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复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55.95 KB
- 文档页数:5
七下语文第一月月考试卷(1、2单元)七年级下册金银学校七年级春期月考语文试卷(Ⅰ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学号:姓名:一、积累.运用(20分)(1—7小题各2分,8小题6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深霄(xiāo)澎湃(pài)阖眼(hé)鞠躬尽瘁(cuì) B.调羹(gēng)祈祷(qí)哽住(gěng)气冲斗牛(dǒu) C.地壳(qiào)气氛(fèn)哺育(bǔ)妇孺皆知(rú)D.朔气(shuò)怪诞(dàn)谰语(lán)锲而不舍(q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做人不要太锋芒毕露,这样往往会招来灾难B.她的事迹,妇孺皆知。
C.山上,一片片梨花盛开了,色彩斑斓。
D.黄河的水,浩浩荡荡地奔向黄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B.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D.“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示了人物性格。
B.《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作者前半部分写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两部分间用了过渡段,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水寨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二单元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9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嗥.呜(háo)山巅.(diān)浊.流(zhuó)呻.吟(shēn)B、田垄.(lǒng)召.唤(zhào)磅.礴(páng)怪诞.(dàn)C、辔.头(pâi)炽.痛(chì)硬.住(gěng)哺.育(pǔ)D、啾.啾(jiū)机杼.(zhù)污秽.(huì)督.学(dū)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括号里。
(2分)(1)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坚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2)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景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3)但这种状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感觉不到的。
()(4)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州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2分)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走到哪里,()我睡得很沉,()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会忽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还是或者就B.不管即使或者都C.不论或者还是都D.无论即使还是也4、写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2分)(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仿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
(2分)例: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6、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2分)A、表解释说明B、表话题转换C、表声音的断断续续D、表递进(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3)、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这儿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早C. 好D. 林2. 《春》一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春天的哪些特点?A. 暖和、美丽B. 温暖、生机勃勃C. 炎热、繁花似锦D. 寒冷、萧瑟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温故知新B. 不耻下问C. 三人行,必有我师D. 举一反三4. 下列哪个词是名词?A. 跑步B. 书包C. 开心D. 美丽5. 下列哪个句子是感叹句?A. 你去哪儿?B. 这本书真好看!C. 春天来了。
D. 我们是好朋友。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一文的作者是鲁迅。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3. 成语“温故知新”是指学习新知识。
()4. “跑步”是一个动词。
()5. 感叹句是用来表达感叹或惊讶的句子。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一文中,作者描写了春天的____、____、____等特点。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
3. 成语“____”是指学习新知识。
4. “____”是一个动词。
5. 感叹句是用来表达____或____的句子。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春》一文中作者对春天的描写。
2. 解释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3. 解释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4. 简述感叹句的特点。
5. 简述《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跑步”、“书包”、“开心”、“美丽”这四个词造句。
2. 请用“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这三个成语造句。
3. 请写出一个感叹句。
4. 请解释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请谈谈你对《论语》中教育思想的理解。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春》一文中作者对春天的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2. 分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 ( 2分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坚韧.(rèn)淳.朴(chūn)覆.灭(fù)B. 谦逊.(xùn)豁.亮(huò)犁耙.(pá)C. 聚歼.(jiān)迸.裂(pēng)摁.倒(èn)D. 掰开(bāi)憋.闷(biē)过瘾.(yǐn)【答案】 D【解析】【分析】A 淳朴(chún); B 犁耙( bà); C 迸裂(bèng)注音正确。
D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 ( 2分 ) 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
B.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
C. 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D. 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答案】 B【解析】【分析】“高梁”应为“高粱”。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积累。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 ( 2分 ) 下列词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战略决战中,我军以高屋建瓴....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今天读起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
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语文基础知识过关自测题一、音汉互注:(共25分)班姓名计分1.柔mâi()、2.学jí()、3.piāo悍( )、4.奢.侈( )、5.呵.斥()、6.枯jí( )、7.腼腆.()、8.jǔ丧( )、9.慷慨.()、10.dîng吓()、11.羞怯.()、12.chïu办()、13.隽.妙()、14.wěi鄙()、15.yì日()、16.忧戚.()、17.zhù立()、18.窥伺.()、19.融融泄泄..()、20.cãn寂()、21.古味àng然()、22.失怙.()、23.wâi 蓝()、24.qǐ丽()、25.盛馔.()、26.玛nǎo()、27.轻sī()、28.áo翔()、29.蹇.劣()、30.nà喊()、31.晓yù()、32.xùn服()、33.冥.顽()、34.yí然自得()、35.闲xiá()、36.泛làn()、37.攒.积()、38.xī利()、39.qì息()、40.纤.细()、41.叫xiāo()、42.pì如()、43.堂倌.()、44.jùn逸()、45.縠.纹()、46.奇ju ã()、47.丰yú()、48.金罍.()、49.分娩.()、50.pāng沱()二、解释词中加点的字:(每空2分,共20分)51.怒不可遏.()52.争妍.斗艳()53.引吭.高歌( )54.明眸.善睐()、55.寡.不敌众()56.无济.于事()57.束.手无策()、58.克.勤克俭()、59.爱不释.手()、60.无可言喻.()三、填空:(每两空一分,共15分)1.散文《石榴》作者郭沫若,原名(),笔名郭鼎堂。
代表作有:诗集《》、话剧《》、《蔡文姬》等。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说明: 1.全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 分,共10 分)1、下列字形和加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可汗.(hÁn) 屏.嶂(píng)赫.然(hè)九曲.连环(q )B.默契.(qì)气氛.(fēn)憎.恶(zēng)发扬滋.长(zī)C.碾.谷(niǍn)咀嚼.(jiÁo)渴.幕.(kě)苛捐杂税D.斑谰.(lÁn)机杼.(zhù)蜷.缩(juǍn)不可捉摸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C.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C、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D、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5.人们说话的口吻通常与其性格相应,作家在塑造人物时,也会借言谈来凸显其性格。
下面是某名著中同一女性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依据你对下列小说人物的认识,选出最有可能的一项( )①“别愣着!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屋里见。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1.下列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倜(tì)傥云霄(xiāo)恍(huǎng)惚拗(ào)过去B.桑椹(shèn)脊(jǐ)梁倔(juè)强蒲(pú)公英C.风靡(mí)蝉蜕(tuì)脑髓(suǐ)咀嚼(jué)D.半晌(shǎng)轮廓(kuò)锡箔(bó)口头禅(chán)2.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2分)A.我不想这么早回去。
B.他和我的老师傅去北京开会去了。
C.太疲乏了,我想不起来了。
D.我真担心他说不下去了。
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叙了关于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一种恐怖气氛。
B.《三颗枸杞豆》一文,作者详细地记述了三叔和“我”关于太阳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三叔希望“我”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页 1 第C.《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细致地描述了“他”买橘子水的情景,目的在于表现“他”作为男子汉要求独立的愿望。
D.《柳叶儿》一文,写“我”吃柳叶儿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年生活的艰辛。
4.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的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这也许是三叔留给我的最后一个谜语。
B.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C.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D.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训练题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典题例析]例题:细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蹿.向去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段文字从哪些角度入手来写景物?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3.加横线的句子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4.文段中加点的字词用得好,好在哪里?5.你觉得这段文字中哪个句子写得最精彩?请抄出来,并简说理由。
6.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描写百草园美丽有趣的景物。
2.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来描写景物,将画面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形有味。
3.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肥胖、轻捷”生动地写出了黄蜂、叫天子各自的形体特点,“伏、窜”准确地描述了黄蜂、叫天子各自的动作,这两个动词与前面两个形容词搭配极佳。
5.我觉得是“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这句。
听说吃了可以成仙,便急于找到像人形的何首乌根,连弄坏泥墙也在所不惜,表现了孩子的童贞童趣。
(此题为开放性题,喜欢哪个句子都行、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6.采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将下面句子抄写在格子内(要求清楚、端正、无涂改,3分)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以下为表格)
2.给下列括号中的词语注上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嫉】妒()【哺】育()【祈】祷()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3.课文和诗词内容填空。
(每空一分,共10分)
①,关山度若飞。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_____________
⑤在作者看来,仲永“卒之为众人,则
其。
”
⑥由“皇帝奠基”猜一个文学家名字(答案从第一单元作家中
找):。
⑦请写出一句有关“黄河”的古诗:
,。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诗
句,。
4.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要求句式相同,
语意连贯。
(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
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5.初三某班拟定了四个同音字的班训,请依次填写空余的三个字。
(3分)
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自修纪律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
6.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4分)
(1)老大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7.王秘书在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王秘书不明白究竟是谁生气了。
根据提示,给信息标出标点。
(4分)
(1)李科长生气了
(2)张局长生气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5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
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
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
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填出文段括号中的两个动词:、。
(2分)
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3.从这段文字中找出“我”猜测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
(2分)
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分)
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3分)
例如:拔何首
乌、、、。
6.用文中加点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3分)。
(二)14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
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①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
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
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
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②”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1.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用“监狱大门”比
喻,
“钥匙”比喻,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是。
(3分)
2.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文中加点的“忽然”说明了什么?(2分)
4.写出文中两处“破折号”的用法(2分):
①②
5.选出对“法兰西万岁!”这一语句的表达作用分析最准确的一项——()(2分)
A.这是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的最后一次板书。
B.这是韩麦尔先生最后一次发自心底的呼喊。
C.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6.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唱出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赞歌,点燃了学生幼小心灵的爱国主义火种,请你对韩麦尔先生说几句发自内心的话(3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
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
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1.解释加点的字词(3分)
①世隶耕()②父异焉()③指物作诗立就()
④稍稍宾客其父()⑤或以钱币乞之()⑥泯然众人矣
()
2.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于舅家见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忽啼求之
3.从文中,你能看出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5.从方仲永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四、作文(30分)
光阴里,我们无论如何也拉不住岁月的衣角,走过恋恋风尘,才知道怀念是人生
永远的炊烟,飘荡在你我心灵的春天。
请以“怀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bǔ qí 人迹罕至
1.略
2. jí
3.①万里赴戎机②凭君传语报平安③野渡无人舟自横④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⑤受于人者不至也⑥王安石⑦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等等。
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要求:用比喻,句子连贯顺畅,紧扣主题。
5.静、敬、竞
6.(1)批评小林没礼貌(2)老大爷,请问到白云湖怎么走?离这儿还有多远?
7.(1)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
(2)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
二、现代文阅读
(一)1.伏、窜 2. 春夏秋三个季节/ 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
3. 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
4. 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
5. 翻断砖、按斑蝥、摘覆盆子
6.略
(二)1. 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祖国的语言(法国语言),// 掌握祖国的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
求得民族的自由解放。
(大意对即可)
2.当了亡国奴,被剥夺了教授祖国语言的权利。
3.时间过得很快,在最后一课时人们精神的专注。
(意对即可)
4. ①解释说明②声音的延长
5.C
6.略
三、文言文阅读
1. ①属于②对……感到诧异③完成④渐渐⑤有的人⑥完全
2. C
3.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
(意对即可)
4.仲永长到五岁,还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5.要重视后天教育。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