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52
医学科研方法概论复习题1、医学科学研究按照课题来源分类●指令性课题:这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以行政命令方式下达的研究任务。
●指导性课题:国家及主管部门利用经济杠杆指导科研工作的方向,各种招标课题、鼓励申请课题、优先资助课题等等。
●自选课题:研究者自行选定的课题。
这些课题是研究者发生兴趣或在科研、教学、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①立题②设计③实践(实验、试验)④整理⑤分析⑥报告3、科研选题一般程序提出问题→文献评述→形成假说→立项(一)提出问题(初始意念)(二)查阅文献(三)建立假说建立科学假说是选题的核心与灵魂,假说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科研工作的成败与否,假说水平的高低决定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
4、完整医学科研课题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①具有拟探索解决医学科技问题的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②提出科学假说或设想及其依据。
③为达到目标而提出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④完成目标所必须的资源条件(人、财、物和信息资源)。
5、实验设计基本三要素①处理因素②受试对象③实验效应6、实验设计原则①对照②随机③重复④均衡7、对照种类(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
(2)实验对照:对照组施加与试验组等同的非处理因素。
(3)标准对照:对照组用公认的标准方法处理作为标准对照组。
(4)自身对照:对照与试验在同一受试对象身上进行(部位,先后)。
(5)相互对照:不设空白对照及标准对照,而是几个实验组互相比较。
(6)其它:历史对照、配对对照、克隆对照等。
8、均衡化方法⑴交叉均衡:是在实验单元中各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使两组的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
⑵分层均衡:用分层方法使各处理中的非处理因素得到均衡。
它是将非处理因素按不同水平分为若干单位组,然后在每个单位组内安排处理因素。
9、随机原则●通过随机可以克服研究者的主观随意性、主观意识及受试对象个体差异性对实验研究的影响。
●大样本可完全用随机化法分组, 小样本采用人为加随机法分组。
医学科研基本方法和论文撰写九院临床医学院一、医学科学研究概论(一)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史(二)医学科学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现探索领域的任何创造性活动,而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实际目的。
研究内容:保持人体健康的规律,健康指标的分子基础,人体功能与结构的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全过程的规律及分子基础人体衰老过程的规律及分子基础人体的生物力学、流体力学、电子学化学药物的构效关系、植物药的有效成分2.应用研究:增加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性的系统活动,但考虑到特定的实际目的。
研究内容:疾病的病因、流行规律、治疗及预防效果的机制研究为实验研究需建立的动物模型、细胞株的研究流行病学调查、考核防治效果的方法学研究寻找新药物、新生物制品、新医用材料的方法、有效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医用材料的机体相容性的机制研究3.实验发展研究:又称开发性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验知识,为了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新方法,或为了对现有进行重大改进的创造性活动。
研究内容:有关疾病的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及措施的研究有关新药物、新生物制品、新器械、新试剂、新医用材料、实验室样品研制有关药物的资源调查、植物药的试验其它分类方法: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理论性研究按研究目的:描述性(记述性)研究:客观描述研究对象的某些现象或特征,如个案报道阐述性研究:阐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如论著按研究深度和广度:基础性研究:如遗传基因的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如新药的临床观察按学科范围:专科研究:局限于专科某领域内多学科研究:涉及多个学科边缘学科研究:介于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处的研究按研究的主要形式:分析性研究:将研究对象从总体联系中分解出若干分支,然后同时或逐个进行分析综合性研究:在逐个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综合认识,揭示整体联系按研究方法:Ⅰ型研究:随机、对照研究Ⅱ型研究:队列(组群)研究Ⅲ型研究:病例对照和多因素研究Ⅳ型研究:叙述性研究和专家评论(三)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研究课题的选定搜集阅读文献提出设计与假说制定科研计划申报研究课题进行实验与观察搜集科学数据与材料整理加工及统计学处理形成科学概念和结论撰写论文并发表鉴定成果与推广应用二、医学科研选题(一)选题在科研工作中的意义(二)选题的原则(6原则)1.科学性:必须要有依据,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性2.创新性:充分了解本课题领域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水平,是选题的首要前提3.适用性:实际、需要、适当4.目的性: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5.可行性:研究课题主要技术指标实现的可能性,包括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试剂、经费来源等6.效益性:基础研究要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应用性研究要有应用前景,具有可开发性和可推广性(三)选题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和确立选题的过程(四)选题的方法1.前瞻性研究: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是严格按实验设计的科学方法获得的,确定选题不受既往积累资料的限制,故选题有极大的活动度和随意性。
医学科研方法概论1医学科研方法概论1医学科研方法概论是一门系统地介绍医学科研方法和技巧的课程。
医学科研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严格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来解决具体的研究问题。
本文将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介绍医学科研方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决其中一问题而制定的研究方案。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实验研究等。
前瞻性研究是研究者事先制定研究计划,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观察和记录被研究对象的相关变量,以确定因果关系。
回顾性研究则是通过回顾性的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来寻找相关关系。
实验研究是通过控制和干预因素,观察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可以进行随机分组、双盲设计等,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度。
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收集和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发放和收集问卷来获取被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
问卷可以设计为开放式或封闭式,根据需要收集定性或定量数据。
观察是指研究者通过自身的直接观察来获取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现象。
观察可以在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进行,可以通过记录和摄影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实验是指研究者通过控制和干预因素,观察和记录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可以进行在实验室或临床环境中,通过测量和评估来收集数据。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解释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变量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来描述和总结数据的特征和分布。
描述性统计可以通过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
推断统计是通过从样本中得出总体的结论。
常见的推断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和相关分析等。
推断统计可以帮助研究者判断样本结果是否能推广到整个总体。
多变量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探索和解释研究问题。
医学科研概述20241019
一、关于医学科研的概况
医学科研是指以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的科学探索和实践,重点研究和
探讨人类健康、疾病临床、预防控制及健康管理等内容。
医学科研以实验或其他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探索,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和
解释人类健康、疾病及健康管理等内容,并对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进行改良、发展。
医学科研通过观测、实验和回顾性研究等建立起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有助于提高和保护人类健康、减少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并进一步发展和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学教学体系。
二、关于医学科研的研究领域
1、医学临床应用研究:
关注临床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和新疗法的研究,包括新
的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和预防技术的实践研究等。
2、临床药理研究:
关注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的关系,探讨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治疗原理。
3、基础医学研究:
关注基础医学领域的相关问题,探索人体生物学机理,为疾病的发病
机理、治疗原理和新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4、转化医学研究:
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
医学科研设计概论1.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例如,研究其中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者评估其中一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2.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是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3.样本选择:对于人群研究,样本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合适的样本选择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研究者需要考虑样本的大小、随机性、代表性等因素。
4.数据采集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确定数据采集的方式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进行,而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等。
5.研究伦理:医学科研涉及到人体和动物,研究者需要遵守伦理准则,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和隐私。
研究者需要获得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确保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1.可重复性:研究的设计和操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即其他研究者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该研究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为了提高可重复性,研究者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过程。
2.内部有效性:研究的结果应该能够反映真实的关系,而不是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偶然性结果。
为了提高研究的内部有效性,研究者需要进行对照组的设计和随机化。
3.外部有效性:研究的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人群或环境中。
为了提高研究的外部有效性,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人群和样本,并进行多中心研究。
4.生命周期:研究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研究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发现研究的问题开始,到开展研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到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
研究者需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