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领衔攻关超级稻破纪录:亩产过千公斤
- 格式:docx
- 大小:52.97 KB
- 文档页数:1
2015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试题(共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5·山东烟台)1.记者2014年10月11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1026.7公斤的新纪录。
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015·山东烟台)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2015·山东烟台)3.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15·山东烟台)4.“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2015·山东烟台)5.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2015·山东烟台)6.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
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D.救亡图存(2015·山东烟台)7.2015年1月15日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纪念日。
稻田守望者的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30年出生于北平,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从1960年开始进行水稻种植试验,从此为解决粮食增产问题持续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袁隆平带领的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此后,杂交水稻先在湖南推广,后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1976年231公斤、1984年358公斤、1998年424公斤……1996年,中国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
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当被问及90岁生日愿望时,袁隆平又一次说起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一梦想正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
后者则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据了解,从1979年首次“走出”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700万公顷。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袁隆平成为8名“共和国勋章”颁授建议人选之一。
“这对我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升级为“90后”的袁隆平笑说,未来要健康快乐超百岁,就像超级稻攻关一样,不断超越新目标。
(摘编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鲐背之年仍追逐“两个梦想”》【材料二】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
喜看稻菽千重浪大功至伟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日又创奇迹,超级杂交稻“Y 两优二号”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下我国水稻大面积亩产的最高纪录。
袁隆平的梦想是,90岁时让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
据了解,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
人民日报社论认为,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
书写了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高产的新篇章。
同时,13.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有了保证,世界大粮仓也有了中国杂交水稻的贡献。
历经7年奋斗,这个纪录是怎样诞生的?靠什么突破900公斤袁隆平说,此次亩产突破900公斤,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良种、良法和良田,缺一不可。
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三良必须配套。
创下纪录的这片百亩稻田。
种植的就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Y两优2号”。
“良种就是要将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就像好的运动员,既要高大壮实,还要体力充沛。
”袁隆平描述他心中的良种。
这个品种优点多:前期生长快、便于机插、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病性较强、增产潜力大。
除了良种,保证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是什么?袁隆平院士提出:良法是手段。
干了38年农技服务的肖利民。
是隆回县羊古坳乡农技站站长,也是此次高产攻关片的良法指导员。
他说:“搞栽培来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攻关组5个成员基本上天天吃住在攻关田,观察、记录水稻生长情况。
根据这7年攻关积累的经验,在常规的栽培方法外。
今年我们还搞了一些新法子。
”“有一个超级稻专用肥,去年没用,今年用上了,亩产增加了四五十公斤,了不起。
”说起此次攻关的良法。
袁隆平院士还特别夸奖了一个功臣。
“良田是高产的基础,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就会倒。
”袁隆平院士如此评论。
此次创下世界纪录的百亩攻关片,位于雪峰山余脉望云山脚下的隆回县羊古坳乡。
这里土地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沛,雨量充足,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超级杂交中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1.阅读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前,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由农业部立项支持、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亩产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当日向袁隆平院士致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这是袁隆平院士率领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
材料二:73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房一村的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的粮食的好习惯。
她不顾子孙的反对,每年“三秋三夏”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
30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只是因为她“过够了苦日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
(1)请你从材料一中提炼三个关键词。
(2)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材料二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
(3)针对材料二,请你给王加荣拟写赞美词。
2.字词积累--请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国籼.______......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
(2)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jiǎo______拌成一团。
(3)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______......试验秧苗。
(4)与会人员对袁隆平jīnɡcǎi______的学术报告和答biàn______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3.填空。
本文是一篇________,用_______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_______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你学习是否努力,是否采用了合适的学习方法,是考试成功的关键.B.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给他们足够的学习空间,是对学生最好的培养和帮助.C. 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千里沃野,还是长在茫茫戈壁,都要坚强地把根须伸进大地.D. 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袁隆平人物事迹素材摘抄7篇袁隆平人物事迹素材摘抄篇1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
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公司整体和部门全局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工程项目服好务。
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环保产业龙头形象。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
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不算显赫、我们的地位不算尊贵、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近三年中国古代史分类真题(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内容标准(2011版)】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湖南考试标准(2019版)】了解: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与发现的意义。
一、选择题1.(2019•常德)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A.云南B.北京C.浙江D.陕西2.(2019•云南)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如图所示为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
这一远古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2019•益阳)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2019•怀化)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5.(2019•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B.干栏式建筑C.打制石器D.骨耜6.(2018•北京)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7.(2018•绥化)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8.(2018•海南)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A.学会磨制石器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C.懂得采集果实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9.(2018•东营)与“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10.(2018•烟台)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创世界纪录作者:谭照华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1年第11期【热点材料】2011年9月19日,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获得成功。
经中国农业部核定,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稻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再创世界纪录。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无人登临的高峰。
目前,世界一半以上、中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袁隆平表示,“Y两优2号”大面积推广虽不可能达到和试验田一样的产量,但亩产能实现700公斤,能有效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杂交稻种植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增强了中国人养活自己的信心。
【知识链接】1.农作物的种植与引进。
(1)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
(2)商周时期种植“五谷”。
(3)汉代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并从西域引进葡萄、石榴、胡桃、苜蓿等作物。
(4)唐朝蔬菜新品种繁多,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占据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6)明朝从外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和向日葵等农作物,在我国推广种植。
2.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
(1)战国: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
(2)秦:兴修灵渠。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①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②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
③东南地区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
④西北地区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修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
热点素材\特别策划作文与考试•初中版袁隆平:稻田的守护者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方青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这位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的老人曾一次次创造了水稻亩产量的奇迹,让中国人“端牢饭碗”。
如今,杂交水稻已在印度、美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他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福利。
袁隆平院士一生不畏艰辛,执着追求,潜心科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断攀登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峰,用行动践行担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赤诚初心和使命责任。
人物剪影攻克难题,行动报国1960年,大饥荒的阴影笼罩在中华大地上,饿殍遍地的凄惨景象深深地刺痛了袁隆平,让当时在湖南农校任教的他心急如焚,他不由得萌生了一个念头——培育人工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中国人都吃上饱饭!在当时,杂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平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从那时起,袁隆平便一边教书,一边从事水稻研究。
他走进田野,去寻找那从未有人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
找到后,他又开始了实验,整理数据,撰写论文……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正是这一篇“雄文”冲破了当时“水稻作为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禁区,一举奠定了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历史地位。
经过数年研究,历经成百上千次失败的试验后,他终于在1973年成功选□ 编辑/ 高明燕特别策划\热点素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对这一世纪问题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突破多少公斤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人员通过不断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成功提高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产量。
在众多示范田中,湖南长沙的一个试验田亩产达到了1026.7公斤,创下了新的纪录。
这一成果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也为全球粮食生产提供了中国经验。
第三代杂交水稻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米质优良等特点。
此次亩产突破得益于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育种、栽培、植保等方面的创新。
通过选用高产优质的亲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推广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科研人员成功实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高产目标。
我国杂交水稻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第一代杂交水稻主要解决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问题,第二代杂交水稻则在第一代基础上提高了产量。
如今,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已经突破了1000公斤,展示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强大实力。
此次亩产突破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产量,还将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据统计,全球仍有近8亿人口面临饥饿问题,粮食短缺是其中的关键原因。
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发和推广,为全球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技术创新和经验分享,我国有望为全球饥饿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我国还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和全球粮食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