棉签,将血气针预抽至1ml。
6、核对7、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45~60度角穿刺,(若取股动脉穿刺采血则垂直进针)穿刺成功后抽取动脉血约1~2ml,(一次性动脉采血专用注射器则血液自动流入针管内)。
8、取血后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空气进入影响结果。
9、无菌棉签压迫穿刺点至少5~10 分钟,勿揉,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10、将血气针轻轻转动,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放入冰盒。
11、核对,洗手,在化验单上签字,写上患者体温及抽血时间、有无吸氧及吸氧浓度。
12、告知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应禁止热敷、不要沾水,当日尽量不洗澡,以免引起局部感染;穿刺部位同侧肢体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如果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3、整理床单位,摆舒适体位,感谢配合。
14、及时送检。
终末处理,整理用物。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1)、氧浓度计算方法;21+4×氧流量;如上呼吸机应在化验单上注明呼吸机参数及采血时间。
(2)、采血是指导患者尽量放松平静呼吸,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分钟后再取血,避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预防感染。
(4)、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
(5)、首选桡动脉,必要时选择股动脉或肱动脉。
(6)、血气分析参考值PH值:7。
35~7.45.(P H<7。
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PH>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动脉血氧分压(PaO2):95~100mmHg。
(PaO2是判断是否缺氧及其程度的重要指标。
PaO<60 mmHg是判断呼吸衰竭的2标准,<30 mmHg可有生命危险.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95~0。
98。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5mmHg.(PaCO2衡量肺泡通气功能的指标。
肺泡通气不足,PaCO2增高,当PaCO2大于50mmHg时,提示呼吸性酸中毒,亦为Ⅱ型呼吸衰竭的标准。
肺泡通气过度,PaCO2则下降.) 实际碳酸氢根(AB):21。
4~27。
3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21.3~24。
8 mmol/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处SB也反映代谢因素。
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 B>SB为呼吸性酸中毒。
) 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 mmHg。
(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是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剩碱值(BE):-3~+3 mmol/L。
(正值指示增加,负值指示降低。
)阴离子隙(AG):8~16 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O2、BE(或AB)判断失衡,根据PaO2及Pa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