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氓、采薇)(柯庆祝)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3
《氓》预习案【教材助读】1、制作知识卡片: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称“诗”,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收录诗歌首,所以又称“”。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更名为“诗经”。
⑵《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种。
“赋”,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就是铺陈直叙,不借助于形象化的修辞,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用打比方的方式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即托物起兴,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再由物及人,写人的情感,或表现思想情感等。
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
2. 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含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于嗟鸠兮()犹可说也()体无咎言()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为裳()靡室劳矣()隰则有泮()总角之宴()3、完成本文结构图:情节表现手法事件感情基调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恋爱热情幸福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探究案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2、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3. 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当堂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
第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过程与方法1、训练朗读古诗的能力,正确诵读,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
2、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采薇》和《氓》前两章,培养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婚姻的向往及为捍卫祖国统一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重点难点疏通文意时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探究第一课时《卫风·氓》预习指导1、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2、填写自读卡片3、阅读《同步导学》“作者档案”和“背景回放”部分第二课时《采薇》预习指导1、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2、诗的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第一课时《卫风·氓》课文导学【学习过程】一、关于《诗经》1、《诗经》通常称为《诗》,或,分为、、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它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2、《诗经》分类《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诗经》按其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三类。
《诗经》“六义”是指、、、、、。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变化。
②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
③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④思考:《氓》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⑤这首诗里,女主人公对那个负心汉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见《同步导学》)三、探究问题,把握形象,理解主题。
涵咏诗句,赏析手法。
(一)、填写表格(二)、归纳诗中女子的形象。
(三)、探讨本诗的主题及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
《诗经》两首《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第一课时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诗经》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诗经》中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3. 能够分析《诗经》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4. 提升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1. 《关雎》2. 《采蘩》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诗经》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二、进修《关雎》1. 请阅读《关雎》这首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了解《关雎》是一首描写古代爱情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倾慕和追求。
3. 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
4. 思考《关雎》中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三、进修《采蘩》1. 阅读《采蘩》这首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了解《采蘩》是一首描写生活劳作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倾慕。
3. 分析《采蘩》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蘩为苴服,茀则为襦”等。
4. 思考《采蘩》中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四、教室讨论1. 小组讨论《关雎》和《采蘩》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分享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思考《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关雎》和《采蘩》,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还能够提升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深入阅读《诗经》,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
以上就是本次《《诗经》二首》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
谢谢!。
《诗经》二首导学案必修教案0111 09:48::《诗经》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一.预习1.注音匪()来贸丝匪我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于()嗟女兮不可说()矣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隰()则有泮总角()之晏狁()不遑()不来()孔疚()靡盬()寰()宇神裔()肴馔()宅邸()逃遁()象弭()归聘()四牡()骙骙()小人所腓()雨雪霏霏()载渴载饥()2.解释括号前的词语氓之()蚩蚩()匪()来贸丝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躬自悼()矣匪我愆()期总角()之宴靡()室靡家不遑()启居载()饥载渴靡使归聘()岁亦阳()止忧心孔()疚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雨()雪霏霏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棠之华()彼路()斯何岁亦莫()止3、通假字:(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_________通__________(2)于嗟女兮,无食桑葚 _________通__________(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_________通__________(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_________通__________⑸岁亦莫止 _________通__________⑹彼尔维何 _________通__________⑺玁狁孔棘 _________通__________4、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5)雨雪霏霏()5.一词多义(1)言(2)靡①载笑载言()①靡室劳矣()②体无咎言()②所向披靡()③言即遂矣()③徒靡弹药()(3)遂(4)将①功遂身退()①将子无怒()②市罢,遂不得履()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言即遂矣()③出郭相扶将()(5)作(6)以①薇亦作止()①秋以为期()②作在《师说》以遗之()②以望复关()③振奋作声()③以尔车来()6.辨形组词氓()淇()垣()鸠()耽()俎()虻()箕()恒()鸩()忱()徂()陨()靡()聘()霏()遁()睽()殒()糜()骋()菲()循()骙()宴()遑()戍()戎()弥()饬()晏()徨()戌()戒()弭()伤()二.解读文本《氓》(一)理清诗歌脉络1、请写一段文字,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2、全文结构(请用两个字每自然节的内容)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小结:全诗结构为一部分:1、基调:2、手法:二部分:1、基调:2、手法:。
《诗经》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氓》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学习《诗经》的重章迭唱及表现手法。
3、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4、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知识梳理1、作品简介及背景介绍。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到春秋,流传下来的诗,据说有三千多首,后来经过孔子删去不合宜的,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了方便,就称它“诗三百”。
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现在只剩外传十卷。
至于现在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 所传的毛诗。
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诗经共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写作背景《氓》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悲剧。
《采薇》是《诗经· 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氓》、《采薇》的故事情节及《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和重章叠唱的作用。
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4、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重点难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比兴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重章叠唱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
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
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明代文学家朱熹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课题:《〈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及比兴艺术特色。
3.热情投入,反复诵读,陶治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知识链接】 1.古代年龄称谓:2.背景探寻: ⑴《氓》:是国风中的卫风。
公元前七世纪以前,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城隅河畔都是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情定终身的地方。
但当时妇女在家庭从事奴隶般的劳动,经济上得不到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将她抛弃。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悲剧。
⑵《采薇》:周朝北方的玁狁(Xi ǎny ǔn )(即后来的匈奴)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
这可当本诗的时代背景。
3.题解:《诗经》常用诗歌开头的词语作题目。
【学习流程】(三课时) ●自主学习1.作品常识:《诗经》,原本称《》,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篇,所以也叫《》。
汉代被尊称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它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广泛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文学)传统的源头。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大多为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有诗160篇;雅分“”和“”,为宫廷乐歌,有诗105篇;颂分“”、“”、“”,为宗庙祭祝乐歌,有诗40篇。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按相似结构陈述铺排;比,譬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常用在一首诗或诗中某一章的开头。
比兴常结合使用。
赋比兴与风雅颂,古人合称为“《诗经》”。
2.黑体字注音:氓()蚩()愆期()将子无怒()咎言()垝垣()()载笑载言()卜筮()()徂()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夙夜()咥笑()隰()玁狁()()不遑()盬()骙()腓()弭()3.通假字解释:①匪来贸丝通,②于嗟鸠兮通,③无食桑葚通,④犹可说也通,⑤隰则有泮通,⑥岁亦莫止通,⑦彼尔维何通,⑧维常之华通,⑨彼路斯何通,⑩玁狁孔棘通,4.黑体字解释:抱布贸丝()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无与士耽()渐车帷裳()沃若()罔极( )( )女也不爽( ) 靡有劳矣( ) 徂尔( ) 亦已焉哉( ) 归聘( ) 靡盬( ) 孔疚( ) 彼尔维何( ) 所腓( )5.固定句式和短语解释:载笑载言( ) 不遑( ) 6.古今异义解释:①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表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获奖教案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一、新授: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
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
〔15分钟〕〔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
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