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远景图(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2
22 桥梁远景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
阅读课后的“资料夹”,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茅以升以及和这篇文章相关的信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在阅读中培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勾画批注等自能读书的能力。
了解文章中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2.通过边读边想的方法,想象未来桥梁的样子和功能,并用自己的文字描述出来。
通过阅读文本,领会其结构上的特点,并学会在自己的书面表达中应用。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具准备】1. 学生了解茅以升的资料,预习课文。
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一)播放歌曲《北京的桥》,听后交流北京的桥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要求,播放歌曲。
(二)交流生活中看到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注重对桥的轮廓和结构等加以描述。
课件出示要求(三)欣赏一组桥梁图片,如赵州桥、武汉长江大桥、颐和园十七孔桥、卢沟桥等。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二、理解题目含义,了解茅以升。
(一)理解“远景图”的意思,明白文章是对桥梁未来景象的想象,学会用“远景图”这个词语说句子。
(二)结合课后《我的资料夹》交流茅以升的资料,侧重了解他对中国桥梁发展的贡献。
课件出示茅以升资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它是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板书:桥梁远景图)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一)同桌互读课文,读对字音,读通句子,相互正音。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什么内容?(三)抓住文章讲述的几部分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课件出示结构图板书:桥梁:基本构成、基本类型远景图:又快又好、造得很美、造得很低、很小很轻便、无梁飞渡(四)教师用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作为引语引读全文,进一步领会文章的结构特点。
四、自读课文,领略文章的语言特色。
(一)自读课文,思考:作为一篇科普散文,为什么我们读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勾画相关的语句进行说明。
22 桥梁远景图阅读选文回答问题(一)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
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
一座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
1、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2、本段的第一二句是什么句式?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桥由哪些部分组成?4、在文中空格处加上适当的标点。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二)①然而,桥梁、桥墩和基础这三部分的花样实在多。
桥梁架在两头桥墩上,可以是平直的,叫做“桥梁”,也可是向上弯起的,叫做“拱桥”。
如果在两头桥墩上,竖起两座高塔,塔顶上跨过钢绳,钢绳下面吊起桥身,桥身上走车行人,这就叫做“吊桥”。
普通的桥,不过这三种,但每种都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
譬如“拱桥”里面就有“双曲拱”;“吊桥”里面就有“斜拉桥”;更有一种“吊桥”,不用桥墩,而把整个桥身吊在河边的石山上。
②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
今天的大桥,五花八门,已经了不起了,可是明天、后天的大桥,更是了不起。
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1、从①段中找出中心句,用曲线画出来。
2、普通的桥分为哪三种?你还知道哪些桥?3、“层出不穷”“新花样”是什么意思?作用是什么?4、选文的第②段在文中属于什么段?作用是什么?那些句子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五花八门”是什么意思?那些句子是对未来桥梁的设想?5、展开丰富的想象,据你看说说未来的桥梁还会有哪些变化?从桥的外观、建材、构造方式、使用功能等方面畅想一下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桥梁远景图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2012年第21期
《桥梁远景图》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于1979年写就的。作者从基础、桥墩和桥梁三个部分,对未来桥梁的建造做出了大胆想象,因而是一篇科幻说明文。
茅以升一生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务实的、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在《桥梁远景图》中描绘了未来桥梁建造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茅以升的设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于现实的、从桥梁本身的不足进行的设想;二、在突破现有桥梁建造水平前提下,从桥的角度进行的更大胆设想;三、从过河交通工具角度进行的设想。
这些设想有的目前已经变成现实: 1.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用了近十年,而将来“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这已经不是神话,因为自动化科学技术已经大大发展。
2.“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当时的桥梁多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笨重且造价高昂,在某些特殊区域施工难度很大;目前,真正代替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的高分子新材料虽然并没有本质的提高,但是,现在有钢结构桥,即整个桥没有钢筋和混凝土,全部由钢结构建造而成,使桥梁的重量变轻,造价也有所降低。
就施工操作来讲,现在的施工机具确实比当时先进了很多,很多东西已经不用人工操作了,例如装载机、吊车及钻机等的使用,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施工更安全、更精准。
3.“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21世纪的今天,桥梁建造技术已大大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造型。例如上海的徐浦大桥、卢浦大桥、杭州湾大桥等。
当然,茅先生的设想还有未实现的部分: 1.“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松软的土质中,可以加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就桥墩基础来讲,有软土的地基很复杂,将软土变硬土的凝固剂,还有待研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作者看到了“开启桥”的方便,更看到了开启桥的弊端,希望将来能从材料上有所突破,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桥应用的还是不太多,因为材料上还不理想,而且方便背后需要很多的技术及人力支持。
桥梁远景图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初步回忆,建构情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22课,了解了有关桥梁的一些基本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茅以升对桥梁的远景设想。
二、咬文嚼字,深入研读。
1.探究桥梁组成和样式。
(1)学生自读,思考:桥梁由哪几部分组成,又有哪些基本的样式?你都知道哪些桥梁?(2)集体交流。
2、预设一:第一段重点抓住“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和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深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
这两句话来深入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学生发言。
(1)师:你觉得作者这样介绍好吗?好在哪里?引导说出,这样介绍的妙处在于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语言生动起来,同时运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能让所有的人更清楚明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是学习说明文的重点,同时更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运用这种说明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物,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打比方”。
打比方不仅可以让语言生动起来,还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所要说明的事物,因此在说明文中经常能够读到。
在这个基础上桥梁有哪些不同的样式?指导朗读。
3、预设二:第二段学生发言。
结合学生发言,请学生观看桥梁图片,(梁桥、拱桥、吊桥)直观感受桥梁的样式。
指导朗读。
过渡段(第三段)这一段主要是用“智慧无穷”“五花入门”“了不起”等词对前面桥采的结构、类型进行总结,起到承上的作用,同时又开启下文,引出后面的远景图。
《桥梁远景图》阅读练习及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承载()颠簸()点缀()桥墩()妨碍()携带()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小巧玲珑:(2)望洋兴叹:(3)水涨船高:(4)闲庭信步:3.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_______家________。
他一生致力于桥梁设计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他主持设计修建的著名桥梁有________,________等。
4.仿照“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的句式和内容,给下列事物打比方。
船:飞机:5.在下列歇后语中填上人名。
1______钓鱼——愿者上钩2______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3______搬家——尽是书(输)4______舞剑——意在沛公5半路杀出个________——突如其来根据谜面写出谜底(作家名)6庄稼人——()7旧屋——()8替爷爷耕地——()9春天来了——()二.阅读下列文段做题(一)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
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
(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
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
(丙)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
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
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
(丁)1.“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
”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于()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然后自己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一处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