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0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我们生活处处都有科学,科学可课上要强调这个观点。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喜欢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啦。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册围绕“变化”统整教学内容,共设五个单元,25个课题。
本册以“变化”为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运动产生变化,因此我们又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二、本册总目标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能根据以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的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以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开始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去污;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制作观测仪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制定观测计划。
(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学生汇报。
(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制作简易观测仪。
(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
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
(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
3、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制作简易雨量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小精灵网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一、知识点1、固体的主要性质是: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流动,绝大多数不易被压缩。
2、液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并且能填充不同形状的容器。
不易被压缩。
3、气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一定的形状或体积,可以被压缩进一个较小的容器或无限膨胀。
二、演示实验(一)使用天平1、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每个天平都有它的称量范围,被测物体的质量;能超过这个范围,称量之前,先要估量一下被测物体的质量,再选用适当的砝码。
②要保护天平盘,脏的、湿的、有腐蚀性的以及粉末状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③注意保护砝码,往天平盘甲放砝码时要用镊子夹,而不能用手直接拿。
用完以后仍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里,不允许放在其他地方。
④要保护天平,取放物体、加减砝码都要轻拿轻放,避免振动。
2、待指针指在标度盘中央,或从标尺上看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之后,停止加减砝码,此时天平已平衡。
3、计算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包括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即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4、实验完毕,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拨到零刻度处。
(二)使用量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把最筒(或烧杯)平稳地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左手(或一个人)扶住量筒(或烧杯),右手(或另一个人)慢慢地往量筒中注入液体。
为了防止溅出,要把杯子紧贴量筒(或烧杯)。
在接近1、00毫升时,要格外仔细,尽量保持液面平稳,读量筒的数值时视线要和刻度持平。
三、拓展实验【实验课题】测量石块的体积【实验器材】量筒一个、石块一个、棉线、水。
【实验过程】方法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来;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壁轻轻滑入水里,再记录水的体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方法2:在浅盘上放一个烧杯,烧杯里面装满水;将小石块轻轻浸入水中,溢出的水会流到浅盘里;用量筒测出浅盘内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第7课冰、水和水蒸气一、知识点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盐到哪里去了》第二课时《分离》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由《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盐到哪里去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燃烧的秘密》、《变色游戏》和《生锈》六课组成。
既涉及到物体热胀冷缩的变化、溶解分离的变化,也包括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变化。
这些变化有些是可逆的,有些是不可逆的。
本课是在学生将不同的物质(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分别与水混合,从而认识了溶解现象,并认识到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到水里,而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到水里。
在此基础上解决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的问题。
同时了解将溶解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的方法,丰富学生对可逆变化的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没接触过过滤器,对学生来说,正确组装过滤器并正确分离混合物会成为本节课的兴奋点,同时也是难点。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既要做到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组装和使用过滤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组装和使用过滤器,将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
2、能举出生活中发现的可逆变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1、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乐于探讨对生活中的小变化的解释。
科学探究:1、能设计分离混合物的办法。
2、能客观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能用可逆变化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用过滤器将不溶解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
教学难点:设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并验证。
教学准备: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铁粉、锯末、白糖、食盐、的混合物,烧杯。
课件。
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在上节课的实验中,我们分别将泥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与水混合,结果发现,食盐和白糖都在水中化掉了。
而沙子、铁粉和锯末并没有在水中化掉。
它们都不溶解于水。
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将这些不溶解于水的物体和水分离呢?【由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激发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二、活动一:分离不能溶解的混合物学生对活动进行猜想。
四年级下册1、制作简易风向仪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
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风向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雨量器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
四、操作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水测出固体的体积。
3、用小刀划一划,看看固体的软硬。
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4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二、实验要求: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
四、操作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
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的几种液体,观察液体的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
35一、实验题目:温度计的使用二、实验要求:温度计的使用三、实验器材: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
四、操作步骤: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2、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最新资料推荐------------------------------------------------------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冀教版第 6 课固体、液体和气体一、知识点 1、固体的主要性质是: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流动,绝大多数不易被压缩。
2、液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并且能填充不同形状的容器。
不易被压缩。
3、气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一定的形状或体积,可以被压缩进一个较小的容器或无限膨胀。
二、演示实验(一)使用天平 1、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每个天平都有它的称量范围,被测物体的质量;能超过这个范围,称量之前,先要估量一下被测物体的质量,再选用适当的砝码。
②要保护天平盘,脏的、湿的、有腐蚀性的以及粉末状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③注意保护砝码,往天平盘甲放砝码时要用镊子夹,而不能用手直接拿。
用完以后仍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里,不允许放在其他地方。
④要保护天平,取放物体、加减砝码都要轻拿轻放,避免振动。
2、待指针指在标度盘中央,或从标尺上看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1 / 17之后,停止加减砝码,此时天平已平衡。
3、计算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包括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即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4、实验完毕,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拨到零刻度处。
(二)使用量筒把最筒(或烧杯)平稳地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左手(或一个人)扶住量筒(或烧杯),右手(或另一个人)慢慢地往量筒中注入液体。
为了防止溅出,要把杯子紧贴量筒(或烧杯)。
在接近 1、00 毫升时,要格外仔细,尽量保持液面平稳,读量筒的数值时视线要和刻度持平。
三、拓展实验【实验课题】测量石块的体积【实验器材】量筒一个、石块一个、棉线、水。
【实验过程】方法 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来;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壁轻轻滑入水里,再记录水的体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册围绕“变化”统整教学内容,共设五个单元,25个课题。
本册以“变化”为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运动产生变化,因此我们又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二、本册总目标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能根据以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的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以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开始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去污;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探究过程(步骤)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1、将四只喷壶放在同一高度,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两个有植物覆盖土壤的木盒子和两个无植物覆盖土壤的木盒子喷水。
2、观察水流的情况,记录流失的土壤量。
水流冲刷掉了无植物覆盖土壤的木盒子中的更多土壤,而有植物覆盖的木盒子中土壤流失较少。
实验结论水土流失与植物覆盖、水流的方向和强度有关。
实验反思注意观察每个木盒子的情况,记录准确数据。
教师签名:年月日教师评语:实验过程规范,数据记录准确,结论合理。
实验探究过程(步骤)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子口上,用胶带固定。
2、将橡胶皮膜套在气球上方,用胶带固定。
3、用手按压气球,观察橡胶皮膜的运动情况。
4、将气球放松,观察橡胶皮膜的运动情况。
按压气球时,橡胶皮膜向下移动;松开气球时,橡胶皮膜向上移动。
实验结论气球代表肺,橡胶皮膜代表膈肌,通过橡胶皮膜的运动,模拟了人体的呼吸过程。
实验反思: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气球爆炸。
教师签名:年月日教师评语:实验过程规范,结论准确,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实验报告单学生填写)学校:XXX班级:实验名称:制作肺和膈肌模型实验目的:了解人体有哪些呼吸器官实验原理:通过制作模型模拟人体的呼吸过程实验器材: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子口上,用胶带固定。
2、将橡胶皮膜套在气球上方,用胶带固定。
3、用手按压气球,观察橡胶皮膜的运动情况。
4、将气球放松,观察橡胶皮膜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及分析:按压气球时,橡胶皮膜向下移动;松开气球时,橡胶皮膜向上移动。
实验结论:气球代表肺,橡胶皮膜代表膈肌,通过橡胶皮膜的运动,模拟了人体的呼吸过程。
实验反思: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气球爆炸。
教师签名:年月日教师评语:实验过程规范,结论准确,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实验探究过程(步骤):1.制作模型:将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并用胶带固定,然后将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空气的存在和体积的测量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实验所需材料:1. 一个透明的玻璃瓶2. 水3. 长颈漏斗4. 橡皮塞5. 一个试管6. 一个塑料袋7. 吹气管实验过程:1. 水测量实验:a) 将玻璃瓶充分地装满水。
b) 将一个试管倒置放在玻璃瓶中,紧贴底部。
c) 把长颈漏斗放在试管的外侧,并将漏斗的长颈放入玻璃瓶中。
d) 用橡皮塞固定漏斗和试管。
e) 慢慢地将漏斗转过来,将漏斗中的水倒入试管,观察水位的变化。
2. 空气的存在实验:a) 将一个塑料袋打开,用吹气管轻轻地吹入一些空气,然后迅速封住袋口。
b) 拿起袋口,将袋子放在瓶子口上,并尽量密封。
c) 轻轻地把塑料袋挤压,观察瓶中的气体情况。
d) 释放袋子,观察瓶中的气体情况的变化。
实验结果和观察:1. 水测量实验:在将长颈漏斗的长颈转过来后,可以观察到被漏斗吸上去的水的体积。
水位上升的高度表示试管内的体积。
2. 空气的存在实验:当塑料袋挤压时,袋子内的气体会被迫进入瓶子中。
当松开袋子时,瓶中的气体会被压缩,但不会全部消失。
这表明瓶中的气体是空气。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空气是存在的,它占据了瓶子中的一部分空间。
2. 通过测量长颈漏斗吸上去的水的体积,可以测量出试管内的体积。
实验应用:1. 此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它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2. 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学会一种测量体积的方法,对于其他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测量也有帮助。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及实验汇总【实验器材】冰30克、两个烧杯、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实验过程】二、演示实验实验一(一)使用天平1、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1、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并应注意以下事项: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①每个天平都有它的称量范围,被测物体的质量;能超过这个范围,称量之前,先要估量一下被测物体的质量,再选用适当的砝码。
实验二②要保护天平盘,脏的、湿的、有腐蚀性的以及粉末状物体,不能直接放1、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在天平盘里。
温度变化;③注意保护砝码,往天平盘甲放砝码时要用镊子夹,而不能用2、几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以及到水沸腾时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停止加热后,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手直接拿。
用完以后仍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里,不允许放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在其他地方。
【注意事项】④要保护天平,取放物体、加减砝码都要轻拿轻放,避免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动。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拿出水面。
2、待指针指在标度盘中央,或从标尺上看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之第8课水到哪里去了后,停止加减砝码,此时天平已平衡。
小,蒸发的速度越慢。
3、计算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包括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即为被二、分组实验测物体的质量。
1、【实验课题】写字游戏4、实验完毕,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拨到零刻度处。
【实验器材】温水、黑板、湿布(二)使用量筒【实验过程】把最筒(或烧杯)平稳地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左手(或一个人)扶住量筒(或烧杯),右①用湿布在黑板或桌面上写一个字,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手(或另一个人)慢慢地往量筒中注入液体。
为了防止溅出,要把杯子紧贴量筒(或烧杯)。
2024年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册围绕“变化”统整教学内容,共设五个单元,____个课题。
本册以“变化”为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运动产生变化,因此我们又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二、本册总目标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能根据以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的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以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开始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去污;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项适合冀教版四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并以此为例,探讨科学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名称:水的沸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沸点及其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加热器、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3.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打开加热器开始加热。
4.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初始时,水的温度较低,随着加热的进行,水的温度逐渐上升。
当水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开始沸腾,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的沸点是固定的,不同海拔、不同压力下的水沸点是不同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沸点是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转变的临界温度。
科学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作用:1. 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实践,培养科学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实践能力: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5. 培养安全意识:在实验中,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结: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科学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水的沸点实验作为一项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沸点及其变化过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科学素养的机会。
一、实验:制作简易观测仪(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怎样制作观测仪实验材料:硬纸片、胶水、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实验过程: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个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中间,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的风向仪。
实验现象:把自制的风向仪拿到室外,风向仪的箭头指着风吹来的方向。
实验结论:学会了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二、实验:制作雨量筒(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怎样制作雨量筒实验材料:剪刀、竹签、两根吸管、饮料瓶实验过程: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毫米画一条刻度线,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实验现象:我制作的雨量筒可以用来检测降雨量的多少。
实验结论:学会了制作简易雨量筒。
三、实验:测量石块的体积(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怎样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实验材料:量筒、盘子、烧杯、石块、细线。
实验过程: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估计淹没石块即可,并记录下来。
2、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内壁轻轻滑入水中,再记录水的体积。
3、两次水体积之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实验现象:第一次体积200ml ;第二次体积385ml实验结论:石块体积:385ml-200ml=185ml四、实验:化冰实验(演示实验)实验目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冰、水、烧杯、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实验1: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实验2:1、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的变化。
四年级下册1、制作简易风向仪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得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得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
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与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与内圈以内得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得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风向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雨量器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得瓶顶倒扣在瓶得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得“0”刻度线。
3、研究固体得主要性质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得主要性质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得主要性质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
四、操作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得质量。
2、用量筒与水测出固体得体积。
3、用小刀划一划,瞧瞧固体得软硬。
44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得主要性质二、实验要求:研究液体得主要性质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
四、操作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得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得体积。
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得几种液体,观察液体得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
35一、实验题目:温度计得使用二、实验要求:温度计得使用三、实验器材: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
四、操作步骤:1、将温度计得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得底与壁。
2、等温度计得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6、酒精灯得使用方法一、实验题目:酒精灯得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三、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湿抹布、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3、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4、甩灭火柴,将熄灭得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5、讲解火焰得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6、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实验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B、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得2/3。
C、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D、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E、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得湿抹布盖灭。
7、化冰实验一、实验题目:化冰实验二、实验要求:化冰实验三、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冰、水、烧杯、温度计等。
四、操作步骤:实验1: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得过程中温度得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得时间,测量水得质量与温度并记录。
实验2:1、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得温度得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得时间以及到水沸腾时得时间,测量水沸腾时得温度并记录;停止加热后,测量沸水得质量并记录。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8、蒸发快慢得因素(一)一、实验题目:蒸发快慢得因素(一)。
二、实验要求:认识风、温度与蒸发面积,就是蒸发快慢得三个因素。
三、实验器材:大培养皿5个(直径相同)、小培养皿1个、挂历纸1张、量杯1个、水。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用量杯在六个培养皿中倒上等量得水,两个一组,分成三组。
3、将第一组(一大一小)放在背阴处,第二组放在通风得背阴处,其中一个用挂历纸筒围起来(避风)。
第三组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背阴处。
4、记下实验开始时间。
5、比较几个培养皿中得水变干得时间长短,思考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水量不要多,能在大培养皿中形成薄薄一层即可。
B、围培养皿得挂历纸筒要高一些,才能起到避风得作用。
9、蒸发快慢得因素(二)一、实验题目:蒸发快慢得因素(二)。
二、实验要求:认识蒸发快慢得因素。
三、实验器材:同样大、同样质地得手绢6块。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将6块手绢一起放到水里浸湿,取出,拧去大量水分。
每两块一组,分成三组。
3、第一组,一块展开,另一块折叠,同时晾于背阴处。
(对比蒸发快慢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小得关系。
)4、第二组,同时展开,一块置通风处,另一块置背风处。
(对比蒸发快慢与有风无风得关系。
)5、第三组,同时展开,一块晾置阳光下,另一块晾置背阴处。
(对比蒸发快慢与温度得关系。
)6、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记录各块手绢变干得时间。
7、比较各块手绢变干时间得长短,分析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尽力做到手绢面积、质地、含水量、开始晾得时间等条件相同。
B、尽力加大蒸发面积、风、温度得差别,使效果明显。
若使用电扇造成风大小得显著差别,效果更好。
10、蒸发快慢得因素(三)一、实验题目:蒸发快慢得因素(三)。
二、实验要求:知道蒸发快慢得因素就是什么。
三、实验器材:50X50X3(毫米)光面涂上黑漆得毛玻璃7块、冷水杯、热水杯、滴管。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将毛玻璃两块一组,分成三组。
3、第一组:用同一块湿抹布,同时将两块玻璃毛面擦湿,分放两边。
用口使劲向其中一块吹气,表示有风与风得大小。
对比观察风对蒸发快慢得影响。
4、第二组,将两块毛玻璃在水中浸湿,甩去多余水分,同时放在向阳处与背阴处,对比观察温度对蒸发得影响。
5、第三组,用滴管在两块玻璃毛面上各滴一滴水,其中一块玻璃上得水滴保持原形,另一块玻璃上得水滴用羽毛(不粘水)摊开、展平。
对比观察蒸发面积对蒸发快慢得影响。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尽力做到毛玻璃面积、玻璃上得水量等条件相同。
B、毛玻璃最好用碱洗净,光面用黑漆涂黑,以增强实验效果。
11、小水珠从哪里来一、实验题目:水蒸气凝结得条件。
二、实验要求:认识水蒸气在遇冷得条件下凝结成水。
三、实验器材:小烧杯2个、方形玻璃2块、酒精灯、试管夹、热水、火柴、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在两个烧杯内,倒入同样多同样热得水。
3、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一块方形玻璃,在酒精灯火焰上均匀加热(一边晃动着一边加热)。
4、将冷、热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一个烧杯口上。
(冷玻璃片可请一个学生帮助盖。
)5、过一会儿,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加热方玻璃时,一定要转动加热,转动速度要快,一般转10圈左右即可。
(时间过长会将玻璃烧炸。
)12、雨得形成一、实验题目:雨得模拟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雨得成因。
三、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金属盘、冰、水、火柴、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好实验器材,点燃酒精灯,开始实验。
3、观察出现哪些现象。
4、说一说,实验中,杯内下部得水、上部得“白气”得水珠、落下得水珠,各相当于下雨天得什么。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为增加杯壁透明度,可用毛笔蘸取肥皂水,涂在烧杯内壁,以除去杯壁得雾滴。
B、实验上方金属盘内,应倒入冰水混合物。
C、用别得物体(如碗)代替金属盘也可以。
13、种茄子一、实验题目:种茄子二、实验要求:种茄子三、实验器材:土、水、花盆、茄子籽、塑料盒等四、操作步骤:1、松土。
松土时,注意把土里较大得石子挑出来。
2、浇水。
浇水前,先挖一个小坑,浇水量不宜太多。
3、浸种。
选择颗粒饱满、无虫害得种子,用水浸泡一段时间。
4、播种。
待水渗入土壤后再播种子,每个坑里可以播两三粒种子。
注意不要播得太深。
5、出苗。
6、间苗。
每个坑里选一棵长得较壮得茄子功留下,将其她得拔掉。
因为留得功太多会影响茄子秧得生长。
14、制作蝶得标本一、实验题目:制作蝶得标本二、实验要求:制作蝶得标本三、实验器材:大头针、透明胶条、硬纸板、泡沫塑料块。
四、操作步骤:1、用透明胶条粘隹一些卵,固定在纸板上,或将带卵得树叶固定在泡沫塑料块上。
2、按照展翅板得角度,将蝶翅充分展开,并固定在展翅板上,待干燥后放标本盒中。
3、为防止虫蛀,在标本盒内加入一定量得樟脑片。
15、液体受冷、受热得研究一、实验题目: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二、实验要求: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三、实验器材:保温杯(内装热水)、小烧杯两个(一个装有冷水)、水胀缩实验小瓶(由带塞针剂小药瓶、红色水、细饮料管构成。
在管外套一个用气门心胶管制成得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
)、用上面得方法组装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将水胀缩实验装置细管外得小胶圈调至液面位置,首先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再将小瓶放入冷水,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3、作煤油、酒精胀缩实验。
4、根据水、煤油、酒精都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液体都有热胀冷缩得性质。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小药瓶要贴上标签,不要混用。
16、固体受冷、受热得研究一、实验题目: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二、实验要求: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三、实验器材:固体球胀缩教具、酒精灯、火柴、冷水、抹布、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把金属球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放在金属环中,金属球不能通过金属环。
3、把金属球放在冷水中,使它冷却,再放在金属环中,金属又能通过金属环。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烧金属球时间约三分钟。
17、气体受冷、受热得研究一、实验题目: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二、实验要求:认识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三、实验器材:圆烧瓶、带塞玻璃弯管、红水、烧杯(内有冷水)。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用玻璃弯管安皮塞得一端,蘸取少许红水。
3、将塞慢慢塞在圆烧瓶口上,控制塞进深度,使红水升至适当位置。
4、用双手(或单手)握住烧瓶球形部分,给空气加热。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5、将烧瓶球形部分放入冷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玻璃弯管要用细玻璃管弯制而成。
若红色水不能在弯管中保持住,就应该换用更细得玻璃管。
B、玻璃管要长些,否则瓶内空气热膨胀后,可能把红色水滴“顶”出管外。